#打开“津门”话发展# 【新动能迸发新活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化放管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指标,但对于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决心和行动,却力透纸背。
全国两会期间,《天津日报》与津云新媒体共同策划的《2020全国两会·津云访谈──打开“津门”话发展》栏目聚焦滨海新区,邀请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洪,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朱玉兵,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以及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CMO朱胜利、正达科技总经理衣龙欣、PPG亚太区总经理延彩明等3位企业家代表做客津云演播厅,大家围绕“引育新动能”和“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
引育新动能 项目是抓手
“5月18日,我们有4个重点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额达到24.7亿元。”
“5月20日,雀巢中国与我们签约,增资7.3亿元,凸显了外资对中国、对天津的信心。”
“我们公司一季度拿到了数千万元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0%。”
……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经济复苏进行时,津云演播室里,这样的好消息令人振奋。
“疫情防控常态化,更要把‘接链、促需、护企’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畅通循环产业链和供应链,把国家和市里的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打好高质量发展这手牌。”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堤认为,引育新动能、培植新优势,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要让投资者看到发展前景、看到服务的效率、看到投资的价值。
锁住大项目、牵住“牛鼻子”。滨海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10个,总投资1552亿元,这些项目中有88个已经开工,总投资额515亿元。6月份之前,还将有12个项目实现开工。
引育新动能,要着力聚集主导产业。滨海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聚集了上下游企业1000余家,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管委会副主任王洪说:“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空间和产业布局,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腾讯IDC数据中心、360网安协同创新平台、航天五院‘鸿雁’、华为鲲鹏实验室、天地伟业智能安防等一批新基建项目建设。”
开发区在培育新业态方面更是下了一番功夫,重点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双创生态环境、推动平台载体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瞄准外资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新物流、未来医疗等领域,聚焦“项目+团队”,在项目落地的同时,注重人才的落户和运营的落地,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引入全球高水平研发人才,推动落户了PPG研发中心、大陆汽车研发中心、狮桥集团、零氪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
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疫情防控期间,新动能项目对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当月,工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等这些指标都比去年同期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互联网平台等板块甚至实现成倍增长,可以看出,我们的龙头企业订单和市场没有丢。”
为企业服好务 是我们的分内事
“大年初二,公司紧急调整生产线,本来正常审批流程需要5天,政府只用了1天,就把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送到了我手上。”津云演播室内,天津正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衣龙欣,忍不住为新区政府的服务点赞。
“这本来就是我们‘店小二’的分内之事!”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朱玉兵真诚回应。
一个“深表感谢”、一个“不用客气”,企业家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一番对话,让人们窥见了滨海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全豹之一斑。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关键要走心。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认为,新区始终都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意识,所有的创新改革,都是围绕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主动进行的政府部门间业务融合与流程再造,目的只有一个:把方便留给企业,让企业痛痛快快办成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从打造营商环境,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永不止步。“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让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在滨海新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双万双服”平台、8890专线、“132”专班、帮办红马甲、“专家+管家”“泰好办”“保政办”“政务小飞侠”,随时随地各尽所能为企业服务。
大胆试,大胆闯,滨海新区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徐斐带来了一张全新的行政许可证以及5张旧版许可证,在现场逐一向大家展示。“以前要开一家宾馆,经营者至少要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如果宾馆里再开家超市,还要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这5个证,要分别到5个部门提交5套材料,分别接受5个部门实地踏勘,并依据要求整改,才能拿到。”徐斐说,“我们在全国首创推行了‘一企一证’综合改革,现在只需要1套材料、1次申请,就可以拿到一张综合许可证。一位开过不止一家餐厅的老板给我们算过一笔账,改革前申请这5个证要花30天,现在只需要3天,节约租金和人工成本10万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保税区瞄准企业需求,推出一系列审批改革举措。朱玉兵说:“我们通过‘五减四办’改革,对外承诺的办结时限是3天,实际上过去一年里,所有审批事项的实际办结时限平均只有0.324天,88%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马上办’。我们还推出‘全承诺、无审批、签字即办结’的审批流程,已在9个事项16个行业领域推广,项目实际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2个月,缩短到十几分钟,为企业节省报告编制费用3万元—5万元。”
滨海新区 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1—4月,滨海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万家,签约2000个项目,新开工88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新引入的内资实际到位额增长96%。
这一组数字可圈可点。
数字背后,是政府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决心。越是在特殊时期,越是考验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云圣智能是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联合创始人CMO朱胜利深有感触。“疫情防控初期,工程师们都在家办公,但是涉及设备生产和组装测试,他们必须到现场。疫情虽然严重,但生产也不能耽误,当时可把我们急坏了。”朱胜利说,“新区政府部门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及时上门帮助我们有序复工复产,还帮我们对接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我们的产能很快就全面恢复了。今年一季度,已经签署了数千万元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0%。没有政府的帮助,这样的成绩单不可想象!”
一边是疫情防控压力,一边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帮扶企业闯过这一关,滨海新区“硬核”措施一一上线。
“疫情防控期间虽然实体的政务服务中心暂不开放,但是政府的服务一直都在。我们通过实施‘纸上办、掌上办’,全面推行‘保安全、能办事、网上办、不见面’审批,让企业实现‘不见面、事照办’。”据徐斐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新区坚持特事特办,区级中心绿色通道通过上门办、容缺办、承诺办、马上办,办理事项151项,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保税区全力开展护苗育苗行动,成立了150个驻企帮扶组,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兑现难、融资难问题。同时建立银企对接机制,撮合14家银行为151家企业授信74亿元。”朱玉兵说。
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
PPG涂料(天津)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涂料生产基地。由于生产需要,该公司要从国外进口一批化学品混合物,由于国外与国内管控要求不一致,企业无法在现有流程下完成产品进口,进而影响到整个涂料产品的供应链。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国外货物交期延迟,企业举步维艰。“为了推动企业发展,新区推出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办法,像我们这样信用良好的企业,只需要提交一张申请表,并作出书面承诺,新区公安局很快就为我们发放了备案证明,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总经理延彩明坦言,滨海新区是企业家来了就不想走的创业宝地,PPG已经把第二家全球级研发中心落户滨海,该研发中心将在全球范围内吸纳超过150位博士和200位高端研发技术人员加入。

牧原:根植南阳的发展与担当
如今,提到国内养殖企业就不得不提起牧原集团,该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从22头猪起步,历经28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牧原集团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壮举。

专注主业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牧原集团28年的发展中,专注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猪养好,企业始终聚焦养猪主业发展(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的97%)。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养猪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走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并逐步迈向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场址选择、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到生猪饲养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公司拥有多个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猪肉备案场”,备案规模居全国前列。

据悉,目前牧原集团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2省(区)78市158县,员工超过8万人。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2020年预计出栏生猪1750万-2000万头。

创新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提起养猪,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但今天的养猪,没有技术难以为继。回顾牧原集团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到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养猪环保等技术的一步步研发,牧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壮大。经过不断地开拓探索,牧原集团在养猪领域获得国家专利567项,多项专利技术位于国内乃至国际前列。

特别是2018年面对非洲猪瘟严峻考验,集团再次显现出创新的力量,集全力研发“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同时,公司将养猪生产水平主动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组建智能化开发部门,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兽医、营养等专业工程师,扩展到空气力学、机械、电气、通信、算法等跨界工程师。

创新,培养了牧原转化危险为机遇的能力。面对每次行业挑战,牧原集团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增益其所不能,为集团赢得了发展,也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进步。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牧原集团高度重视人才,搭建开放的事业平台,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全球广纳人才。目前,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100余所知名院校大学生近2万人。同时与拉姆·查兰、朱汉守等30多名全球一流管理、技术专家建立长期合作。2019年,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股票。今年4月,秦英林再次向西湖大学捐赠其持有的8亿元股票,支持西湖大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助力西湖大学人才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绿色发展,环保连上五台阶

环保是养猪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牧原集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提出“不转嫁成本,不推卸责任,不遗留隐患”的发展原则和“环保开路”发展理念。自创业之初就不断探索养猪环保解决方案,结合牧原养猪生产经验,探索出“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做到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更高要求,牧原集团树立了新的环保标准——“环保五台阶”,指引环保工艺技术创新方向。环保五台阶,是在养猪零排放的基础上的升级:无隐患。即对所有养殖场采用多层防渗处理,高于行业标准,确保不渗漏,不污染地下水,不给当地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留隐患;除臭降霾。面对养猪臭气难题,公司不断探索尝试,研发了新一代除臭技术,对猪舍排出的空气全面进行除臭灭菌,消除了臭气影响,也能有效地降低雾霾,同时有利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此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此项技术,牧原集团养猪实现了全国布局,并实现了碳减排。牧原通过研发无供热猪舍,实现在东北极寒地区养猪,不需要燃煤供热,在黑龙江外部-39.3℃的极寒天气下,猪舍内温度能稳定在25℃,保持猪群生长的适宜温度。此技术不仅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大气污染。

发挥优势,扶贫战场见初心

“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是服务社会”。多年来,牧原集团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牧原集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战,把养猪主业做成扶贫产业。

一是在全国72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69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县用工4万余人,使就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二是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创新“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贫困户的发展嵌入牧原集团企业链条,实现持续收益,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3省53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0407户370516人,实现增收6亿元。带贫数量多,带贫能力强、覆盖区域广,受到了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2017年,秦英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牧原集团获得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奖。

三是面向全国发起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实施教育扶贫“挖穷根”,开展“聚爱助学计划”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万名、中小学生30万人次,奖励426所学校优秀农村教师7000余人次。

主动担当,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牧原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动牧原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3000多人直接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

一、快速行动,捐资2亿元,助力疫情防控。牧原集团和秦英林、钱瑛夫妇各捐资1亿元,共捐资2亿元,用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地区,采购防控医疗物资、设备,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帮助和支持,支持科研院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方法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二、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全球采购防控物资。面对紧缺的医疗物资,牧原集团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开拓国际采购通道,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采购防控物资,捐赠给地方政府用于基层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大型医疗设备8台、口罩500余万个、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0万套、消毒物资260吨。

三、发挥自主研发优势,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牧原集团技术部门快速行动,利用原有的技术储备,将生猪运输车采取的空气过滤、负压通风技术运用到救护车改造过程中,改造完成的30余台负压救护车,已分别捐赠给疫情严重地区的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500亿元专属保险,保障近10万英雄安心抗疫。自疫情发生以来,南阳市有近10万名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奋斗在防控一线,用生命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免除一线勇士们的后顾之忧,牧原集团和保险公司结合,向南阳市捐赠5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保险。覆盖近10万基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抗疫公职人员和支援武汉、南阳的河南省医疗支援团队。

五、大爱不分国界,组织防护物资驰援海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牧原在国内积极采购防疫物资支援海外疫情严重国家,捐赠300余万只口罩,2.6万余件防护服。目前海外捐赠已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4大洲,为近30个国家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快速复工,扩大就业保障民生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滑,造成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稳产保供”号召,一方面快速推进猪舍装备升级,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升级,推进行业分享防控经验,保障生猪稳定生产;同时,结合政府政策要求,快速有组织地恢复工程建设,扩大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务工返乡人员大部分滞留在家,牧原集团依托全国养猪产业发展布局优势,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联合各地政府开展“抗疫情·促就业”专项招聘活动,5月7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共同发起的“24365国聘行动”联合专场招聘活动,牧原集团作为国聘行动脱贫攻坚专场的首家宣讲企业,通过央视频“春暖花开国聘行动”云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万余岗位。

截至4月底,牧原集团员工已经超过8万人,较春节前增加了3万人,同时在公司养殖场和饲料厂建设工地上带动有超过10万工人在从事建筑工作,有力拉动了上下游建材、设备、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牧原:根植南阳的发展与担当
如今,提到国内养殖企业就不得不提起牧原集团,该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从22头猪起步,历经28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牧原集团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壮举。

专注主业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牧原集团28年的发展中,专注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猪养好,企业始终聚焦养猪主业发展(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的97%)。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养猪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走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并逐步迈向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场址选择、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到生猪饲养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公司拥有多个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猪肉备案场”,备案规模居全国前列。

据悉,目前牧原集团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2省(区)78市158县,员工超过8万人。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2020年预计出栏生猪1750万-2000万头。

创新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提起养猪,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但今天的养猪,没有技术难以为继。回顾牧原集团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到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养猪环保等技术的一步步研发,牧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壮大。经过不断地开拓探索,牧原集团在养猪领域获得国家专利567项,多项专利技术位于国内乃至国际前列。

特别是2018年面对非洲猪瘟严峻考验,集团再次显现出创新的力量,集全力研发“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同时,公司将养猪生产水平主动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组建智能化开发部门,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兽医、营养等专业工程师,扩展到空气力学、机械、电气、通信、算法等跨界工程师。

创新,培养了牧原转化危险为机遇的能力。面对每次行业挑战,牧原集团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增益其所不能,为集团赢得了发展,也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进步。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牧原集团高度重视人才,搭建开放的事业平台,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全球广纳人才。目前,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100余所知名院校大学生近2万人。同时与拉姆·查兰、朱汉守等30多名全球一流管理、技术专家建立长期合作。2019年,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股票。今年4月,秦英林再次向西湖大学捐赠其持有的8亿元股票,支持西湖大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助力西湖大学人才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绿色发展,环保连上五台阶

环保是养猪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牧原集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提出“不转嫁成本,不推卸责任,不遗留隐患”的发展原则和“环保开路”发展理念。自创业之初就不断探索养猪环保解决方案,结合牧原养猪生产经验,探索出“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做到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更高要求,牧原集团树立了新的环保标准——“环保五台阶”,指引环保工艺技术创新方向。环保五台阶,是在养猪零排放的基础上的升级:无隐患。即对所有养殖场采用多层防渗处理,高于行业标准,确保不渗漏,不污染地下水,不给当地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留隐患;除臭降霾。面对养猪臭气难题,公司不断探索尝试,研发了新一代除臭技术,对猪舍排出的空气全面进行除臭灭菌,消除了臭气影响,也能有效地降低雾霾,同时有利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此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此项技术,牧原集团养猪实现了全国布局,并实现了碳减排。牧原通过研发无供热猪舍,实现在东北极寒地区养猪,不需要燃煤供热,在黑龙江外部-39.3℃的极寒天气下,猪舍内温度能稳定在25℃,保持猪群生长的适宜温度。此技术不仅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大气污染。

发挥优势,扶贫战场见初心

“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是服务社会”。多年来,牧原集团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牧原集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战,把养猪主业做成扶贫产业。

一是在全国72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69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县用工4万余人,使就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二是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创新“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贫困户的发展嵌入牧原集团企业链条,实现持续收益,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3省53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0407户370516人,实现增收6亿元。带贫数量多,带贫能力强、覆盖区域广,受到了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2017年,秦英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牧原集团获得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奖。

三是面向全国发起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实施教育扶贫“挖穷根”,开展“聚爱助学计划”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万名、中小学生30万人次,奖励426所学校优秀农村教师7000余人次。

主动担当,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牧原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动牧原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3000多人直接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

一、快速行动,捐资2亿元,助力疫情防控。牧原集团和秦英林、钱瑛夫妇各捐资1亿元,共捐资2亿元,用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地区,采购防控医疗物资、设备,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帮助和支持,支持科研院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方法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二、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全球采购防控物资。面对紧缺的医疗物资,牧原集团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开拓国际采购通道,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采购防控物资,捐赠给地方政府用于基层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大型医疗设备8台、口罩500余万个、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0万套、消毒物资260吨。

三、发挥自主研发优势,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牧原集团技术部门快速行动,利用原有的技术储备,将生猪运输车采取的空气过滤、负压通风技术运用到救护车改造过程中,改造完成的30余台负压救护车,已分别捐赠给疫情严重地区的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500亿元专属保险,保障近10万英雄安心抗疫。自疫情发生以来,南阳市有近10万名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奋斗在防控一线,用生命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免除一线勇士们的后顾之忧,牧原集团和保险公司结合,向南阳市捐赠5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保险。覆盖近10万基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抗疫公职人员和支援武汉、南阳的河南省医疗支援团队。

五、大爱不分国界,组织防护物资驰援海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牧原在国内积极采购防疫物资支援海外疫情严重国家,捐赠300余万只口罩,2.6万余件防护服。目前海外捐赠已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4大洲,为近30个国家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快速复工,扩大就业保障民生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滑,造成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稳产保供”号召,一方面快速推进猪舍装备升级,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升级,推进行业分享防控经验,保障生猪稳定生产;同时,结合政府政策要求,快速有组织地恢复工程建设,扩大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务工返乡人员大部分滞留在家,牧原集团依托全国养猪产业发展布局优势,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联合各地政府开展“抗疫情·促就业”专项招聘活动,5月7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共同发起的“24365国聘行动”联合专场招聘活动,牧原集团作为国聘行动脱贫攻坚专场的首家宣讲企业,通过央视频“春暖花开国聘行动”云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万余岗位。

截至4月底,牧原集团员工已经超过8万人,较春节前增加了3万人,同时在公司养殖场和饲料厂建设工地上带动有超过10万工人在从事建筑工作,有力拉动了上下游建材、设备、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这剧本在搞什么,“庞统形迹可疑”花还疑惑的说就他一个人的名字吗,想想就很无语,卧底玩得好就直接报人家名字,你没事吧?不想看了都,花自己发的视频反正我看了不舒
  • 几年前,海尔妮莎汗·艾提一家还在因为生活上的困难和孩子的学费问题头疼,如今之前的压力全部转化成了动力,“感谢天津援疆企业把石榴酒厂开到了家门口,我要更加努力工作
  • 唠叨星球-:好吧,一朝回到解放前之前的加班几乎等于白加了今天准备做ali资料被老总告知,产品按老平台的全上我这不就急了于是,就发信息确认好家伙,问我觉得呢,想听
  • ——《明月引》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秦霄贤个人扇来啦 ———————————————————很抱歉通知大家,由于绢布制作的色差原因,『明月引』秦霄贤个扇材质由
  • 一个人的广场,无数个人的广场/我的广场,爷爷奶奶小朋友们的广场/我的世界好像跟别人的不一样/也没有那么热,也没有那么闹,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也没有什么可忧愁的,也
  • 你说这世上只有你能当我事业上粉丝应援团的队长,其他人都不能跟你抢,四年过去了,你终究还是要离开,谢谢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你除了安慰和鼓励我,还
  • 正能量從來都不是望梅止渴,比起“看起來過得很好”我相信,做一個開心的人,才是治愈孤獨和困惑最恰當的方式。 取悅自己,不是自私的,但是私人的,因為首先要讓自己在
  • ▪️强大的自拍能力:爱自拍照的人都知道,要自拍好看就要选光线好的环境,夜晚在路上是不自拍的,因为照片会有噪点。·▪️颜值高又轻巧对自拍有要求的,通常也是颜控。
  • 图4️⃣-6️⃣:本来准备在院子里,灯都准备好了,结果雨神萧敬腾当天在绍有场演唱会,so......你们懂得的,只能改在车库里“半露天“烧了[允悲][允悲][允
  • 最后换新的编辑时,那个曝光过度的梦幻镜头,我真情实感的期待会不会有哪位哥哥来客串一下…结果……[单身狗]算了、毕竟…………可能大家都挺忙的…[doge]最后,我
  • 你向阳而生,我就不会看到黑暗,只愿未来的日子,一路繁花相伴!你向阳而生,我就不会看到黑暗,只愿未来的日子,一路繁花相伴!
  • 他们行到了福城东,在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说法,这时善财童子等二千人前来顶礼听法,发菩提心,其中善财童子一心求菩萨道,说颂问教,文殊师利指示他去求访善知识,善财
  • #香港# 【林郑:疫情下香港金融体系依然稳固 必能继续发挥独特优势】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在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发表视像致辞时表示,面对新冠疫情挑战,
  • [萌虎贴贴][萌虎贴贴]是超级让人羡慕的一对呢~([酸]怎么有股奇怪的味道[酸])虽然平时性格安静内敛,但是又时常会语出惊人[吃惊][吃惊]自称是完完全全躺平的
  • 《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称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号为龙种上如来,即是今现在文殊师利菩萨是也。”文殊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
  • 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 大概是如今职场上最难受的状态。 尤其是那些年过35,还在普通岗位上打拼的中年人。 跟新来的小孩“卷”,你拼不过他们; 而再想往
  • 每次看到这种言论就觉得来火,这种物种是最可恶的,可恶在于:她们文笔不错,看上去理智,实则道 德绑 架别人,蛊惑人心,到处留言煽动他人乱带节奏,比毒 唯、嘴 臭的
  • 此刻凌晨这次虽然比前两次晃动的轻,但也把我吓的没睡意了,成都你就是这样欢迎我的吗?刚刚又把我坏吓死了,从5.15号到成都至今是第四周了,第一周好像是5.8级,楼
  •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地方堵了,气血过不来了,所以这个斑点颜色才发黑,黑就是瘀血。为什么很多人用三七也能淡斑,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三七就能活血化瘀。
  • 题材概念:汽车零部件+储能+国产芯片技术指标分析:从日k线来看,虽然在底部成交量持续放大近两个月,但是从走势上来看,仍属于步履蹒跚,步步艰难的状况,显示主力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