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隐形
「 富豪 」 :
如来藏学引论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有三大学派 :

中观、
瑜伽、
如来藏 ( 佛性 )。

在 《 阿含经 》
或部派佛教中,

学者都能够找到中观思想与瑜伽学派的思想渊源。

然而,
关于如来藏的思想渊源,
学者间却有着不一致的看法。

支持如来藏学的宣称,
它是源自
《 阿含经 》 的
「 心性本净说 」;

反对如来藏学的则表示,

如来藏学是
「 非经 」、
「 非了义说 」,

甚至认为它违背了原始佛教的根本要义 ——
无我的思想。

本文将简单介绍甚么是如来藏,
它的思想根源,
以及它所面对的质疑。

甚么是如来藏
( 佛性 )

如来藏,
又称为
「 如来胎 」,

通常被视为
「 佛性 」、
「 佛藏 」、
「 如来界 」、
「 真如 」、
「 如来性 」 的异名。

在含义上,
这些名相虽有多少差别,

但就
「 成佛的可能性 」 及
「 众生与佛的本性不二 」 来说,

它们的意思却是一致的。

简而言之,
「 如来藏 」 等同
「 佛性 」,

它们都是指
「 成佛的可能性 」。

如来藏
( 佛性 ),
是众生成就如来的可能基础。

在佛教来说,
它是自性清净心,

以其为自性,
所以是众生本有的成佛可能性。

不过,
从现实来说,
本具佛性的众生却充满着贪瞋痴,

被烦恼覆盖了这如来藏的光明,
所以又称它为
「 在缠的法身 」。

那么,
这被烦恼覆盖的佛性有甚么特性呢?

佛教学者 Wallace 表示,
佛性有两个面向 :

一 、需要发掘;
二 、需要培育。

佛性虽本来存在,
但由于它深藏不现,

以致无法以
「 一般的理解 」
察觉它。

这情况就好像是 :

一个住在简陋小屋的穷人,
他并不知道,

在这陋屋的泥土里,
埋藏着无尽的金矿。

他不知道有这个隐藏的宝矿,
所以他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

假如他能发现屋下的宝矿,
便马上获得无穷的财富,
变成富翁。

同样的,
佛性就像是这陋屋下的宝矿,
它是本来存在。

我们要做的只是将它发掘出来。

佛性除了需要发掘,
亦需要培育,
藉由修行达到圆满。

这情形就像种子一般,
一颗种子有可能成长为一棵大树,

只要我们将那颗种子撒种在土壤中,
并给予适当的培育,
种子便能长成为茂盛的大树。

然而与种子不同的是,
佛性是不会毁坏的,
而且是一直都存在的。

只要我们透过听闻佛法、
思惟佛法、
修持佛法,

最终便能趋入佛道。

按这个说法,
成佛不需要从外在索求任何的加持,

而是揭示我们本具的佛性,
那么我们便能成佛。

如来藏的思想渊源

如来藏说
( 佛性思想 ),
是印度后期大乘佛教的思想主流。

从歷史的角度来看,
西元三世纪中,
是印度梵文学復兴的年代,

而印度大乘佛教为适应这一思潮,
以方便诱化众生,
于是提出了如来藏说。

有学者从心理的层面分析,

表示如来藏说是
「 佛涅槃后,
佛弟子对佛的永恆怀念 」
而产生的。

想要探究如来藏的思想渊源,
除了诉诸歷史资料的考察及心理上的揣测,
也有学者指出,

我们可以从原始经典及部派佛教窥探到佛性论的端倪。

如来藏思想渊源于
《 阿含经 》 的
「 心性本净说 」,

而 《 增支部 》
更明确指出,

心是极光净的,
但为客尘烦恼所染。

这种
「 心清净 」 与
「 客尘烦恼 」 的关系,
便是如来藏说的理论基础。

经中举「生金」作例子,
生金的本质是清净的,
不过它却夹杂了些杂质,
陶鍊就是除去它的杂质,
彰显它纯净的本性。

在部派佛教中,
大众部及分别说部二大系继承了这种说法。

大众部的心净论说 :
「 众生心性本净,
客尘所污。」

而分别论者亦认为,
心性是本净的,
在烦恼未断之前,
是本性清净而相是染污的;

虽有染污相,
但心的体性却是不变的。

如《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说 :

「 …… 心本性清净,
客尘烦恼所染污故,
相不清净。……

彼说染污不染污心,
其体无异。

谓若相应烦恼未断,
名 『 染污心 』,

若时相应烦恼己断,
名 『 不染心 』。」

总之,
这两个部派都认为,
众生的心是本性清净的,

虽有染污相,
但心的本体却是清净不变的。

学者质疑如来藏学

佛性论道出在众生的身心中,
本具如来藏性,
继而得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结论。

然而,
这种
「 众生本具如来藏性 」 的说法,

与原始佛教的根本要义 ——
「 无我 」 思想,
多少存有差距。

世尊开示离苦的方法是,
从众生的蕴处界中,
观一切为因缘所生法,

无常故苦,
苦故无我、
无我所。

这是依空无我而得解脱,
是有别于世间学说的教法。

反对如来藏说的学者指出,
虽然原始佛教有
「 心性本净 」 之说,

但它只是与定有关,
不必然与众生身中有清净如来藏相关。

在原始佛教的教义中,
定学也称为心学。

修定要远离五盖 ——
贪、瞋、惛沈、掉悔、疑,

因这五盖会覆蔽我们的心,
使我们的心不得清净。

我们可以这样看,
「 心性本净 」 说,

只是通俗的譬喻,
为非了义说。

反对者之所以指出如来藏说是非了义,
并不是反对者以自宗的理论为标准,

或因如来藏说与自身的理论相矛盾,
而论断它为非了义。

相反,
反对者是以
「 经典的宗趣 」

以及龙树菩萨的
「 四悉檀 」
作为判断的准绳。

简单来说,
「 四悉檀 」
即是佛陀化导众生的四种方法 :

世界悉檀、
对治悉檀、
各各为人悉檀、
第一义悉檀。

四阿含的思想意趣,
可以这四种悉檀来概括 :

《 长阿含经 》 是
「 吉祥悦意 」,


「 世界悉檀 」;

《 中阿含经 》 是
「 破斥犹豫 」,


「 对治悉檀 」;

《 增一阿含经 》 是
「 满足希求 」,


「 各各为人悉檀 」;

《 杂阿含经 》 是
「 显扬真义 」,


「 第一义悉檀 」。

从以上的概括,
我们得知
「 心性本净 」 与
鍊金譬喻,

是出自
《 增一阿含经 》。

而 《 增一阿含经 》
是属于各各为人悉檀,

用以启发人为善的,
不是第一义悉檀。

因此,
「 心性本净 」 是
非了义说,

而是为方便诱化众生,
所说的通俗教法。

学者或许可从歷史的角度,
分析如来藏说只是一种顺应世情的方便;

或从经典意趣的考究,
认为如来藏说是非了义的。

然而,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 :

这种萌芽于印度的思想,
随佛法东渐后,
却在中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许多祖师大德依循这种教法,
也修出成果。

所以如来藏说是否不了义,
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学禅者今生未开悟,
将往生何处?

学禅除了认识自己之外,
最重要是为了生脱死。

但是学禅的行者若今世不能开悟,

那么将往生何处呢?

这是很多禅行者所面对的问题。

果煜法师在
《 从禅的观点看净土 》 中提出,

「 学禅的人,
能不能生净土?」或

「 学禅的人,
当生何方净土?」

因有些学禅的人,
经常会疑惑 :

「 修净土法门者,
于临命终时,
以念弥陀圣号,
而期待往生西方净土。

如我们学禅者,
临命终时要作甚么呢?

将往生到哪里去呢?」

如你想 :
「 我都没有念佛,
便不能往生净土。

那下辈子要去那里,
便全无把握矣!」

法师说 :
「 学禅的人即使未开悟,
还是能够往生净土的!」

其实净土最殊胜的乃是往生者获
「 不退转 」
而继续修行,

并非为享受净土的环境殊胜和资生受用的殊胜。

其实,
在 《 阿含经 》 里,
早就传述有净土法门了 :

虽一个修行者,
如证得阿罗汉果,
即能不受后有而不再往生。

但如只证得三果,
固然不能不受后有,
却能往生于色界四禅的净居天中。

在净居天里,
他会继续修学佛法,
直到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在净居天中,
即是
「 不退转 」 地也。

大乘佛教,
转述不同层次的净土,
以满足不同根器众生之需要。

如 《 维摩诘经 》 中,
有 「 不动如来 」 的妙喜国。

又如 《 弥勒三经 》 中,
有兜率天的弥勒内院。

再如 《 药师经 》 中,
有东方琉璃净土。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了解 :

为甚么是
「 不动如来 」 和
「 妙喜国 」 呢?

依我的理解 :

现象虽是无常、
变化的,

但性却是不动的。

故一个人如见性了,
心即能寂然不动也。

因见性而不动,
因见性而欢喜也。

以见法欢喜,
故称为
「 妙喜 」 也。

这见性,
对禅宗而言是开悟了;

在原始佛教,
则是
「 证初果 」 也。

因证初果而断三结、
得正见。

从 「 带业往生 」 的理论,
来看诸方净土。

则可谓 :

若证三果者,
则能往生
「 净居天 」 的净土。

若已见性或证初果者,
则能往生
「 不动如来 」 之净土。

至于定慧不足,
但修得
「 十善业 」 者,
则能往生兜率天之弥勒净土也。

因此一个已发菩提心,
已修学佛法者,

理论上都会往生净土的,
除非已证四果而不受后有。

禅行者也具备往生净土的条件。

禅行者如果禅定功夫修得好,
即能达成身心的统一和谐;

内外的统一和谐,

能升到色界天、
无色界天。

因此,
禅行者不必担心
「 如未见性,
也不生净土 」 的迷惑。

既一个已发菩提心,
已修学佛者,
理论上都会往生净土。

那么一个禅行者,
如果这辈子不开悟,

但缘于他一生所修学的福德与智慧,
一定可以往生到与之相应的净土。

如果开悟了,
当能往生到上品的净土,
而未开悟者,

只能往生于中、
下品的净土也。

因此从广义的修行法门去看禅和净土,
两者并不冲突,

并且还能相涉相入,
继续修行至了生死为目标。

一般人都认为我有一个身,
故才有
「 这个身要往哪里去?」 的问题。

真证得无生法忍者,

「 身见 」 没有了,
「 生灭 」 也没有了,

故没有
「 去哪里?」的问题。

而他的心量,
既然能够周遍法界,

即能
「 千江有水千江月 」,
随法界不同的缘而种种示现。

曾经有人问崇山禅师 :

「 当你遇到炸弹爆炸时,
你会如何?」

答曰 :
「 死!」

就這樣,我們從前面共的思維(四共加行,即轉心四思維),接著就要進入不共的加行(四不共加行)的「皈依大禮拜」。

■知道害怕,就有救了
皈依三寶時,首先要知皈依的因是甚麼,就是「為什麼我要修持皈依?」,原因有兩種:

一.恐懼心:首先第一個皈依之因是「恐懼心」。

眾生都想要得到快樂、遠離痛苦,但我們所做的行為卻正好和心中所要的相反,也就是我們想要快樂卻不創造快樂的因:善行,不想要痛苦卻反而造作痛苦的因:惡業,導致我們淪落到三惡道輪迴。這是第一種恐懼之心,就是對三惡道輪迴生起深深的恐懼,因為這種心而作皈依。這是「下士道」(下等發心的修行人)的皈依之因。

「中士道」的修行人不只恐懼三惡道的苦,更了解整個輪迴的本質都是痛苦,他們因為這種對整體輪迴本質是苦的恐懼之心而皈依。

第三種「上士道」(上等發心的修行人)的修行人,覺得自己受苦沒關係,但對無始以來對自己有恩的如母有情眾生,卻一直流轉在輪迴中受苦,在輪迴之中生生死死,覺得這實在太可憐了,實在不能忍受,而生起恐懼之心,為了幫助他們從輪迴中解脫,所以我們要精進修持佛法。這就是「上士道」的皈依之因。

以上無論是哪一種恐懼,上中下士道哪一種修行人的皈依之因,這些恐懼都是一種動力,驅動行者修持佛法。我們要去觀察自己是屬於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哪一類修行人的發心,了解我們生起的是三士道的哪一種皈依之因,具備怎麼樣的恐懼,這是很重要的。也許你會想「我們有學佛就好了」,有的出家人也會想「我有出家就好了」,為什麼要想那麼多?其實有時我們不要說無法生起上士道、中士道的恐懼之心,連下士道對於三惡道的恐懼心都生不起來。要知道「三種恐懼」可以成為我們修持的動力泉源,恐懼之心生不起來,修持也會沒有力量,誦經修法也只是在打發時間而已。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大手印了義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不为过去纠结,不为将来担忧,活在当下最好,有计划也会有变化,要努力也要顺其自然人,生之旅,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舍弃,
  • 2021-07-15 黑檀木刻製:蟬紋飾「脩德」 (文字取材:父親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字形) 同時發表於「世界華人藝術之家」、「Creative Worksh
  • 【四平:暖!无偿献血传递爱心】近日,四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局机关及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公交集团等单位、企业干部职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連載】‖《太上感應篇圖說》(33):昆蟲草木 猶不可傷 《太上感應篇圖說》(33) 昆蟲草木 猶不可傷 【原文】 细物宜存保护心, 昆虫也解报藏金。
  • 一直在思考每天的时间管理和优先级 真,善,美 分享一个最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 工作之余,其实只要每天做完这三件事,你就会感觉非常的舒适和充实: “一件让自己
  • 手镯上的文字是梵文天成体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一、般若波罗蜜多咒是什么? 1、摘自《心经》  故知般若波
  • #肖战[超话]#[心]#肖战1005生日快乐# 战战,转眼间这是陪你的第三个生日了,去年的你是迎风奔跑,今年的你依然在攀登高峰!是的,你精彩的人生才刚刚跑过3
  • 百分百合拍的两个人真的合适吗? 年轻的时候和他们一样喜欢找共鸣: “啊你也喜欢这个啊!” 发现的共同点越多就越喜欢,越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越想要跟这个人在
  • 阅读972天——不是一路人,何必在一起 不是一路人,何必在一起? 你有你的目标, 我有我的梦想, 方向不同,不必同行。 不是一路人,何必在一起? 苍鹰留恋高
  • 10.10 因为贝拉小姐两条动态所以认真地考了下要不要养萨摩耶 但是还是害怕自己没有办法能好好照顾它,毕竟养自己都够难搞的了 或许等我物质上能足够承担起这份责
  • #日行一善# 七. 如果百感委屈仍不能求全,如果呼喊了千万遍依然得不到回应。那么聪明的你应知道,是该走的时候了。 八. 大家都不急,我急什来自鼓励人的话
  • #和同桌做过最甜的事是什么# 多么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 发现自己是在一节课上睡着了, 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 桌上满是我的口水。 我告诉同桌, 说做了一
  • 『我是大神仙系列』国漫新品盲盒上市 天地之间,蜉蝣前进 风华少年,志比天高 车专➕guan啾1位小可爱获得『我是大神仙系列盲盒』x1! 『我是大神仙系列』发售
  • #肖战[超话]# 愿我爱的肖战先生,多喜乐,长安宁,岁无忧。生来自由,爱而无畏,心中有旷野,眼里有远方,共且从容,逆风成长。 望前路坦荡,诸邪退散;祈热
  • #21部动画片存1465个问题# 这些动漫有什么可以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吗?这么正常的动画片在网络平台点播,你爱看不看,没人逼你看,不想让未成年看不会管好自
  • 109㎡小三居,看设计师打造超难驾驭的欧式风格#原创案例# 设计说明 1、无论是软装的典雅内涵,还是硬装上的科学配置它都完美演绎了欧式的唯美与情调。欧式风格倡导
  • [你的温柔逆光而来] ✨肖战,生日快乐啊!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花会沿路开以后的路也是 #肖战# xz#肖战1005生日快乐# 虽然
  • 【云米智能冰箱广告无法关闭?客服回应:只能保持开启】#洞见计划# #云米互联网智能冰箱ilive# 长期以来,各种各样的广告一直入侵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
  • 参加了学院新生篮球 比赛女子组,下午和晚上练了球(师兄师姐出差去了,不用去实验室嘿嘿,活的像个本科生)。 对抗赛打法好累,一场下来跟跑八百米一样累[跪了][跪了
  • #本周签约新作#酸菜仙儿、不明眼最新力作:治愈现言和刑侦悬疑,高质量佳作不需要解释;都市逆袭文,反套路的励志女主角;意味深长的短篇小说合集,如果可以按喜好定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