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真人,道、佛共尊的神仙

道教很多宫观中都供奉有慈航道人,其慈心普度的形象深得广大信众的尊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分不清楚慈航道人和观音菩萨的区别,甚至对这位祖师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的争议也很大。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道教、佛教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二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这是中国宗教的特色,在这种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现了道、佛共尊的双栖神仙,我们熟悉的观世音就是其中的这样一位神灵,她在道、佛二教中香火鼎盛,信众朝夕朝拜。道教尊称为:慈航真人观世音;佛教尊称为:观世音菩萨。

据《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说:

心印菩提,玄释本皆无异;真空妙有,佛仙实亦同源。悬牟尼之宝珠,凝从神气;炼金丹而证果,得自虚无。体不外乎身心,理同归于性命。然而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故由佛而玄,则推斗帝,由玄而佛,端重慈航。缅惟,圆通自在天尊,救苦观音大士。《心经》一卷,开万年观法之宗;法界三千,辉七宝莲台之座。神通莫测,功德难名。

以上为道经对慈航信仰的记载,称其“一人兼备,千古为难”。同时也可以看出,慈航道人在玄门弟子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而且在普通信众的心目中亦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说: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玄、释本皆无异”,即观世音为道、佛二教共尊之神灵,不分彼此。但道教对慈航的信仰由来已久,和佛教对观音的崇拜并非继承关系。慈航道人在道门中是道祖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而据《楞严经》得知,她在佛教中亦是佛陀如来的衣钵继承者。由此,才形成了道教与佛教共同尊奉的现状。

慈航真人观世音之圣纪源流,也是众说纷纭。中国最早的慈航形象为端重慈航,英俊潇洒,是个男子形象。隋唐初期,演变为眉目清秀,樱桃小口,成为一个天衣斜披、慈祥典雅的女儿相貌。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要度世间男子女人。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真人。

道教最早信仰的慈航形象是男身,究其源者,为太上弟子也!号慈航真人观世音。为何《通鉴》记载是女真?诗曰:黄河恶阵按三才,此劫神仙尽受灾。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湾内隐风雷。漫言阆苑修真客,谁道灵台结圣胎。遇此总教重换骨,方知左道不堪媒(见《封神》)。慈航真人等十二门人都被困黄河阵,闭了天门,失了道果,道行退了几劫,从此慈航真人脱胎换骨,化为女儿相貌。这首诗给我们解释了为何是女真的回答,因此她在普陀落伽岩潮音洞,又以女子之身证道。从这段记述中,也足以见得文学作品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

慈航道人来源于道教有两种说法:

其一即前文所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其二据李善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庄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病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后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道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身,依照《历代神仙通鉴》来说慈航道人商朝得道;而根据佛教的典籍记载,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传入中国后观世音才逐渐变成女身。

另据《曲洧旧闻》、《观音得道》、《观世音菩萨传略》等记载,观音是兴林国妙庄王的女儿三公主——妙善仙姑。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妙)善,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感一家骨肉为之修行,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赐莲花宝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

老君保举,玉帝敕封,妙善仙姑才为南海普陀岩之主。通过上文看,我国慈航信仰的历史演变曾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渲染,这种宗教义理融合的思想,全部集结在慈航信仰上,并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如果再说慈航是佛教的又或观音是道教的,都不科学,更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慈航是道、佛共同崇拜的中国神明。供奉慈航的道场福地很多,有道教的仙山宫观,亦有佛教的佛寺古刹,不能说供奉慈航或观音的庙宇就归某教所有。在道教科仪“观音正朝”的请圣部分,将道家的三清玉皇、儒家的至圣先师、释家的世尊菩萨,一同请来,爇香供养。统观全篇内容,三教合一的思想,仍为主旨,这也是最符合百姓信仰需求的现实结果。 https://t.cn/Rcdt451

福报是由惜福、修福而来
惟觉老和尚 开示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的,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佛法常讲“福慧庄严”,福报来自于善法的薰修。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树比喻福报,有福报的人才能够庇荫大众。以家庭来说,如果一家之主没有福报,家人就要为日用所需而苦恼。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负责人如果没有福德,员工就很难有好的发展。一般人都希望“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是福德、福报,禄是官位、薪俸,寿是寿命绵长。福、禄、寿都具足,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成就;否则,就是起伏坎坷。福报是由惜福、修福而来。拥有好的经济、环境、智慧,这都是福报。人的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福报都有定数,就看自己前世努力了多少。譬如,今生只能得到一千万的财产,这一千万用完就没有了。就算拥有几百亿的财产,也是前世修的福报,这一生如果不努力,也只有坐吃山空,几百亿还是有用完的一天。既然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节流”,并且积极地“开源”。开源就是修福,也就是修善法,广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于投资生产的人,在良性的循环下,财源不但不会断绝,还可以存到行库里翻本,乃至于布施给大众,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节约惜福 修善开源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节约就是惜福,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要浪费。除了惜福,还要修福,修福就是开源,能开源又能节流,福报就会愈来愈大。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充裕,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惜福。一般人容易喜新厌旧,家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还一再花钱去买新的东西,甚至把一些还能用的东西送到垃圾场去,这不但是浪费资源,也耗损了自己的福报。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接受了居士供养的新衣服,世尊问这位弟子:“有了这件新衣服,原来的旧衣服要怎么处理?”弟子回答:“世尊!我会等旧衣服穿坏了,才换穿新衣服。”佛再问:“旧衣服如果坏了,你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我会把它剪成一块一块、拿来当抹布用。”佛又问:“如果这些抹布已经破损不堪,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这些抹布虽然不能再用,但是还可以埋在树下做肥料啊!”藉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知福、惜福。能惜福、培福,福报就愈来愈增长,福报大的人,不仅自己人生顺遂光明,还可以布施福德资粮,造福社会、国家,让大众都分享这份福德与光明。

福慧双修 广结善缘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修福、修慧,福慧圆满,所以称之为福足、慧足,福慧两足尊。佛法告诉我们要“福慧双修”,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所以除了修善法、广积福德以外,还要修智慧。跟随大善知识听经闻法,依循正确的知见修行,时时回光返照,这是修智慧。“回光返照”就是检讨、反省、改正过失,使这念心像明镜一样,没有一点尘垢。修行,一是动、一是静。所谓:“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在静中,一念不生,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当下这念心了了分明,就像止水、明镜一样;在动中,广修一切善法而不执著。
凡事有因才有果,善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开创,有好的因,将来一定能成就好的果报。除了因,还需要缘的配合,缘是外在的种种条件。心存慈悲、平等、恭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以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这都是结善缘。发心修善,广结善缘,善因、善缘具足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很圆满。明白这些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一定能成就种种善法功德。

在空如来藏的说明中,一一会相归体,全事即理体,事不碍理;在不空如来藏的说明中,从理体起相,理不碍事,前者强调不变的理体,故十法界皆空(性空);后者强调随缘的作用,故十法界俱有(幻有)。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事事无碍的空不空如来藏,此是如来藏最极圆满的呈现,故十法界圆融无碍,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即一切,重重无尽。

经云: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地水火风不仅周遍法界,更是可以圆融互摄,经中借富楼那的提问来显示如来藏芥子纳须弥之无碍至极。佛陀对富楼那说,地、水、火、风本如来藏性,圆融无碍、周遍法界,但你却疑惑水火等诸法不相陵灭,因为在你看来水性和火性完全是相克,此二大如何圆融无碍?虚空之通畅与大地之质碍,其性也似乎是相反,此空大与地大又是如何圆融无碍?为什么诸大圆融无碍,众生却现见有碍,归根结底还是不达如来藏真空之理,本无有法,却执藏性随缘而起的法相有其自性,故藏虽分说有三,若不达其一亦障空、不空、空不空三。经云: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此处以喻来说明空不空如来藏,空体无相是空义,不拒诸相是不空义,体非群相是不落有边之真谛,不拒发挥是不落空边之俗谛,真俗二谛亦非对待,空有双离双即,入中道第一义谛,经云: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太虚空喻如来藏不变之体,日照等喻如来藏随缘之用,日照之时随日缘则现明相;云聚之时随云缘则现暗相;风摇之时随风缘则现动相;雨过天晴尘埃收敛之时随霁缘则现清相;地气凝聚之时随气缘则现浊相;尘土扬起之时随土缘则现霾相;水澄之时随澄缘则现映相,佛陀问富楼那,此七相是从缘所生,还是虚空自有?若执从缘生则堕因缘性,若执虚空自有则堕自然性,此虚空无相随缘而现诸相,即是喻如来藏随业而显,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不堕因缘又不堕自然。接下来佛陀以日照则明举例说明此义,经云: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如果七相是七缘所生,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陀单以日照一例来说明,如果此明来自于日,那十方世界都应该是此日色,此日色若和虚空没有关系,就无法在空中看到圆日了。如果此明生于虚空,那明和日就无有关系,虚空自己若能生明,为何在半夜云雾之时却看不到光明呢?所以说,明相非定属于日,也非定属于空,但也不离日和空。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和虚空一样,也是不变随缘、圆融无碍。真觉妙明随缘(循业)现七大,真心非七大,然不拒诸相发挥,正如虚空随缘现七相,虚空非七相,而不拒诸相发挥。“汝以空明”的“明”是循业的意思,若众生循感空的业就会有空的相出现,地水火风也是一样,各各循自不同的业而现不同的相。“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业有染有净,虽同是空相,菩萨循净业所感之空,故成就的是虚空身,凡夫循染业所感之空,成就的则是无边的太虚空;同样是地相,菩萨循净业所感之地,故成就的是实报庄严土,凡夫循染业所感之地,成就的则是有漏秽土。“若俱发明,则有俱现”是指同时同处发生,所循业种不同而同时同处发生,如天人见水是琉璃宝地,可在其上行走,而人见之就是水,水可以饮用,但恶鬼见之则是火,虽渴也不能喝。故循业发现的相皆是虚妄,非因缘生,非自然性,也不离因缘藏性。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俱现就是同时现,如日倒映在水中之影,两人同时观此日影,却东西各行,日影分别随二人东西有别,一东行所见之日影,一西行所见之日影,不能说谁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因为诸相皆无自性。此中,不能说水中的日影是一,若是一,云何各有一日随二人东西行?随二人东西各行虽是二,云何水中惟现一日影,故亦不能说是二。说一、说二皆是虚妄,正如不能说这是文殊或这不是文殊,此亦如下文的“无可陈指”。本来就是虚妄之相,无可凭据(陈指),此非因缘、非自然,正是空不空如来藏。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日明等七相喻七大,七大之相无有自性,故无可陈指(不能说这是文殊),但又遍及法界(亦不能说这不是文殊\何处又不是文殊),故能循业而现,如来藏性具一切,随缘而现,圆融无碍,有何陵灭不陵灭,相容不相容?正如手臂有正倒相,然手臂之体无有正倒不正倒。若执陵灭相即是执相为体,相乃妄相,体无所有,本无所有,还问什么陵灭不陵灭。“犹邀空华,结为空果”空华喻五大,空果喻五大的陵灭(见大与识大不相陵灭容易理解,地水火风空五大的不相陵灭不容易理解,故经文只提五大,释成七大亦可),空华乃迷,空果乃迷上加迷。七大之性元是一真,唯一妙觉圆明真心,此妙明真心即是如来藏,藏性本空,非地水火风诸大,但藏性有随缘之用,故循业而发诸大之相。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问相不相容或陵不陵灭了。经云: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一真法界,本无诸相而妄见诸相,故不容相陵尘劳满面。昧于藏性真空之理,故起三细四粗之惑,此是“迷闷”义;本有觉性却背道而驰,于诸妄尘颠倒执着,造作诸业,此是“背觉合尘”义;“尘劳有世间相”即是由惑业而感的苦果,此惑业苦即是轮回的根本。凡夫依染缘起执成有碍,如来以净缘起融成无碍,经云: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不同于凡夫从妄依真起用,如来直接从不生不灭的根性起用,背尘劳之妄,合如来藏性,非但不为妄相所隐,更是能融彼妄相,全相即性,全妄即真,此正是清净本然之心,圆照一真法界,得其全体,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经云: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F轮。”

此处明如来藏之大用,“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是理事无碍的境界,也是华严宗十玄门中的一多相容门,“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是事事无碍的境界,也是十玄门中的广狭自在门。一即一真法界或一心,无量即十法界之种种差别或万法,万法不离一心,一心能生万法。小中现大如一尺之镜能揽千里之境,以镜照境,小中现大,境中有镜,大中现小;又如六字名号即万德洪名,此即小中现大,经中例举如来法身遍及虚空,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刹中如来如虚空中的微尘,在微尘数里亦能转大F轮,此即大中现小,小中又现大,互相含摄,圆融无碍。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再次结语相容之因,众生是背觉合尘,如来是灭尘合觉,众生转元真之性为虚妄之相,如来于相无有颠倒,全相归真,无一相不真,故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境,至此境界,还有什么不能相容,还有什么是互相陵灭的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后可以看到我的表演,TIKTOK LIVE等机会,和可以大家一起分享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让我们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吧☺️11月になりましたね〜‍♂️少し報告的な感
  • [悲伤]好多人的聚会就表示可以为所欲为的点菜也不怕吃不完!做梦,真好,基于现实的欲望为所欲为!
  • ”在这里,记者还发现了一家记录和展示重庆城市人文景观的杂志社,策划人员介绍:“你可以看到我们城市的一系列插画,中间这两幅是中央公园的高空俯瞰,左边是鹅岭,右边是
  • 真的啊,用过的都知道有多好用和惊艳!但你们相信我,你用了它之后一定会想用其他品哈哈哈哈哈即时就会有紧致效果!
  • 敲黑板,划重点,来说一下商场活动:✨燃料加满:千杯奶茶万斤鲜橙免费送送送最强补给站:14元️团100元代金券包✨印享升级ing:消费满199返50微信代金券珠光
  • 最后,我为什么还是发了,一是剧照海报太美了,太喜欢了,太想分享了,二是里面有我的照片我还是想和以前认识我的人分享一下现在的我(即使可能ta们并不能看出我有什么变
  • #每日一善[超话]# [彩虹屁]#阳光信用# [彩虹屁]#每日一善# ⼈⽣的确不像说⼀句话这么简单,不像写⼀段⽂字这么容易,也不像课堂上的考试那么从容还迫,
  • ​一定要去做帮助人的生意,让他们记住你的情,乐于分享你,能赚钱,又能积累功德,悦己悦人!投稿: 悦人首先悦己,自己对自己容貌都不自信,别人如何喜欢呢?
  • 是这样的,我和我表姐都是高三了,都是江苏史政地,但是我在昆山上的,她在老家,她班主任很针对她,她成绩也不太好,就不太想学了,然后她班主任还想让她走单招,但是我觉
  • 新拍子终于到啦,兴奋的应该不只我一个叭!颜控最终还是为了实用放弃了颜值,爱不起蓝色,以后你就叫小丑蓝啦~拉个白线、缠个白手胶、配个小黄人避震器吧,希望看上去尽量
  • 在这样的天赐之声面前,人类自负的文字是那样苍白无力,越发被衬得像一架破落出弹簧的蹩脚乐器,但仍要奋力弹奏,倘若唤醒二三沉睡的人,哪怕是人造乐器的声音之美,已是开
  • 不是数据,不是符号,不是橱窗里的娃娃,而是你和我,纵然满身尘嚣,纵然孑然独立,纵然身如萤火,可当你出现,陈腐化成齑粉,井隅展露璀璨,只因自由的心愿意为真诚的人折
  • New Choker 缎带云阶满足黄金比例,让握持区和拍摄区完美平衡。四款配色:【华夏红】用赤诚中国色彩搭配荔枝纹皮革;【原黑】臻选优雅皮质,匠心考究,细腻舒适
  • 昨天就和人絮叨要写停电了哈哈哈哈哈因为俩人合作成果不佳的话很难继续一起玩了嘛音乐要火不是又有个灵异玄学嘛所以就想用一下这个梗哈哈哈哈哈ps:综艺里到蔡老师的部分
  • ​我仍然无数次记得当时他们是这样描述意气风发的你们的:​“清清的到来成为团队的太阳,不然的成长至关重要,九尾的改变也有目共睹,钎城的稳定一如既往,冰尘的果敢凝聚
  • ”我真的很喜欢穿梭在我不认识的人群里面,感受他们的故事,有结伴的年轻人,有白发的老人,有推婴儿车的中年人,有老老少少的摄影爱好者,有朝气蓬勃的阿姨们,有父母亲和
  • --哪些听不到音乐的人认为哪些跳舞的人疯了。最后分享一下我和圈圈小姐的舞姿[微笑]放假这几天一直宅 家里就我一个人 吃了三天的外卖 我真真是想吐槽一下 这是我吃
  • 急性期很多东西不能吃,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到了缓解期,如果还什么都不吃,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营养失衡。饮食调整就是痛风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了,但是在生活中却常常走进各
  • 总的来说,文创咖啡馆的“出圈”是内在与外在有机结合的成果。【文创咖啡馆“出圈”提升内涵方能行稳致远】 最近,有71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办起了咖啡馆——“
  • 【2022年11月2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11月27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武汉市报告,均为轻型,15例为重点人员筛查检出,1例为隔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