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思考:个人必须随着城市的定位一起升级。否则将来会被淘汰。我每次经过这里,都会仔细看货柜车流,货柜车越多说明工厂的业务越好。泥头车越多,说明城市基建越多。比统计数据来的快。 2013年的时候,这条路上插上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彩旗,与之相反的是这条路上的货柜车,明显的减少1/3。这个相似的情况在7年后,再次出现。但是这次,货柜车没有明显减少,这依赖于深圳的企业产品升级很明显。机电,医疗,机械,汽车,软件行业,这些行业是深圳的主流企业。

#我为廊坊点赞# 【廊坊: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近日,在河北省三河市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前,三河市精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贵兰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受理等超前服务模式,在取得土地不动产证的第二天即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为项目落地节约大量时间。
据介绍,今年以来,廊坊市持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分别压缩至36、31、22个工作日。该市实施新建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标准地”模式;统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控,提高审批时效,提升建设项目线上运行水平。截至7月底,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工程项目457个、办件量1540件,全市并联审批率87.42%、联合验收率90.13%。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强化政策供给和督导落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进忠介绍。今年,廊坊市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企业开办提速增效,将企业开办由4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同时,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等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行高频事项并联审批、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准营“一件事”集成服务,市场准入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5.25万户,同比增长8.26%。
据悉,廊坊坚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先后向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下放市级、县级审批事项79项,争取省级审批事项51项,实现项目落地“闭环办理”;向北三县下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所需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市级审批事项24项,基本实现“市县同权”;向各县(市、区)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39项,实现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县域全覆盖;完善京津冀政务服务协调联动机制,上线“区域通办”公共平台,目前廊坊北三县68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已上线试运行。
  据了解,廊坊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纵深推进,市级全流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达到1689项,241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冀时办”,133项便民服务应用纳入移动端,161个证照具备电子签发功能,汇聚电子证照160万余条,253项高频事项进入“套餐式”服务流程,网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廊坊市本级1339个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等项目全部通过网上“不见面开标”进行交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掌上办、指尖化,全面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杨颖字迹曝光,网友说:字丑不如颜
  • 李笑来割韭菜录音曝光,泄密者竟是他自己!?
  • 个税意见超3万条:我们到底要交多少税?
  • 90后女司机贴“追尾必嫁”车标,真被撞了!然后…
  • 直播养猴牵出大案 这些“网红”违法!
  • 男群演乔装进女生宿舍偷裙子:喜欢漂亮衣服没钱买
  • 新闻早知道:小学生谎称挨揍 家长闯进教室恐吓全体学生 暴打班主任
  • 微信支付被曝漏洞,0元就能买买买!
  • 复婚再婚禁办酒席?
  • 世界杯八强出炉,你的主队可依然还在?
  • [资讯]天镇胡麻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西清洁采暖电价试行三种计价方式/我省将再添一所艺术类院校/我省将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 44岁张震岳公布婚讯:明年结婚,妻子预产期是九月
  • 惨烈车祸:ALSA大巴与货车相撞造成两死数伤
  • 【督察“回头看”】镇江一国企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
  • 日本人被地震震出来的汉字吓到了
  • 被蜱虫咬伤丧命 这个病死亡率达到15%
  • 突发: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意外去世!
  • 洪水突袭鱼塘十万斤鱼被冲走 塘主:20年努力全没了
  • 老赖住别墅不交物业费四处躲债 被法官高铁站拘传
  • 球星名字遭抢注:C罗卖马桶,梅西卖中药,齐达内看了想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