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此是令人,顾名思义,因名会体。要知经义,皆是应无所住。所以急当断除我见,则烦恼障除。而业障、报障,亦随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则法、报、应,三身圆现。】这段话是解释世尊对我们的教诫,要我们从经的名题上,就要联想到这部经所讲的义理,这是初步的功夫。我们常讲受持读诵,这是最低限度的功夫。如果不能从经题联想到经裡面所说的义理,所开导的教训,我们纵然是读诵,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功夫深一点的人,那就因名会体了,这是受持深者。正如同过去襌宗六祖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在讲,要从经文上来说,大概只讲到四分之一,他就开悟了,就明心见性。体就是心性,因名会体这是惠能大师做到了。他为什麽能做到?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曾经透露过,三学、三慧圆融成一体,就能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听经,若能做到顾名思义,就不错了,总算你没有白念,你还能想到经典裡面的教训,发愿依教奉行。而本经最重要的开示,就是“应无所住”,这句话在本经,可以说是彻始彻终最要紧的一句经文。我们明白这桩事,一定也能够联想到,《金刚般若》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无住既然是《金刚般若》的核心,当然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由此可知,无住两个字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去做。无住就是不执著,不执著法相,不执著非法相,空有两边都不住,这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果然不住,就像底下所讲的效果,能够有个一分、二分不住,你就能得一分、二分的利益,真所谓是烦恼轻、智慧长,这是真实的利益。惠能大师为什麽会明心见性?他的确是听了之后明白,空有两边全都放下,这个高明。真正放得下,一闻就开悟,一悟就放下,一放下就证果。

  所以急当断除我见,我们要把这桩事情,看作最要紧的一桩事情,要赶紧去做的一桩事情,决定不能有稍稍的耽误,急著去办。断我见,我们就经文上来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在这裡下功夫。我见、我相要是断了,四相、四见统统断了,一断一切断,烦恼障除了;不但见思烦恼没有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尘沙烦恼在哪裡?在众生相、在寿者相;无明烦恼一定也能破几分,四十一品无明也能破个一分、二分。所以,业障消了,报障也消了。业障是见思烦恼,报障是六道轮迴裡面的果报。报障除了,就是说你已经超越六道轮迴,不在轮迴之中,已经了生死出三界。这个身体虽然在,那没有关係,而不是说证得这个境界,这个人马上就要死,不是这个说法,大家可不能误会。证得这个境界,跟你讲,生死没有了,六道轮迴没有了,我们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是菩萨身。人家常讲摇身一变,我们这个身不要摇就变了,就从凡夫变成菩萨,菩萨乘愿再来。在这个世间住世,久暂随意,想多住几年不碍事,想马上走就走得了,就这麽样的自在。他住这个世间的久暂,他不为别的,他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久暂在缘,在众生那一边。众生有感,他就多住几时,机缘尽的时候,尽就是众生对他不相信,不愿意跟他学,他老人家就走了,到他方世界去。这个时候他的生活空间拓开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他生活的空间。哪一个世界缘成熟,就在那个世界现身,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不只现一个身,如果有很多个世界众生机缘都成熟,他就能现很多身,随心应量。像《梵网经》所说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你要是入这个境界就千百亿化身,哪裡是一个身!

  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不能分身,不能现第二个身,为什麽?因为执著这个身是我。这个身是我,当然另外一个身就不是我,所以你就永远牢牢死在这个身上,可怜!破了四相,无我相、无我见,无我了,所以那个我就能现无量无边身,道理就在此地,这才叫真正消业障。《金刚经》消业障是特别有效,问题是要你真的去做,不是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念几遍就消掉,念几遍消不掉,念十万遍也消不掉,要真正去做到,就消掉了,消掉就得大自在。

  三障消除,三身就现前。注意这个地方,圆现,什麽叫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圆了。只要四相、四见一破,给诸位说,我刚才讲,我们这个身还在世间,就如同六祖惠能一样,惠能开悟见性是在二十四岁,年岁不大,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他在黄梅得法是二十四岁,得法之后他那个身就是三身圆现。我们现在这个身是业报身,他觉悟之后,身见没有了,我见、我相都破了,所以就转业报身为圆满的三身。这个身就是他的自受用报身,也是他受用报身,对一切众生来说就是应化身,对他本体来讲就是清淨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种利益殊胜,真正不可思议。能大师以后,不是没有见性的,但是没有像能大师那麽痛快、那麽快速、那麽殊胜,这的确是没有。但是在修学过程当中,假以时日,每个朝代都还有几个,真正是难能可贵。这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常讲的看破、放下,是不是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而金刚般若彻始彻终也就是教给我们看破、放下。

一刻无事一刻清,一日无事一日好,无事最可贵

上海玉佛禅寺 2022-09-25 09:00 发表于上海

收录于合集#好文选读7个

缘 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只在佛经里,也在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中。

《好文选读》栏目,将摘录部分名家、哲人的文章和作品,希望能从不同角度给予启发。

无事最可贵

- 林清玄 -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我说:"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无事最可贵。"

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写文章、读书、演讲呢?"

这倒使我沉吟了,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也没有变生肘腋、措手不及的事发生。

我把茶倒满,闻到今年春茶的香气,深呼吸,让茶香清洗我的胸腔。

我说:"能这样无事喝一杯茶,真是人生里幸福的事呀!"

朋友终于懂了,微笑着喝茶,那专注的神情,使我感到无事的欢喜。

唯有活在当下的人才可以无事,每一刻都尽情地、充满地、没有挂虑地去生活,活活泼泼、欢欢喜喜、全心全意。

一刻无事一刻清,一日无事一日好。

可叹的是,我们总是花时间去找事来烦,一清早,找份报纸来烦烦;上了班,在人事里烦恼;晚上,找台电视来烦恼;躺在床上思前想后,思念十年前的情人,猜测明年公司的方针。

饭吃得没有滋味,是没有全心地吃饭;工作做得没有力气,是没有欢喜地工作;睡眠不能安枕,是没有无心地睡眠。

吃饭无事,工作无事,睡眠无事。

真的,无事最可贵。

我刚学说话时,唱过一首童谣。

"食饭也未?食饱也未?食饱紧去做工作。做工作也未?做好也未?做好紧去困棉被。困好也未?困饱也未?困饱紧去食碗粿。"

我唱这童谣给朋友听,唱歌配茶,觉得茶的味道真好。

吃饭是重要的,但吃饱饭就应该去工作,工作做好就去睡觉,我喜欢这首童谣那种无心的态度,所以无事人并不是闲杂的人,反而是专心的无杂之人。

在禅宗里,把"无"当成像圣旨一样,《无门关》里的第一则,就开宗明义讲"无":

有一个和尚问赵州从谂禅师:"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赵州说:"无"

无门慧开禅师的注解是:"参禅须透祖师关,妙路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有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

无门禅师的意思是,"无"这个字是禅宗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以全身的力量(包括每一个骨节毛孔),日夜地去参,却千万不要把"无"当成是"虚无"的无或"有无"的无。

无,是执著地破除与思虑的止息,而不是闲散的人。

无,是无心,是离开妄念的真心,是远离了分别、执著的自由境界。"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

无,是无住,是不住留、执著一固定的实体,诸法念念不住,即得解脱。"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

无,是无我,是一切万法因缘生、因缘灭,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破除我执,则得自在。

无,是无念,是虽修万行,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

无这个字是那么高超,那么伟大,几乎是凡夫所不能企及的。我们或者难以进入那么高的境界,但在生活中体会无事的可贵也不是那么难的。

我端起一杯茶来对朋友说:"现在,让我们全心地来品味这杯茶,过去的烦扰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烦恼尚未发生,仅此一念,又有什么事呢?"

无门慧开曾写过一首名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应该作为所有无事人的座右铭。

其实每天的生活也真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而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

依照我的经验,只有在无事时泡的茶最甘美,也唯有无事时喝的茶最有味。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泡茶时是那么焦渴,在生命里也一样的焦渴呀!

沩山灵禅师曾把悟道的人称为"无事人"就是这个道理,他说:"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妄诈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譬如秋水洞,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做道人、亦名无事之人。"

无事的人去除了生命的焦渴,像秋天的潭水,那样澄明幽静,清澈无染,明白没有挂碍。

"无事不是小言哉!"无事是伟大的事。

节选自《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 著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

可以查找、购买并阅读完整的书籍

编辑 | 光昇

图片 | 光昇

责编 | 明月

无我忘我,超越善恶的道境——玄之又玄
在《老子》中,道是否有主体境界的含义,并不是很清楚。至《庄子》,则不仅从宇宙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谈论道,而且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论道,道显然具有主体境界的内涵。如《齐物论》说:“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又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在此处所谈论的道,显然不是宇宙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因为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和本体,是“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人世间的是非、真伪对它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因此,此处的道只能从主体的境界来理解,即道是对万物不作区分和辩析的无差别的认识境界。
以主体境界来诠释《老子》的“道”,以唐代重玄学家的《老子》注为其代表。重玄学的重镇成玄英所反复宣说的“重玄之道”,就是指虚通无滞的精神境界。成玄英对道的诠释是:“道是虚通之理境。”“道以虚通为义。”“夫至道虚通,妙绝分别,在假不假、居真不真,真假性齐,死生一贯。”可见,成玄英所谓的“道”,显然是指主体的精神境界而言的。成玄英所谓的“重玄”,是由《老子》中“玄之又玄”一语简括而来。他说:“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可见,玄是对有无两种偏执的超越。玄就相当于不着二边的中道。成玄英认为,止于中道仍然是一种执着,必须连中道也遣去,才能达到虚通无滞的最高境界。他说:“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执。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这样才能“非但不滞于滞(即不执着),亦乃不滞于不滞(即不执着于不执着),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要达到虚通无滞的重玄境界,其方法就是顺其自然:“自然者,重玄之极道也。”
如果说唐代重玄学家的最高境界以超越有无为特征的话,那么宋代《老子》注家的最高境界则是以泯灭物我、善恶之差别为特征。

1.道是无我的境界
北宋《老子》注家继承了《庄子》关于“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主张从万物皆出于道、皆是道之生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的角度来认识万物的同一性。他们强调万物的同一性的目的,是希望人们泯灭物我的区别,达到“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他们认为,这样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大道无名,物我俱泯。”“道者,物我俱忘。”
要做到物我俱忘,重要的是要忘我。只要能忘我,忘物也就容易了。因而北宋《老子》注家又强调指出,道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如吕惠卿说:“道固无我。”他们认为,若萌生自我观念,把自己从万物中区分出来,就是自远于道。如章安说:“立我为累,去道远矣。”
北宋《老子》注家以“无我”作为道的境界,其用意是以此来消解世间的各种纷争。如吕惠卿说:“盖唯通于道者为得一,得一则无我,无我不争。”如果连自我的观念都能放弃,还有什么要争的呢?可见,“不争”乃是“无我”的真义,“无我”的客观表现就是“不争”。

2.道是超越善恶之上的境界
北宋《老子》注家认为,道是无善无恶的。如苏辙说:“夫道,非清非浊,非去非来,非善非恶,混然而成体。”宋徽宗说:“道无异相,孰为美恶?”

北宋《老子》注家从道超善恶的角度出发,认为即使是上善,也是从道的境界下降一等了。如:

王安石说:“善者可以继道,而未足以尽道。”

吕惠卿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谓之继,则已离道而非道之体矣。”

宋徽宗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庄子曰:离道以善。善名既立,则道之体亏。”

王安石诸人的运思理路,是首先根据《易传》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的论述,认为善是继道而出的,然后又根据《庄子?缮性》对“离道以善”的批评,认为继道而善也就是离道而善,因此即使是上善,也是对作为无善无恶的最高境界的道体的破坏。

北宋《老子》注家关于道超善恶的思想,从老学的内在逻辑来说,可视为对《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发展。“道法自然”表明道没有主观意志,也不存在价值设定,因而不能以善恶来进行评价。

上述两种境界是相通的,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种境界,即心无分别的境界。只要心中不对任何事物起分别、辨析之心,则我物、是非、善恶之差别都将不复存在,这样自然就能达到“道通为一”的最高境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人而言:初生之时,虽有男女之性别,思想上常无性别之分,无男女之欲,甚至长相上也难区分,此即为阴阳融合而为中的表现。“中”居于阴阳之间,非阴非阳,有阴有阳,具有
  • #视听里的中国##最文艺的列车广播#【据说,这是最文艺的列车广播——嘉峪关终到】“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嘉峪关城楼,正迎着猎猎朔风,矗立于
  • 25.一个人不主动联系你就是不想你,也可能就是不喜欢你;对话时总是三言两语就是对你没兴趣;说一大串走心的话 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就是把你当备胎。“大风刮倒梧桐树 自
  • [浮云]灰蒙蒙的天空总爱胡思乱想[浮云][开学季]想起昨天老师说的话,子菁,你工作态度我是高度认可的,你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加强。当你原谅了一切之后,你会发现:你其
  • 他叫华晨宇他的生日是2月7日他的家乡是湖北十堰他属马他的血型是B型他的身高是1.72他的鞋码是40他是水瓶座他的快男选号是08042他的出道日期是2013.9.
  • 这两款直立单车身材小巧不占空间,通身采用精钢制造,稳定坚固,运动时不会左右晃动,确保用户在家里安全高效地健身锻炼。座椅高度可以上下调节,能够满足全家人不同的人员
  • 佛教里讲的是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能改变命运的不是预知命运,而是自己的行为。佛教里讲的是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能改变命运的不是预知命运,而是自己的行为。
  • 其中提到,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2022年6月至9月份,发放1亿元汽车专用消费券,对居民个人在西安市注册登记的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购买乘用车新车并在西安市
  • 初中时看一一觉得剧情零散而平淡 现在再看一遍感觉说不上来的悲伤 孤独流淌在平静的叙事中 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 杨德昌温和地诉说着漫长的一生 但平淡的真实却让人沉
  • 起初随手发了个美甲图 结果流量还行然后开始有了一点点想法 偶尔来兴趣了就分享分享 更新的很慢很随意 只是分享生活也间断的分享自己的衣服最近随手发了一篇没想到数据
  • 啊~~~我该信谁~~~我是井底蛙了吗[费解]#邓伦极限挑战# [心] #邓伦密室大逃脫# 啊啊啊啊看蜜桃和鸡条这类闯过破题类综艺真的觉得邓伦好聪明啊!#李硕珉人
  • 食伤星代表欲望、浪漫,若命局缺乏食伤星,则其人不擅长花前月下讨女孩欢心,心中欲望亦比较少,谓此,在恋爱的过程中,虽然刻板,可一旦打开了心眼,就死心塌地,真是十头
  • 女明星dy数据增量排名:杨紫 赵丽颖 杨幂 迪丽热巴 赵露思 关晓彤 谭松韵 鞠婧祎 李沁 虞书欣 刘亦菲 刘诗诗 Angelababy杨颖 白鹿 倪妮 唐嫣
  • 和我妈打电话说到最近很多火了二十年的歌手都在开怀旧演唱会“其实很不喜欢看这样的东西 也很讨厌网络上这样的氛围 如果只能许一个近在眼前的愿望 那我会希望 永远不要
  • 微瘦男生对我来说是最好的 抱着不割手有肌肉保护我 身体素质也好 和我一样瘦的那些千篇一律 主要是不知道从哪就演变成娇妻最喜欢的肥宅身材就是四肢胖吊也不大哦吊大不
  • 外面一场大雨下不停,七夕惯例是要下雨的,说是牛郎织女相会掉的眼泪,今年这眼泪有点太汪汪了,年纪大了,对于爱的理解与诠释,只喜欢每个平凡的晨昏日暮里微微刚好的甜,
  • #黑帮少爷爱上我##Nodted[超话]#nodted 中文名叫诺庭 泰国华裔 黑帮里的big​谁会拒绝坚持八年健身 八块腹肌 会双截棍和格斗术 爱好广泛 会打
  • #颜宁[超话]##连花清瘟##华为[超话]##光明追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逝世# 他为中国导弹安上锐利的眼睛】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
  • 我都没关注你,还买粉到你身上?你就算不拉黑我,我们也没交集吧。
  • #VisualKiller李龙馥Felix# #名品低音李龙馥Felix# 【图片】220603 thefact_TMA更新Felix相关 2021T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