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最新出藏离藏政策来了!

10月11日下午,在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珞就进一步调整的出藏标准以及出藏人员服务与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郭珞介绍,当前,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疫情局部反弹与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成果还需要巩固。为此,我区进一步调整了出藏标准:

首先,非必要不出藏;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人员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原则上不出藏。

其次,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出藏人员应当满足72小时内3次核酸检测阴性,即三天三检;7日内无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应当满足48小时2次核酸检测阴性,即两天两检;最后一次核酸采样要在出藏前24小时内。

第三,所有出藏人员在机场、火车站、陆路关口增加1次核酸单采单检,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检测机构要及时通报本人,同时通报途经地和目的地。

为了保障相关人员安全、有序出藏,我区建立了出藏人员服务与管理制度,对于出藏人员,首先要提前7天向所在地社区(村)提出申请,同步开展健康监测,如实填写健康监测表,由街道(乡镇)汇总提出初步意见,县(区)防疫办审核批准并出具证明,各地市负责向出藏人员途经地和目的地推送信息,出藏关口执行查验手续,符合出藏标准的人员予以放行。有关省份对我区人员出藏给予了有力支持,使入省与出藏政策有效衔接。

另外,我区正在开发出藏人员服务管理小程序,实现出藏申请、审核、证明、查验全流程电子化,近期将在拉萨市试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责任可追溯”。

自治区卫健委提醒:近期有出藏计划的朋友,要掌握了解出藏疫情防控标准,结合出行安排,加强个人疫情风险防控和健康监测,向所在地社区提前提交出藏申请,并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以免耽误行程。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不爱喝牛奶可是超奇怪的我很爱乳制品,乳茶我就特别喜欢!用上就会想why,为什么刷了牙,齿缝间还会藏着这些脏东西!
  • 那兴林国又恰恰建立在须弥山的西北,在闭塞的当时,自然不会与中国相通了。俗语说得好,子息是有钱买不到的,有力使不出的;他纵然烦恼,也终归于无用,他在希望和焦急愁闷
  • 很多想要挽回前任的人找到我们的时候,都下定决心在短时间内挽回感情,但是这个过程其实需要很高的执行力才能达成。很多想要挽回前任的人找到我们的时候,都下定决心在短时
  •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心里的滋味,我那么爱的人,恣意像向日葵一样的人,却在遭受莫名其妙的恶意之后还要出来说,是我的表达有误。可我这个时候才真的觉得我不过是个脆弱的
  • #ボンビーガール》片寄凉太出演~“只会说日语也没有存款也没有熟人决心移居憧憬的海外️飘洋过海的呆萌女孩”让片片吃惊的事是什么呢?一定要来看呀~@片寄凉太Ryot
  • 麦子说真希望可以找出小时候的妈妈让“小蕾蕾”陪我一起玩啊麦子眼里现在这个爱宝宝又有趣的妈妈小的时候应该更好玩更可爱哪我小的时候,不好玩从小到大,算是别人家的孩子
  • 『天晴朗,心开朗❤ 』开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只为记录生活的点滴,关于我的茹果,关于我的工作和生活、家人与朋友,想着慢慢地让它变满,未来有一天,回头看的时候,应该
  • #汉服[超话]#我只是一个喜欢汉服的姑娘入坑也有一年了,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因为喜欢古装剧里美丽的服饰,而接触到汉服,了解并爱上汉服。那么,我们的嘴巴除了可以吃饭
  • 如果他死得壯烈在劇情裡起了重要作用就是很普通的英雄了,但是他死得淒慘不體面又靜悄悄,就可惜地被踏進泥地搞砸了一切⋯就是很讓人可惜的美。后来觉得其思想性大于文学性
  • 【投稿】十三余 “洞娘投稿,事情大概是这样。。十三余官宣了和ly的合作,有一些十三余的消费者去下面发评论,然后就是如图所示被冲了…而且还跑人家超话里说圈地自萌,
  • 老G终于毕业,并敲定到湖南大学做博后。 替她高兴,被论文折腾了几年终于告一段落。 可是博后,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论文,我乐坏了。 她说这次研究方向偏哲学,她很感兴趣
  • 秋是清冷,是孤独。 一如生命这趟旅程,无论我们曾赶赴过多少热闹,终究要在平淡时光中与自己做伴。 前半生,我们匆匆赶路,呼朋引伴,以热闹为荣。 人生半坡忽觉,一个
  • 很久不发朋友圈的短句文案 1.生活简单就迷人 人性简单就幸福 2.山高路远 看世界 也找自己 3.背道而驰 也要一路平安 4.你要像太阳一样 有起有落
  • 【什么是产品分析?谁该使用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全解】作者:诸葛io(zhugeio1),关注我,了解更多数据分析相关知识 什么是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是分析用
  • 晚上洗完澡脑子里都是《相爱很难》的调调,“也许相爱很难,就难在其实双方各有各寄望, 受太大的礼会内疚却也无力归还。” 哎这不就是说我么。一直以为自己是敢爱敢恨的
  • 【宿连高速建设展开“秋季攻势”】#微现场#宿连高速公路建设者正在紧张施工。连日来,建设者们利用当前施工的“黄金时期”抢抓工期,展开“秋季攻势”确保工程进度。据了
  • 泡菜的上流社会就是 再高端的学校监控摄像头也是有盲区的 孩子弄坏了东西也不会去查监控 女主永远身负命案 关键的东西也总会被女主捡到 命案的嫌疑人永远不止一个【某
  • 石油和天然气股再次受欢迎】路透(Reuters)的大卫•兰德尔(David Randall)本周写道,基金经理对能源类股的配置比上个月增加了23个百分点,能源类
  • 接受阴影人格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对方为什么和我们分手。核心的点在于找到根源,去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也好,去挽回一个人也好,去修复感情也好,我们都要有一个
  • 愿以大家共修功德,求佛力加持回向给: 1、参加共修诸位菩萨和我们累世今生的一切有缘众生; 2、回向给所有为疫情付出的医护人员,武警人员,以及义工菩萨们,和他们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