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著述

二明悉奉行。
  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疏】欢喜者。庆所闻故。信受者。领所闻故。作礼者。重所闻故。去者。闻已则退而修持也。亦前三资粮。及三慧也。
  【钞】庆所闻者。多劫飘零。正以未闻此法。今知持名往生。可谓沉疴枕席。忽遇神方。久客他乡。乍闻家信。欣幸不胜。故云庆也。领所闻者。信之不疑。受之弗失。如奉王敕。如遵父命。故云领也。重所闻者。中心感激。五体翘勤。如蒙至极之恩。拜谢无已。故云重也。修持者。古人进而闻道于师。退而修道于己。非如今人入耳出口也。三资粮者。如上闻而信。即信资。信而受。即愿资。受而去。即行资也。三慧者。闻即闻慧。欢喜信受者。即思慧。去而修持者。即修慧也。
  【疏】又此欢喜。亦具清净三义。如观疏中说。
  【钞】三义者。观经疏谓一能说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三依法得果清净。具此三义。故欢喜。今持名往生。乃佛所说。佛是一切智人。非四人等也。则人清净。遇如是人。宁不欢喜。持名往生。即证三昧。是圆顿教。非权法也。则法清净。闻如是法。宁不欢喜。持名往生。即不退转。直至成佛。非小果也。则果清净。证如是果。宁不欢喜。
  【疏】又此欢喜。亦通深浅。各随所得。
  【钞】深浅者。如华严初地。名欢喜地。文中具三十欢喜。一当得十句。如所谓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法故生欢喜等。今闻此经者。自庆我亦当来得如阿弥陀佛。我亦当来得阿弥陀佛如是妙法也。二现得十句。所谓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故生欢喜。亲近一切佛。故生欢喜等。今闻此经者。现得转离娑婆五浊境界。现得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及诸佛也。此欢喜属地位中。而初行亦名欢喜。初住文中。亦云获无边欢喜等。故云深浅。若浅之又浅之。则随其分量。亦得法喜之乐而已。
  【疏】又结归信受者。从始至终。信为根本故。
  【钞】始终者。首标如是。乃信顺之辞。今复末言信受。则知因信生愿。因愿起行。从初发心。次得往生。究竟成佛。皆资信力。故云始终信为根本。
  【疏】大本结经。备陈众生获益。龙天降祥。今不言者。文省也。
  【钞】大本云。佛说此经已。无量众生。发无上正觉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法眼净。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芬芬而降。乃至阿迦腻吒天。皆作种种微妙供养。又云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世界。皆当往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八万亿那由他众生。得授记法忍。
  【疏】又大本嘱累持经功德。今持此经。亦当如是。
  【钞】大本佛告弥勒。今此法门。付嘱于汝。于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执持。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又云。无量亿诸菩萨。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勿违佛教。而弃舍之。当令汝等。沦没长夜。备众危苦。是故我今。为大嘱累。今经不言。皆文省故。
  【疏】又大本及法灭经。皆言法灭之曰。独留此经。故知此经。总持末法。如华严论中说。
  【钞】大本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得遇。无不得度。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临命终时。佛与圣众。现其人前。经须臾间。即生彼刹。法灭经云。尔时首楞严经先灭。以次诸经。悉皆灭尽。独留无量寿经。度诸众生。华严论云。正法灭时。以总持持余尊法。为教理流转之因。今谓诸经悉灭。此经独存。念佛一门。广度群品。则诸经已灭而不灭。即是以一存余。流转无尽。正总持之谓也。一切众生。应当尊重恭敬。信受奉行。经所在处。如佛见在。问。独留此经。此经盖指大本。答。前不云乎。文有繁简。义无胜劣。详言之则大本。略言之则今经耳。非有二也。
  【疏】称理。则自性无恼。是欢喜信受义。自性无住。是作礼而去义。
  【钞】烦恼本寂。欢喜亦空。则苦土谁非乐土。来实无来。去亦何去。则往生毕竟无生。以此无生。生彼国土。非生彼土。实生乎自心也。然后无问自说。世尊免付空谈。独任当机。身子不孤重托。是真欢喜。是真信受。是名真法作礼如来。若其外极乐九莲之土。别说唯心。舍弥陀万德之名。另求自性。可谓当渡而问津。对灯而觅火者矣。
  三结释咒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疏】释咒意者。以咒附经。经得咒而弥显。以经先咒。咒得经而愈灵。交相为用。应结释也。此咒详见不思议神力传。持此咒者。灭罪往生。故以拔业障生净土为名。陀罗尼者。此云总持也。
  【钞】业障者。凡障有三。一烦恼障。二业障。三报障。今言业障。则中摄前后。烦恼者业之因。报者业之果也。业必有因。业必招果。故摄二障。除障贵除其本。如根绝不生芽。芽不生。则枝叶华果。悉不生故。今此咒持之。则烦恼不起。是拔业障根本也。如传言。日夜各持三七遍。灭五逆谤法等罪。是也。得生净土者。轮回娑婆。皆繇业障。业障既空。秽土种灭。随愿往生。故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总持者。总统摄持。更无遗失。即咒之别名也。传名不思议神力者。即经名不思议功德也。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议。
  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疏】宋者。南北朝国名。元嘉者。年号。天竺者。西域国名。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
  【钞】宋言南北者。时方南北分王。宋王江南。谓刘宋也。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天竺。一云身毒。有五天竺。皆西域也。跋陀博通三藏。尤专大乘。号摩诃衍。神异非一。备载传记。恐繁不叙。一本陀下无罗字。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师同时故。未审何所译也。
  咒曰。
  南无阿弥多婆夜(一)哆他伽多夜(二)哆地夜他(三)阿弥利都婆毗(四)阿弥利哆(五)悉耽婆毗(六)阿弥唎哆(七)毗迦兰帝(八)阿弥唎哆(九)毗迦兰多(十)伽弥腻(十一)伽伽那(十二)枳多迦利(十三)娑婆诃(十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疏】诸本句读稍异。今依古本。神咒不翻。不必强释。
  【钞】诸本不同者。如南无阿弥多婆夜。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故云稍异。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至心诵持。自成利益。又有谓南无阿弥多婆夜。此云皈命无量寿。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此云如来。哆地夜他。新译云。他的也挞。旧云怛绖他。绖。音迭。即地夜二合也。此云即说咒曰。自后方是密语。然神咒从古不翻。略有五意。一。如王密旨。勿妄宣传。但宜钦奉故。二。或一语广含多义。如仙陀婆故。三。或此方所无。如阎浮提故。四。或顺古文。如阿耨菩提故。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对。如般若故。一云。亦可强翻。既谓之强。曷若己之。
  【疏】经咒相联。正显密圆通义。
  【钞】详陈彼国。依正庄严。信行愿门。如经所明。是之谓显。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之谓密。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
  【疏】虽云交摄。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亦胜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钞】偏赞持名也。一。胜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二。胜余咒者。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余可例知故。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三。亦胜诸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而专持名号。则种种功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广说。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如经云。设有一法。过于涅槃。亦所不顾。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直至无常。空无所获。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
  【疏】称理。则自性空。是拔业障义。自性有。是陀罗尼义。自性不有不空。是生净土义。
  【钞】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当总持而不立纤尘。有是即空之有。无根本而出生万法。空是即有之空。即有则不空。即空则不有。不空不有。惟是一心。不越一心。是名净土。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著述

四互彰难事令切感发(三)。
  初已赞诸佛二诸佛赞已三总结难事。
  初已赞诸佛。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唐译但云。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此言称赞诸佛。古崖云。以弥陀诸佛。同一法身故。
  【钞】同一法身者。如华严颂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则弥陀即诸佛。诸佛即弥陀。故不曰弥陀而曰诸佛。盖该弥陀在诸佛中。下言诸佛。亦弥陀与诸佛同赞释迦也。
  【疏】唐译以弥陀该诸佛。今经以诸佛该弥陀。若二说兼具。于文更顺。而义亦足。
  【钞】具二说者。应云如我今者称赞阿弥陀佛。及与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则经文既顺。而同一法身之义。亦在其中。文义双美。当知什师本有此意。文省便故。奘师后译。特为单举者。欲人于二经善会其意。而不泥其文也。又诸佛弥陀相即。是亦不可思议。
  二诸佛赞已(二)。
  初得道难二说法难。
  初得道难。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佛佛互赞。表此净土法门。决应信受故。
  【钞】佛佛互赞者。以此念佛求生净土。纵一佛独赞。已当信受不疑。而今不但释迦赞于祇园。诸佛赞于六方。又此佛彼佛递互赞叹。岂非超生脱死。最要法门。是以再四叮咛。多方诲诱。恩逾慈母。仁过旻天。粉骨碎身。难足为报。
  【疏】彼诸佛等。即弥陀与六方诸佛也。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
  【钞】能仁寂默。自有二义。一者对待说。则能者善权方便。曲就机宜。仁者至德洪恩。普沾万类。是大悲利物也。寂则澄然不动。顿息万缘。默则漠尔忘言。永离戏论。是大智冥理也。二者圆融说。以悲即智故。终日度生。无生可度。动一静也。以智即悲故。不起一念。常度众生。静一动也。故知偏举二字。乃至一言。佛之全德。摄无不尽。
  【疏】甚难希有。总下二难。具此二难。故言功德不思议也。
  【钞】言二难者。于五浊得菩提。是为一难。又于五浊说此净土法门。是为二难。并此二种。是为最上难行之事。惟佛行之。希有罕见之事。唯佛有之。又难行能行。犹未希有。甚难行者而能行之。此诚驾古轶今。超贤越圣。天上天下。卓然独擅。而无与等埒者也。故云希有。
  【疏】娑婆此云堪忍。一云忍界。即释迦世尊所主大千世界也。五浊者。以五事交扰。浑浊真性。故名恶世。无五浊者。名善世也。
  【钞】堪忍者。以此中众生。堪能忍受三毒烦恼。轮回生死。不厌离故。忍界者。如来于中独证自誓三昧故。又劫初梵王名忍故。五浊交扰者。性本渊澄。繇劫等五。起诸尘滓。如楞严云。譬之清水。投以沙土。土失留碍。水亡清洁。汩然浑浊故。世者。迁流不已之谓。则此世之前。此世之后。当有无五浊之善世。今云恶世。据释迦见世言也。
  【疏】劫者。梵语。具云劫波。此云时分。劫浊者。无别体。以有四浊得名。众浊交凑。即其相也。
  【钞】劫浊者。一大劫中。成住坏空二十小劫。辘轳增减。人寿增至八万岁时。增之极也。乃百年减一。减至二万。即入劫浊。无别体者。繇下四浊。当此劫中。因以得名。此之劫分。众浊交凑。昏乱驳杂。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阿弥陀佛见在说法。清净之时。非劫浊故。今日我等。何为安处劫浊之世。而不求生彼国乎。下四仿此。故智者云。他方净土无三毒等。则名五清。正此意也。
  【疏】见浊者。五利使为体。开之则六十二等。诸见炽盛。即其相也。
  【钞】五利使者。一身见。谓执我我所。而起我身之见。二边见。谓执断执常。失乎中道。而起边傍之见。三戒取。谓非因计因。修诸苦行。而起取着我能持戒之见。四见取。执粗为胜。担麻弃金。而起自负所见之见。五邪见。谓拨无因果。堕豁达空。而起邪外不正之见。此五者。能令众生趋入生死。故名为使。而几微迅疾。为害非细。对五钝言。故名利使。开之则六十二者。以断常二见为本。而色等五阴。各具四句。三世迭之。则成六十。加本断常。成六十二。此之诸见。犹如罗网。犹如稠林。缠缚屈曲。不可出离。浑乱真性。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人具正见。非见浊故。
  【疏】烦恼浊者。五钝使为体。广之乃至为十。为百八。为八万四千。及恒河沙等。三灾感召。即其相也。
  【钞】五钝使者。一贪。谓遇顺情境。起于爱着。不能舍离故。二瞋。谓遇违情境。起于恚恨。不能容忍故。三痴。谓于非违非顺境。起于愚暗。不能觉察故。四慢。谓于一切众生。起骄傲心。上陵下忽。不能恭逊故。五疑。谓于诸善法。起猜贰心。欲进欲退。不能决定故。此五者。亦能使人趋入生死。故名曰使。较前稍为重滞。故名钝使。广之者。谓合五利。为十烦恼。又分之为九十八。加十缠。成百八烦恼。又细推之则八万四千。乃至恒沙。多多无量。劳烦我心。不得安隐。热恼我心。不得清凉。又喧烦之法。逼乱心神。使真明不朗。故名烦恼。三灾感召者。贪感饥馑。瞋感刀兵。痴感疾疫。乃至水火风之大难。皆以类从。故名浊也。反显极乐国中。人悉智慧。非烦恼浊故。
  【疏】众生浊者。一云阿含三义为体。又云揽五阴见慢果报为体。恶名秽称。即其相也。
  【钞】三义者。阿含经云。一者。劫初光音下生。二者。揽众阴而生。三者。处处受生。故云众生。五阴。即色受等。见者。横计主宰为见我。慢者。俱生主宰为慢我。果报者。前所作因。今受果报。亦上受生义也。恶名秽称者。生佛相对。众生之名。下劣鄙陋。轮回六道。备受诸苦。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诸上善人。同会一处。非众生浊故。
  【疏】命浊者。以色心连持为体。催年减寿。即其相也。
  【钞】连持者。依业所引第八识种。外色内心。互相连属。即息暖识三。相持不散。是为命根。一不连持。命根即断。故以为体。催年减寿者。当此减劫。不满百年。而复泡沫风灯。刹那不住。尤为短促。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人民寿命。同佛无量。非命浊故。
  【疏】此之五浊。且据果言。若楞严所云。或配三细六粗。或配五阴。义亦不异。
  【钞】配三细等者。以劫浊配业相。谓无明初起。性遂浑浊故。次以见浊配转相现相。次以烦恼浊配智相续执取计名字相。次以众生浊配造业相。次以命浊配业系苦相。配五阴者。以劫浊配色阴。谓空见不分。妄见空而两无其实。性为浑浊故。次以见浊配受阴。次以烦恼浊配想阴。次以众生浊配行阴。次以命浊配识阴。言不异者。前一说。心无初相。则超劫浊。乃至无业系苦。则超命浊。是断无明等。名五浊得菩提也。后一说。色阴破。则超劫浊。乃至识阴破。则超命浊。是破五阴等。名五浊得菩提也。为说少殊。而义则大同也。
  【疏】观经云。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今不言五苦者。文省也。
  【钞】五苦者。疏云。五道之苦。或五痛五烧五恶等。详具大本。兹不繁录。以浊必有苦。举浊该苦。故曰文省。
  【疏】此五浊处。能自立者。亦已鲜矣。得成正觉。宁不难乎。是为第一重难事。明自利功德不可思议。
  【钞】自立者。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则时势之所逼恼。内则惑障之所萦缠。况乎身属四生。命存呼吸。是以欲洁偏污。求升反坠。能于此中。分别善恶。持戒修福。自立于人天之位者。鲜矣。能于此中。深惧无常。修四谛十二因缘。自立于声闻缘觉之位者。抑又鲜矣。乃于此中。永断无明。高超三界。而得于无上正等菩提。是则同居火宅。独驭宝车。共溺爱河。卓登彼岸。岂非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此之谓难。此之谓自利功德不可思议也。
  【疏】称理。则自性始觉冥乎本觉。是我赞诸佛义。本觉冥乎始觉。是诸佛赞我义。自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释迦牟尼义。自性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五浊菩提义。
  【钞】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则始本不二。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则寂照同时。不染而染。难可了知。是菩提沉埋五浊。染而不染。难可了知。是五浊独露菩提。故知此佛彼佛。同归寂照之自心。烦恼菩提。不出悟迷之一念。本师即我。我即菩提。及得菩提。实无所得。

念佛往生净土是大利,
是真实之利

念佛往生净土,
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净土法门是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
被释迦牟尼佛称为
「 易往 」,

又被龙树菩萨称为
「 易行 」,

只因为阿弥陀佛成就第十八愿,
其光明名号具有不可思议威德神力,
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能摄化最罪苦的无善根众生、
最愚恶的五逆凡夫,

乃至在临终十念,
得生净土!

提到
「 往生 」 的意义,

在于由娑婆世界
( 有为生死的秽土 )

到极乐世界
( 无为涅槃的净土 ),


「 生 」
表徵阿弥陀佛正觉净莲华化生,
享无量乐,

并不是杂业世界的
「 四生 」 ────
胎、湿、卵、化,

轮迴六道,
受无穷苦。

往生正是为了摆脱阎罗王、
永断轮迴苦
( 分段生死 ),

及得不退转地、
广度诸众生
( 变易生死 ),

必定成佛!

往生既是
「 无有众苦 」,

同时得常住无为涅槃之乐,

「 但受诸乐 」。

可知往生弥陀的
「 极乐 」
报土所得的果益是大利、
是真实之利,

非一般自力修福修慧所得的果益能比拟。

人天之乐是方便,
是小利;

极乐之乐是是真实、
是大利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的
「 地观释 」,

言 :
「 诸佛出世,
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
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
犹如电光,
须臾即捨,
还入三恶,
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
但劝即令求生净土,
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
誓生净土者,
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可知修学佛法,
为了受人天乐,
制恶修福,

是方便、
是小利,

短寿浅福故;

若然为了无上菩提,
求生净土,

才是真实、
是大利,

无量光寿故。

释迦牟尼佛在
《 阿弥陀经 》言 :

「 我见是利,
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
闻是说者,
应当发愿,
生彼国土。」

往生之利,
非比寻常。
        
善导大师在另一部着作
《 法事赞 》,

以一首偈解释
《 阿弥陀经 》的
核心经文,
教人
「 念佛往生 」,

言 :
「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復专。」

甚么是
「 随缘杂善 」?

即随世间因缘所修的杂毒
( 贪瞋痴三毒 ) 之善,

亦是经文所言的
「 少善根福德因缘 」。

世间随缘杂毒之善、
虚假之行、
不实之业,

故名
「 不实功德 」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的
「 三心释 」
更直言 :

随缘杂善是
「 虚假之行 」,

制恶修福是
「 不实之业 」,

人天之乐是
「 不实功德 」。

昙鸾大师在
《 往生论註 》
下了定义,

言 :
「 从有漏心生,
不顺法性。

所谓凡夫人天诸善,
人天果报,
若因若果,
皆是颠倒,
皆是虚伪,

是故名
『 不实功德 』。」
        
有漏,
是烦恼的别名,

涵盖贪、瞋、痴、慢、疑、见;

不顺法性,
是不自然,
即造作,
作意造业。

可知若善业、
若恶业,

皆是虚妄不实,
随缘生灭故,

都在有为生死的娑婆世界受苦、
乐报,

还是离不开六道轮迴,
仍逃不出阎罗王的手中,
何乐之有,

何利可图?
        
昙鸾大师随即解说甚么是
「 真实功德 」?

言 :
「 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
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

是法不颠倒,
不虚伪,

名为
『 真实功德 』。」

云何不颠倒?

依法性,
顺二谛故;

云何不虚伪?

摄众生,
入毕竟净故。

简单来说,
法藏菩萨
( 阿弥陀佛前身 )
为众生修行及迴施给众生的功德是真实的。

「 真实之利 」 者,
念佛往生成佛之利,
也是名号功德之利
        
善导大师在
「 三心释 」
又云 :

「 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
乃至一念一剎那三业所修,
皆是真实心中作。

凡所施为趣求,
亦皆真实。」

所以,
阿弥陀佛迴施给我等凡夫向求的
「 利他 」
功德是真实的。
        
又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如来以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
欲拯济群萌,
惠以真实之利。」

「 真实之利 」 者,
即是念佛往生成佛之利,
是大利,

而且是如来给我等群萌的恩惠,
白白送给我们的。
        
阿弥陀佛怎样迴施功德给十方众生呢?

释迦牟尼佛在
《 观经 》 有释,

云 :
「 无量寿佛,
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中,
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
復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
摄取不捨。」
        
阿弥陀佛的法身、
光明和名号,

是三位一体。

换言之,
阿弥陀佛为众生修行及迴施给众生的所有功德都在其名号之中,

所以释尊所说的
「 真实之利 」,

正是
「 名号 」
所具有不可思议威德神力,

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自然令一切善恶凡夫念佛得生净土成佛!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具足无上功德;

一心愿生,
为得大利
        
释迦牟尼佛在
《 阿弥陀经 》
教我们以甚么方法往生彼极乐国土?

独沽一味,
只有一种方法 :

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即专復专,
专而不杂,

持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具足无上功德!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又告弥勒言 :
「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只有佛功德最上无比,
其余一切功德皆有上故。
        
最后,
引《 印光大师文钞 》
名句 :

「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
有大神通,
有大智慧。

其宏阐净土,
不尚玄妙,

唯在真切平实处,
教人修持。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
其利无穷。

专修者,
一心专称弥陀佛名,
百即百生,
其利无穷!

杂修者,
随缘杂善,
往生者几稀矣!」         

印光大师又言 :
「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
持之及极,
成佛尚有余,

将谓念弥陀经、
念佛者,

便不能灭定业乎?」

言下之意,
成佛是大利,
消业是小利。

可知有归命弥陀、
一心愿生者,

自能转夭为寿、
转祸为福、
转愚为智,

故勿自局分,
因小而失大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行致千里##旅行##云南##昆明##昆明·昆明南站[地点]#【博远天合上岸捷报】2024考年第四十波---省考和事业单位篇!昆明南站 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
  • 5:VS厂欧米茄海马600米四分之一橙从第一版本到现在的终极版一直都是一体机芯,欧米茄海600原机芯是8900,而VS厂采用的是原基础上的8500外观修正同步正
  • 入坑maimai快2年了,虽然比较菜(才w31),目标是到达w5彩框细细想来,舞萌带给我的意义还挺大的,其游戏核心机制一直在指导和激励着我的三次元生活(重要的事
  • 休息日视角如此奇怪的电影是因为电影院舍不得开空调把我热的想中途逃跑最后还是决定在第一排把电影看完电影是还不错 之前从情人节下档是个正确的选择现在重新上映 还是要
  • 我先哭为敬)总结:因为本人属于那种不爱社交的人,之前也一直害怕万一同学们烦怎么办,但是为了源源还是去做了,刚发的那一个小时里大家表现的很乐意,直接燃起了我的志气
  • 车头的LED大灯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展现了我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传祺M8的静音效果做得非常好,即使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内依然安静如图书馆,让我
  • 高级穿着又仙女简约时髦又有设计感而且都非常非常好穿,特别是平跟鞋底部有防滑胶垫走一天也不会累,实用又有质感,特别适合上班一族????(原版开模定制颜色鞋型鞋底一
  • 8、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一切皆过眼云烟,努力了,尽心了,珍惜了,得失看淡,就问心无愧,坦然前行,
  • 范曾说,爱情啊,是生死相依,是奋不顾身,是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试问,谁能做到这样,我娶楠莉,承受了多少压力,人家离婚与我结婚,还带着两个儿子过来。范曾说,什
  • 我有很严重的容貌焦虑不够完美的每一处都令我恶心我又只是烂在墙根的泥,偶尔挣扎一番说着想要进步,终归是上不来墙是以光芒于我无关我永远,永远只会是看着花草葳蕤繁茂的
  • 所以不用去专门找能进行亲子鉴定的医院4、昆明亲子鉴定所需证件材料只是自己想知道结果,不用于司法用途。②昆明个人隐私亲子鉴定的注意事项:样本容易受到污染,建议咨询
  • 学会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平庸,接受叛逆,接受身体,接受责任,接受感觉,接受世界,接受时间,接受年纪,接受思想,不要总想着控制,成长是需要经历挫折的,当下的感受只
  • 整体造型和经典款相比较下更圆润,看起来多了些乖巧的女人味,少了些呆板看起来就很有逼格,文艺范儿十足 ——款号:5884# 尺寸:长24cm*宽7cm*长13cm
  • 徐斯知道后就说:“小越,你不要去了,你看你都病了,你还去送什么外卖呀?”徐斯点头,“对啊,我帮你送,你都病了,还送外卖,万一再出点儿什么事也不好,这样折中一下我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綠絲帶]养浩中,较低 请绕道,误关的,会先移出,咱养好了再互,请谅解[作揖] ⚠️取关拉黑⚠️ ⚠️取关拉黑⚠️ ⚠️取关拉黑⚠️#摩登兄弟反黑大队[超话]
  • 底盘方面,官方用了“星战底盘”的说法,个人理解可能在机械素质和行驶质感上会有所兼顾。其他友商的进程其实还是在精进如何做好四个轮子的弹簧(无论是空气还是液压)而云
  • 在读统招专科期间,还可以有一次机会升统招本科(统招专升本)第二:失去第一种机会后,我们再提升学历,不管你是小学,初中,高中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都只能通过成人学历
  • 嫁错人,则是会瞬间枯萎凋零,且无尽的痛苦……#人生感悟##心情日记##心情日记##12315消费者维权投诉[超话]#88vip会员被淘宝客服区别对待事实就是 我
  •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越来越看不起老家的相亲对象,她对张志说:“35块钱的电影票,干嘛非要跑那么远的地方来占这个便宜呢?我带了紫米糕,要不要先尝一下爱吃什么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