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焕发“绿”力量
——伊金霍洛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见闻
#鄂尔多斯本地资讯权威发布#
从西部精品农牧业聚集区,到中部旅游休闲农牧业示范区,再到东部矿区绿色生态样板区……如果在伊金霍洛旗选一张乡村产业发展“封面图”,那一定是绿色为底、特色主导。通过对乡村生态空间的统筹规划,并适当挥洒与留白,伊金霍洛旗正在精心描绘一村一产业、一镇一品牌的发展图景。
农业在伊金霍洛旗的GDP中比重不足2%,但全旗在“三农”上投入了“200%的精力”,换来的是乡村振兴硕果盈枝。截至2021年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200家,全旗共13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新时代发展乡村产业,伊金霍洛旗守住一条原则: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告别千篇一律,打造富有乡土特色和本地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提高了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探索出一条以绿色、特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子。
秸秆咋成了抢手货?
“以往不敢烧,现在是舍不得烧。”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壕赖苏村村民王光玉一边整理自家地里的玉米秸秆一边说。在伊金霍洛旗,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指挥棒”下,曾经“一烧了之”的秸秆有了越来越多的新用途,“百变”出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能。
走进内蒙古壕赖苏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预想中刺鼻的气味被一股植物秸秆的气味代替,随行的项目负责人拿起一瓶成品,直接喷到嘴里并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很好。”这样大胆的操作,源于产品对人与环境的“友好性”。
技术不能放在实验室的“深闺”里,要披上产业化的“嫁衣”送出去。传统消毒剂在有效性与刺激性、安全性上存在一定冲突,而内蒙古壕赖苏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提取秸秆中杀菌和祛除环境异味的成分,经过无氧热裂解等技术,把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美融合,实现了使用液量少,杀菌率高,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目前公司拥有两项专利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
一会功夫,王光玉就收拾了一车秸秆,看看时间,刚刚好。“我每天早起一小时,来地里收拾一车秸秆,去上班顺便卖了,这一车能卖300块钱,我今年卖秸秆就能收入5000多元。”王光玉家里有两个孩子,爱人常年生病无法劳作,家庭重担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但50岁的王光玉仍干劲满满:“以前农闲时节也曾外出打零工,但赚得不多。去年我开始到厂子里工作,每月可以拿到5000元工资,日子轻松不少。”
此时是“小清新”消毒液的原材料,彼时又变身生物质供热“大能源”。在红庆河镇,全镇居民和周边的哈达图淖尔村、纳林希里村共700多户居民实现“绿色取暖”,冬季不再有呛人的煤烟味,屋外是清冽的空气,屋内温暖如春。他们用的是以生物质为燃料的大暖供暖锅炉,这个“无炭锅炉”年可消耗庄稼秸秆、沙柳等燃料5000吨。此外,经锅炉燃烧后的固体木炭渣和草木灰以及水除尘捕获的木醋液、水溶矿物等元素,可生产高效有机肥2000吨,应用于有机种植。
随着生物质供热制肥发电项目的发展,纳林希里村做起了秸秆“经纪人”。“我们村一年经手1万吨秸秆,收入10万元。”纳林希里村党支部书记张鑫说,他们一边沟通嘎查村,组织专业人员收割收购秸秆,一边将其送往生物质供暖厂、电厂、养殖场,村集体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小秸秆”在红庆河的这一趟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旅程”中,提升了居民的“暖值”,增加了村庄的“颜值”,拉动了村里的“产值”……
“解决秸秆问题,不能只靠‘堵’,还要更好地‘疏’。”红庆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雷文智说。诚如此言,近年来,伊金霍洛旗重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机制构建和产业培育,推进多元化投入,不断拓展秸秆利用渠道,让“小秸秆”串起一条集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
“跑步鱼”“人参猪”是啥?
虽是隆冬时节,一个个“新秀”项目,正在伊金霍洛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鱼儿会“跑步”!在红庆河镇宝林村的鱼池里,我们参观了鱼儿的“跑道”——几条长28米、宽5米的流水槽,这些流水槽会不停喷涌水流和氧气,利用鱼儿逆流游动的特性,让其像在跑步机上进行有氧健身一样,增加鱼的运动量,提升鱼的品质。
宝林村发展水产养殖,可谓充分借助“地利”。与“跑步鱼”养殖区挨着的,还有原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共24亩养殖水域,而这些养殖区的水都来自村庄周边的月牙树水库退水、马奶湖退水等天然水源,完全实现了天然水域自然育苗。大自然的馈赠,宝林村充分利用且倍加珍惜,村里在养殖区建立了污水处理设备,将粪便变成生物肥再利用,水再次净化后返回池塘,做到养殖尾水零排放。
2021年,宝林村实现年产鲤鱼、草鱼、鲢鱼等水产品2.5万斤,年产中华鲟、罗非鱼、鸭嘴鱼等优质水产品3万斤,年纯收入达45万元。
藏香猪,到底怎个“香法”?一拐上进村油路,远远就看见红庆河镇巴本岱村五社村民杨银宝的生态牧场上,奔跑着“黑不溜秋”的猪,其动作敏捷、体型瘦小、体格健壮,饿了就在100多亩的“天然食堂”觅食,苜蓿草、植物的根茎、树叶草籽都是它们的美食,这样类似于羊群般自由的生活方式,使藏香猪很少生病,成活率高,体质好,肉质更好,被称为“人参猪”。
“食者齿颊留香,养者手握金砖。”“牧猪人”杨银宝引用了一句话,道出藏香猪的“不菲”身价。“藏香猪虽然成长周期稍长,但繁殖能力较强,最多一年可繁殖2次,一次产仔8头左右,每斤卖价45元以上。”杨银宝说:“别看藏香猪‘黑不溜秋’,却是实实在在的‘摇钱树’,我去年存栏2000多头,纯收入近四百万元。”
杨银宝曾是煤矿老板,如今是生态养殖基地的庄主。“藏香猪食草占日粮的70%,不会产生养殖污染,也不会对生态产生破坏,是‘纯绿色’的养殖模式,这是我当初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杨银宝说。
杨银宝的转型之路,也带动越来越多的藏香猪“落户”红庆河镇,目前光巴本岱村五社就有20多家农民养起了藏香猪。2022年4月,村集体也将开工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并以“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一方面,鼓励农民持股加入,另一方面,通过托管或代养模式,带动劳动能力弱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户子增收。
一块块复垦区变身沃土良田,一个个村庄吃上生态饭……“三区五业”规划是发展版图,也是“绿径”,沿着这条“绿径”,探索出的是伊金霍洛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立足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乳香熏香有多美[吃瓜]深入其中才得体会。
怨不得古人这么爱香道,香之一道,远远不是现代人发明的人工香精香水可比的,强烈建议大家都试试用天然的原材料熏香。
古代香道是有钱人的专利,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现代人谁还买不起个炉子了?天然香材不讲究生活中也很好找。
干桂花,薰衣草颗粒,玫瑰花,买买都很便宜也方便,路边捡段松枝,吃剩的橘子皮晒干打个粉,凡有香气皆可熏!当然檀香、沉香、乳香贵一点,崖柏、艾草、香柏子也不贵[偷笑] https://t.cn/z8LKUjq

#碳达峰 碳中和##节能减排##双碳目标#
【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分析】

  国际经验

  (一)现代环保主义兴起,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早在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一直未引起社会关注。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寂静的春天》出版为起点,西方国家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才开始反思对自然“索取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模式。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个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机制: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此后,虽然经历了《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等波折,但总体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指导碳达峰、碳中和进程。2019年9月20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候行动计划2030》,并进而于2019年11月15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碳中和的目标与时间;同年12月,欧盟推出《欧洲绿色新政》作为引领欧洲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指导文件;2020年3月,《欧盟气候法》草案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拟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各成员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产业结构轻量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发途径。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在比较优势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顺应各国的资源禀赋自然演化,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两轮转移之后,总体上形成了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新兴市场国家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全球产业分布格局。

  (四)新兴市场通过绿色低碳改造也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兴市场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偏重,但一些国家通过绿色循环低碳改造,也探索出了主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觉途径。韩国蔚山国家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蔚山国家工业园是韩国于1962年开始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以汽车、石油化工、造船、有色金属和造纸业等重工业为主要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五)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诸多实践中,碳排放权交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经济手段之一。

  (六)强化碳税政策工具使用可能会成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税赋来提高含碳化石能源价格,以促进能效提高和资源节约利用,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

  (七)提前布局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能源转型的趋势是通过逐渐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碳排放,建立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系统。零碳能源的实现,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另一方面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八)绿色金融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能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金融可以有效引导资源流向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领域:一方面控制并收紧涉及化石能源行业的投融资,通过资本向传统化石燃料企业施压,迫使其向低碳燃料供应商转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方式,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更环保的领域,以绿色投融资,促进能源转型、能源可持续性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国内现状

  (一)建立组织保障与考核体系。我国于2007年6月12日便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最高议事机构。自“十二五”开始,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重要领域和重大工程,分类确定省级碳排放控制目标。

  (二)制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9%;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三)注重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提效。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健全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节能法规标准约束,发布实施340多项国家节能标准。

  (四)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先后在10个省(市)和77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在组织领导、配套政策、市场机制、统计体系、评价考核、协同示范和合作交流等方面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

  (五)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2010年至2020年,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约1.08亿亩;“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抚育6.37亿亩;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

  (六)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治理。作为《巴黎协定》(2015)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与全球各国开展气候对话和务实合作,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已与35个发展中国家签署39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践。积极参与国际《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推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七)完善法规政策体系。2010年,我国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14年,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首个应对气候专项规划;2020年,启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2021年,我国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一是能源消耗大,碳排放总量偏高,减碳的压力偏大。产业园区通常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产出集聚地和能源生产、消耗的大户,因而也就成为碳排放的高地。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测算,2015年,全国213家国家级经开区的能源消费总计为3.89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按照碳排放测算,则为1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排放的9.4%,减碳的压力和空间均很大。

  二是碳排放以工业(包括能源活动)排放为主,减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偏大偏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2016》测算,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碳排放的99.9%。不同于传统城市以人口聚集为主,开发区突出表现为产业集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开发区也通常集聚了当地主要的制造企业,消耗着大部分的能源。因而,在碳排放结构上,工业排放一般占据开发区碳排放的大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存量企业的低碳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一旦碳减排进程过快、要求过高,企业技术改造的成本负担沉重,如果再叠加改造的技术可行性受限,短期内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压力巨大。

  三是产业结构偏重,加剧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要求下,各地纷纷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但在当下,多数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高固投、高资本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开发区,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艰巨。

  (二)机遇。一是节能减排基础较好,单位碳排放相对较低。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保守测算,2015年,全国工业园区贡献了约50%的全国工业增加值,即117484亿元,其二氧化碳排放为282324万吨,由此估算出工业园区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为2.4吨/万元,比同期全国水平低39%。

  二是产业链集聚效应明显,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基础深厚。作为产业集聚的物理区域,产业园区一般围绕着一个或几个核心产业构建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地。因此,产业园区天然具备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集聚的禀赋,市场要素从上游企业向中下游企业传递的过程,本身就契合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的要求。

  三是能源、资源的消费需求和供给相对集中,低碳改造的交易成本较低,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在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方面,多数产业园区通常采取管委会下属企业集中供给的模式,即园区管委会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集中提供园区企业的水、电、蒸汽、天然气等能源和主要工业原料。因此,对这些公共产品供给方式进行集约式和低碳化改造,尤其是构建综合能源管理体系,统筹水电气热的循环生产和在不同时段的转换储备,在技术上和制度协调上都具有可行性。

  四是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较强,对低碳改造的微观基础相对扎实。产业园区汇集了当地的优势资源和企业,一定程度上是区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体表现为:园区企业普遍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实力,不少企业甚至是行业龙头,具备开展低碳改造的意识和条件;部分园区不乏提供生产流程改造方案和服务的企业,低碳改造的产业生态相对完善。

  五是金融资源相对富足,低碳改造的资金支持相对有力。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通常是金融机构关注和服务的重点,不少园区本身也是区域金融的集聚区,如泰达开发区汇聚了所有牌照类型的金融机构,是国内少有的“全牌照”开发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天津市的近五分之一。在“双碳”成为国家战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充裕的金融资源有力支撑了绿色低碳改造的进程。

  六是“双碳”战略提供了园区发展的全新赛道。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传统的模式需要转型,传统的市场需要切换和提升,产业园区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而“双碳”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投资机会,培育了全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批新兴企业,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对于产业园区而言,既意味着新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机遇,更是存量企业改造升级的市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可以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路径考量

(一)以市场力量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兼顾“双碳”工作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把以往忽略的外部性重新施加给每个市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双碳”工作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为。当然,从事关全人类的生死存亡来看,“双碳”工作也同时具有社会性。因此,在推进“双碳”工作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利用好政府在纠正市场扭曲和引导合理预期中的积极作用,兼顾绿色低碳、零碳发展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二)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做好顶层设计。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三四十年持续推进的战略工作,因此,如何结合全球、全国的规划,同时符合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财税实力等实际,制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这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以能源系统重构为基础,建设综合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系统绿色清洁低碳化。鉴于能源消费形成的碳排放在产业园区排放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份额,园区减碳的首要任务必须是重构传统高碳、偏煤的能源系统,以煤改天然气为开端,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加大外购绿电比例,理顺能源生产、传输、消费之间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以传统能源为基础、多种清洁能源共同参与、各种能源形态智能转换的分布式能源综合管理体系,以此作为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为推进园区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引导存量企业流程再造和工艺重塑,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终的实践主体。落

(五)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共同推进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培育新兴“双碳”产业,引导建立循环共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附加值和绿色低碳化。

(六)善用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打造绿色低碳金融生态。鼓励金融机构善用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的“双碳”政策工具,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并不断丰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双碳”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评级、咨询、保险、投融资等“双碳”金融机构,完善碳配额和碳减排交易市场,稳步扩大交易品种和市场规模,构建服务“双碳”、品类丰富、风险可控的绿色金融生态。

(七)开发碳税、低碳补贴等财税工具,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和研发固碳技术、工艺。
(八)加强与周边城市一体化低碳改造,扩大循环利用范围,增大正向溢出效应。

责任编辑:原健凇
#产业园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组 1. 布丁 2.小颜 3.紫偌 4.紫偌2 5.小许 6.米热 7.耀耀 8.姜姜 9.盼盼 10.彦熹 11.小怡
  • ️‍♀️起来动一动吧‍♀️再看看你这一身的也该减减了‍♀️别看到张杰努力就破防好不好‍♀️你学点好的行不(无奈)(扶额)算了~你也就这样~改不了‍♀️不要再破防
  • ”阮清清总是恬静,语速不快不慢:“顾斯年,我又有个买卖,你想不想做? 我给大伯倒了一杯水,然后便和他商量起了我爸的事情,在电话里说的没那么清楚,当面才能详细地谈
  • #国足今日启程新加坡##国足确定赴新加坡26人名单##国足vs新加坡#28岁吴镇宇,与展昭何家劲爱过同一个女人吴镇宇和李婉华都超性感,而且那个年代的男人有男人味
  •  齐司礼的工作同样很忙碌,山海刚刚起步,大事小节上都需要他亲自过目,最近你们两个人通电话也都是匆匆几句就潦草结尾,大多数都是你的事情更杂,每次齐司礼想再说些什么
  • 冤案可以平反,错误可以改正,但高玉宝笔下的“周扒皮”因为太过深入人心,却对周春富和周家后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至今。高玉宝,也出生在辽宁,是小说中周扒皮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不是挂人!不是挂人!
  • 然后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你什么都没剩下,只有一屋子用不上的旧商品,一衣柜报废的名牌服装,几颗破石头,和一张被美容院重复消费到敏感的脸。房子太遥远,应该由男人搞定
  • #刘宇宁燕子京# |#刘宇宁珠帘玉幕#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 我喜欢你就像是烟火升空 会在心里每一个小地方 都绽放小小的烟花 在心里噼里啪啦的炸开@
  • #吴宣仪[超话]# 【开站公告】✨ 篝火蔓延燃烧至旷野 余辉中藏匿着半截情诗 蝴蝶翩跹于蓝色花畔 投送出仅有的八赫兹爱意 不慎失足跌入诗篇扉页 爱与蝶相碰,
  • #日常[超话]# 一定要相信,运气是会自己产生的,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以后未发生的事情做铺垫,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不要成为莎士比亚一半的人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
  • 想起多年前的一个雨天,班主任问12岁的我将来的理想……开玩笑的大声说我要当将军,……今天的我知道自己真干不了这活儿,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少年听雨歌楼上
  • (他们又烙了几张饼,明儿个赶早,可能来不及做饭嘞……) Z先生也下班儿了,买了两包泡面,一根烤肠,囫囵了两口便躺在了床上,不知道呼噜声什么时候响起的,只是烟灰
  • 虽然我们不能把孩子每本书都看一遍,孩子小时候的书都薄薄的,家长如果连这点耐心都没有…那就只能求神拜佛了你看我一个博主,按照很多人的操作,我应该努力鸡娃,天天晒娃
  • hsymbj这种贱比应该不会还有宝丝在关注吧?上厕所不关门不洗澡的另有其人[笑cry]热评一是黑评也不删 美其名曰缺德族丝 那你干脆开厕所好了………很典型的一款
  • 跟大家分享一个白色紧凑MATX 机箱的装机案例,这次装机围绕华硕最近在年后更新ROG STRIX B760-G GAMING WIFI S 小吹雪主板搭建,华硕
  • 我是个真能顺其自然的人,很少会说去强求些什么,又细细想来,感情之事却也强求过两回,又一想,目前也算是强求了70%的喜欢。有时候想想确实也是错过了好多人,没敲门我
  • 1️⃣今早收到一个小朋友的邮票,我打开他的日记本,上面写道“我有个新的目标是读四大名著,我四月份就可以完成,但人不能只看眼前,我还要继续加油”真好啊我昨天反思我
  • #保卫先生##人类睡眠质量的偏执狂##育儿[超话]#学编程的分析致命游戏结局凌久时的50年我已经磕颠了,本篇完全个人分析,想让凌凌50年的等待不那么虐[哭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