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经教之言辞都是对机而设,相待立说无有自性,需灵活运用。说一切法而不执一切法。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三科是将宇宙万法作了三种分类: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由简到繁是因众生根机而立。为破自性之我说五阴法,为破受者之我说十二处,为破作者之我说十八界。在《俱舍论》中说到三科对治法门,认为五阴是对偏于迷心者说,十二处是对偏于迷色者说,十八界是对偏于色心俱迷者说,宇宙万法不出精神与物质两大类,针对有情执于心色轻重的不同而说三科。万法唯识,三科中所提到的法皆不出我们的心,心被染污故称之为识,识之自性如虚空能含藏万物故名含藏识。大乘唯识所说的阿赖耶识即是含藏识,若起思量则转成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和前五识,末那识之恒审思量,所思为非量;意识之分别思量有断有续,所思为比量;前五识摄取性境,所思为现量。前五识与第六识意识同时生起,第六识又依染污第七识末那识为根,第七识对第八识的执又是根深蒂固,这就是我们整个生命迷的状态。若能超越第六识的分别,由心(通体的生命)去体证自己的本来面目(亦是心),此是真正的以心印心之本意。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三科的内容:

(一)五阴

五阴亦称五蕴,罗什译阴是覆真之义,覆出世般若之慧;玄奘译蕴是积聚之义,集散不绝,轮回生死。阴(蕴)乃通名,若心迷,宇宙万法皆具阴义,皆是生死因。五阴之色阴属色法,受、想、行、识四阴属心法。色与受是苦,想是惑,行是业,而识是凡夫的认识结构。

(1)色阴: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色有十四种,所谓地、水、火、风四大;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相当于物质现象的属性,如轻重湿涩等,又如冷暖饥渴等。

(2)受阴:领纳所缘名为受,领纳之境有顺境、逆境和非顺非逆之别,故其受也有苦、乐和非苦非乐之异。受亦分为六,六触(眼耳鼻舌身意之触)因缘生六受。当有情与外界事物接触时而产生诸多感受,因认识器官的不同而分为六种受。

(3)想阴: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六触生受取六尘之相。运用概念或范畴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活动,如我们分别颜色的青黄赤白,分别形状的大小方圆,甚至是分别人事的美丑善恶等。

(4)行阴: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六想之后起不善业、善业和非善非不善的不动业。此业即是我们的行为意志,通过思维认识后形成判断性的意向活动,能决定我们的生命走向。

(5)识阴: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小乘立六识,大乘立八识。抑或是指统一各种心理认识作用的根本识,五阴即是一切精神现象与物质现象的总称,众生皆是由五阴构成,五阴是缘起法,是一种暂时存在的假象,故一切众生皆是五阴和合无有自性,小乘讲“人无我”,大乘则更为彻底,认为五阴本是亦无自性,此之谓“法无我”。

 

(二)十二处

十二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此是宇宙万法的又一种分类形式,十一处属色法,意根属心法。“处”在《俱舍论》中的解释是生长门义,无论是六根还是六尘都是心所在之处,能生种种心故有生长门义。“处”旧译为“入”,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六根是自身六种认识感官,通过对外在事物六尘的摄取与认识,推动着身心功能的发展。眼耳鼻舌身是五种身理器官,分别单一对应着自身所能认识的色声香味触五种对象,意根则是心理器官,具有综合认识的能力,它将五根所摄取的素材碎片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对对象有一整体的把握。

由于意根(识)天生就带有偏见与执着,而每个众生的心理又千差万别,所以由心(识)所现的世界都各不相同。十二处的六根与六尘可以理解为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而识是主客两者联系的纽带,故十二处中的意根(识)可统摄根尘,若将意根这一心法具体展开则又成了“十八界”。

 

(三)十八界

十八界即是认识功能的六根,认识对象的六尘,生起认识的六识,根尘已说明,以下补充六识意:

(1)眼识界: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即识色尘,故名眼识界也。

(2)耳识界: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即识声尘,故名耳识界也。

(3)鼻识界: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鼻识生时,即识香尘,故名鼻识界也。

(4)舌识界: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舌识生时,即识味尘,故名舌识界也。

(5)身识界: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身识生时,即识触尘,故名身识界也。

(6)意识界:五识生已即灭,意为意识。此意识续生,意识生时,即识法尘。若五识能生意识,即以前五识为根,后意识为意识。此意识灭次识续生,是则前意识生后意识。如是亦脱传受根识之名,皆以能生为根,所生为识。今说所生之识,为意识界也。

 

《法华经》云:“若有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云:“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设入大水,水不能漂,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一样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大悲经》谓此菩萨在久远劫前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因大悲心切故现菩萨身,将来继承弥陀之后在极乐世界成佛,号普光功德山如来。

一、次第解六结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此段即是说明以耳根入闻性而证得圆通的修证过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即是以闻性作为入手之处,以“入流”作为修正圆通的总诀,不断销除修证进阶中各种能所对待,随工夫之深入,次第解除六结。

1、 解动结: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闻中”不同于肉耳浮尘之生灭色法,不同于耳识现量之生灭心法,亦不同于意识比量之生灭心法。闻中乃闻性义,非对待之生灭法,声尘有生灭,而闻性不生不灭,此正是佛陀破生灭识心后,十番显见的见性,亦是如来会四科、七大所显如来藏的藏性,此性圆湛清净,不生不灭,依此不生不灭的本觉妙理之性作为本修之因,即可发始觉妙观之智,能观的观智,以能闻音声之闻性作为所观境,即是自已照自己,自己证自己。

“入流”是对出流而言,自己觉照自己,故外不随声尘流转,内不随妄识分别,此即是入流。入流是工夫,闻中是根本,自始至终以耳根闻性为根本所缘,闻性所起之智为能观智,该智由闻性而起,又反闻闻性,故此闻性之智不外泄,此是入流,所有声尘,不期亡而亡,此是亡所。入流是合觉,亡所是背尘,背尘合觉即是本经妙修行路。亡所是初步工夫,亡所并不是要销灭声尘,而是以入流的思慧产生相当定力,以此定力证得离尘的工夫,心能离尘是开显佛性的第一步,此是解声尘之动结。

2、 解静结: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所”是上文中的亡所,“入”是继续作入流的工夫,“寂”非静境,而是动静二尘俱寂之境,故后两句“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是对此寂的诠释。初解动结之后,静相犹存,故须进一步作入流工夫,使得观行加深,定慧力增强,在了达动静二相,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后,不但动相不生,静相亦亡,此是解声尘之静结。明暗动静等十二有为相,及吾人内之五根皆属于色阴,故解声尘之动静二结即是除色阴之执。

3、 解根结: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如是”是承上观行之力,随着入流工夫的继续,观力也渐渐增长广大。“闻”是能闻之根,“所闻”是动静声尘,前者已解动静二相之尘,但此能闻之根,乃聚闻于耳,结滞为根的根也是结,亦要解除,故曰“闻所闻尽”,根结若解,无有能受与所受,则除受阴之执。受乃领纳义,见闻觉知等六根,皆属受阴,若闻所闻尽,则见所见尽,嗅所嗅尽,尝所尝尽,觉所觉尽,知所知尽,此之谓“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4、 解觉结: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尽闻”是承上能闻与所闻俱尽,根尘双泯之境,此境是根尘迥脱之湛一无边之境,与此境对待的是能照之智,若住于此境此智,则仍处于二元对待中,故须继续作入流的工夫,不住于尽闻,则能觉之智与所觉之境,二俱空寂,故曰“觉所觉空”,此是解觉结,除想阴之执。粗想已灭,细想即是此智,若不舍此觉智就是吝惜此湛一无边之觉境,即是一种爱智之法爱,虽证人无我,但未得法空,今觉结已解,则知见不发,细想不生,妄不相续。

5、 解空结: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空”即上文“觉、觉所空”之空,“觉”为能空“觉、所觉空”的空智,若住于此空智就是吝惜此空理,此属爱理之法爱,非极非圆,故要继续作入流工夫,观行进一步深入,直到“空所空灭”才算是生灭尽矣,此是解空结,除行阴之执。行以生灭迁流变化为义,若住于空智空境,此亦是住于相待的生灭中,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空所空灭”即是说,非惟所空之智境灭,能空之空亦灭,如以木钻木,火出木烧,二俱灭矣。至此,空性圆明,成法解脱,人空法空,已得俱空之境。

6、 解灭结: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生灭”二字含摄诸结,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此最后一个灭亦要灭,方得究竟灭,此和龙树菩萨云“空亦空,毕竟空”是一个道理。若此灭结不解,恒住俱空之境,犹为圆通细障,此结若解,无法可灭,是为真灭,绝待不二,方能除识阴之执,此之谓“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六结尽解后,还复本来面目。

南怀瑾老师:想改变容貌、相好端庄、让人亲近,一定要多这样做
能修诸功德才能做到“乐成就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是怎么修来的?不是他六年在雪山中冰雪靠背来的,如果这样可以成佛太简单了,你打开冰箱靠个六年不就成佛了吗?不行的啊!要修一切功德才成就相好庄严。比方常用花供养佛,可能他生来世会长得庄严漂亮,像花一样好看。不过你小心,好看也会找来很多麻烦,因果要注意!供养花不要发求好看的愿,这个因一不对,果就不对了。供养花的时候要求一切众生的福报,就是使人一见起恭敬心,不要只为自己。

“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这完全是在讲学佛人内心的修养。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也讲“诸法空相”。既然强调无相,为什么又说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净土经典也讲佛菩萨“相好光明无等伦”,为什么?

在解脱道上,一切无相才能空,才能证到形而上本体。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学会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讨债的面孔。讨夫妻债、讨儿女债……满街都是这种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机关单位中服务的人也是,一个欢喜的相都没有。有人的相貌是“对面不见耳”,从正面看不到双耳,相学上说是富贵之相。但这还要其它条件配合。

“相具”是外表相貌具足圆满,真得定、得道的人,即使最丑的相也转庄严了。我自己在参学经验中,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小说也写得对,说入定的人宝相庄严,脸相变了。如果打起坐来,满脸苦相,背还窝着,说入定了,那是绝无此事的。真得定了,色身气脉必然通的,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不是散掉),脸色自然是端正柔和的。所以相好庄严是从功德来的,什么功德呢?戒定慧的功德。修心能改相,这是必然的。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维摩居士说,“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我提醒过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仪容还是要端正。你看,没有一个佛菩萨像是不装扮的,身上挂的戴的满满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萨,他是出家相,可是他的头发刮得比鸭蛋还光,也是装饰。但是过分重视外形也是不对。所以真修行,不装饰或过分装饰都不对,因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转变,一切功德庄严就具备了。这要随时修惭愧心,就是谦虚,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惭愧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自然会转变。虽然没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一定与众不同。所以说“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用深心作所戴的花饰。深心是般若,深心是佛境界,佛能穷一切智,通万法之源,所谓天上天下无所不知。等于是中国文化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真儒者一定学问渊博,无所不知,这就是深心,是最好的装饰。

*****

“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因为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报,心能转物所致,色身气脉自然转变。这里经文又隐藏着密教噢!不信你试试看,若做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就是这个道理,立竿见影。有多少修行工夫,色相就会有多少变化,丝毫不爽。修善根结善缘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想亲近;长得虽好看而人缘不佳,就是不修善业的结果,大家要多自反省。

“行无限施,具足相好。”无限量地布施,会有具足相好庄严的果报。为什么要在佛前供花?根据佛经,来生就会长得漂亮;在佛前供香,他生来世不会有体臭;这一生多布施医药的人,来生身体就少病痛。虽然有这些说法,但是相好庄严还是多布施来的,人家有痛苦你肯帮忙,这帮忙也就是布施。

*****

“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大家看到忍辱就以为是受人打骂,那只是表面文字,是不相干的。真正的忍辱是八个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们这个世界翻译叫做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能忍、堪忍。这个世界上的人,忍受一切物质环境痛苦的能力特别强,因为世界并不圆满。忍辱是担负一切,担负不起来的还是要担负;做不到的,还是在做。忍辱是一切菩萨的净土,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是怎么来的?是忍辱功德成就来的,不是像有人讲的,供花给佛,来生就长得漂亮,那样就变成做生意了。

每一个佛的色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工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工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南师讲如何相好庄严音频:00:0018:26药师佛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他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我的名号,便能得毫无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体是下等品质,像我也是,身体瘦瘦小小的不壮硕。什么样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概几千年才出一个--佛的相好庄严。等而下之,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下品。比下品还可怜的众生是诸根不具,这个世界充满了这种人。
这一代青年没有看过苦,更没有吃过苦。请问麻疯病院,几个人去过?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残疾病院谁去过?有些学佛的人说不要去管他,那是业障,活该受苦,这是学佛人讲的话?我听了心里就打颤,说这个话真是,果报不可思议啊!学佛的有几个人去照顾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说有啊!唔!当然有,坐在那里观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众生都好啊!自己又不费力气,随便观想一下,实际行为一点都没有做到,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上诸根不具的人太多了,诸根不只六根,身体有缺陷的都叫诸根不具,有些人是明缺陷,有些人是暗缺陷。以佛眼来看,在座各位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绝对健康的,毫无缺陷的人才称得上诸根具足。譬如戴眼镜是眼根不具,镶了假牙是口根不具,头脑不够聪明是脑根不够利,不够利就笨;笨和某些众生差不多,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诸根不具是这个世界的众生最痛苦的事,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可怜,色身多半下劣,诸根不具足,因此很丑陋。最庄严美丽的是佛,佛的相好庄严无等伦。其他凡夫众生能得相好庄严的也不是偶然,均有其果报。譬如以香花供佛的人,他生来世会得相好庄严的果报。此外,能把一个环境弄得干净清爽给别人使用,也等于是供养佛的香花,他生来世不会变丑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庄严”那是积功累德修一切善法的结果。
丑陋是诸根不具之一种。以佛法看众生,丑陋就是病态,另外还有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等种种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态。
顽:顽不灵,自以为是,怎么教都点不通。
愚:想痴呆,没有智慧,笨蛋,笨得不得了,脑根不具足。盲:睛看不见。聋:朵听不着。喑哑:声带有问题,说不出话,也就是哑巴。挛:两手弯曲不直,不能自由伸张。躄:足。有些半身不遂,会有这种后遗症。背:腰驼背,背弯起来。偻:驼背更严重,腰杆都直不起来了。现在比较少见,老一辈朋友中有。白癞:肤病。癫狂:神病。
以上所说的病苦,大多就外形而言,人类的病痛有无数种,多得很。在座诸位都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都在病中。
药师佛愿这些受苦折磨的人,在听到他的名号,一心虔诚念诵修行药师如来法门,都能得到“端正黠慧”。人身最难得的就是这四个字,形体端正,头脑聪明。有人聪明而不端正,有人端正却不聪明;既聪明又端正是修很多善行的福报而来。端正聪明已经不错,为何又加一句“诸根完具”?因为诸根完具很难,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端正,但是,却有些暗病只有自己知道,绝对完全健康的几乎没有。
这一时代的众生,眼睛果报很坏,虽然没有瞎,却得靠玻璃生活;不架上一副玻璃镜,对面不相识,这个滋味不好受。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果报愈来愈好,众生果报却愈来愈差。依报是庄严,正报却完了;物质文明是依报,自己色身是正报。正报的福报薄了,仰赖依报而活,很可怜!这叫做其身下劣。
所以,药师佛怜悯后世一切众生,发愿成佛时,在他的佛光普照之下,一切众生没有病苦。脱离生老病死苦是人类最不容易求得的,学佛修道的人都想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但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这就要好好研究药师如来的道理了,尤其发心学佛修行,乃至发心学医,随时要修持药师如来法门。
色身成就之后,一定是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例如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化世间,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应世。每个众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但是,我们怎么那么丑啊!我们是具足三十二丑,八十随形不好,口臭,汗臭,脚臭,随形样样不好,为什么?因为没有悟道,没有修行,自身的光明没有引发出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详细特征 混合材质 织物鞋带饰有标识 橡胶外底 鞋舌、侧面和后部饰有 LV 字母 侧面饰有 Vuitton 标识 外底饰有 Monogram 花卉#时尚穿搭#【
  • 三次元是三次元,二次元是二次元,喜欢谁就去听谁的,作为外人,真没必要去网络恶意评论别人!难过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听一听音乐,吃一点美食,看一首浪漫的诗歌.
  • 再来人留学老师们告诉我,这只是我的第一个offer,后面肯定还会有,有点小期待,哈哈哈~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上岸呀~ #再来人留学##23falloffer##留
  • 你们娟姐虽然不爱给小盆友看感情,但是这些年看的姻缘也数不胜数,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另一半,一定会把你带进他的生活里,不会让你成天忧心,患得患失,该给你的都会给你,
  • 首先是大姨的话没有应验,支撑我快快乐乐过年的精神支柱在这一刻崩塌,我又陷进了无限的等待和迷茫[伤心][伤心][伤心]其次是汪汪去世了[泪]九月份出生的修勾,我和
  • ♡ ༘⋆要等时间嘉许,等春风得意,我正好遇见你,然后余生都是你⋆✧♡ℒ ♥♡♥#刘宇宁魏劭# | #刘宇宁折腰# | #摩登兄弟[超话]# | @摩登兄弟
  • 你见‮用过‬珍贵无比的帕‮康永‬超级人‮膏缘‬,108人缘湾,料.纯‮金金‬泊制‮的作‬珐蜡‮就吗‬是这样‮侈奢‬繁琐的‮法古‬完成制作的超强帕永康‮侈奢‬至尊
  •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通问题清单,支队长赵前进一行深入大队辖区,先后来到德胜街、新建街、天桥北口,就车辆乱停乱放、人车混行、共享单车、摩托车摆放问题及交通拥堵
  • 具体开盘情况如下:【开盘项目】市政国贸海屿原【开盘时间】2023年3月10日晚上19点30分【开盘地点】香格里拉酒店【推出楼栋】项目获批楼栋分别为5#、6#【推
  • 后来2008年我后爸因为肝硬化去世了(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他去世我都以为他才是我亲爹,当时我以为爷爷奶奶就是一个很喜欢我的普通亲戚,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管这个“叔叔
  • 施工:★G1812沧榆高速忻保段:去往忻州方向,黄道川站与芦芽山站之间K486+500-K485+400,因应急施工,封闭大车道与应急车道,小车道正常通行。#高
  • 支持肖战影视综艺,喜欢肖战魏无羡,肖战言冰云,肖战疾冲,肖战唐三,肖战如梦之梦,肖战五号病人,肖战顾一野,肖战玉骨遥,肖战时影,肖战梦中的那片海,肖战肖春生,请
  • 校车老师说“那你等下不能哭哦”校车老师都知道她是这里面上车最艰难的了我忍忍忍,我等等等,看是不是像安安所说,长大了“突然”就好了[跪了]啊呀,最幸福的一个早上,
  • 所以作为一个母亲,就算你忍不住出轨了,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避开孩子,就算他再小,当时不懂,长大后他想起来也是会明白你做了什么,那种心情真的是恨,痛苦,是一生
  • 小时候看武侠电视剧,杨过骑大雕的画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年少的我就在幻想,也在武侠中骑大雕,御空飞行,行侠仗义,再有人跟我做个神雕侠侣就更爽了,没想到啊,梦想
  • 我是奶糖 这里是文案分享库 也是心灵的驻扎所你就不要想起我照片我没删,我只是加密了,东西我没丢,我把它们装进了那个大箱子里,而你,我也没忘,我把你整理好放进了
  • 价格也相当的良心,比起那些高级日本料理性价比高多了,要吃的爽以后就选这家了。[三文鱼刺身] 相当的良心,份量超级足,我估算了一下应该有半斤左右了,吃的我相当的爽
  • ▽ DICKEY FRONT DENIM SHIRT ¥8,800.綾織で織目が細かい光沢のある生地を使用。▽ MULTI BORDER LONG SLEEVE
  • 要去见星星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前提是我不晕过去...所以最近都在做运动!第一次挤坑真的好害怕[跪了]八年了...已经八年没看过团体演唱会我一个路人粉刷官
  • 今天(dbq打完字已经变昨天了)的电影院只有零星几个人,小县城的夜场向来这样,我挑了最舒服中间的位子,这时的我还想不到这部我自以为是用来放松的电影会在两个小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