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周遍则说明一切法无不是如来藏所摄,并一再强调若执相为体,则不是堕入因缘性就是堕入自然性,故处处显体,处处破相。
此无生即是空如来藏。
佛陀在说明七大无不是妙明真心后,大众无不身心愉悦,充满法喜,各各都明白了妄识本空,然真心本具,迷时将自法身淹没于幻妄身心中而被局,悟得妙因后,得知山河大地及自身心无不是妙明真心中物,真心摄大摄小,自在无碍,大至虚空十方无有边际,小至如掌中庵摩罗果。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真心与妄心的关系,正如虚空与微尘,大海与浮沤,父母所生的生灭之身,起灭不定,然此真心却是常住不动,含遍十方。

如来藏即三德秘密藏,三德即法身、般若、解脱,大众欢悦得未曾有即是明了众生皆有此佛性,佛性本具三德,因无明所覆所以不得彰显,在佛陀的破显下终于获此如来密因,依此而能成就法、化、报三身。

法身是众生本具之理体,此体遍摄法界,若不修则不显,若执妄则失真,故《坛经》亦是让人见吾人的本来面目,即是找到这遍摄十方的真心,此妙觉湛然之心本自就有觉悟的功能,此觉不从外得,故诸经常言无所得,报身即此无所得,总持即是赞佛报身,修就有,不修就没有,若心向外求就没有,故应放下万缘心无所求,修此无所求行即能成就报身。不动尊是赞叹佛的化身,佛陀随机应现,不动本际,于世间的爱怨讥毁等如如不动,随众生喜好大小之机而普降法雨,此三德三身即是佛陀所成就的楞严大定,楞严是定中之王,诸三昧之本,佛证此究竟坚固之三昧大定,修行圆满之极。

悟明真心,故无量劫的颠倒妄想可以一时消灭,凡夫执相为体,执内在身心为实我,外在山河大地为实法,由我法二执生烦恼、所知二障,故无始来沉沦苦海不得解脱,一旦悟得本心,无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即能获得法身。

唯识宗将修行分为三大阿僧祇劫,历资粮位、加行位是第一大阿僧祇劫,见道位后历菩萨初地至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历第七地后至等觉位是第三大阿僧祇劫,当知权实有别,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而圆教论性具,重在了悟,何况未悟之前,一切众生亦本具法身,只须一念回光返照,即如如佛。

再者证悟与解悟也有区别,“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故此处言获法身而不说证法身亦是此义。

销颠倒妄想、获本有法身只在一念,如烛光照亮千年暗室点亮即可,而家中本有万贯财富自然现前,故灭妄想何惧亿劫,获法身何须历僧祇。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获法身而知成佛有分,发愿成就首楞严三昧,自利利他来报答佛陀之恩,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到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大愿,其中一种即是报佛恩故应发起菩提心,佛陀出现于世即是为了开启众生的佛之知见,此佛之知见众皆有分,故唯有发愿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才不会辜负佛陀的教化。

四弘誓愿实乃大悲大智之深心的体现,愿意以此悲智双运之深心来奉献十方尘刹,恭敬十方刹土的诸佛菩萨,救济十方刹土的一切众生。

五浊恶世即是指众生所处的国土,五浊指的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劫浊:无有自体,以四浊交凑为体,迁流不息为其相,当人寿减至二万岁时,众生具下四浊,若减至人寿百岁,名为五浊恶世。

2、见浊:以五利使为体,诸见纷起为相。五利使即五类见地上的迷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极微迅速是以曰利,五类见惑昏昧汩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

身见:妄认四大为我身,深生爱著,不明四大假合、虚幻无常。
边见:执断见或常见之边,一味偏执,失于中道。
见取见:非果计果,执其涅槃,未证言证,终非究竟。
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执其戒相,纵多苦行,尘劫难成。
邪见:拔无因果,以盲引盲,疑误众生,随入深坑。

3、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恼乱逼迫为相。五钝使即五根本烦恼,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比起五利使稍微重滞,是以曰钝。此五种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

贪:于顺境上起贪爱,不能看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嗔:于逆境上起嗔恨,不能含忍,不达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痴:于中庸境上起痴心,不了诸行无常、终究是空。
慢:于诸众生,心生傲慢,不能谦让,不达众生心性平等。
疑:于诸人法,心起疑惑,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近。

4、众生浊:由见思所惑而感粗弊五阴,以此五阴和合为体,色心丑劣为相。阴乃覆盖义,覆盖真性,众生积聚五法,覆盖真性。五阴中的色属色法,受想行识属心法,五阴中的识小乘立六,大乘立八,受想行本身是遍于一切识中,今以此四心法配八识之方便解之,如前五识领受五尘,受力偏强,故以属受;第六识忆想分别,想力偏胜,故以属想;第七识恒审思量,思义偏重,故以属行;第八识种子识,如大总持,执持义重,故以属识。

5、命浊:以暖、寿、识三为体,催年减寿为相,或者可以理解为地水火风之色法与见闻觉知之心法,互相依存为其命,也可以理解是见浊、烦恼浊的见思二惑为其受报之因,而感得粗弊五阴为托生之果,果上又再次造受报之因,此丑劣因果相续不断而在轮回中成就分段生死之命。

以上五浊是如来对众生身心当下状况的如实说,不仅要自己摆脱此五浊恶世,更发愿在此五浊恶世中,帮助一切众生都能成就无上佛果。

发起四弘誓愿,是对佛法有了圆解后而生起的无比信心,当然,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要成就法王,还需要破除更细微的无明。佛能看到更为微细的无明故称为大雄。

惑有界外与界内的区别,六道凡夫界内无明,见惑是烦恼粗障,思惑是烦恼细分;二乘及权教菩萨仍有界外无明,此相对于界内来说是更为微细的所知障细分。

若欲加工用行,必须要除更细微处,只有除此细惑,才能称为无上觉,才有堪能于十方广度众生。

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决心,即使是空性可销亡,坚固的决心也不会退转。

对于眼睛而言,事物若太远太近太大太小,眼睛都会看不见,所以眼睛的能力是很微弱的,必须与所观察的事物配合好后,才能看得见。
所以说,眼睛所见非常有限。我们的肉眼连这些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看清“空性”呢?所以,只相信眼耳鼻舌这些感官所谓眼见为实,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
  随着修道层次,依次往上类推,修行层次越高,所能观察的程度也越深。可是,我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那么多的众生。
  与有些修行人的眼睛相比,显微镜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修行人所见的境界,可以远远超越显微镜为人类所提供的视觉范围。而且,这些所见的境界并非幻觉,而是确凿不移、颠扑不破的事实,但我们凡夫却看不出来。
  所以,企图用我们的肉眼去观察宇宙、人生、真理等等的真相,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使加上显微镜镜片的帮助,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平时我们眼耳鼻舌之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幻觉,这些器官看不到多少东西。

  人体潜能,“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实地讲出来。我们的语言仅能传达眼耳鼻舌所感受的东西,我们的概念也仅能表达这些东西,而对于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领略到的东西,心里就没有概念,所以就无法言表。

  “如来藏”不属于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计奈何。
  
  我们通过语言的指引,逐步去证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这是佛的唯一方法,佛最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因为,平常让我们去了解、感受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并不难。世间的学科皆是如此。而要让薄地凡夫去了解并证悟从未见过、难以言传的境界,这就很难。但是佛有办法。办法就是首先把我们原有的观点推翻掉。很多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所谓“文明”、“正确的观点”等等都要全部推翻。推翻以后,就没有观点、没有概念了。这个“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很简单的,“有”、“无”、“非有”、“非无”这四点,可以涵盖所有的思维。将这四点完全打破以后,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再没有别的观点了,这就叫“证悟空性”。

  无论“有”、“无”、“善”、“恶”都不想,“非善”“非恶”也不要想,一切都放下,放下以后就解脱了。若不能放下而去行善造业,就会在轮回中流转。因为取舍善恶是下等根基人的修法,而上等根基的人则应全部放下,什么都不想。
但是,说放下就放下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事。
  所说的“放下”、“不要想”,如果真是仅仅不思而没有悟性的话,那其实还是在想,想的什么呢?想的就是“不要想”。心里想着“不能思维”,其实内心还是在思维。如果修的是不思的观点,那就十分危险。
  前面所讲的打破、推翻原有观点从而证悟空性是《中观》的见解,而仅仅不思的观点不是《中观》的见解。这二者从词语语气上不易鉴别。《中观》的观点,是察“有”“无”“生”“住”“灭”等等,当观察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深深体会到原来“有”“无”等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佛经上称之为“增上安立”的东西。
  “增上安立”就是指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有”而不当作“无”等等。然而现在事实却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原来所想是一回事,但是现在证悟之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此二者之间有天地之别!概念都不一样。这种“深深的体会”叫“初前期证悟”,可以称之为“证悟了”“开悟了”。但开悟是分层次的,并非指成佛。证悟就是开悟,但开悟不一定指成佛。
  大小乘的四禅八定,可以修到鼻孔没有呼吸。还可以修到很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念头,坐着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修行也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解脱是指用智慧去拔除轮回的根,这才叫解脱。当所有的“有”“无”念头都真正地消失后,剩下的就是“如来藏”。禅宗里这叫“本来面目”,也可以称之为“大光明”、“大平等”、“大圆满”、“自然智慧”等等。这才是真实的“不思”和“不想”,辨别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为重要。

  “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修行时,“恶”“善”的念头都要断掉。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方法。

  当我们生而为人,有了躯体和心相续以后,就会建立很多诸如“上”、“下”等概念,而“如来藏”的状态就像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大脑里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样,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如来藏”、“大光明”。
密宗里讲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从无始以来,它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距我们非常非常近,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发现了,就是“初步证悟”。

因为心的能力比物质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制物质,反之,物质却很难完全驾御心。
  同样,所有的物质都是因缘产生的,所以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如来藏”则永远不变,这是我们的本性。只要我们进入那种状态,就能解脱,就能“当下成佛”。如果不能进入,则永陷轮回。
  
  在达摩祖师的悟性论中说:“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水冻结为冰,冰融化为水。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心的本性就是佛,我们与佛并没有距离。只要进入那种状态,佛与众生当下融为一体。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中也提到此理论,他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当然,如果因为修行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定力,这种境界还会失去。但通过修行,必将达到佛与众生无二无别,永不分离的境界,这就叫成佛。
  
  虽然这种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体会,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体会过,就不予承认。佛经中讲,每个生命都具有“如来藏”,哪怕蚯蚓、蟑螂这样微小的生物也具有“如来藏”。佛经中不认为人性本恶,可以说是“善”。但这种“善”不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善”,它是非常清净,没有任何烦恼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称之为“善”。如果蚯蚓、蟑螂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自己是“善”的。虽然其内心的显现比人简单,但也有“我执”,如果它们能放下执着,其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无有垢染的。没有任何执着就可称之为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所有众生的心都是一体的。
  
  总之,首先不要相信眼耳鼻舌,因为他们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其次,以眼耳鼻舌为根据,而产生的各种念头都要否定,让这些妄念的大厦彻底坍塌、崩溃。如同遮蔽天空的云,只有被风吹散后,才能看见真正的蓝天。彻底放下后,就能见到心的本性,就能成佛。
 

善导楷定,入涅槃之义

有人依据《观音授记经》中有关阿弥陀佛入涅槃的部分经文,而误判阿弥陀佛是化身佛,极乐世界是化身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谓无量寿,非真无量,是有量的无量,因为如果是报身佛,是有始无终,不会入灭的。
关于这个误判,道绰大师《安乐集》上卷第一大门的第七解释说:
此是报身示现隐没相,非灭度也。彼《经》(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复有深厚善根众生还见如故”,即其证也。
又,《宝性论》(卷四意)云“报身有五种相:说法及可见,诸业不休息,及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即其证也。
道绰大师同样引用《观音授记经》之说指出“深厚善根众生还见如故”,以及《宝性论》等,以这一经一论之文,证明阿弥陀佛并非入灭(命终),而是“示现隐没相”,因为若是深厚善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还是能够常见阿弥陀佛。说明见与不见是因众生根机不同,有的见入灭,有的不见入灭,薄少善根的众生,不能见阿弥陀佛;深厚善根的众生,则能常见阿弥陀佛。缘此可知,问题全在于众生根机之深浅有别,与弥陀报身之永不入灭全然无关。

所谓“深厚善根的众生”是指念佛的众生,也就是《观音授记经》所说的“有诸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阿弥陀佛”。所以道绰大师在《安乐集》第四大门就说“唯有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者,常见弥陀现在不灭”,这是指专念弥陀佛名的人是深厚善根众生,反显非专念弥陀佛名而自力杂修诸行回向往生者,是薄少善根众生。
因此接着引用《宝性论》所说“报身五种相”,以其中的“示现隐没相”作为证明。什么是隐没相?比如,某人从这个房间走到隔壁房间,如同从这个房间隐没了,但并不代表此人没有了;又像玩捉迷藏,拿一个桶子一盖,不见了,是隐没了。虽现隐没相,但其实其人还是存在的。

《宝性论》即是《究竟一乘宝性论》,此文出自《宝性论》卷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其文说:
受乐佛如是,神通力自在,此神力自在,略说有五种:说法及可见,诸业不休息,及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是名要略说。
此文是赞叹佛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之中的报身之德能,文中之“受乐佛”是指报身佛,报身佛神力自在之事,以五种相状概略说明。五种相是:说法相、可见相、诸业不休息相、休息隐没相、示现不实体相。这是五种不同的示现,都是指报身。
一、说法相:相对于法身不说法,报身是为众生而说法,如《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二、可见相:相对于法身无色无形之不可见,报身是有相好庄严之可见。
三、诸业不休息相:报身有始无终,大悲救度众生的利他事业,尽未来际永无止息。
四、休息隐没相:为了众生暂时随缘示现隐没。这是针对尚未成熟的根机,摄化的另一种方法,也是显示报身任运无造作的功能力用。
五、示现不实体相:示现不实即是指八相示现的化身佛,报身常住的当体,具有八相示现的功用。也就是八相示现的化身佛之种种功能,都是报身佛之相状。

要而言之,五种相之中,前二相是与法身相对而显示报身的性格,次二是显示报身的摄化,后一是就显示化身,以明常起其用。总之,这五种相无非都是在于诠释、彰显报身之德。
因这五种相是报身自在的功用,适切引用其中的“示现隐没相”,正可成立弥陀是报身的理由。道绰大师着眼于此以会通《观音授记经》,何以《观音授记经》弥陀入涅槃非真灭度;若了解“示现隐没相”,则依据《观音授记经》所说“有诸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阿弥陀佛”,便知并非所有往生者都见入灭,既然说“有常见阿弥陀佛”的众生,自然地就可以断定见入灭的,是未得念佛三昧之未熟众生的机感。因此 ,并恳切劝导众生都要专称弥陀佛名。

关于入涅槃之义,前面道绰大师已经引用一经一论提出有力的辩证,之后,善导大师再以另一种角度,进一步以大乘般若学的观点解释这个问题。先提问说:

问曰:既言报者,报身常住,永无生灭。何故《观音授记经》说“阿弥陀佛亦有入涅槃时”?此之一义,若为通释?

有人问:报身常住,永无生灭,为什么《观音授记经》说,阿弥陀佛有入涅槃时?既入涅槃即非常住,既非常住即非报身。对这样的提问,首先语带严厉的批驳,并结论性地回答说:

答曰:入、不入义者,唯是诸佛境界,尚非三乘浅智所窥,岂况小凡辄能知也?虽然,必欲知者,敢引佛经以为明证。何者?

意思是说,报身是常住不生不灭的,本身就是涅槃的境界,亦即佛就是涅槃。既然佛是涅槃,就不存在“入涅槃”的问题,若有,也是佛的境界。佛能观机逗教,随顺机宜,引导众生往生净土以成佛道,如《观经疏‧序分义》所说“隐显随机,望存化益”,这不是声闻、缘觉或菩萨所能够测度的,如《无量寿经》所说“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何况无明的凡夫?“小凡”指的是依《观音授记经》而主张弥陀是化佛,极乐是化土的人。

接着引用《大品般若经》第二十九卷所说的经文作为证明,其中一段说:

诸法平等,非声闻作,非辟支佛作,非诸菩萨摩诃萨作,非诸佛作。有佛无佛,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

诸法平等,诸法就是万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包含在内。诸法都是因缘和合,没有自性,没有实体,本身就是空相,所谓“诸法空相”,既是诸法空相,所以诸法平等,无高低优劣之差别。空相就是性空之相,因此,世间法之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出世间的一切,所谓四念处、八圣道、十力、十八不共法以及阿罗汉、菩萨、诸佛世尊等,也都是性空。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既然都是性空,当然就是没有差别,无差别就叫作“平等”。所以说“诸法平等”。

既然诸法平等,当然涅槃也与诸法平等无差别,都是性空。这种诸法平等性空,是诸法本来面目,不是声闻所造作,不是辟支佛所造作,不是诸菩萨所造作,也不是十方诸佛所造作的。证悟空性,还万法性空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涅槃。

佛之为佛,在于他证悟到诸法性空的实相,与实相冥合为一。也就是说,佛便是涅槃。既然佛是涅槃,哪里还存在什么“入涅槃”的问题呢?若有也是佛为了度众的一种权巧方便的示现,并非佛就是那样。

因此善导大师最后结论说:

今既以斯圣教验知,弥陀定是报也,纵使后入涅槃,其义无妨。
诸有智者,应知。

意思是说,前面所引《大乘同性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现在所引用的《大品般若经》,都充分地证明阿弥陀佛是报身,弥陀净土是报土,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至于阿弥陀佛将来入不入涅槃,那是另一个权宜、方便问题。

所以,即使为了度化另一类的众生,而随宜方便说入涅槃,对于无生无灭、永恒常住的报身之实义,全不妨碍,亦不影响阿弥陀佛是报身常住、永无生灭的事实真相。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该剧的拍摄期间,饰演江小鱼的李佳航同样正在经历从一名“新手爸爸”到“合格宝爸”的过程,可谓是“沉浸式出演”真实感满分。而剧情聚焦于农村女性励志,更是呈现出了真
  • #聚师网#教育最新消息:聚师网获悉这家大学要清退300多名研究生随着全国开学工作已经陆续开启,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已经陆续正常进行。对于沈阳农业大学强行清退研究生,
  • #醒远[超话]#我刚刚在刷《合唱吧300》再就业老六们(亮哥不在)合唱《少年》醒哥跟生哥合唱完“我们还是心里面那个偏执的少年”虎子跟糊糊开始勾肩搭背醒哥一把被远
  • 逆子终于出图透了[开学季]这次新谷是那种不是我推,但是柄好看也想收藏一个的那种[打call][打call][打call]栗子的白昼梦好好看表扬一下,这次配色终于
  • 你或许是真的不愿意看到我和她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你怕你一出现,我会拒绝扎依那是不是?”沈彻道,“我恨你对我没没心没肺,所以就想逼着你低头,逼着你承认我对你有多重要
  • 另一名受害女生小蕊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2018年,经长辈介绍,她和刘某瑞相亲后确认了恋爱关系,交往的3个月中,刘某瑞的行为很奇怪,遮遮掩掩,每到周末就消失。据今
  • 迷斯伍德(4/4)——疯人院——“只有我和一个高中生妹妹在认真做任务系列”“遇到一群贼想和npc pk的高中生玩家和npc一起吓尖叫鸡(u1s1很幼稚,可能这就
  • 据初步统计,在展销会期间,销售和订购罗播簕荔8万多斤。除了吃荔枝比赛,现场还有果王争霸赛,评委通过各合作社选送荔枝的外观、口感、甜度等进行打分评比,评选出果王。
  • 所以,当何岳峦提出我养你,不让尤琪辛苦工作的时候,尤琪一定是认可的,认为这是何岳峦对她最好的爱和宠溺方式。她第一次发现花自己的钱体验是如此美妙,因为此刻的她,已
  • 饭后,小狗趴地上睡着,我经过用脚踢踢他暗示跟他玩玩具,两个玩偶扔过去他那都没反应,懒得一动不动…… 刚好我可能药效也起了(最近咳嗽)头昏昏的,就进房趴下,这时候
  • 然后是属龙和属鸡人的组合,两个人从性格到能力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十二生肖今日运程:属鼠人,宜修心养气,宜接受不同意见;属牛人,得道者多助,宜聚会,签约;属虎人,不
  • Taelor Chain Link Leather Lug Sole Loafer,柔软 麂皮 超舒适, 四厘米 小跟 , ✨ 890 r.mb此品牌在天猫上有
  • NO.10 辰龙偏印主事属龙人今天的运气不佳,付出没有收获的一天,不管你怎样努力都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感到十分苦闷,其实工作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公平之事,用平常心看
  • 很多家长咨询:主持表演到底学的是什么?很多家长咨询:主持表演到底学的是什么?
  • 快让我华哥笑死了[允悲]这是入伍之前给我银行卡的聊天记录[允悲]今晚给我打电话说[偷笑]部队要求把前期收的个人的银行卡发下来[允悲]有需要可以去提现金用[允悲]
  • 朴志晟 ipad号外号外朴志晟粉丝又开始带大名建黑超啦!‼️‼️在一黑超基础上还想继续‼️‼️‼️‼️行为令人发指‼️‼️最爱营业朴志晟,人间丑逼朴志晟媚粉营业
  • 如此相比,便可以看出“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的人生道理,即使拥有一个再优秀的麒麟子为家庭带来兴起,却架不住“化骨龙”的无度挥霍。可以说,古人把所喜欢的动物身上
  • 简单来说,当我们陷入执念时,就会觉得:自己做的、说的都是对的;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凡事都要按照我的想法,我的计划进行;我要的一定要得到;.........这
  • 【8/12 盂蘭盆節甘露煙供.回向活動】佛陀十大弟子,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因擁有天眼通,能夠知道鬼道眾生的業報和因緣,一日他突然想起自己死去的母親,馬上運用
  • ♥️古人说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古人说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古人还说 无言独上西楼 古人说的不是西楼 而是离愁 情不深不生婆娑 愁不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