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超话]# 一切世法皆是诗法
作者:顾随

要在诗中表现“生的色彩”,只有“生的色彩”才能动人。如何能使“生的色彩”浓厚?

第一须有“生的享乐”。此非世人所谓享乐,乃施为,生的力量的活跃。生命力最活跃,心最专一。

第二须有“生的憎恨”。憎恨是不满,没有一个文学艺术家是满意于眼前的现实的,唯其不满,故有创造;创造乃生于不满,生于理想。憎恨与享乐不是两回事,最能有生的享乐,憎恨也愈大,生的色彩也愈强。有憎就有爱,没有憎的人也没有爱。

此外还要有“生的欣赏”。前二种是生活中的实行者,仅此二种未必能成为诗人,诗人在前二者外更要有生的欣赏。太实了,便写不出。不能钻入不行,能钻入不能撤出也不行。在人生战场上要七进七出。

诗之好,在于有力。有力,即:一、不可勉强(勉强便成叫嚣),不勉强即非外来的;二、不可计较。不勉强不是没力,不计较不是糊涂。一般人享权利唯恐其不多,尽义务唯恐其不少。所谓不计较只是不计算权利、义务。栽树的人不是乘凉的人,栽树的人不计较这些,是“傻”,但也伟大。有力而不勉强、不计较,这样不但是自我扩大,而且是自我消灭。

文人是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再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诗。否则只写风花雪月、美丽字眼,仍不是诗。

歌德的《浮士德》,但丁的《神曲》,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然此二诗乃两位大诗人晚年的作品,其心已是寂寞心了。必如此,然后可写出伟大的热烈的作品来。吾国《水浒传》也是作家晚年的作品;《红楼梦》亦然,乃曹雪芹晚年穷极时所写。岂不有寂寞心?必须热闹过去到冷漠,热烈过去到冷静,才能写出热闹、热烈的作品。

若认为一个大诗人抱有寂寞心只能写枯寂的作品,乃大错。只能写枯寂的作品必非大诗人。如孟东野,虽有寂寞心,然非大诗人。北宋陈后山亦抱有寂寞心,诗虽不似东野之枯寂,然亦不发煌,其亦非大诗人。

寂寞心盖生于对现实之不满,然而对现实之不满并非就是牢骚。改良自己的生活,常欲向上、向前发展。然而叹老悲穷的牢骚不可取,就是说牢骚不可生于忌妒心。纯洁的牢骚是诗人的牢骚,可发。

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是真。诗人是欣赏寂寞,哲人是处理寂寞;诗人无法,哲人有法;诗人放纵,哲人约束。故在中国,诗人与哲人势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诗人,大诗人也是哲人,此乃就其极致言之,普通情况下并非如此。

简明易懂的佛法知识篇:十二因缘(转载)

佛家有“六道轮回”的说法,六道包括“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和天道”,前三道为恶道,后三道为善道。

“十二因缘”讲的是人道中的轮回过程,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人生状态。

佛教认为,人在投胎之前的身体叫作“中阴身”,中阴身的目标是寻找适合投胎的父母,进行转生。这种转生之念,便是无明。

无明

无始以来,由于一念不觉,不能了知“缘生万法生,缘灭万法灭,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就是无明。

无明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称为“无始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人的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

男女之间所生的爱意,便是“一念无明”,这种无明是引发其他因缘的根本。



因为有了这个烦恼的根源,于是有了行,所以说“无明缘行”。

行是行为,是造作,因为过去的无明迷惑妄心,引发了身、口、意三业,招感未来果报的力量。

具体而言,此时男女双方已经互生爱意,便会产生交媾的行为,这就是行。



在这里特别指投胎的业识,是依过去惑业的动力,看到现前欲境,生起“纳想为胎”的念头,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这便是“识”。

“识”的过程,便是中阴身投胎的过程。

名色

有了识之后,就有“名色”,所谓“识缘名色”就是这个意思。

名色是投胎之后的肉体与精神的结合,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色是肉体的物质色。

父母血脉与心法共同构成了名色,也就是我们的身心。

六入

身心完备之后,则有“六入”。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进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又能为六尘所入,所以叫做“六入”。

比如眼能看见颜色,便入于色尘,其他诸根,道理亦然。

十二因缘中,生命的开始,便是这个样子。



胚胎出母体后,与外界接触,通过六入的作用而产生一种触觉,这便是触。触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

“境”就是外在的环境,环境的好坏,会通过六根传递给精神,对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才有“孟母三迁”。



受,是一种对“触”的精神领受,对外境苦乐等感觉的体验。比如我们同时尝到酸甜苦辣,便会同时接受这四种味道,而且层次分明,十分清楚。

受是对所处之境的消化与领受,将外在化为内心感受的过程。

近朱者赤”的说法,“名山久住道心生”,如果能常亲近贤德之人,受真理嘉言的熏陶,必然能提升心性层次,做良善之人。

“触”是十二因缘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需要重点把握。



爱,指的是一种贪爱,是由于感受到苦乐而产生出的爱憎等情绪。

《增支部》经典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佛法观念中,爱与憎是一体的两面,互相作用。

贪爱和厌恶之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也是佛法修持的关键。只有去除这种欲念,才能“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摆脱轮回。



当你对事物产生爱欲,便想把它拿过来,这便是“取”。

取是一种执着,是一种贪,因此会产生种种恶业,造成身心的种种烦恼。取和爱、无明都是烦恼的迷惑因,如果能够断除,则可免受生死之苦。



有,就是将取得的东西为自己所有的意念与行为,会构成潜在的业力。这些业力所招感的果报,是相续而生,不会亡失的,所以称为“有”。

爱、取、有三支是于现在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的因。



生,是指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在未来世又托胎投生。

老死

有生就有老和死。随著生命的流逝,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便是“老”,最后呼吸停止,诸蕴离散,身坏命终,则是“死”。

不过,老死并非有情的全部灭亡,老死的是色身,业识却与无明和行,重复另一轮的生命流转。

现在世的爱、取、有三支苦因,会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苦果。

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生动揭示了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必然规律。

十二因缘是一个扣一个的连环,互相作用的连锁,叫作“顺生门”。而想要“跳出红尘外,不在三界里”,就要从斩断“无明”开始。无明既灭,其他因果皆无,烦恼便会彻底灭除,也免受生死轮回之苦,这就叫“还灭门”。

修持佛教的十二因缘,就是灭无明之念,求解脱之法,解脱之后,便可得涅槃,成佛之道尽在其中。

《法華經》十個入門
——自衍法師
《法華經》各品概介

《法華經》前十四品智者大師稱 「跡門」,
指久遠前本佛為教化眾生說種種方便法,後十四品稱「本門」,廣述久遠前成道的佛(本佛)所說的法。以下概述各品的大意:

《序品第一》

世尊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先說 《無量義經》後,
即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彌勒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
必現此瑞相。

《方便品第二》

是本經的重要核心思想,主張一佛乘思想,是「跡門」中的正宗分,
與 「本門」的正宗分〈如來壽量品〉相對,形成本經的兩大中心。

世尊對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是究竟了知實相——十如是,依此教法可使二乘人入佛道。舍利弗起疑,代眾請法, 與會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之後,世尊宣說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本意在「一佛乘」「三乘教」是方便說。

《譬喻品第三》

從本品到第九品皆依〈方便品〉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等方式說明,使上中下根的聲聞弟子瞭解佛意。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亦為中根的四大聲聞說法,佛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乃方便教說,誘引眾生出娑婆世界的火宅。

《信解品第四》

四大聲聞弟子以「長者窮子」譬喻確定自己的理解。世尊為中根四大聲聞 弟子授記當來成佛,最後導出「於一乘 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藥草喻品第五》

世尊認可了迦葉等弟子的信解,又為他們解說了「三草二木」(人天、二乘譬 三草;上、下根的菩薩譬二木)的譬喻,佛說法因根性而有三乘之別,最終是一佛乘。

《授記品第六》

由於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 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已能正確理解一佛乘,於是得到世尊授以當來成佛之記。

《化城喻品第七》

第七品至第九品,世尊以「因緣說」 度下根聲聞弟子,授記作佛。世尊為其他聞而不悟的下根弟子宣說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故事,令聲聞弟子醒悟自己與世尊的因緣。又以「化城」喻佛先以三乘化導眾生,待其根熟,再以一乘教法使其邁向菩提大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得佛授記未來 成佛。這五百羅漢以「貧人衣珠喻」, 表明自己過去已從佛聽聞《法華經》, 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敘述阿難、羅目侯羅和二千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也得佛授記。

《法師品第十》

聽聞《法華經》或一念隨喜者,悉予授記成佛,並告知如何傳播及弘揚本 經,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與十種供養為實踐、流通方式。 宣講本經亦要具足三項儀軌— 入如來 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發願有人說《法華經》時, 他會出來護持。因此,一開始多寶佛塔便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 為了見多寶佛,世尊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之後多寶如來分半座予世尊,兩尊如來同坐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犯五逆罪的提婆達多因宣說《法華經》的功德,得授記為佛。又八歲的娑 竭羅龍女聞《法華經》,即身成佛,證明弘通本經功德之大,即使是惡人、女 人等也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與二萬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以大忍力奉持、廣說《法華經》。世尊為姨母摩訶波闍波 提、耶輸陀羅授記。

《安樂行品第十四》

佛答未來世想順利受持宣說《法華經》當安住四法,即身、口、意、誓願 四安樂行。並以「髻珠喻」說明《法華經》是諸經中最尊最勝。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自本品起至最末品屬於「本門」部分。敘述如來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思想是最根本、真實的道理。娑婆世界中有六萬恆河沙的地涌菩薩,為世尊所教化,將於世尊滅後,護持《法華經》。彌勒菩薩質疑世尊成佛以來才幾年,怎可能教化這些大菩薩?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世尊揭示自己非於今世成佛,而是久遠前即已成佛(法身慧命),之間皆為方便示現(報身所現的應身),並以良醫救子喻救眾生而示現方便。此品說明佛「壽命、教化、慈悲、救濟」之無量。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本品前半部屬「本門」正宗分,敘述佛壽長遠、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道理。後半部進入「本門」流通分,述說對佛壽長遠的道理,只要「一念信解」 即具無量的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本品是〈分別功德品〉的延續。此品說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有人於《法華經》能受持、讀、 誦、解說、書寫,實踐,即能獲得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本品舉常不輕菩薩為例,說明受持
《法華經》能得六根清淨的果報。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本品針對特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世尊囑咐如來滅後應一心 受持《法華經》,此經具備了如來一切神力,一切甚深之事,且經卷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

《囑累品第二十二》

本品是針對眾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亦即世尊對諸菩薩的「總付囑」。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自本品至廿八品敘述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藉以勸發弘經的信念。 佛說藥王菩薩過去燃身供佛的因 緣。更以種種譬喻來強調《法華經》是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本品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來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始於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詢問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敘述觀世音菩薩能變現三十三種化身,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本品說明受持《法華經》得幾種福。藥王歡喜、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鬼子母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闡述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為諸佛護念、 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當得《法華經》成就。又受持此經者,普賢菩薩必乘六牙白象與大菩薩們守護受持此經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2月12日10:00 开车河南岸河地路14号河源猪脚粉店用早餐10:30开车前往东平赛格广场对面李绍峰诊所就诊,逗留约10min11:00开车前往下角供电宿舍
  • ”律师刘健也指出:“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一定要对商品、服务的性质以及广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核实,依据事实,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
  • 安利给每一个人!这款面膜主要针对肤色暗沉、暗黄,由内而外提亮肤色;改善因为保湿不足、水油失衡导致的皮肤粗糙,闭口粉刺;由内而外焕发肌肤。
  • #你为什么放生没有功德# 因为方法不对!(内附玄门放生咒) 道教的理念是仙道贵生,主张慈爱一切,不伤物命,因而强调“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 道
  • !!
  • ”-材质:拉米娜版画尺寸:10寸*具体细节以实物为准,图片可能会进行裁切■相框特典:再次感谢@ Wonderfulyouth、@SunF_JZ 、@Sonnen
  • 2022.3.13酒店:特房波特曼酒店策划:静享派婚礼主持:雷子摄影:纸鹤STUDIO摄像:高定电影少女心满,太梦幻了,恰逢成都难得的太阳,阳光洒落在粉紫色的花
  • 周详告诉记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考场、考务、信息发布工作都有统一准备和安排,设立标准化考场,考生哪怕没有作弊行为,只是未按照规定存放手机或携带手机进入考场的
  • #人生第一次追星 #追星成功 #邓智伟CW #作曲家 #Live #感动从小到大在TVB里面听的电视剧主题曲原来都是邓智伟的作品,他创造了粤港澳地区这一代人的集
  • 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坦然、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 “理解”的本质,就是让天下事,人生中遇见的事,自己能给自己诠释为:正常的事,自然而然的事,万物轮回的事。 ——《半山文集》人生四十不惑,是指满四十岁了,有经验了
  • 端午节 和狗屎男人一起回家了 本来说当天就回郴州 后来说爸爸来了就在这里住几天呀你每次回来了就走 妈妈也说今天爸爸难得这么开心叫我们留下了还悄悄的和我说爸爸说我
  • 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快,现在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这才不失为幸福情怀⋯⋯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 心灵静极而
  •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观念总是一定社会集团的公正观念,不存在永恒的、普适的公正,而一定集团的公正观念又是该集团现存经济关系的体现。促进社会公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
  • 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最不稀罕的东西:不在乎的人的赞美,不喜欢的人的殷勤,还有你无差别对待的好#德云社张九
  • 武汉的客流量可能还是上不去,但货运航空的地位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除了香港机场和上海机场的货运量在400万吨以上,后面就是北京的首都机场、广州机场和深圳机场,这
  • 暖莘茶是一款全发酵茶,把丰富的茶多酚转化为茶红素,颜色鲜红透亮,品味醇厚,温和不伤胃。为了达到相同的功效,你会选择吃6颗大蒜满嘴“留香”还是喝一杯温润醇香的红茶
  • 正确的选择与取舍,是人一生必修的功课,要读懂真实的自己,驾驭好自己的人生,别让心迷了路!真正的成熟,是学会不问,不争,去修个坦然心境,才能在余生路上从容前行。
  • 想到学生们马上会按时抵达考场,心里美美哒[心]会场上,看到前面同事口袋里掉了东西,悄悄捡起来还给她;遇到骑电动车的年轻父亲载着儿子,后车轱辘里缠上路面的杂物骑不
  • 雷雨之夜,他指着房中的渣男问:我和他一样的动作,一样的频率,你觉得谁时间更长?我记得当时我是以大哥哥的身份在异国他乡照顾小伙子,连阿福都是我帮忙照顾了许久,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