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0万人长达24年的数据发现,胖人减肥有益,正常体重的人减肥或越减越胖,还增加糖尿病风险丨 奇点网

这些日子里,你是否越减越肥?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Qi Sun教授带领司可艺博士、胡洋博士等,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减肥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我们一解疑惑。

研究人员利用美国约10万人长达24年的随访数据,探究了不同减肥方式(低卡饮食、运动、低卡饮食+运动、节食、商业减肥项目、减肥药,以及后三者的混合)与体重变化、2型糖尿病(T2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上述关联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减肥前的体重状态。

对于减肥前处于肥胖状态(BMI≥30 kg/㎡)的人来说,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减肥,只要减重4.5+公斤,4年间的体重增量就会比不减肥的人低0.3%(混合法)至4.2%(运动),24年内患T2D的风险则比不减肥的人低13%(减肥药)至21%(运动)。也就是说,肥胖人群只要减肥就比不减强,不必过分纠结怎么减。当然,对比来看,运动最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T2D。

与此相反,体重正常(BMI<25 kg/㎡)的人如果减重4.5+公斤,则只有运动组的体重和T2D发病风险没有显著增加,用其他方式减肥的人4年间的体重增量比不减肥的人高1.0%(低卡饮食)至3.7%(混合法),T2D发病风险升高30%(低卡饮食)至54%(减肥药)。也就是说,体重正常的人如果过度减肥,不仅会越减越胖,还会增加T2D发病风险,得不偿失。

在超重(25≤BMI<30 kg/㎡)人群中,商业减肥项目、混合法、减肥药不利于控制体重增长,且T2D发病风险分别较不减肥的人增加16%、28%和42%,其他减肥方式与T2D发病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研究人群源自美国著名的三大队列——医生队列(HPFS),护士队列I(NHS I)和护士队列II(NHS II)。它们分别始建于1986年、1976年和1989年,自此每2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记录这些医护人员近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信息,包括本研究关心的体重和T2D确诊情况,随访至今仍在继续。

1992年时,问卷调查了HPFS和NHS I人群过去4年中最近一次减重4.5+公斤所采用的减肥方式,选项包括低卡饮食、运动、节食、减肥药、商业减肥项目、手术和其他,1993年NHS II的问卷也问了相同的问题。由于不知道开始减肥的具体时间,将减肥前的1988/1989年作为研究的基线。

为便于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研究人员排除了手术减肥的人(人数过少)和减肥方式选“其他”的人(不明确),然后根据各减肥方式排列组合的占比情况将其重新分为互斥的7组:①低卡饮食;②运动;③低卡饮食+运动;④节食;⑤商业减肥项目;⑥减肥药;⑦混合法——④⑤⑥至少3选2。

排除①没有回答减肥问题;②1992/1993年之前确诊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③基线BMI、年龄或T2D确诊日期缺失;④1992/1993年后各次随访体重数据均缺失等一系列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后,最终分别有93110名和104180名医护人员被纳入“体重变化分析”和“T2D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53.2%的医护人员在过去4年中有过减重4.5+公斤的经历。总体来看,不管是否减肥、采用什么方式减肥,减肥后的体重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不同减肥方式有不同的体重变化轨迹。

在肥胖人群中,各减肥组在1988/1989~1992/1993这4年间的体重增量均低于不减肥组(均差:-0.3%~-4.2%);而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除运动组外,其余各减肥组的体重增量均高于不减肥组(均差:1.0%~3.7%)。

在所有减肥方式中,运动组4年间的体重增量最小(肥胖:-0.7%;超重:2.0%;正常:2.6%)。如果将随访时间拉长到10年,不管基线体重状态如何,减肥药、商业减肥项目和混合法这三组的体重增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减肥方式。

减肥方式与T2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也遵循类似的规律。

在肥胖人群中,各减肥组的T2D发病风险均低于不减肥组(风险比:0.79~0.87);而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除运动组外,其余各减肥组的T2D发病风险均高于不减肥组(风险比:1.30~1.5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综合体重变化和T2D发病风险的结果来看,当肥胖人群采用低卡饮食、节食、商业减肥项目、混合法减重4.5+公斤时,尽管随访后期这些人的体重显著高于不减肥的人,但是他们的T2D发病风险更低。这提示我们,减肥的益处不限于体重降低,即便减重优势不再,长久来看,减肥仍有助于预防T2D,减过就比不减强。

为什么不同体重状态的人减肥会有不一样的体重变化和健康效应呢?为什么运动减肥最有益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T2D?

这就要从几个非常有趣的人体机制说起。

第一个机制是代谢适应,指的是当能量摄入量小于消耗量的时候,身体出于自我保护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例如促进食欲的激素(胃饥饿素)分泌增多、脂肪堆积增加、抑制食欲的激素(瘦素和胆囊收缩素)分泌减少、代谢率降低。这些变化会阻碍体重进一步下降,甚至为体重反弹埋下伏笔。

运动之所以优于其他减肥方式,是因为它可以引发一些与此相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适应性变化,例如维持激素稳态、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降低脂肪细胞体积。此外,运动还能够打破肥胖与压力之间的恶性循环,并在体重不降的情况下依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且,与其他减肥方式相比,运动更有利于消耗脂肪、保留肌肉,二者分别是T2D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所以运动减肥预防T2D的效果更好。

第二个机制是脂肪过度反弹——减肥时脂肪和肌肉都减少,但脂肪反弹的速度比肌肉快,当脂肪弹回减肥前的水平时,反弹并不会就此打住,而是要等肌肉也弹回原水平才算完。这期间脂肪还会继续堆积,所以最后反而比减肥前囤积了更多的脂肪。

先前有研究发现,体重正常人群减肥损失的肌肉量比超重/肥胖人群的更多,因此他们的脂肪过度反弹效应会更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体重正常的人过度减肥会越减越胖,并增加T2D发病风险。

总的来说,肥胖人群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减肥,只要减重4.5+公斤,就有利于长期预防T2D,其中运动减肥的健康收益最为显著;但是体重正常的人在决定大幅减重时应更加慎重,以免增加患T2D的风险。

#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 从鱼到人,人类居然是鱼类进化而来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从鱼到人”探源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起因来源于朱敏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这一“古生物学史上一个顽固存在的重大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一直以来,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然而,由于化石实证的缺失使得有颌类的起源与崛起,过去一直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有颌类在其出现的前三千万年一直是一个“幽灵支系”。此次朱敏院士团队的重大发现,有望揭开这些谜团。

那这篇研究究竟说了个啥,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01,人类和鱼相似的地方吗?
————————————
哈哈哈,不仅仅是鱼到人,恐龙也得起来磕个头,大熊猫、东北虎、大白鲨手牵手来给老祖宗上香。对于这个研究,如果你想找和我们人类相似的,大概也就是:

1,脊椎 (这个鱼是脊椎动物)
2,上下巴(上颌和下巴,也是本次主要发现,有颌类)
3,脖子(秀山鱼是过渡类型,有了一道裂缝可以让头活动,而这以后会是脊椎动物的脖子)。

其他就别想了,这可是4.4亿年前啊,而我们哺乳类占据生态位,这期间要经历:鱼类走上陆地,爬行类统治地球这4亿年,直到白垩纪末期,也就是6000万年前,而那个时候,我们人类的祖先大概还只有老鼠大小,长得也和松鼠也挺像。

所以你要想寻找现代人类的痕迹,可能从它身上更容易些。

这种填补进化史空白的发现,自然值得4篇Nature,也值得一个封面

02,这个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
—————————————
那这个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发现有颌类起源的证据。

啥叫有颌类?通俗的理解就是嘴分为上下两部分,就是上颌和下巴(也有人叫上巴和下巴,反正是对应的,开心就好),这个结构在学术上叫颌,你想一想,是不是自然界中好多生物都是这种嘴结构?

对,没错,在我们常见的脊椎动物里,99.8%的都属于这一类,就是有颌类。

ps:颌是指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叫上颌,下部叫下颌。

但是因为对于更古老的动物来说,肌肉组织形成化石太难了,所以一般更关注骨骼结构留下的化石。

上下巴这种叫法,开心就好,反正本来叫上颌下颌,人类把下颌叫下巴,那上颌叫上巴好像也没毛病。既然能够在脊椎动物如此广泛地分布,那么一定有一个很早的起源。

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发现了两类生物。

1,无颌类。这是最古老的动物种类,就是没有上下颌。

2,已经完全有了上下颌的。这是后来几乎所有脊椎动物的类型,基本上都是这种上下嘴的类型。

03,奇迹秀山鱼特别在什么地方?
——————————————
而奇迹秀山鱼的发现,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过渡类型。下图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过渡类型示意(注意,图中黄色那个东西不是颌,是头盖骨)

而这次科学家们,在重庆秀山找到了这种罕见的过渡阶段存在。这是发现的地方,重庆秀山。其中c图是当地地质环境示意图,D图是想象中当年埋葬这些鱼类的过程

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完整的鱼,也就是奇迹秀山鱼。如下图,左侧是化石,右侧是结构解析。

这种鱼,相比于以前的鱼,大不一样了,就是多了点结构,那就是颌。

不过也真佩服做地质的科学家,这都能看出来,当然,他们是借助了很多高超工具进行解读,比如高精度CT扫描、精细三维重建、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全光位图像、多元统计分析在内的多种手段,最终才发现了这些真相。

就像下图这样子,就是 MicroCT scanning逐步扫描发现结构的过程。

而复原起来,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我们来再回顾一下这个过程,最开始的嘴是没有颌的,只有头上一块头骨,硬硬的,

然后长出了上下巴两块骨头,从此上下巴开合就可以更好地咀嚼食物了。

此外,这个秀山奇迹鱼还是很特殊的,那就是,它的脖子是个过度阶段。

成熟的有颌类是有可以活动的颈关节,大家想想下自己可以随时扭头对吧,这就是颈关节在发挥作用。

而完全的无颌类,则是不能活动的。比如甲胄鱼,头部是不能扭动的,想调头调整方向,那就几乎要驱动整个上半身来动弹。

但是奇迹秀山鱼是介于二者之间。不能全动,也不是完全不能动,而是头甲中间有一道横向的裂隙,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颈关节的作用。

这样他的头就可以相对于身体单独的动了,捕食就更加方便了,图中那个秀山鱼头顶这道裂隙前的骨片,对应的就是咱们人类的枕骨。

有时候想想,咱老祖宗当年可是耗费了千万年才成功地长出了脖子,这过程要经历头盔裂开的过程,只为了让头部动起来,这样才能上下活动呼吸捕食。

可是今天咱们人类啊,一直盯着屏幕维持一个角度,来了个复古动作,这和无颌类不能动头很类似了,结果还搞出了颈椎病,感慨呐。

这种超遥远时代的发现,是非常依赖于化石的,所以每次发现化石群,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而且这东西,还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发现对应这个时间段,很多时候就是全世界独一份。
—————————————
这次重庆生物群,是继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未来估计还能诞生一大堆重大发现。

对了,古生物学属于地学领域哈,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眼力。

当然这个地方其实发现了还有很多,如下图,看看你的眼力,能不能从左边的化石里认出动物并将其对应在右图?
#中国团队发现全球最古老有颌类化石# #人是鱼变的吗#

怎样判断基金是在最底部?
判断基金的底部,比起判断股票的底部更困难,或者说,基金压根没有底部一说。

股票的底部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诸如量能的衰竭,资金的抵抗,均线的粘合等等。

但对于基金来说,这些辅助指标都不具备任何的参考价值。

基金不存在底部的原因有几个。

1、基金的净值参考意义不大。

和股票不一样,基金净值的构成,可以理解为持仓的平均价值转化出来的数字。

股票会有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这个区间不一定是估值区间。

比如一些亏损的公司,都会有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价区间。

但基金不一样,基金的价值没有所谓的合理价值区间,最多只有一个所谓的估值区间。

根据基金持仓的股票,平均的估值,或者市场整体的估值,来判断基金是否在一个相对底部的区域。

这就说明,基金的净值,并不具备所谓底部的参考意义。

不是说2块钱净值的基金,跌到1块钱,就一定是底部了,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也不代表2块钱净值的基金,就一定会跌,可能还会继续涨,当下2块钱就是底部。

所以,基金看净值不靠谱。

相对比较靠谱的指标,可能是最大回撤率,通过基金回撤的幅度,来判断基金当下的位置,是否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区域内。

只不过安全区域和底部,并不是一个概念。

2、基金的成交量参考意义不大。

其次就是基金的成交量并不具备很大的参考意义。

股票的成交量,是交易活跃度的表现,它可以反映当下市场的一个买卖供需情况。

但是基金的成交量,是基金申购和赎回份额的情况。

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股票里,底部的表现是成交量衰竭,买卖供需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基金市场里,本就没有底部一说,份额申赎的情况,也只是一个相对的热度。

非要说参考意义,基金热的时候,一般风险比较高,也就容易见顶。

基金遇冷,申购冷清,份额下降很快的时候,就容易见底。

所以,根据基金市场的热度,是可以对基金总体情况做一个初步判断的。

3、基金产品不存在辅助的技术指标。

最后一点,其实是基金没有任何的辅助技术指标,可以判断底部。

有些人说,场内的基金,可以通过K线技术,去做一些基本的判断。

这在指数的ETF的运用上,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对于普通的场外基金来说,技术指标几乎是全军覆没的。

因为基金本身是一个股票的合集,净值体现的技术指标,并不是某一只股票的技术面情况。

没有技术指标的辅助,也就很难去判断基金的底部。

说白了,那么多股票不可能同时见底,基金的底部也就不会明确了。

技术面本身就是一种资金情绪的体现,在个股上有效,在基金上也就失效了。

基金本身,没有底部一说,更别提什么最底部了,想要抄底基金也就成了痴人说梦。

虽说基金从技术上很难去判断底部,但要把握基金的底部区域,其实是有一定方法的。

这些方法相对和宏观上会有一些联系,只是和微观上的技术关联度很低。

这些方法本身和把握股票的底部是有一定相似之处,或者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只不过,这里说的股票底部,往往也是中长期的底部,而不是短期的底部。

判断基金的底部区域,可以从四个维度去关注。

1、政策方面的情况。

所谓政策面,对于基金本质上也是有效的,或者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政策面上的底部,同样可以对应基金的底部。

这里的政策面,不单单指的是宏观的政策面,比如一些行业的政策面,同样非常的重要。

当行业出现很大的利好时,所对应的行业基金,也会一飞冲天。

所以,政策面对于基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一些行业如果一路下滑,导致基金的不断下跌,一旦政策面有明显好转,基金的底部也就一目了然。

2、市场方面的情况。

其次,是市场总体的一个情况,基金只是一个行业的风向标而已。

就比如,市场总体开始回暖,行情有起步的迹象,那么基金也会顺势见底。

基金本身,其实就是市场的写照,而且是整个行业相对绩优个股的一个写照。

市场的冷暖,虽要看一些热门的题材股,但反馈到基金上,也就是一个底部的过程。

所以,如果关注整体市场走势,包括市场成交量等,都是可以有效判断基金是否在底部区域的。

3、基本面上的情况。

第三点就是基本面上的情况了,对于基金来说,最重要的基本面,其实是估值。

估值是比较方便去衡量整个基金,是否处于底部区域的重要参考。

当基金对应的行业或者指数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时候,其实就是基本面见底的情况。

这个时候买入基金,安全性是绝对高的。

但是,如果你要问什么时候可以有收益,那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4、情绪方面的情况。

最后就是市场的情绪方面,这个上文也提到过了。

市场情绪很高涨,基金的申购数量大幅度增长的时候,一定不是投资基金好的时候。

而当市场处于低迷,总体上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时机。

虽说情绪低落不代表基金就一定处于底部区域,但是情绪低落代表了市场总体处于一个比较大的震荡期,或者是下跌阶段。

这个时候,也是基金投资,最好的布局时机。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当新基金发售遇冷的时候,就是市场的底部区域了。

对于基金来说,底部区域的入场方式,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股票交易市场中,常见的入场有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

但左侧交易对于投资者对于基本面的研判要求很高,右侧交易跟着资金走,反而更有利。

但基金完全不同,它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面启动信号,右侧交易难度,反而比左侧交易更高。

也就是说,基金的入场原则,以越跌越买为核心。

常见的入场方式也有三种。

1、周期定投。

这个市场上,运用最多的基金投资方式,就是周期定投。

周期定投在熊市里的运用是最多的,而且很容易在大熊市里赚到钱。

因为熊市的杀跌过后,往往会有一轮反弹,并且幅度不会太低。

周期定投,通过时间维度,去均衡整个投资周期的成本,很容易把成本控制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当市场迎来反弹的时候,周期定投就会开始获利。

周期定投是最长运用的一种基金投资方式,尤其是对于想布局在基金底部区域的投资者尤为适用。

因为底部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时间周期上来讲,周期定投的布局方式,是最有效的。

2、网格定投。

网格定投,区别于周期定投的地方,就是在于价格。

简单地说,基金按照净值就可以做好的定投方式。

比如基金的净值,从1.5跌到1块钱,开始进行布局。

跌到0.9就加仓20%,0.8再加仓20%,0.7再加仓20%,以此类推。

但凡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就定投一部分资金入场。

这种网格定投的方式,相比周期定投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以价格区间作为入场的判断。

基金的净值不会无休止的下跌,网格定投就会有翻身的一天。

网格定投同样适合懒人做基金投资的布局,只要看好价格,到达指定点位买入即可。

3、估值加仓。

最后一种就是估值加仓,当估值水平跌到历史平均值以下,开始入场。

估值越低,买的基金份额就越大。

股票的合理定价,就是参考估值体系,基金也是如此。

通过估值加仓的方式,是绝对不存在买错基金的,因为基金和股票一样,最终会在某个特定时间,回归到合理的估值。

而且,基金持有的股票,同样会在某个时间,给到相对更合理的估值。

因此,通过估值加仓的方式,可以相对准确地在估值偏低的区域,进行基金的布局。

这种方式,风险较低,潜在的收益回报比,还是相对较高的。

其实,不管是基金也好,股票也罢,大的投资逻辑,其实是相通的。

因为底层的投资标的,主要都是股票。

市场是同一个市场,只是投资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别。

对于不理解市场的人来说,股票和基金的差别很大,因为股票更靠实力,基金可能还可以凭借一点的运气和捷径。

但是对于理解整个市场的人而言,股票和基金只是投资整个市场的两种工具而已。

至于你要选择哪种工具,要看每一种工具底层的投资方法,哪一种对于你的判断和操作更有利。

基金偏向于行业投资,股票更偏向于龙头的投资。

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要求会更高,股票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要求会更高。

要根据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选择自己强项的方式,去做好投资的组合搭配。

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在残酷的投资市场里赚到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狼队王者荣耀[超话]# 【追竞办】提醒您:今天是11月4日 周五早上好 追竞人 又到了排队俩小时做核酸的日子[单身狗]距离【世界冠军杯小组赛】还有29天距离
  • 其实我们的生活的真正的主题就是,去面对复杂,去保持欢喜。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那么你也就一直都可以进步。
  • #彭冠英#感谢大哥黑粉!做数据真的辛苦[苦涩][苦涩]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美更‬丽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
  • [加油]为西安助力加油,接到命令24小时整装出发,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牢记使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贡献上海长宁的防控经验和智慧——王永鹏[加油]守一
  • 非常感谢相信我们到最后,给我们加油的粉丝们。!
  • 前一阵,其实特想问问大家对一座城市失望是啥感觉?国内有些地方好的政策你没赶上,不在你身边,不好的又能怎样,你又能改变得了什么,身边的负压越来越多喽,这环境成长起
  • 主刷欧美的都会去视奸并且酌情回fo,刷国产日韩三次元的请退散……转发的都会去视奸,如果你刷的东西我喜欢就会去开心的fo你啦w并不是转发送粉哦【抱歉想认识更多ST
  • 他比较蒙,停车才看到我的微信) 图三图四是经过A我才知道这个猪精是A女朋友,就是因为之前我在A一个微博下留言说“怪不得我们好久没联系啦” 此条微博A神经病已经删
  • #刘宇宁616开心夜# [可乐]#刘宇宁佳洁士品牌大使# [可乐]#爱豆v力量# [可乐]#摩登兄弟[超话]#摩登兄弟刘宇宁宁哥刘宇宁✨端阳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杨某人的等待退休日常# 2021.12.04 快乐团建3.0睡到十点,快乐收拾东西去权宝家,顺道去拿了个锅,涛哥还带了个蛋糕来到了之后去买了一些肉,蘸料和碗
  • 痛风不能用凉药那你说,老师,他热啊,如果你是这样的以为是热,去开寒凉的药,那就错了,比如你开寒凉的药下去,比如说你开那个黄芩啊,黄连啊,如果再凶悍一点的你去开一
  • 回忆不会消失梦境里还是清清楚楚接受遗憾 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 失眠和多梦时长伴随我我在想 到底要用多长时间走出这片时间黑洞 确实是在逃避 但除了逃避 无解走
  • 单纯正直的星云师兄,淘气可爱的美人师兄,傲娇宠妹的青 ...展开全文c从自己捣鼓出第一个视频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个视频[笑cry],虽然技术烂,但我觉得还是有进
  • 荒谬的是,美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为把脏水重新泼向中国,不惜使用漏洞百出的反科学手段。因为一年多前上述论调就已遭到全面批驳,当时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也发表声明,称“
  • 人会变,事会变,物会变,世上所有的一切就像云一样,是无常的,所以不要去执着,不要给自己制造出难题。其实,真正能治愈你的,不是时间,而是释怀。
  • ”姚振海说,他们还计划在自贸试验区大兴片区廊坊区域建一个12万至15万平方米的葡萄产业基地作为集团总部中心,逐步把集团全球业务向综保区迁移。“我们看重大兴片区的
  • 把我和卢炜笑得要死,卢炜说老公都没有给过这么高评价,高兴得多喝了几杯,还说要直接把他抱回去给她当儿子好了[笑cry][笑cry][笑cry]崽几次在我们帐篷都问
  • 1,新单,泛海芸海园三口之家招育婴师,主带两个月女宝,混合喂养,中午有钟点工做饭做卫生,阿姨主要负责宝宝的一切,早教及互动,要求阿姨45岁以内,稳定性强,专业技
  • 时间太久远我也不知道这是哪只限定,官网也没有资料,收到了全新未拆的,老素体手感真不错!别的风格也可以驾驭,短发就是既可以乖巧也可以狂放不羁,好像那种平常是优等生
  • #重逢牡丹亭# 文 / 罗周题 /《:生死梦中》L先生向我约稿《牡丹亭》之整理改编,我说《牡丹亭》演出版纷纭,用不到我再掺和,他却说,相信我心里,定有一版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