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 “ —— “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新华社合肥1月24日电 (记者杨玉华、马姝瑞、吴慧珺)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它的“逆袭”:经济总量超万亿元,聚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最热太阳”“最久留光”“最快算力”等科技突破不断……

地处中部的合肥,“科创之路”有何特色?2022年开年,记者实地观察合肥怎样让创新在这座城生生不息。

原始创新怎么有更多源头活水?

春节前,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创造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新世界纪录。

从量子通信、墨子传信、悟空探秘,到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等,一批科技成果近年从合肥走向世界。

为什么原始创新不断诞生在这座城?

“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1970年,“科大南迁”,合肥人腾出地方、凑齐粮票接纳了这所学校。来自中科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也纷纷落户合肥。

这些科教资源,打下这座城的底色。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这条数百米长的街道聚集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包括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2021年这些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较上年增长超50%。

刚刚过去的2021年,掀起了一股以新技术为主的“硬科技”创业潮。合肥在源头创新上的优势加速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2021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户。

除了放大本地科研院所源头创新的效应,合肥还引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建立研发平台,聚集更多创新“动力源”。

现在,合肥正启动建设“科大硅谷”,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成立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汇聚更多创新资源,让合肥成为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创新高地。

新兴产业怎么更强?

新年前夕,合肥一口气签下三个大项目:落子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牵手数字地球产业。

这座城怀揣一个更大的“摘星”梦:到2025年底,形成一个包括卫星制造、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及数据综合应用配套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曾经很长时间,合肥的科研与产业没有很好地结合。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或“远走他乡”,很少在合肥本地转化。

十多年前,致力打造家电制造基地的合肥,看到产业链上的断点:家电所用的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电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合肥决定瞄准“缺屏少芯”进行产业攻“尖”。

一位合肥市的招商干部至今记得,论证京东方项目时,他被市领导连续追问各种技术问题,答不上来的他“大冬天里浑身冒汗”。为了搞清技术路线、摸准产业前景,回去后他和同事硬是拆解了一台电脑,从显示器到内存储器一个个零部件研究。

如今,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已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产值超千亿元。集成电路企业已增长到300多家,2021年产值增长超过2倍。

大寒时节,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热火朝天。蔚来合肥第二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正进行内部设备安装,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产。按规划,这里将集聚起一个年产值超5000亿元、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集群。

合肥还孵化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2012年,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建立。到2021年,这里入驻企业超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如今,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一半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近30%。

一本“网红”的合肥重点产业招商指南,或能窥见这座城的产业眼光。这本199页的册子详细列举前沿产业及前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微显示产业。合肥常年派招商小组驻点北上广等地区,实地跟踪前沿产业的发展,对招来的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顶格”服务。

有眼光,又这么拼,合肥就这样聚集培养起了一个个产业地标。

硬核科技怎么更硬?

有人说,一座城如果拥有一项改变世界的未来科技,这里就拥有未来。  

在合肥,有三项这样的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

其中,可控核聚变2021年底实现新进展——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地实现千秒级等离子体运行。

2022年1月,记者来到合肥北郊的科学岛附近,这里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紧张建设。这是合肥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

这个有着14栋单体建筑的大科学装置基地,状如“凤凰展翅”,寓意飞凤逐日。明年,约80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将进入园区,使用装置开展科研工作。

“这个项目的建设,在创造新的合肥速度。”作为研究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竖起大拇指。合肥市自掏20亿元,先行建设配套园区,使项目开工较国家整体审批至少提前6个月。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合肥目前在建、已建、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0余个,体现了这座城的“硬核”。

然而,硬核科技不是一日练就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因为有中国科大,成功引入首个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本世纪初,合肥相继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从2017年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加快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手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利器”,合肥不断攀上科技高峰。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突破,合肥独占四席。

使命不止于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合肥正与上海同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共建创新载体、联合科技攻关。

开年以来,名为“巢湖明月”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实施升级工程,争创国家级超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的发起单位,合肥先算中心业主单位负责人游浩方说,产业联盟既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赋能,更面向未来打造中国算力。

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正在合肥孕育。(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央媒看合肥#新华每日电讯关注合肥】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
“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新华社合肥1月24日电(记者杨玉华、马姝瑞、吴慧珺)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它的“逆袭”:经济总量超万亿元,聚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最热太阳”“最久留光”“最快算力”等科技突破不断……

  地处中部的合肥,“科创之路”有何特色?2022年开年,记者实地观察合肥怎样让创新在这座城生生不息。

原始创新怎么有更多源头活水?

  春节前,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创造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新世界纪录。

  从量子通信、墨子传信、悟空探秘,到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等,一批科技成果近年从合肥走向世界。

  为什么原始创新不断诞生在这座城?

  “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1970年,“科大南迁”,合肥人腾出地方、凑齐粮票接纳了这所学校。来自中科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也纷纷落户合肥。

  这些科教资源,打下这座城的底色。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这条数百米长的街道聚集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包括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2021年这些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较上年增长超50%。

  刚刚过去的2021年,掀起了一股以新技术为主的“硬科技”创业潮。合肥在源头创新上的优势加速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2021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户。

  除了放大本地科研院所源头创新的效应,合肥还引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建立研发平台,聚集更多创新“动力源”。

  现在,合肥正启动建设“科大硅谷”,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成立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汇聚更多创新资源,让合肥成为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创新高地。

新兴产业怎么更强?

  新年前夕,合肥一口气签下三个大项目:落子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牵手数字地球产业。

  这座城怀揣一个更大的“摘星”梦:到2025年底,形成一个包括卫星制造、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及数据综合应用配套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曾经很长时间,合肥的科研与产业没有很好地结合。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或“远走他乡”,很少在合肥本地转化。

  十多年前,致力打造家电制造基地的合肥,看到产业链上的断点:家电所用的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电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合肥决定瞄准“缺屏少芯”进行产业攻“尖”。

  一位合肥市的招商干部至今记得,论证京东方项目时,他被市领导连续追问各种技术问题,答不上来的他“大冬天里浑身冒汗”。为了搞清技术路线、摸准产业前景,回去后他和同事硬是拆解了一台电脑,从显示器到内存储器一个个零部件研究。

  如今,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已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产值超千亿元。集成电路企业已增长到300多家,2021年产值增长超过2倍。

  大寒时节,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热火朝天。蔚来合肥第二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正进行内部设备安装,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产。按规划,这里将集聚起一个年产值超5000亿元、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集群。

  合肥还孵化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2012年,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建立。到2021年,这里入驻企业超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如今,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一半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近30%。

  一本“网红”的合肥重点产业招商指南,或能窥见这座城的产业眼光。这本199页的册子详细列举前沿产业及前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微显示产业。合肥常年派招商小组驻点北上广等地区,实地跟踪前沿产业的发展,对招来的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顶格”服务。

  有眼光,又这么拼,合肥就这样聚集培养起了一个个产业地标。

硬核科技怎么更硬?

  有人说,一座城如果拥有一项改变世界的未来科技,这里就拥有未来。  

  在合肥,有三项这样的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

  其中,可控核聚变2021年底实现新进展——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地实现千秒级等离子体运行。

  2022年1月,记者来到合肥北郊的科学岛附近,这里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紧张建设。这是合肥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

  这个有着14栋单体建筑的大科学装置基地,状如“凤凰展翅”,寓意飞凤逐日。明年,约80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将进入园区,使用装置开展科研工作。

  “这个项目的建设,在创造新的合肥速度。”作为研究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竖起大拇指。合肥市自掏20亿元,先行建设配套园区,使项目开工较国家整体审批至少提前6个月。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合肥目前在建、已建、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0余个,体现了这座城的“硬核”。

  然而,硬核科技不是一日练就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因为有中国科大,成功引入首个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本世纪初,合肥相继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从2017年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加快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手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利器”,合肥不断攀上科技高峰。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突破,合肥独占四席。

  使命不止于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合肥正与上海同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共建创新载体、联合科技攻关。

  开年以来,名为“巢湖明月”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实施升级工程,争创国家级超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的发起单位,合肥先算中心业主单位负责人游浩方说,产业联盟既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赋能,更面向未来打造中国算力。

  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正在合肥孕育。

【六大关键词看2022年香港新气象】新气象,新契机,新希望。2022年,香港将踏入全新局面——回归祖国25周年,“爱国者治港”原则下香港由治及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展望新的一年,稳、安、治、庆、融、防将是关键。

关键词一:稳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过去一年,香港全面深入实施国安法,依照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立法,对香港选举制度作出系统性修改完善,成功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选举和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推动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香港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局势不断向好发展。

新的一年,“稳”仍是香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是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新年伊始,新一届特区立法会90名议员已庄严宣誓就职。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产生的新一届议会必将一改立法会过去乱象丛生的局面,回归本位,切实发挥好在“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刚刚连任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的梁君彦表示,新一届立法会的组成确立了“爱国者治港”新秩序,让议员在正确的轨道上整装待发,共同开创良政善治新局面。

展望2022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特区政府将把握得来不易的良好局面,用好中央的支持,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特区政府将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全力推展施政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积极觅地建屋,联同社会各界举办一系列活动,与市民共庆香港回归25周年。

关键词二:安

对于经历过2019年“黑暴”肆虐的广大香港市民来说,“安”来“福”来,“安”就是最大的福祉。

社区设施被肆意破坏、商场商铺遭打砸纵火、无辜市民遭围殴残害……回忆起香港国安法实施前一年的生活,香港出租车司机许卓信坦言,“苦不堪言,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千钧一发时刻,中央果断出台香港国安法,维护了国家安全,恢复了香港特区管治秩序和法治尊严,香港长治久安有了法律保障。

新的一年,人心思定、人心思安仍是广大港人共同愿望。

“香港国安法是一部利国、利港、利民之法。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只有国安,才有港安、家安。”亚太法律协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港区理事邝家贤说,香港国安法的效力持续护佑着这座城市。只有安全、安定、安宁的环境,香港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市民生活才能安居乐业。

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特区政府保安局及下辖纪律部队会继续时刻做好准备,配合国家策略,不断提升执法及协调能力,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应对治安挑战。

如今漫步香港街头,不少店铺曾于“修例风波”期间安装在门前的挡板均被移除,香港已恢复常态,在风雨之后焕发着勃勃生机。

关键字三:治

新的一年,是香港走向良政善治的开篇布局之年。香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能不能始终把握好“一国两制”实践的大方向?能不能坚守为民情怀?能不能破解深层矛盾?能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巩固和提升竞争力?能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些重大问题考验着每一位香港管治者。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十分繁重。这尤其要求特区管治者有作为、敢担当、为民爱民,直面香港社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冲破制约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种利益藩篱,有效破解住房、就业、医疗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特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香港舆论指出,完善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具有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为香港实现良政善治打下基础。香港紫荆研究院在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后发表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七成香港市民认为新一届立法会能更好地代表香港社会整体利益,超过七成市民对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依法履职、推动良政善治有信心。

“香江聚贤”专业人士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坚表示,相信香港一定能够走出长期存在的“政治泥沼”,集中精力破解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关键词四:庆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喜庆之日。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筹备主题为“砥砺奋进廿五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的一系列丰富、多元化的活动。

逾百项活动中,将包括多个大型展览,其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令市民翘首以待;特区政府纪律部队及青少年团体的步操大汇演、香港美酒佳肴巡礼等文化艺术活动也将接踵而至;特区政府还将举办多项国际论坛、会议及研讨会。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香港社会注入正能量,更能够强化香港市民的家国情怀。”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主席马浩文说,香港市民庆祝回归25周年的喜悦之情将贯穿2022年始终,这能让市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一国两制”下“再出发”,向世界展现出香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关键词五:融

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2022年香港又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香港在2022年将可以进一步发挥“香港所长、国家所需”的作用,通过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多地分享国家平稳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为香港的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去年9月发布的“前海方案”为香港搭建了广阔舞台,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香港优势,也可以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特区政府紧抓机遇,积极推动。当前,前海片区已汇聚大量香港企业,持续优化的支援措施也吸引了不少香港青年创业者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和当地其他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孵化了不少成功企业。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和支持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把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包括前海)发展事业的机遇。

“我相信在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香港市民一定能弘扬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同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在‘一国两制’生动实践中交出亮丽答卷。”香港青年会主席陈凯荣说,新的一年,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更应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借力国家发展再创辉煌,以己所长贡献国家,共同绘就民族复兴蓝图。

关键词六:防

面对突如其来又反复无常的新冠疫情,2022年伊始,特区政府严阵以待,积极作为,将防疫抗疫战斗进行到底。

年关当前,香港时隔80多天再现本土病例。特区上下反应迅速,采取了晚6时后全面禁止堂食、取消所有大型活动或非必要聚会、小学及幼儿园暂停面授课等一系列紧急措施,目的只有一个,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切断新冠病毒在社区的传播链。据介绍,特区政府还将推出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疫情影响行业。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表示,面对疫情,香港需要汲取内地的防疫经验。

“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这让我十分引以为傲。国家的抗疫成果有力彰显了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祖国永远是香港战胜疫情最坚强的后盾。”陈颖欣说。

对香港700多万市民而言,战胜疫情将是他们2022年最为美好的愿望之一。

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2022年将是香港重新出发的关键一年。狮子山下,同舟共济,香港将以更新的姿态、更新的气象,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店员丢番茄酱给我的这点就觉得有点意思,太业余业余业余了,没啥对客户的敬畏之心。哭了好久都缓不过… 检验一家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水准之上下的快速的方式是薯条,
  • 下午和朋友们去拍麦田,刚好五个人,因为摄影结识而又不限于摄影的好友,拍了一组麦田里的五月天,又是出现了年度照片的一天,黑照与美照并存的一天,我们在五月的第一天麦
  • #纯欲风##牛仔裤##辣妹# 苹果原相机live图打版S码给大家参考这条裤子真的超美!很纯很可爱两款定金马上关闭 !
  • 总而言之,一切人,一切被战争改变的人,他们依然永远跟过去的他们是一样的。简单的看了一下三体海奥华预言,看过无数的不解之谜,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人类本该团结的
  • 5. 为了小春盗垒成功(还有谁忘了,哥哥跳扑技术。一些小凑家1.小春:“是男人就得回应他们的期待!
  • #朱一龙[超话]##膳魔师品牌代言人朱一龙# [笑cry]之前买的白白胖胖的膳魔师养生壶我送办公室去了,在家里还是想喝一口药材水,然后翻出来之前朱一龙推过的瘦高
  • 被诊断为血热也不用紧张,根据医生要求,吃药调理即可,并且同时可以选择——【菊花茶】菊花味甘苦,性耐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因干燥火旺而导致的
  • 了解这种病需要从黏多糖开始说起,黏多糖又叫糖胺聚糖,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黏多糖是一个大家族,它关乎着我们皮肤是否白嫩、关节是否灵活、心眼是否健康
  • 不知道粉丝和偶像直接应该保存距离吗[疑问]我千不该万不该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叶女士身上[疑问]。在面相算命中,在腮边长痣的女人,在爱情中会非常的开放,不会对自己
  • 牙周病确实是掉牙的“罪魁祸首”牙周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那牙齿就会开始慢慢松动并逐渐脱落,提前“无牙”可用。 牙周病确实是掉牙的“罪魁祸首”牙
  • 喝起来吧~‌‌今日份好消息[鲜花][鲜花][鲜花]#安馨北京团队对接了专为高‭‮提‍户‍客‍端‬‬供服务的#北京‭‮生‍方‍方‍何‬‬殖‌‌医学中心[心]洽谈愉
  • 老板对这事有些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毕竟这个时候再想起老齐,已经不现实了,双方都已经闹得非常的僵,当初他只是因为一个学历的问题,觉得老齐学历不够高,但是老齐把
  • 1⃣️#KENZAKI羊毛地毯#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每年都会关注这个品牌的地毯新品,今年也毫不例外的下手,入了羊毛编织地毯,格调
  • 这12年10次总决赛,前9次8个亚军,8个夏天的遗憾,永远是我青春回忆的一环,总冠军远远不只是它本身承载的含义,是我们这代辽宁小朋友们共同的幸福。只要实盘有持仓
  • 早餐分量有点多,吃得有点顶,但是自制酸奶拌豆浆粉香蕉捷森真的很[赞]午餐是半锅排骨汤,一个人干完了,巨好吃费列罗也好好吃,最开始的时候居然不喜欢,就神奇,甜食真
  • 挪威北极贝,渐变的色泽,大片且厚、鲜甜,口感韧而脆,一直是刺身爱好者的必点! 海钓野生大眼鸡,油脂含量适中,肉质细腻、柔嫩,极致的油脂感和天生的甜感,味道无可
  • 2019年,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 我 成 為 流 行 歌 手 後 , 常 會 在 記 者 會 和 宣 傳 活 動 遇 見 Danny , 但 私 下 的 聯 絡 變 少 了 , 最 大 的 原
  • 奶酪棒定位儿童休闲零食,采取高举高打的模式,率先抢占消费者心智,目前其奶酪棒仍处快速放量阶段,基于奶酪蓝海属性、妙可蓝多的先发优势,公司具备较高成长性。2021
  • ❗️解决容貌焦虑❗️上个星期体重最轻的时候只有75斤洗完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只能用排骨精来形容本来就有严重的肋骨外翻 后背的肋骨也是一条条杠都显出来 连锁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