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心得分享10-3-27
《文钞》
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
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有什么因得什么果,里面没有人为因素。有人为因素,则有亲疏、远近、好恶、爱恨,有人为的分别和执着。这个不是人为因素,是纯粹自然规律。所以里面没有私情,没有不公平,没有你能想象到的人为问题。
丝毫不爽,是一丝不差的意思。所以说人人平等,真正公正。
堕狱升天,是你作善还是作恶,得到的结果不同。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是自己搞的,和任何人没有关系,也没有佛菩萨的干预,没有上帝的干预,没有任何人为在干预。
咱们俗话讲,都是自己招惹的结果,东北人讲,都是你自己做(zuo)的。古书里面讲,都是自作自受。
“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相,为诸众生尽情宣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一般说佛有十种名号,这是其中之一。佛慈悲,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一生演说妙法。三十岁开悟,就开始讲经说法,用了四十九年。是故说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当中一定有一个能造万物的造物主。佛教当中没有。佛说人人都是佛,本来是佛,但以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迷了,本性还在,只是一时迷了而已。经过修行,仍然能证得自性,而成佛。佛度众生,首先要他们出离苦海,那就要教导众生改过迁善,改过迁善的最好办法,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
因果报应真的是自然规律。你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好结果如何,有什么因得什么果,果报不好的不可做,果报理想的可以做。如此作善作恶,你心里是一清二楚,当然要趋吉避凶。不受恶报,即灾祸。永享吉祥,那就要作善。
故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有修行,已经觉悟,起码比起凡夫来说,是觉悟了。他就有能力判断结果好坏,不敢任性,小心谨慎还来不及呢,怎么敢任性呢?结果不善,这种因不敢做,故称菩萨畏因。
众生没有修为,做事都凭情绪,任性冲动,大胆妄为,可事情到了结果的时候,碰巧遇到吉祥还没话说,要是遇到灾祸,那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可是你在做因的时候为什么不小心谨慎呢?这就是觉悟者和没有觉悟者之间的差别。觉悟的人,知道做事要谨慎,先要看看结果能不能承受?不能承受,这事不能干,马上要停下来。
众生没有觉悟,做事不细心,更提不上谨慎。任性冲动,尤其是情绪用事,几乎没有理智,你怎么能不出差错呢。等到结果的时候,才知道不能接受,可是已经晚了,什么都来不及了。
这样看来,菩萨只有善报,吉祥。众生就没有这样好运了,赶上灾祸,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但这件事不是好运,是做事谨慎,用因果判断,这事能不能做。运用因果报应,人们都会吉祥,没有灾祸。
故称因果报应,是趋吉避凶的判断标准。
“此即《书》:‘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易》:‘积善必有馀庆,积不善必有馀殃之意’”。
儒家的两本古书,都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书》是《尚书》,《易》是《易经》,这说明儒家不简单。
“但儒唯约现世与子孙言,佛则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尽而论。而凡情未测,视作渺茫,不肯信受。如盲背导师,自趣险道,欲不堕坑落堑,何可得耶”。
但是儒家讲因果报应,重点在现世和子孙,佛法论因果报应,是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讲自己,和子孙没有关系。这里面就有差别了。
儒家讲的主体不明确。我做因,说别人得果。应该是我作因,我得果报,我作因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有连带性,连带不能超越主体。这是主体不分明。再者,儒家讲的是一世因果,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今生做因,这一世得果报,来世也能得果报,来世之后,很多世当中,也能得果报。你做事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能不小心谨慎吗?
佛讲因果报应:“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仔细看,这是三世因果,可不简单。前世,今生和来世。因和果,都在自己身上,与别人没关系。即便有关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才把因果说清楚,说明白。
前世的因,今生得果报,今生的因,来世得果报。从始至终是我一个人,前面因与果,是一件事。后面的因与果,又是一件事,这当中有两件事发生。
今生的果报好,还理想。今生的果报不好,就很难了。可是无论如何,来世不能产生坏果报,这才叫理智,才叫谨慎,也叫“菩萨畏因”。那怎么办呢?今生做的一定要善,来世才可能有善报。
如论如何不能作恶。多困难,挨打受罵都能认可,吃亏上当也能忍受,不再计较,再也不能造恶业了。
懂因果的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可真不简单。常说信佛人都信因果,可是信佛人都能这样做到吗?信因果的人多了,你能这样做事情吗?即便口上说能,真到生活当中,可一点也不简单。有一万种理由不想再作善事了。
为什么?害怕吃亏、上当,受不得欺负。

#传统文化##因果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十善》心得分享10-3-27
《文钞》
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
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有什么因得什么果,里面没有人为因素。有人为因素,则有亲疏、远近、好恶、爱恨,有人为的分别和执着。这个不是人为因素,是纯粹自然规律。所以里面没有私情,没有不公平,没有你能想象到的人为问题。
丝毫不爽,是一丝不差的意思。所以说人人平等,真正公正。
堕狱升天,是你作善还是作恶,得到的结果不同。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是自己搞的,和任何人没有关系,也没有佛菩萨的干预,没有上帝的干预,没有任何人为在干预。
咱们俗话讲,都是自己招惹的结果,东北人讲,都是你自己做(zuo)的。古书里面讲,都是自作自受。
“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相,为诸众生尽情宣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一般说佛有十种名号,这是其中之一。佛慈悲,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一生演说妙法。三十岁开悟,就开始讲经说法,用了四十九年。是故说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当中一定有一个能造万物的造物主。佛教当中没有。佛说人人都是佛,本来是佛,但以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迷了,本性还在,只是一时迷了而已。经过修行,仍然能证得自性,而成佛。佛度众生,首先要他们出离苦海,那就要教导众生改过迁善,改过迁善的最好办法,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
因果报应真的是自然规律。你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好结果如何,有什么因得什么果,果报不好的不可做,果报理想的可以做。如此作善作恶,你心里是一清二楚,当然要趋吉避凶。不受恶报,即灾祸。永享吉祥,那就要作善。
故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有修行,已经觉悟,起码比起凡夫来说,是觉悟了。他就有能力判断结果好坏,不敢任性,小心谨慎还来不及呢,怎么敢任性呢?结果不善,这种因不敢做,故称菩萨畏因。
众生没有修为,做事都凭情绪,任性冲动,大胆妄为,可事情到了结果的时候,碰巧遇到吉祥还没话说,要是遇到灾祸,那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可是你在做因的时候为什么不小心谨慎呢?这就是觉悟者和没有觉悟者之间的差别。觉悟的人,知道做事要谨慎,先要看看结果能不能承受?不能承受,这事不能干,马上要停下来。
众生没有觉悟,做事不细心,更提不上谨慎。任性冲动,尤其是情绪用事,几乎没有理智,你怎么能不出差错呢。等到结果的时候,才知道不能接受,可是已经晚了,什么都来不及了。
这样看来,菩萨只有善报,吉祥。众生就没有这样好运了,赶上灾祸,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但这件事不是好运,是做事谨慎,用因果判断,这事能不能做。运用因果报应,人们都会吉祥,没有灾祸。
故称因果报应,是趋吉避凶的判断标准。
“此即《书》:‘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易》:‘积善必有馀庆,积不善必有馀殃之意’”。
儒家的两本古书,都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书》是《尚书》,《易》是《易经》,这说明儒家不简单。
“但儒唯约现世与子孙言,佛则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尽而论。而凡情未测,视作渺茫,不肯信受。如盲背导师,自趣险道,欲不堕坑落堑,何可得耶”。
但是儒家讲因果报应,重点在现世和子孙,佛法论因果报应,是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讲自己,和子孙没有关系。这里面就有差别了。
儒家讲的主体不明确。我做因,说别人得果。应该是我作因,我得果报,我作因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有连带性,连带不能超越主体。这是主体不分明。再者,儒家讲的是一世因果,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今生做因,这一世得果报,来世也能得果报,来世之后,很多世当中,也能得果报。你做事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能不小心谨慎吗?
佛讲因果报应:“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仔细看,这是三世因果,可不简单。前世,今生和来世。因和果,都在自己身上,与别人没关系。即便有关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才把因果说清楚,说明白。
前世的因,今生得果报,今生的因,来世得果报。从始至终是我一个人,前面因与果,是一件事。后面的因与果,又是一件事,这当中有两件事发生。
今生的果报好,还理想。今生的果报不好,就很难了。可是无论如何,来世不能产生坏果报,这才叫理智,才叫谨慎,也叫“菩萨畏因”。那怎么办呢?今生做的一定要善,来世才可能有善报。
如论如何不能作恶。多困难,挨打受罵都能认可,吃亏上当也能忍受,不再计较,再也不能造恶业了。
懂因果的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可真不简单。常说信佛人都信因果,可是信佛人都能这样做到吗?信因果的人多了,你能这样做事情吗?即便口上说能,真到生活当中,可一点也不简单。有一万种理由不想再作善事了。
为什么?害怕吃亏、上当,受不得欺负。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相信自己,才能所成就-第224集

  論學佛,或者是不學佛,他在世法或者是在佛法裡面,如果沒有信心,他這一生當中一事無成。凡是有成就的人,他為什麼成就的?第一個因素,他有堅定的信心。《華嚴》說得沒錯,「信為道元功德母」。蕅益大師講六種信,第一個就是「信自」。自己沒有自信心,那就什麼都不要談了。你的成就之大小、高下,就在你自信心的大小、自信心的堅定,完全成一個正比例。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73集) 1984/12

  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一開端就給我們講「信願行」這三綱領。講到信,他老人家說了六條,第一條就是要信自己。常常覺得我業障太重,我迷惑顛倒,這就對自己信心喪失,那就沒法子了。三資糧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迷悟本空、相信本覺本有、相信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樣的人在佛門裡才叫做法器,他這一生決定有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31集)1984/12 

  佛陀教人,第一句話就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都是叫我們有強烈的自信心。本來是佛,那怎麼會不成佛?淨土宗念佛成佛理論的根據也就是這句話,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觀無量壽經》佛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你本來是佛,你現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本來是佛,現在想作佛,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淨土大經科註(第518集)2012/9/16

  所以佛跟我們講,人人可以成佛,而且說得很明白,像《華嚴》、《圓覺》裡面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是佛,本來的的確確是佛,只要你不迷,你就是佛!你雖然迷了,迷了還是佛。因為迷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個覺是真的。既然是真的,真的永遠不會失掉,假的,假的決定可以擺脫。所以首先我們要在這上面建立信心,自己決定能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95集)1984/12

  佛法講信,第一個是信自己,建立自己堅強的信心、理性的信心。自信而後再信他,再相信佛、相信菩薩、相信老師,他才能幫得上忙。如果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佛菩薩神通再大、智慧再高,也幫不上忙。佛菩薩能幫誰的忙?幫有自信心的人,他自己相信他能成佛,相信他能消業障。所以首先自己一定要建立信心。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95集)1984/12

  我們現在在迷,縱然迷得再重,你也不要驚慌,也不要害怕,「我迷得這麼重,這怎麼得了?如何才能把迷情斷掉?」那你就是迷上加迷,你永遠斷不掉,為什麼?你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就是迷,想「我這個罪業太深,我迷惑顛倒」,那是迷上加迷,這沒法子斷。你知道迷悟本空,一句彌陀念到底,什麼也不要去理會,念了不久自然聰明。為什麼自然聰明?因為你不迷,不胡思亂想,當然漸漸就聰明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31集)1984/12

  所以我們只是一時迷惑而已,迷不是真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就是迷,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本來無。本無的決定可以斷得了,不要以為煩惱太多我斷不了,沒這個話。本來沒有的,決定可以斷得了;本來有的,決定可以恢復。法身、般若、解脫本來有的,決定可以證得;妄想、分別、執著本來無的,決定可以斷得了。能不能斷得了,就在你自己信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08集)

  煩惱是不覺,善根福德因緣是本覺,你本來有,為什麼會搞成這樣子?你沒有自信心,你不相信你自己能成就。不相信自己能成聖人、能成菩薩、能成佛,不相信,那你這一生就沒成就。你要問我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成就?我可以告訴你真實的話,你哪一生、哪一世相信了,有自信心了,你就成就。關鍵確實是在此地,一點都不錯。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21集)2006/8/29

  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與諸佛、與一切眾生共一個體性,相信自己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換句話說,相信自己般若本有,無明本無,相信自己這一生依照佛陀的理論與方法來修學,決定可以斷煩惱、可以了生死、可以證大菩提涅槃。如果我們把這個信心建立了,這是學佛的本錢具足了。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第1集)1982/10

  我們淨宗法門的修學三大綱領,三資糧頭一個是信,信願行。蕅益大師講得好,你能不能往生,他老人家講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那個人肯定相信自己往生,他決定往生,他信。那個人懷疑,極樂世界不容易,條件太高,恐怕我不行,他肯定去不了,為什麼?他沒有信心。所以大乘教裡常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頭一個就是信。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04集) 2006/8/9

  我們相信自己的心是清淨平等覺,就是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就是我的心。在這個經上佛說得很清楚,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個名號叫清淨平等覺。我跟彌陀是同一個心行,他能成為阿彌陀佛,我為什麼不能?蕅益大師教我們,淨宗的信心,信願行這是往生三個條件,信心他說六個,頭一個相信自己,這是淨土宗理論的依據,根本的理論。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68集)2013/4/22

  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理論依據。我們的心本來是佛,是什麼佛?就是阿彌陀佛。我今天念阿彌陀佛,我就要做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就是阿彌陀佛。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68集)2013/4/22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18年的我也太快乐了吧!1月和好集美去重庆耍;2月跟狗子泡温泉还收到新手机(虽然没用多久就被偷了…;5月又去了株洲方特提前庆祝六一;8月到了贵州去看梯田;9
  • 我说我喜欢流星,你为我找到一片星空告诉我,总有一天这片星空会出现流星,从此我便高仰着额头盼望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你发觉我的异样又为我找来了流星想让我低下额头
  • #分享快乐##被投喂的日常##要么读书,要么锻炼,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P1记得我说“有好东西我会想到跟你分享”记得你回“我也是”[抱一抱] 好朋友在身边,
  • !!
  • 对你的想念是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前段时间姑姑放假回来看你,给我发了照片还有和你的视频,你笑眯眯的在视频那头叫着妈妈,妈妈的心头那一刻好暖,最近总是听到奶奶对爸爸说
  • 啦啦啦,今天偶给宝贝们分享我平时背的几款家基础包包[偷乐]哈哈(学生党)第一个:这款黑色大包包容量很大大(此处省略无数大)[小黄人高兴],我平时上课就用它可以放
  • 项目地址:融创长江壹号#美好家打造指南# #合肥装修设计# #合肥[地点]#【欢乐海岸•蓝楹湾】独栋别墅【层数】:上下四层(带地下室)【居室】:7房3厅2厨6卫
  • 据第一个养家亲戚说那时第一个养母因以前与自己的丈夫关系不好,后又与其他的人生活后不能生育,才去抱养的我)(出处: 宝贝回家论坛)请您转发自己的空间及各大论坛、贴
  • #郑州机场国际空空中转通道再获拓展# 【郑州机场打通国际换单模式的“空空中转”通道 首单测试成功[打call]】7月9日上午,一架卢森堡货航的全货机从郑州机场起
  • #2022第一财经未来商业秀# #第一财经金字招牌#今天的活动也要开始啦~戳链接看直播:小宝昨带回的脏衣服和换洗床单被套,我洗衣机开了2次,第一盆洗好晾好再等第
  • #王一博# wyb#王一博平安喜乐# 最近有点忙,可能要默默消失一下。打起精神来[打call][打call][打call]⭕️奖品设置:1⃣️丹丹渔夫帽×1位2
  • 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改革试点,基层法院受理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今后只集中在指定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随着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登记立案工作将日趋
  • 对来(返)南人员按“入川即检”要求,严格落实扫入川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及风险城市旅居史、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戴口罩,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市民上下班实
  • 总结下小黑管傲人的成绩吧[亲亲]❶纳斯达克上的高调亮相❷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唇膏雕塑保持者❸影视明星秦岚的倾情代言❹瑞丽年度健康唇膏大奖❺金鹰节上的华丽现身
  • #阳光信用[超话]#[色] #阳光信用#[送花花] #实时号测试# 【0000】晚安[彩虹屁]希望有人能懂你的欲言又止 ,热爱生活 开心有趣 努力善良,带着所有
  • #家庭摄影[超话]##家庭日记[超话]##家庭摄影##胶片#倍儿美看展记|乌雷《无量之物》我们仨,相约去看了展,都被深深感动了~本来节目中都是阿布的粉丝,看展后
  • [鲜花][作揖][害羞]#黄仁俊[超话]##黄仁俊照亮世界##黄仁俊全能主唱# 一闪一闪亮晶晶✨仁俊的眼里有星星吉林拽哥黄仁俊悄悄出现带来幸运与幸福☃️ &am
  • 带病上班坚强的打工人[白眼][白眼]晚上买小裤裤超市很大一直找不到我问工作人员的时候有个小哥哥看向了我以我社牛的属性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眼光我跌跌撞撞奔向了小裤裤方
  • 大多数W12只需要经过21分钟和30秒的测试,但是每100台发动机中就有一个被选出进行完整的8小时功率测试。第一次测试通过一次给水,油和冷却剂系统加压并确定压力
  • 像韩剧《请回答1988》一样,「话语里包藏着真心,所以一句话也带有体温,所以哪怕是一句话,在这冷酷的世界中,让人维持生存的体温,能够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