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服务导向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地方高校作为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引擎”,要坚持服务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创新引领,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的生命线,是衡量大学办学成效的根本尺度。当前,高校应当瞄准国际竞争的关键核心,对接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聚焦重点发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四新”建设和紧缺人才培养,强化特色,错位发展,打造人才培养竞争优势。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坚持立足中国、扎根湖北办大学,主动构建与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着力打造纺织新材料与绿色制造、纺织装备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智慧管理与效益制造四大学科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树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中,学生在取得全国特等奖零的突破的同时,还斩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此外,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留鄂留汉就业创业,助力湖北建成人力资源强省、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

强化原始创新,服务高水平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高校则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第一资源(人才)的重要衔接点。当前,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特征凸显、创新活力勃发的现代科研体系,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不断优化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机制、评价体系、科研活动组织模式以及科技人员评聘管理制度,营造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是要遵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自身规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前瞻谋划与战略布局,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要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问题,按照需求牵引、场景驱动、多主体协同的原则,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不断催生出重大创新性成果。

武汉纺织大学在科研创新上坚持“抓前沿、上水平、入主流、显特色”的策略不放松,充分发挥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元集聚效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着陆发动机柔性隔热组件、特殊双卫星特种连接绳索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深化两链融合,推动高效率应用转化

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果转化的效率。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关键就在于让“纸上成果”走出实验室和工作间,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当前,对于高校,一是要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制定服务地方专项规划,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融通发展。二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探索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基地,促使“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以“钱变纸”推动更多“纸变钱”。三是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主动与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四是要主动对接行业需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支撑,在服务与贡献中互动发展。

武汉纺织大学发挥智库作用,参与制定湖北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成果应用转化,连续两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年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过亿元,居湖北高校前列;着力提高省内转化率,共建校地、校企联合创新中心30余个,重点攻关生物医用关键技术,研制了新型防护口罩、高效阻隔防护服,助力仙桃市打造世界级防护物资产业集聚区,为湖北抗疫及疫后重振贡献了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当好科教强省的主力军、攻克关键技术的排头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策源地。

加强双向互动,熔铸高品位特色文化

大学和城市在空间上相互嵌入、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相互交融,共生共荣、互促互进是大学和城市关系的主旋律。大学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做地方文化的建设者、诠释者、引领者,促进地方文化和大学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武汉纺织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凝练形成了“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精神品格和崇真尚美、臻于至善的文化追求。学校着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特色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尚美中国”思政金课,讲好纺大抗疫思政大课,从不同角度诠释美丽中国、灵秀湖北、英雄武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托武汉设计之都建设、中国国际时装周、武汉时装周等,搭建校地、校政、校企、校校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承接湖北省、武汉市大型文化建设项目,推动“时尚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围绕“科技、时尚、绿色”的纺织产业新定位,推进学科建设、教育资源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加强师生科研中绿色、节能项目的研究与推广……这些实践探索就是要熔铸高品位特色文化,让大学文化与湖北和武汉的文化气质交流融合、协调发展。(作者:田辉玉 系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

合肥十年塑造出“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彭学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年来,合肥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书写了合肥科技事业的辉煌篇章,塑造出“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

创新大潮奔涌,“国之重器”聚集
1056秒!2021年12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太阳”,实验目的是为了利用像太阳一样的核聚变原理,在地球上建成可控核聚变电站,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人类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时间回到2017年1月,合肥迎来历史性机遇——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人造太阳”所在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依托之一。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中心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步伐越迈越大,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重大项目强力推动。对标国家实验室,打造高水平研科学中心研究院8家,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以及深空探测实验室、JH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相继投入运行,环境研究院正加快组建。
——“国之重器”集群发展。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性能不断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加快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先进光源等5个装置正加快推动建设前期工作……目前,合肥布局大科学装置12个,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大科学装置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依托科学岛及周边三十岗乡等区域,合肥正规划建设19.2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全力打造最美科研“圣地”。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等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瞩目,托珠单抗诊疗方案、重组蛋白疫苗等助力全国抗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以来,合肥市累计9项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7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21年中国科技10项重大突破4项在合肥,惊艳世界。
——研究平台加速布局。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投入运营,多语种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及国产化平台、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等进展顺利。目前在建及建成交叉研究平台达28个。  
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科技局了解到,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功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当今之合肥,世界区域创新集群排名跃升至73位,全球科研城市位次跃升至第20位,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攻克世界难题,“从0到1”的原始突破
从科教之城,到如今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品牌于一身,合肥的城市定位在逐年拔高。这也意味着合肥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开疆拓土”。 
科技创新的使命在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更在于“从1到N”的应用转化。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却是世界难题。难干也得干!合肥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32个,搭建起一座座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色桥梁”。
十年来,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研究院、清华合肥公共安全院……一个个产学研平台拔地而起,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
“技术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也是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动力。”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如海告诉记者,2018年,他带领技术团队积累了十余年的无人驾驶技术,却在转化时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为其提供平台和资金,帮助中科智驰用1年多时间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量产盈利,其技术团队还获得了超过70%的股权激励。如今,这家“小而精”的科技企业正满怀信心,朝着成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力前行。 
高新区内,中科大先研院也正在攻坚拔寨。该院是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方,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要求、依托各自优势、谋求创新发展的结晶,率先在安徽省举起协同创新大旗。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孵化中国科大和校友企业298家,培育高企90家,注册资本金超22.2亿元,瞪羚、雏鹰等高成长企业51家。
目光转向巢湖北岸,全国首个创新主题场馆——安徽创新馆也给出了合肥探索。这里,除了全方位展示安徽创新成就,还搭建起科技信息、资源、成果等交易的“网上商城”。高校院所有科研成果、企业有技术需求,通过场馆交易平台线上发布后,管理人员线下撮合,省市投资基金同步跟进。
“开馆3年来,创新馆累计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220多场,发布科技成果近2000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近400亿元,服务企业超8000家次。”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说。
十年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合肥还建立了全链条、闭环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其中,在“成果发现”环节,合肥组建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对接高校院所,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库,目前已摸排成果397项,其中已成立公司成果70项,意向成立公司112项。
聚焦在“成果转化”环节,合肥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自主,起到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撬动力”作用,目前已支持成果转化项目23个;2014年起,合肥市安排财政资金投入设立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和早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支持,在天使基金多次投资支持下,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 2022年6月底,市级天使基金规模6.24亿元;打造各类孵化转化载体,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7家,其中国家级52家;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开展全市科技系统技术经纪人培训全覆盖,着力提高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在“成果应用”环节,突出重点领域、先试先用,打造首批155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首创建立场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谋划通过政府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支持“三新”“三首”产品本地优先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应用。 
在合肥,科创优势正加速汇聚成发展胜势。如今的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地标产业加速壮大,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各类市场主体“万类霜天竞自由”。

优化创新生态,合肥成为各方英才圆梦之城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目前,合肥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其中已认定高层次人才1.4万余人……这里,正在成为各方英才追梦之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科技创新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一个良好生态。如何提升创新生态,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十年来,合肥强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努力让每一个创新者都能找到承载梦想的土壤,让每一家创新企业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合肥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对科研经费使用充分放权,让我们科研人员自主管理经费,不仅提高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调动了科研人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斗国说。
在合肥,这样的创新激励,正给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合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向纵深推进。
——颁布《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从法治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
——树立“科技即产业”发展理念,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科技工作机制,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格局。
——采用“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强化政策资金引导,逐年修订调整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研发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运用“借转补”、科技金融等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人员才能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说,这几年,得益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合锻智能在产业工艺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解决了许多关键装备难题。
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在2021年2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合肥给予杨金龙、叶向东、陆夕云、吴宜灿、俞书宏等5位院士每人补助经费200万元,用于科学研究和改善生活。同时分别给予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00万元、500万元经费奖励,用于开展科研攻关、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用心专注、贴心服务、悉心呵护,良好的人才环境,让更多人才在茫茫人海中多看合肥一眼,对合肥既能“一见钟情”又能“日久生情”,让“养人之城”更养人、“创新愉快”更愉快!
促进开放创新
当前的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必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十年来,合肥坚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科技创新,厚植创新文化,充分释放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开放创新,合作才能共赢。面向国际,合肥积极加强与欧美国家的科技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建设,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等大科学装置,在肥发起组建国际聚变能联合研究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超导质子及核能应用标准联盟等国际组织,集聚世界领先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在国内,合肥紧紧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与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合作。同时突出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作,实施“两心同创”, 两地共同签署《上海张江 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共建国家实验室,并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类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攻关。
近年来,合肥获批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2家,其中国家级14家。协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挂牌成立首个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目前累计建设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4家、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2家。同时搭建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集聚2000多台(套)科学仪器设备信息,总价值超过16亿元,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如今的合肥,已然身处更高维度的发展机遇之中、更广阔的舞台之上。
踏上新征程上,合肥将满怀创新激情,永葆奋斗韧劲,用汗水、毅力、拼搏攀登科技高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争当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喜迎党的二十大】沂源县东里镇: 建设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生态小城镇

近年来,沂源县东里镇以“建设南部中心城镇”为总定位、总抓手,着力打造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山水宜居生态小城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用人民满意答卷树立和谐发展新标杆。

山水人文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招牌”

走进东里镇下柳沟村,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蜿蜒小巷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抬眼望去,目之所及,老石磨、烤烟房,石板路、石头墙……

整个村落像盛开在山间的一朵石花,清幽质朴。这里的石头不但“开花”了,还结出了“产业果”,装饰一新的石头老房子加入了下柳沟村柳兴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田园柳舍”,清幽的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完善的配套设施,让这一处昔日的穷山沟引来八方宾朋。

同样,王坪村也依托山水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民宿,既盘活了产业,也富了村民口袋。

东里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用文化创意激发活力,盘活农房、山林、田地等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建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下柳沟村更是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全域旅游得到全面提升,“凤驿小镇”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项目建设成为百姓增收的“金钥匙”

在东里镇东安村,百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

据东安村党支部书记耿伟介绍,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二期项目,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80万元,建成钢架结构标准化果蔬大棚4个,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如今,村民靠着种植蔬菜、水果,腰包鼓起来了,村民的获得感更强。下一步,东安村将拓宽产业链条,走上农业、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发展道路。

东里镇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坚定不移上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新明公司多项生产线、宏米公司吸管生产线、桃园医药科技公司医药中间体、卓意公司特种玻纤、中晟医疗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2亿元。

品质民生成为群众满意的“金口碑”

走进沂源县东里镇沂河南村互助幸福院,36名80岁以上老人正在长者食堂享受着营养丰盛的“免费午餐”。

面对养老问题,东里镇突出“有解”思维,充分研究土地政策,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依托,在沂河南村建设互助幸福院,在不增加村级负担、不使用任何贷款情况下,划拨6亩土地用于建设幸福互助院,确保村民“老有所养”。翻开东里镇2021年民生清单,在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许多的暖心变化记录着东里百姓不断提升的获得感:总投资480万元建设8处产业扶贫项目,103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实施了涵盖25个村的城乡供水提升工程,建立数字环卫智慧化管理中心,完成9710户旱厕改造……

“在农村也过上了城里人过的日子”,成为东里镇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其中透露着满满的幸福感。东里镇始终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去。教育、医疗、文化等一项项民生措施直达人心,让百姓切切实实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既然大家都不中意我的头,所以我准备找商家改一下,换成花某,效果大致如图所示[允悲] 新老股东们,抽奖啦! 时光飞逝,岁月穿梭,一眨眼,我来微博已经十个月了,也即
  • 今天,现在应该说是昨天了,猝不及防地看了长津湖,跟28号那天一模一样的经历,进场之前来不及吃饭了,不一样的是这次选择了先吃饭,更不一样的是被易烊千玺的铁粉拉着先
  • 【“冰棍吃出老鼠尾巴” 涉事企业生产车间被临时停产】近日,江苏的杨女士购买“大赤豆”冰棍吃出老鼠尾巴的消息引发关注。从山东滕州市食药监局了解到,涉事的滕州市福康
  • 渣浪夹我一次图片离倒闭就更近一天 张哲瀚的部分单纯到极致的傻水母把图片抱走好好研读 不要相信不知道从哪里突然蹦出来的“路人”,因为有毒。跟着你家从二月一路跟过
  • 进贤县卫健委召开2021年“百日攻坚”工作部署调度会#发现南昌遇见南昌##进贤动态# 9月29日,进贤县卫健委在委六楼会议室召开“百日攻坚”工作部署调度
  • 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
  • 「整理了一些让人惊艳的中英互译短句」 1.ᴹᵃʸᵇᵉ ᵖᵃʳᵉⁿᵗˢ ˢᵃʸ ᵍᵒᵒᵈᵇʸᵉ ᵗᵒ ᵗʰᵉⁱʳ ᶜʰⁱˡᵈʳᵉⁿ ᵃˡˡ ᵗʰᵉⁱʳ ˡⁱᶠᵉ
  • #本田仁美[超话]# 210930 notone_official 推特更新 (在窗帘里的是谁? 明天揭晓秘密✨) Who’s behind the curt
  • 男团 Super Junior 成员金希澈在综艺节目中直言“根本没有结婚的想法”,引发了众人的关注。 据韩国媒体 5 月 24 日报道:在即将于 28 日首播的
  • 小马国炬在易门县供应链物流搭建有新动作啦![2021]小马国炬致力于和易门县共同实践智慧物流综合枢纽中心的建设,连接易门和县域外的农业、制造产业和消费者,聚合各
  • #早安少女组[超话]#ホットドッグ美味しい 北川莉央#北川莉央# 2021-09-26 21:23.16 ٩( ᐛ )و こんにちは〜 昨日の質問、いろいろあ
  • 【海南举办港澳台侨“迎中秋 话团圆 叙发展”联谊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让更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省港
  • #杰緣天下[超话]##马克思主义哲理性质超话##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超话]# 中国红,儿女红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五星红旗纵横四海 领航世界之都,花开幸福安康
  • 温馨提示~穿衣颜色属于最直接的行为风水 ☯ 每日穿衣五行分享: 今天是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五,周五(壬午日) 穿对五行服饰,佩带适合自身专属饰品
  • 一开始如果你问我喜欢他什么 我会说他完全长在我的审美点上 后来真正沉迷的特质 我想应该是“变化” 我喜欢他的复杂多变 不是流水线上几个标签和人设营造的爱豆
  • #博君一肖[超话]# 看到正面反面,就哭了,真好啊,真好。 我坚信的一直在提醒我,就是真的。 我也不知道我在执着什么,明明我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可是对博肖
  • #文院分享# 1990年到1999年,是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十年,“魔岩三杰”的影响力和传奇,崔健教父地位的奠定,都在这十年发生,而孕育这一切的土壤,是在北京,这是
  • #陆雪琪# [给你小心心]#诛仙女主陆雪琪# [给你小心心]#诛仙张小凡陆雪琪# 一句不愿,斩钉截铁、断冰切雪。 一声等你,脉脉情长、缓缓流淌。 原来,千般劫
  • 【中宣部有关部门就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答记者问】近日,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就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作了专题部署。中央宣传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 #报走时装周# Prada 2022春夏双城大秀✨ 这次米兰上海双城联动,在不同时区的不同城市上演同样的时装秀,通过屏幕互相呼应开启实时“视频通话”。 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