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离不开佛菩萨的陪伴

佛教慧日 2022-06-21 00:00 发表于山西

感恩佛菩萨

目前我们寺院的建设在稳步推进,我们每个人的修行也在不断进步。这一切都要感恩佛菩萨,感恩佛菩萨陪伴我们成长,修行的路是一刻也不能离开佛菩萨陪伴的,没有这种陪伴我们是不可能成长的。

地藏菩萨曾累发重愿,就是发了重愿之后又一次次地发广大誓愿,这样子一直陪伴着我们。文殊菩萨乃至诸大菩萨都是这样的,跟我们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同业导引,令我们得入佛道。诸佛菩萨不仅于此生救度我们,他们甚至还发愿说:如果你以后迷失了,无论轮回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都要再把你拉回佛法中,直至把你度脱掉。

我们佛弟子修行越久就越能体会到佛菩萨的这种愿力。刚学佛时你可能还不知道,读到这些甚至没感觉,好像不是说自己的。修着修着慢慢有一点感动了,但是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修行十年和修行二十年的感受是不一样。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你会越来越坚信,无论轮回多梦幻,生命多无常,诸佛菩萨的愿力始终那么坚固,那么强大。

无明众生每天都在造业,我们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业力的江流是那么湍急,业流中恶浪滔天,但是诸佛菩萨"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在滔天浊浪当中,诸佛菩萨如金刚柱一样,是众生超越苦难的桥梁。

虽然众生造作诸多恶业,但是这个世界依然天清气明,日月丽天,这靠的是诸佛菩萨的慧力、禅定力和戒律的无垢功德力。

这很奇妙呀,极乐世界微妙不可思议,娑婆世界也是很奇妙的。娑婆世界是以苦说法,极乐世界是以乐说法,在极乐世界苦的名字都听不到,在娑婆世界连乐的名字都是假设,一切轮回的本质都是苦。但是你不能说娑婆世界不是佛国,这叫佛现浊土度化众生。不同的佛发了不同的愿,有的佛发愿于清净净土广度众生,但释迦佛陀却发愿于娑婆世界广度众生。

你相不相信释迦牟尼佛现在就在?

今天与一批客人喝茶时我还跟他们说,我说你们知道吗,我们喝茶的这个缘分是什么缘?我说这是佛缘啊。我们不是生意伙伴的关系,不是师生的关系,也不是血缘的关系,我们结的是佛缘。你喝的茶不是我的茶,你喝的是文殊菩萨的茶,喝的是佛的茶。我们坐在这里是因为佛的缘故,因为佛,我来这里了,你也来这里了。

我们现在结的明明是佛缘,你怎么看不到释迦牟尼佛的存在呢?释迦牟尼佛在不在?在啊。既然佛在,请问他老人家的法在不在?在啊。那佛陀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圆满戒律的功德在不在?在啊。佛陀殊胜不可思议的定力、定的种种三昧在不在?在的呀。诸佛菩萨究竟遍满的智慧在不在?都是在的,戒定慧都是在的,这是很神奇的。

菩提属于众生

在座的每一位,无论各位居士还是诸位师父,我觉得你们都是菩萨,是你们成就了我。做什么都要有境,你们就是成就我的境。在修行的路上有这么多的菩萨来成就我,每天我都心怀感恩,每天我都很珍惜。

这是有理论依据的,经典里佛陀说,如果法师想说法,我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所以说都是佛的愿力把你们推到这里来的,你们每个人都闪着佛的光辉啊,你们构成了我修行的境。是佛弟子的善良让法师有说法欲,说法欲的本身及那种清净的发心,就成为法师的业力,这种功德是因为你们而产生的。

当一位法师要去利益如母有情的时候,他知道众生扮演了他生生世世的父母,让其有说法欲,让他行菩萨道,然后产生菩萨的业、菩萨的因果,是芸芸众生铺就了法师的菩提路。这时候每一位佛弟子共同构成了法师行菩萨道的境。他看到每一个人都特别亲,觉得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的父母、现在的亲人,他愿意把佛法分享给大家。佛法,是天地间最纯洁、最高贵的东西,它铺就了我们的生命之路。

《华严经》里讲,“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我现在越来越理解这个了,我也越来越珍爱大家。我每天求文殊菩萨,有时候想想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何尝不是文殊菩萨呢?

   依三皈依,了生脱死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岂止是天呢,人有善愿,诸佛菩萨都会从之。你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带着你们的体力、福报、虔诚和过去的善根。我一直被大家温暖着、鼓励着、加持着,我越来越感恩,也越来越珍惜。我也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安住在佛法当中,远离分别,远离生灭。

我们是因为三皈依才有的戒体,然后我们去受戒、去精进地修行,把这个体再彰显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产生生命感受。这个具有金刚体性的、不生不灭的三皈体,就可以把我们从生灭的世界托到不生不灭的世界去,这就叫了生脱死。什么叫了生脱死啊?我们的脚跟从生灭的世界站到了不生不灭的、般若空性的、金刚体性的世界,那就是了生脱死,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是生命的大转移,从生灭的世界移到了不生不灭的世界,然后你依然是你,我依然是我,这是非常神奇的。

我们对五台山可以有爱吗?可以啊,但是性质变了。有了智慧之后就转有漏的爱为无漏了。有漏的爱是饿鬼的爱,是生灭的,转为智慧了以后,就是金刚体性的爱,这是不一样的。请问诸佛菩萨有没有爱呀?有的呀。所以我们要去转化,转有漏成无漏,这是非常神奇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大转移。修行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转移中,令业障的水落下去,让诸佛菩萨的金刚地基现出来。达到这种境界了,无论身在何处,处于何种状态,你都是解脱的。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贞宁十二年,隆冬。
于京郊南海子遇邓瑛。
是日大雪,满地清白。
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

千错万错在身,虽欲辩而无方,
唯思慕杨婉一罪为真,
因此一生所受责罚,无不甘之处。

也许两个时代之间不免龃龉,
但我爱他,也爱我自己。
我以文心发愿,对吾所执之念,终生不渝。



——杨婉邓瑛《东厂观察笔记》

修行,就是把心量给打开。

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但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顶多,只能算多懂了佛学知识,种了善根而已。心量的打开,可以证明一个人修行的进步。

那为什么没有打开心量?

就是太关注自己了,关心自己了!

很多人学佛,很关心自己的解脱问题,希望能自己智慧开发,烦恼断除,然后赶紧拜佛念佛。这样子效果很小,单独为了开发智慧去拜佛,是开发不了智慧的。

那要如何做?

要先发愿!

为了帮助苦难众生,为了让更多人都能去恶从善,能听闻佛法,能修行,能听闻佛号。有这个愿力,然后去拜佛,一定开发智慧。

为什么?你要帮助别人,你总要有智慧吧,那菩萨自然会赐给你智慧。知道吗?这个是向菩萨求智慧的秘诀啊,不是念念经就开发智慧拉。要有愿力,很关键。

心量打开的人,烦恼就少。

人为什么烦恼?就是关注自己啊,太爱惜自己了,就烦恼!心中如果怀着悲悯众生,救度众生,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时,这时他就不会烦恼了。

这个很神奇,把自己的苦太当一回事的人,很烦恼,因为心量没有打开。

心量要打开,就要融入。

刚学佛的人,不建议躲起来闭关,躲起来拜佛,而是要融入大众,服务大众。

但有些人觉得要念经持咒功德最大,在除业障方面诵经持咒很大,但是要把自己奉献出来利益众生,才能培养智慧福报,才能开悟。

当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而融入大众时,业障慢慢消除,再加上念经拜佛持咒。这样智慧就能开发。而且这时心量自然能打开。

心量打开的人,他的眼光,思维,他的举止,言行都不一样的。高僧大德为什么可以气吞山河,就是心量打开了。

佛法不离世间,不要去深山里面找。有人学佛后,工作、家庭都不要了,觉得上班没意义,烦恼多,不如学佛,悠游自在。这个心态来学佛,就不对了。如果连世俗的事业都无法圆满,世俗的福报都缺少,想要成就出世俗的成就,成就佛果,是很难的。

福报都是一样。没有学佛时,福报小,人缘不好,那学佛后,如果不从福报和人缘上去改善,哪怕出家了,也是很苦的。不管在家出家,没有福报都很苦。以前人出家,师父会观察他的福报多少,然后让他去做事情。

出家后,第一个培养的还是福报,从最底下的做起,负责行堂,扫地,厨房烧火,哪里有累活去那里做。

虚云老和尚刚出家也是如此,老和尚还是憨山大师再来,他一出家,都要干苦力活,而且干了三年。开悟后,建庙宇,挑水挑土都是自己动手。

在家人,勤劳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培养福报。好好上班是培养福报,孝养父母爱护妻子,是培养福报。

不要觉得上班没有意义啊,上班就是奉献,为社会做贡献,养家糊口,让家庭安顿。这也是值得尊敬的事情。

不要觉得,好像拿起经书来,才算修行,其他时候都没意义。祖师修行,哪有天天拿着经书呢。

他们要煮饭,要扫地,要种菜,要接待客人,要盖庙,要处理各种事情。每天就抽出很少时间,做早晚课,或者晚上打坐。 

像云门寺,云居山上,僧人还要种田,自己种茶。自己养活自己。那在家人,首先要自己养活自己,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这个事本分。

只有把心量打开,福报才会进来。道在红尘。工作、生活、恋爱、婚姻、亲情、教育、上学无不是修行。

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只有真正的爱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悲悯,有包容。才能真正转烦恼为道用。

如何转烦恼为道用?譬如我们学佛的,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清净心的时侯,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

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金刚经》有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需要住。

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心如明镜,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去留无意。

如一面明镜,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学佛境界高。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了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清净心坐下来的时侯,一切都没有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量大到虚空,一切既来之,则安之,都能如如不动。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一个人的品行则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一个人品好的男朋友遇到了困难也会想着解决而不是抛弃,他在新鲜感消逝后也会试着制造些小甜蜜而不是出轨劈腿,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家
  • 作为一个珠海长隆刷两次,广州长隆刷三次的带娃出游资深老母亲,横向来对比下上迪北京环球影城和长隆系,我客观的说宇宙飞船的开启,让长隆的游玩体验稳稳排第一了。建议直
  • 他太了解你,甚至于在你都没意识到自身情绪不对劲或者说无法自我开解,怕为他增添负担一瞒再瞒强行乐观等等的任何时刻,陆沉无论如何都能及时察觉到。 余生还长,希望我
  • 综上所述,感冒初期和末期,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来调理;而当中期出现发热时,葛根汤将是你的不二之选。想必大家对这两个药方都有所耳闻,只要运用得当,它们能有效防治大
  • 支持他,爱护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MIC檀健次JC-T 3.8日一番男主檀健次主演的《被我弄丢的你》电影院上映啦,期待檀健次白晓宇[打call][打call] #
  • 我可以看到孩子不再为头皮问题而烦恼,他的自信心也逐渐恢复。我可以十分肯定lz对l完全不上心,l对于lz来说只是一个方便代入的空心人,在所有女性角色中她最用心的应
  • 当然我爱欣欣的每一面[哈哈]突然发现这个紫色和欣欣代言的、我在用的自然堂好搭配哈哈哈哈!#虞书欣[超话]##虞书欣代言酵色# 终于收到咯!
  • 第868章   “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第章   “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只能说果然喜好问题吧,不太戳我,走得也不太上心。(拿起开到最大声:gs系列我是4代才入坑,入坑一遇到Yano就被他吸引,一周目直接盲狙真告白结局,嘿嘿嘿,就问我
  • 对于近期的盘面上,没有恶意做空的来砸场子 ,没有了融券转融通的抛压,大A正常得多了!就像在龙年首个交易日1分钟“砸盘”25亿元的灵均投资,就是典型的恶意做空!
  • #一菅中情[超话]# hello欢迎老公们回家! 今天是超话的破壳日,也是中马的纪念日!! 在这里祝我们两位蒸煮老公事业红红火火!!2024年大麦特麦!!!
  • #一条plog告别二月##J·JIA龙行龘龘#孤身一个人在战斗累了…独狼孤军奋战不想瞎折腾了…追光和争光一样,万幸中的万幸没争到土里…甚至有点麻痹也曾跌落在尘埃
  • 《外台秘要方》载,治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水肿,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葶苈子约400g,微熬,捣烂后用筛子筛过,然后用清酒五升渍浸,春夏三日,秋冬七
  • 我也试验过,好多年前了我也持怀疑态度说,这件事太容易,念了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这些事情就会转好,衣食不足,或做生意很不发财,渐渐就好了,怎么可能?但是只靠这个铺
  • 我单身我单身我单身我要去门口挂横幅了 我都到了准备跨入下一段恋情的准备阶段了 但我不想谈不想谈不想谈 啊哈哈哈哈ENTP得找个能跟我一起的犯病搭子 我太疯了 我
  • 要求转关是因为每次看到转发和关注,我都会开心一下,这代表有人喜欢我的置景和产出。因为置景关注我的人,谢谢你们的支持,现在可以随意取关了。
  • 不过长在棕榈树里是干干净净的 其实他们的烤鱼很好次 自己煮苦丁茶也很不错~但是实在太晒太晒了在雨林里的几天每天皮肤都晒成猴子屁股 又红又疼从可可园走进社区的那一
  •  ​关于梦境的时光,​关于拯救,在茂密的花丛​和房间里,等待一个超出尘世的​声音的到来。 ​肃穆而苍凉的葬礼​也可以是舒缓的,​仿佛覆盖着阳光的寂静雪峰,​散发
  • 那人说,你有信仰,有咖啡,有想吃的好吃的,有大把寂静的时间不看谁的脸色,你可以了。很喜欢的一段话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也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你,不要活在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