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体悟:谈丹功修炼中,对抗意念的运用!】

1、在丹功修炼中,有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即让两相反的意念在同一时限内一起运演,而且是十分和谐、协调比如:《道乡集》的《养胎功法》云:“药入中宫后,仍以寂照主。但此时之寂照,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用而不息也。”

一般而论,“寂”属静态,“照”属动态,二者显系对立。既然心里系念寂静,便不可能“照”,既然心里系念神照,便不可能“寂”。

但是,在内丹修持中,这两种对抗的意念,却可以协同运演。《道乡集》还特别指出“寂照为养胎之、本”,可见它在丹功中的重要作用。

《悟真外篇》的《交会论》有一段“采取交会口诀”:“忘里觅,觅里忘,忘中见,见中忘,阳生矣;忘中采,采中忘,忘里升,升里见,见里变,铅成矣;定中起,意中升,忘中用,铅引汞矣;铅合汞于内,精会神于外,交会矣;铅汞精神,合二为一,却将一念使之落黄庭,归鼎矣。”

这里的“忘”、“觅”、“见”、“采”、“用”等显系对抗的意念,一般而论,既“忘”,忘掉一切,就不可能再寻觅、相见并采取、运升和运用了。但在内丹修炼中,二者却能协同运演,并产生良好的功效。

《合宗明道集》的《小周天河车纲领论》引冲虚日:“当机在吸,则顺吸机而升乾。升不降非全不降,以灭阖辟,乃不重于降,而专重于升,只见升不见降也。当机在呼,则顺呼机而降坤,降不升非全不升,但其升若无,而专重于降,只见降不见升也。此乃周天先后二气消息之机也。”

升同降是两个对抗的意念,一般而论,在同一时限内,意既在升就不能降,意既在降,就不可能升。但在丹功修持中却可以让二者协同运演,以适应内外气的升降规律。
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丹功修炼到一定阶段的独特需要。

2、就寂与照的协同运演来说,丹功在实现了凝神入气穴之后,便要固守丹田进行温养,以便孕育、催化、集聚真气。这时除要保持并深化虚静心态之外,还要通过微弱的心理运演,以促进内丹的形成。

所谓“寂而照,照而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主体既要用无念之念来尽量弱化自我意识,又要轻轻运用神光和目力激惹丹田部位,以引发内在气机。因为只有依靠寂静的心态,“照”才得以进行,才能够对丹田发挥激惹作用;而神光、目力的默默下照丹田,又可以促进心态的进一步虚静。二者是相反而相成的。“寂而又寂,照而复照”,神的品位便不断提升,真气也就不断激发出来了。

就忘与觅等的协同运演来说,内丹功在采药结丹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忘”字诀,同时又要进行觅、见、采等心理作为。
不断进行主动性遗忘,是为了保持虚静的心态,而金丹的基础真精,也只能在虚静的心态中去觅,去见,去采,即所谓“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悟真篇》。

王沐说:“称恍惚,称杏冥,均阐明此基础之物并非有形有质,乃气氤氲于五脏百骸之中,讲寻、讲觅,即指出必须以神为体,以意为用,从似有如无之中取而炼之。”
所以说,此时修炼既要在恍恍惚惚之中寻觅,又要在寻觅中恍恍惚惚,绝不可顾此失彼。要尽量让两个对抗的意念紧密配合,相互依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升与降的协同运演来说,当人体深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部外扩,腹部鼓起,外部呈上升态势,但此时膈肌下降;当人体深呼气时,吸气肌舒张,腹部凹陷,外部呈下降态势,但此时膈肌上升。古人将人体呼吸时膈肌的升降和腹肌的张缩及其对丹田、经脉的激惹作用,称作内呼吸或先天之气。这样外内呼吸便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吸气时后天之气升,但先天之气降;呼气时后天之气降,但先天之气升。

《金仙证论》说:“外面之气降,里面之气则过我而升;外面之气升,则里面之气过我而降。”《道窍谈》说:“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说的都是这种内外呼吸的升降关系。古人说:“人之呼出,则气枢外转而辟;吸入,则气枢内转而阖,是气之常度也。”

这是就外呼吸而言。古人又说:“天根阖辟,犹人之呼吸也。呼则接天根,是谓辟也;吸则接地根,是谓阖也。”
这是就内呼吸而言。这样外内呼吸又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当呼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开”的态势;当吸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合”的态势。上面便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周天功运演,在吸气升乾时,虽然要“专重于升”,但同时又要稍稍留意降,而不是“全不降”;在呼气降坤时,虽然要“专重于降”,但同时又要轻轻留意升,而不是“只见降不见升”。这样兼顾升降的协同运演,将大大助于真气的萌发和真气的循周天运行。

3、丹功中两种对抗意念所以能够协同运演,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心理运演,心理运演是可以一心两用的。

二、因为高度虚静的心态,给相互对抗的意念创造了一个可以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融化的内环境。

三、因为有真意在进行潜在的调控。《青华秘文》说:“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不可离也。”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丹功态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纯化、净化和模糊化的自我意识,是全部作功意念和修持体证的凝缩,它自始至终对功态发挥调控作用。功夫越深,真意的调控功能便越强。

对抗意念的协同运演,符合阴阳和合、阴阳运转的规律。古人早就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太平经》说:“天地之性,阳为阴,阴为阳,故阳当变于阴,阴当变于阳。”

《丹经极论》说:“阴阳运转,皆乾坤之妙用。”因为阴阳二气是始终不停地在运动变化着的;气的聚散,就是阴阳的相互推荡;气的升降,就是阴阳的相互感召;气的氤氲,就是阴阳相互揉合。

“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承,氤氲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

宋张载在《正蒙》中说的这段话是很在理的。丹功中的“寂而照,照而寂”,“忘里觅,觅里忘”,和“升中降,降中升”等等,正是体现了阴阳和合、阴阳运转的规律。

菩萨戒失戒因缘与忏悔法
声闻戒
【一】失戒因缘: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后有百万千万阿罗汉。入于涅槃。先于此阿罗汉上所得戒。始终成就不。以罗汉泥洹故。此戒亦失也。
《优婆塞戒经》:是十业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舍戒有六。一者断善根时。二者得二根时。三者舍寿命时。四者受恶戒时。五者舍戒时。六者舍欲界身时。或复说言。佛法灭时便失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
声闻戒若证涅槃果位、或断善根、或得二根(男生出女根、女生出男根)、或命终(因声闻戒是尽形寿受,故命终即失戒)、或受恶戒、或自舍戒、或舍欲界生于欲界之外。

【二】自舍戒法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若欲舍时。若言我是沙弥非比丘。即失具戒。二种戒在。五戒十戒。若言我是优婆塞非沙弥。即失十戒。五戒在。若言。在家出家一切尽舍。我是三归优婆塞。三种一时尽失。不失三归。若次第得三种戒。舍法次第。如一时得戒中说。若先受优婆塞五戒。后出家受十戒。舍五戒不。答曰。不舍。但失名失次第。不失戒也。失优婆塞名。得沙弥名。失白衣次第。得出家次第。若沙弥受具足戒时。失十戒五戒不。答曰。不失。但失名失次第。不失戒也。失沙弥名。得比丘名。失沙弥次第。得比丘次第。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要从五众而舍斋也。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若舍具戒。当言我舍具戒。我是沙弥。若舍出家戒者。当言我舍出家戒。是优婆塞。若舍五戒者。当言归依优婆塞。如是则成舍戒。亦无过咎。又言。若已著白衣被服。有人问言。汝何故尔。答曰。我罢道。我作白衣。亦名舍戒。若舍戒时。都无出家人。若得白衣。不问佛弟子非佛弟子。但使言音相闻。解人情去就。亦得舍戒。舍戒一说便舍。不须三说。

声闻戒(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自舍戒只需向能听懂的人无论出家在家,自说舍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即成舍戒。

【三】舍戒容易而受戒难: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问曰。受戒时须三师七僧。舍戒何故一人便舍。答曰。求增上法故。则须多缘多力。舍戒如从高坠下。故不须多也。又云。不欲生前人恼恶心故。若须多缘者。前人当言。佛多缘多恼。受戒时可须多人。舍戒何须多也。又云。受戒如得财宝。舍戒如失财宝。如入海采宝。无数方便然后得之。及其失时。盗贼水火须臾散灭。舍戒亦尔也。舍三宝所以成舍戒者。以受戒时归向三宝得戒故。舍和上阿耆利成舍戒者。以因和上阿耆利得戒故。舍比丘乃至优婆夷。乃至不复与汝共作同学。成舍戒者。以本同归向一味一道。今若舍之。则佛法义断。以是背佛法故。戒则去也
所以众生一旦受戒,一定要珍惜自己得戒的福德因缘,发坚固心受持不毁。

菩萨戒
【一】失戒因缘
《菩萨地持经》:有二因缘。失菩萨律仪戒。一者舍无上菩提愿。二者起增上烦恼犯无有舍身受身。失菩萨戒。乃至十方在所受生。亦复不失。若菩萨不舍大愿。非上烦恼犯。舍身受身。虽不忆念。从善知识。数数更受犹是本戒。不名新得。
《菩萨地持经》讲有两种因缘失菩萨戒:一是退失无上菩提心(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二是以上品烦恼犯菩萨根本重罪。

《菩萨璎珞本业经》: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
《璎珞》犯十重失戒,需重受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犯有三种有软中上。若软中心犯。是不名失。若是增上心犯。是名为失。何者是上。若犯上四数数乐犯。心无惭耻不自悔责。是名上犯。菩萨虽犯于上四事不即永失。如比丘犯四即为永弃。菩萨不尔。何以故。比丘犯四更无受路。菩萨虽犯脱可更受。是故不同。略有二事失菩萨戒。一舍菩提愿。二增上恶心。除是二事。若舍此身戒终不失。从是以后生生之处常有此戒。若不忆念更遇善友。而更受者不名新得。如是菩萨戒者应当识知犯不犯事轻重之相。软中上异。
《威仪经》讲亦有二种失戒:增上烦恼犯重需重受!舍菩提心、得增上恶心失戒

《菩萨戒本》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有违犯及无违犯。是染非染软中上品。应当了知。
《菩萨戒本》上品烦恼犯重罪失戒,需重受!

《瑜伽戒品·羯磨文》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为欲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瑜伽戒品·羯磨文》亦二种失戒,舍菩提心、上品烦恼犯重罪失。

《菩萨善戒经》菩萨心有三种下中上。若后四重下中心犯不名为犯。若以上心恶心犯者是名为犯。上者所谓乐作如是四事。心无惭愧不知忏悔。不见犯罪赞破戒者。是名上恶心犯。菩萨虽犯如是四重。终不失于菩萨戒也。如比丘犯四重失波罗提木叉戒。菩萨若犯比丘四重。亦失波罗提木叉戒。污菩萨戒。污者现在不能庄严菩提。不得无量福德三昧。是名为污。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离是二缘乃至他世地狱畜生饿鬼之中。终不失于菩萨戒也。菩萨戒者。不同波罗提木叉戒。菩萨若于后世更受菩萨戒时不名新得。名为开示莹净。
《善戒经》舍菩提心、得上恶心失。

《菩萨地持经》:有二因缘。失菩萨律仪戒。一者舍无上菩提愿。二者起增上烦恼犯无有舍身受身。失菩萨戒。乃至十方在所受生。亦复不失。若菩萨不舍大愿。非上烦恼犯。舍身受身。虽不忆念。从善知识。数数更受犹是本戒。不名新得。
《地持经》舍菩提心、增上烦恼犯重失戒

《梵网》犯十重可忏悔灭罪后重受

声闻戒犯根本重罪不可重受!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若无失戒因缘,生生世世于一切处受生直至成佛亦不失戒!

【二】菩萨戒的舍戒法
《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
菩萨戒有受无舍,所以有的人说菩萨戒不想持了,或者感觉受持不了就去舍掉。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无舍。

【三】忏悔法
《梵网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受戒。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罪灭。
《梵网》犯十重需日夜六时诵戒礼三世千佛见好相得灭罪,轻戒作对首(对首的意思是指:向众生发露忏悔,这个众生的要求各经典里要求不一)

《菩萨璎珞本业经》云: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
《璎珞》犯十重不可忏悔,需重受;犯轻戒可以作对首忏悔

《菩萨地持经》云:若有所犯。即如法忏悔此一切菩萨犯当知突吉罗摄。当向大小乘人能解语。能受悔者如法忏悔。若菩萨以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律仪戒。应当更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悔。称先所犯罪名。作是说言。大德忆念。我某甲。舍菩萨毗尼。如前所说事。犯突吉罗罪。余如比丘突吉罗忏悔法说。若下烦恼犯波罗夷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悔。若无如法人。当起清净心念言。我终不重犯此罪。于未来世中常摄持律仪戒。若能如是所犯即除。
《地持经》犯重需重受,犯轻戒作对首忏(对大、小乘能听懂的人忏悔)。

《瑜伽师地论》: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又此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瑜伽》犯重失戒需重受,犯轻作对首忏(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众生忏悔)
(补特伽罗为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译为数取趣、人、众生,指轮回转生的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乃外道十六知见之一。即“我”的异名。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的真实补特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的补特伽罗)。)

《菩萨戒本》: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菩萨戒本》犯重失戒需重受,犯轻作对首忏(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众生忏悔)

《菩萨戒本》: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菩萨戒本》犯重失戒需重受,犯轻作对首忏(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众生忏悔)

《佛说决定毗尼经》:又舍利弗。若有菩萨犯于初戒。于十众前以正直心殷重忏悔。故犯戒者于五众前。以正直心殷重忏悔。手捉女人眼见恶心。或一人或二人前。以正直心殷重忏悔。

丹道体悟:谈丹功修炼中,对抗意念的运用!
1、在丹功修炼中,有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即让两相反的意念在同一时限内一起运演,而且是十分和谐、协调比如:《道乡集》的《养胎功法》云:“药入中宫后,仍以寂照主。但此时之寂照,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用而不息也。”

一般而论,“寂”属静态,“照”属动态,二者显系对立。既然心里系念寂静,便不可能“照”,既然心里系念神照,便不可能“寂”。

但是,在内丹修持中,这两种对抗的意念,却可以协同运演。《道乡集》还特别指出“寂照为养胎之、本”,可见它在丹功中的重要作用。

《悟真外篇》的《交会论》有一段“采取交会口诀”:“忘里觅,觅里忘,忘中见,见中忘,阳生矣;忘中采,采中忘,忘里升,升里见,见里变,铅成矣;定中起,意中升,忘中用,铅引汞矣;铅合汞于内,精会神于外,交会矣;铅汞精神,合二为一,却将一念使之落黄庭,归鼎矣。”

这里的“忘”、“觅”、“见”、“采”、“用”等显系对抗的意念,一般而论,既“忘”,忘掉一切,就不可能再寻觅、相见并采取、运升和运用了。但在内丹修炼中,二者却能协同运演,并产生良好的功效。

《合宗明道集》的《小周天河车纲领论》引冲虚日:“当机在吸,则顺吸机而升乾。升不降非全不降,以灭阖辟,乃不重于降,而专重于升,只见升不见降也。当机在呼,则顺呼机而降坤,降不升非全不升,但其升若无,而专重于降,只见降不见升也。此乃周天先后二气消息之机也。”

升同降是两个对抗的意念,一般而论,在同一时限内,意既在升就不能降,意既在降,就不可能升。但在丹功修持中却可以让二者协同运演,以适应内外气的升降规律。
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丹功修炼到一定阶段的独特需要。

2、就寂与照的协同运演来说,丹功在实现了凝神入气穴之后,便要固守丹田进行温养,以便孕育、催化、集聚真气。这时除要保持并深化虚静心态之外,还要通过微弱的心理运演,以促进内丹的形成。

所谓“寂而照,照而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主体既要用无念之念来尽量弱化自我意识,又要轻轻运用神光和目力激惹丹田部位,以引发内在气机。因为只有依靠寂静的心态,“照”才得以进行,才能够对丹田发挥激惹作用;而神光、目力的默默下照丹田,又可以促进心态的进一步虚静。二者是相反而相成的。“寂而又寂,照而复照”,神的品位便不断提升,真气也就不断激发出来了。

就忘与觅等的协同运演来说,内丹功在采药结丹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忘”字诀,同时又要进行觅、见、采等心理作为。
不断进行主动性遗忘,是为了保持虚静的心态,而金丹的基础真精,也只能在虚静的心态中去觅,去见,去采,即所谓“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悟真篇》。

王沐说:“称恍惚,称杏冥,均阐明此基础之物并非有形有质,乃气氤氲于五脏百骸之中,讲寻、讲觅,即指出必须以神为体,以意为用,从似有如无之中取而炼之。”
所以说,此时修炼既要在恍恍惚惚之中寻觅,又要在寻觅中恍恍惚惚,绝不可顾此失彼。要尽量让两个对抗的意念紧密配合,相互依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升与降的协同运演来说,当人体深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部外扩,腹部鼓起,外部呈上升态势,但此时膈肌下降;当人体深呼气时,吸气肌舒张,腹部凹陷,外部呈下降态势,但此时膈肌上升。古人将人体呼吸时膈肌的升降和腹肌的张缩及其对丹田、经脉的激惹作用,称作内呼吸或先天之气。这样外内呼吸便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吸气时后天之气升,但先天之气降;呼气时后天之气降,但先天之气升。

《金仙证论》说:“外面之气降,里面之气则过我而升;外面之气升,则里面之气过我而降。”《道窍谈》说:“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说的都是这种内外呼吸的升降关系。古人说:“人之呼出,则气枢外转而辟;吸入,则气枢内转而阖,是气之常度也。”

这是就外呼吸而言。古人又说:“天根阖辟,犹人之呼吸也。呼则接天根,是谓辟也;吸则接地根,是谓阖也。”
这是就内呼吸而言。这样外内呼吸又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当呼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开”的态势;当吸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合”的态势。上面便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周天功运演,在吸气升乾时,虽然要“专重于升”,但同时又要稍稍留意降,而不是“全不降”;在呼气降坤时,虽然要“专重于降”,但同时又要轻轻留意升,而不是“只见降不见升”。这样兼顾升降的协同运演,将大大助于真气的萌发和真气的循周天运行。

3、丹功中两种对抗意念所以能够协同运演,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心理运演,心理运演是可以一心两用的。

二、因为高度虚静的心态,给相互对抗的意念创造了一个可以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融化的内环境。

三、因为有真意在进行潜在的调控。《青华秘文》说:“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不可离也。”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丹功态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纯化、净化和模糊化的自我意识,是全部作功意念和修持体证的凝缩,它自始至终对功态发挥调控作用。功夫越深,真意的调控功能便越强。

对抗意念的协同运演,符合阴阳和合、阴阳运转的规律。古人早就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太平经》说:“天地之性,阳为阴,阴为阳,故阳当变于阴,阴当变于阳。”

《丹经极论》说:“阴阳运转,皆乾坤之妙用。”因为阴阳二气是始终不停地在运动变化着的;气的聚散,就是阴阳的相互推荡;气的升降,就是阴阳的相互感召;气的氤氲,就是阴阳相互揉合。

“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承,氤氲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

宋张载在《正蒙》中说的这段话是很在理的。丹功中的“寂而照,照而寂”,“忘里觅,觅里忘”,和“升中降,降中升”等等,正是体现了阴阳和合、阴阳运转的规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且隐形毛孔一绝,唯一不好的,就是我买的是自然色太黄了,一定要买,最白色,相信我5️⃣昙雅眼影我之前眼影合集里面就有说过,我感觉旧版粉质会更好一点。虽然很好用,
  • 太爱了济南新店~干蘸麻辣烫超大一盘太上头了济南的UU们能吃到成都干蘸麻辣烫喽‼️好吃又好拍,买荤菜送素菜,做出来的份量其实还挺多的,人均2/3个荤菜,加一份方便
  • (c)防水做完待干后,进行“验水”试验,时间为48小时,48小时后到下一层屋里去看,如天花没有湿痕,则可通过,反之则需重做防水层。)和“电路”测试(用装有“插座
  • 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称,圣邦微电子(圣邦股份,300661.SZ)的组件已通过苹果质量认证,加入了苹果的供应商名单,将为iPhone 14 Pro和iPhon
  • 等到老公去上了班,女儿去书房备课,儿子开始在钉钉上上了课,闲下来的我,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看到飘窗上的三角梅——我的金发女郎竟然冒出许多的小小的骨朵儿,我的小白毛
  • 齿贝白漱口水添加天然 椰子油和薄荷 ,能有效溶解菌斑和长效抗菌作用~ 对人体还没有伤害,也算是一个养生小妙招吧~~ [爱心][爱心] 齿贝白牙粉完全取代了牙膏[
  • #绵阳身边事#【绵阳科博会三度蝉联“中国十佳品牌展会项目”称号】近日,记者从绵阳博览局获悉,在沈阳召开的2016中国会展业年会暨沈阳会展经济论坛上,第四届中国(
  • 我在舞台下总是不安、没有信心的样子, 她是比任何人都了解我真实形象的朋友。刚说完大家一起塌房吧然后舍友就挺给力的把很多瓜都发过来了里面真的太多了只可惜有的看不
  • 2020年1月18日与武汉返乡人员有密切接触,1月28日出现咽喉发干、咳嗽、发热等症状,2月4日入鄱阳县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目前病情稳定。6.鄱阳县新增确诊患者,
  • 而“大坎肩”、“皮腰带”这样的元素依然在《长相思》中充斥满满,但造型至少具有美感的同时,也得到了网友们的满意。 如果《与凤行》的造型真的存在问题,粉丝不间
  • Ⓜ️摩漾摄影 #原创作品 - 春风十里 不及相遇有你 ·····MO YOUNG STUDIO ····· #郑州婚纱照##郑州婚纱摄影##郑州约拍##郑州摄影
  • #王源[超话]##王源新专辑夏野了# 我尚不知春风尝得秋月悲 也未解得夏雨怎知冬雪愁 或许是得失有果毁誉参半 或许是感同身受必身受其苦 可是呢 我不想懂春风秋
  • #BLACKPINK黑站10w粉 被多家粉丝造谣80#兔粉大会上,主持人说:下面请认为80没错的兔粉坐到左边,请认为80错了的坐在右边。#twice油管被恶意刷
  • #祥云东方短毛猫[超话]##东方短毛猫# 繁育和饲养东方体系这个品种,如果你没有饲养和居住环境,那就别养了,东短和暹罗是在运动中,锻炼肌肉组织和软骨滑膜的张力,
  • 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人啊一晃就大了一晃又老了匆匆走过生,好快人生难料,难料人生生活是一道菜苦辣酸甜咸,品了,叹了人生是一场戏生旦净末丑,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 【巧妙避免隐形盐】我的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隐形盐,例如调味品酱油、豆瓣酱、蚝油、味精、鸡精等,里面都含有隐形盐,所以我们在炒菜时,如果要加这些调料,可以适当食
  • ”——《小王子的情书集》#陈楚生[超话]#陈楚生是盛夏蝉鸣的心动我想读懂夏天 燥热的风和有您的回忆我在等,等一个装满着我们记忆的春夏秋冬在燥热的午后,在充满绿
  • 或许现在有一些贷款上的经济压力,但作为这一代人,能降临在这样一个家庭,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希望以后轮到自己组建家庭的时候也能努力继续经营这份幸福感。在大学时,我
  • 每天都在琐碎的日子中忙碌地生活,有时却忘了生活原本的意义,忘了爱自己⋯没用心活出该有的好景色,其实心境才是一道不变的风景,别去想太多,也别总是去仰望别人,只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