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恩法师:
生命的安顿

归宿,
这是佛法
给出的答案

有人问: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

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提前一月告知弟子欲取圆寂,弟子哭泣,

大师劝谕开示曰:
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必不预报于汝。

沩山灵祐禅师一日上堂说法:

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右胁书五字,

曰 “ 沩山僧某甲 ”。

当时唤作沩山僧,却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却是沩山僧。

毕竟唤作什么即得。

从以上列举的公案,

且道:
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圆寂后,毕竟向什么处去?

若能道得过,即与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同参并肩,生死大事了毕,自然识得安身立命之处。

若道不得,还得继续绕路说禅,从理路上体悟领会。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说过: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

学佛的人如果不认识本心,

即不能明白生命之根本,

纵然广修六度万行,也总被妄想所迷,随业流转,轮回六道,不得自在。

唐朝华严宗的祖师圭峰宗密禅师开示过于生死之际,

人生有三种自在可以安顿生命:

第一 ,妄念若起,都不相随,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

虽有中阴
( 中阴身 ),

所向自由,天上人间,任意寄托,此为受生自在。

释意:
如果能够不随自己的妄想流转,就不会被业力所牵,

死亡之后,在中阴境界

( 从死亡到投生之间 )

就能够自由选择天上或人间受生,如此往来七次,就能成道。

这叫受生自在。

第二 ,若爱恶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细,此为变易自在。

释意:
受生自在的境界是能察觉妄念而不随之流转,此处连爱恶之念都不起,

修行到此,就可以用不入轮回,受一段段的生老病死之苦,

而是能于一身随缘变化长短粗细,所以叫做变易自在。

第三 ,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

即随机应化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此为究竟自在。

释意:
如果能究竟断除微细的尘沙惑、无明惑,

即能究竟成佛,是名究竟自在。

由上宗密禅师的开示,我们明白,欲得大自在,唯在制心一事。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即此意也。

因此三藏十二部,千经万论的佛法,归结起来,都是教化众生如何调伏自心,

如何善用其心的方法,而用心、调心之根本,即在明心见性!

若不明心,即不知心的起处与落处,就会被妄想所转,

这也正是五祖弘忍大师所说

“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 之苦心所在。

因此,欲识生命之归宿,首先要识心达本,明悟心性。

若有人听到此处,可能会心生怖畏恐惧,不知今生修行之归宿何在。

其实也不须担忧。

因为佛法慈悲圆融,用以度脱救拔一切有缘众生的苦厄。

佛陀在《妙法莲花经·药草喻品第五》中说:

“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

《涅槃经.如来性品》说:

“ 又解脱者,
名为一味。”

佛陀随宜宣说三乘十二分教无量妙法,皆随顺众生的根性欲乐,让众生得到随分随力之解脱,以安顿生命,长养善根,最终趋入究竟成佛之道。

略说佛法对生命的安顿,依众生的根性欲乐,可以概括为三乘佛法。

三乘是指人天乘、小乘

( 罗汉乘、辟支佛乘 )、

大乘
( 菩萨乘 )。

一 、人天乘。

这类众生不欣乐解脱圣道,犹自喜欢人天的五欲快乐。

人天乘属于世间的善法,可以解脱世俗的恶业产生的苦恼伤害。

五戒十善是人天乘的基础。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诳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二 、小乘
( 罗汉、辟支佛乘 )。

这一类众生厌患三界烦恼,偏于自度,不欣乐度化众生。

罗汉乘称为声闻乘,因闻佛之声教,明了苦空无常的道理,

修 “ 四谛 ”法,可以解脱三界之见思惑,而证阿罗汉果,故曰声闻乘。

辟支佛乘又称缘觉乘,根性稍利,

依 “ 十二因缘 ” 教法,修道觉悟,断见思惑,而证辟支佛果,故曰缘觉乘。

三 、大乘
( 菩萨乘 )。

此乘根性大利,从初发心,即具广大誓愿,发菩提心,

修行 “ 六度万行 ”,普度众生,经三大阿僧祇劫,证成佛果,故为大乘。

菩萨者,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译名觉有情,

以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之意。

在大乘佛法中,佛陀并为志意劣小的菩萨开示了净土法门,

如果担心将来会退堕,可以发愿往生诸佛净土,修行至不退转再入世间度化众生。

以上三乘,皆是佛陀开示的生命安乐之道,

亦皆是谛实可证之道,世间除此之外,鲜有安乐可寻。

但三乘皆是心外建立,所成就的是权乘位的果位,亦非生命究竟之归宿。

所谓究竟者,即是众生本具的灵觉之心。

此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量等虚空,含摄法界;

万法只是此心,古德云: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但皆因众生妄想执着而不能识得、不能证得。

众生在无量劫轮回中,攀缘外境,妄立能所情见,迷失本心,为妄想所转,故舍家逃逝,流浪三界。

今生有幸,得遇佛法,应当皈信三宝,发无上心,以期打破无明惑业,顿证本具之自心,如十字街头遇见阿爹相似,有多少庆快!

永嘉大师《证道歌》里说:

“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若能如是,始得不疑佛,不疑法,不疑僧,

始能显发生命本具之功德,至此时,方可谓归家矣。

文章来源:《佛教文化》杂志

#第五人格交易[超话]#佛系收个梦情要求如图一,可以用这三个号子换(支持双向补差),看渠道,ggs除了防沉迷都可以
慢收,现在收要等我把号子卖掉,p3暂时不可换要等五个月
1亮点基德日向画家双金弹二柯二满配假面推理三觉醒船匠
2单金邪眼蒸汽梵音时之砂音波套
3双金觉醒p5伪满配三月兔裁决初拥新娘
[不出只换,换p1的配置]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原玉】【青玉案·秋里参禅】第23首
词 /@紫菩提700

真如岂用敲经磬。
外求法、终归病。
水月云天空自性。
菊黄秋梦,竹青石径。
尽了红枫兴。
//
花开佛我无凡圣。
石歇人僧也禅定。
幻灭何家言谬正。
尘烟如许,风幡不动,
了了明如镜。

《词林正韵·第十一部(仄声)》

——————————————————————————
——————————————————————————

【1】【青玉案·思】步紫菩提诗友韵
词 /@风一样的人老大

懒听窗外风敲磬。
月不管、相思病。
风月无情还任性。
飘零飞絮,乱红铺径。
抬眼都无兴。
//
莲花台上安神圣。
何法能教俗心定?
世上难分斜与正。
无悲无喜,八风难动,
止水如明镜。

【2】【青玉案·朝寺】步韵拙和紫菩提先生
词 /@铁翼人

空山寂灭闻经磬。
杖藜往、消愁病。
去罢人生刚愎性。
水流狷介,自成蹊径。
尽了潺湲兴。
//
枝头花落留神圣。
物我相忘芥尘定。
望月幽思方入正。
本来无物,缘何心省。
梦到尘烟镜?

【3】【青玉案】依韵紫菩提诗友
词 /@东江书影

山深静谧禅钟晚。
诵经课、听莲殿。
来去诸求多许愿。
一年四季,镜花轮转。
携雨风难断。 
//
尘缘尽了时时见。
问句无情是真汉。
佛语常言充耳灌。
俗夫子雅,慧明几现。
心妄灵山远。

《词林正韵·第七部(仄声)》

【4】【青玉案·自心是佛】步韵谨和紫菩提老师
词 /@乐樵山人

自心是佛懒敲磬。
明乎此、方无病。
水火相煎难悟性。
浮华扫尽,独开蹊径。
淡看烟波兴。
//
念头动处分凡圣。
百考千磨志还定。
咬紧牙关当守正。
是非不扰,身心不动,
我自心如镜。

【作者注】①首句“懒敲磬”的“懒”字,出律了,此处不作修改。盖因感觉无字可以代替吾之本意。②水火相煎:即“薪火相交”之意,引用鸟窠禅师开示白居易之语。原文如下:[作揖][鲜花]

杭州西湖喜鹊寺鸟窠禅师,本名道林,谥号圆修。九岁落发出家,二十一岁到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来入陕西投韬光禅师门下。多年后,道林座下收了一位侍者叫会通,会通虽出家日久,始终不能开悟。

有一天,他向道林禅师辞行,请求离去。禅师问他要去哪里?会通答道:“往诸方学佛法去。”道林禅师说道:“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一些。”于是拈起身上的布毛,吹了一吹,侍者会通就这样开悟了。因此,世称会通为“布毛侍者”。是故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虽易,而求诸难。”道不远人,道就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

根据《五灯会元》记载:道林禅师后来独自到了秦望山,在一棵枝叶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由于禅师道行深厚,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有一天,时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来到树下拜访禅师。他看到禅师端坐在摇摇欲坠的鹊巢边上,不禁大吃一惊:“禅师住在树上,是否太过危险了!”禅师答曰:“太守,您的处境才危险,我坐于此处,倒是毫无危险。”

白居易听了,遂不以为然地答道:“弟子位镇江山,好歹也是一名朝廷官员,有何危险?”禅师答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能说不危险吗?”其意为官场浮沉,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指不定哪一天,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于是便转了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后,大为失望,他原本以为,禅师会对他开示一些比较深奥之理,便说道:“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呀,还用您说?”禅师答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听了后,大为触动,于是恭敬作礼而退。

——————————————————————————

【青玉案】词牌简介[作揖][鲜花]

《青玉案》作为宋代著名词调之一,由来已久,可是“案”之一字,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案”为古之“碗”字,其义为今之“碗”一类器物;亦有人认为,“案”为古时有足之盘,并综合各类史料和文物考证,说是应为盛食之托盘。据谢桃坊《唐宋词调考实》记载:《青玉案》调,为宋人首创,乃是北宋时期的“时调新声”。其调名,源自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

《青玉案》词牌,又名《一年春》《西湖路》《横塘路》《青莲池上客》等。以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六句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代表作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此处仅附贺铸正体一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
【乐樵注】①以上师友佳作,除注明韵部外,均为《词林正韵·第十一部(仄声)》。②书法作品,为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化学暨生物化学系教授@20-21 王崇人先生。[作揖][作揖][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莫雷诺当晚发表全国讲话时强调,实行紧急状态期间,公民除购买食品和药品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得外出。  莫雷诺当晚发表全国讲话时强调,实行紧急状态期间,公民除
  • 最近参与的一个企业在考虑是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感觉有必要建立一个分析的框架产品逻辑:能否做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是否可复制,是否边际成本趋向于“零”是否需要持续
  • #黄铉辰# 黄铉辰你好,我就是稍微问一句,绝对没有冒犯的意思,也可能是我搞错了,又或者其实我是出现了幻觉,不管怎么样,我都希望我们能秉持着友好理性的相处原则,不
  • 店内商品偶尔会有断货现象,下单付款前请您先咨询是否有货,谢谢合作!店内商品偶尔会有断货现象,下单付款前请您先咨询是否有货,谢谢合作!
  • 2、今日大盘主要以企稳为主,全天震荡收红十字星,对于大盘的要求不要过于着急,先企稳,后反弹。5、大金融(银行、保险、券商)也已经蠢蠢欲动,现在的位置买进去,绝对
  • 双11提前开抢• 瞳恩非离子220买一送一¨̮ winky三色棕色〰14.2 ♡直径14.2mm 基弧8.6 含水38% ♡非离子材质 年抛型(建议使用6
  • 안녕하세요 AGUCCIM입니다. 이번에 저희가 #MISQ 이코노믹 페어를 통해 많은 물품들을 팔게 되었습니다. 저희 AGUCCIM은 이번 코로나
  • 晚安.br.27. 从清涩到年华.my.way. 逆向的风也许更适合飞翔. 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我是个很少用照片记录生活的人.庆幸那段时光.留下一
  • #澄澄ok的时髦现场# 英国V&A博物馆古董包袋带我穿越的一天!“包里包外”(Bags: Inside Out)包袋主题限时体验空间,算是本年度我最想打卡的展览
  • 拿真心去对待一段感情,就注定会受到伤害。这几天真的好疲惫。昨天晚上周宇说去打游戏了,而我看着电视看着看着就看睡着了。凌晨的时候,猛的一醒,想昨天都没有周宇聊上天
  • 农业专家一看我们的地,就知道上的是有机肥。如今,“野泡子”变成了黑土耕地,放眼望去,与周围的庄稼地浑然一体。
  •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为民办实事平等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真心送锦旗感谢法院司法人文关怀 近日,原告孙某来到七星关区法院,向承办法官王有志送上绣有“再现包青天明察秋毫,
  • 人生一世,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才活着有奔头,有牵挂,有希望,才还能咬着牙往前走!曾经的情意存在过,因为此活着甜蜜过,就是最大的值得了。
  • 两人争吵的时候,老尹公然说道:“我是正常人,你是残疾人,我就比你高贵!对此我是这样想的,穿越未来回想现在,多年以后,对自己说: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如果是
  • 在接受采访时彭诗梦表示:“我是那种比完赛绝对不会再去看自己比赛的人,离开了训练场和球场我也不会去想球了,因为我觉得训练的时候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球场上,所以场下
  • 早就已经忘记了之前那种简单失重的生活是什么味道,被迫着换了种方式,争取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好像,还不赖哦,尽管,这过程,现在仍不敢细细回味,都不是咬牙坚持,而是
  • 【#海口再暂停11个公交站#】受疫情影响,继暂停“人民西里”“海大南门”等18个公交站之后,7月14日开始,海口公交集团对途经疫情高风险区、中风险区的“培龙市场
  • 是的不认识压根没听说过这人本来当年也不咋火当年歌曲很火的大街小巷都在放着陈星的歌曲我最喜欢有几首代表作时代不一样了,当年你的粉丝都是大爷大妈了,有几个玩抖音,看
  • #吴世勋[超话]##吴世勋新剧我们曾经爱过的一切##30天安利吴世勋# D1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我姐拉着我看的快乐大本营当时并没有喜欢上但是对校训印象很深,当时我
  • 仰山杨爱民:哈哈,我的第五句意思是庵内的开阔地可以给将相之人来走马,不是你认为的将相不可能来仰山庵中走马,将相也有可能来仰山庵走马的哟,你的第五句可改为“将相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