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之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於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於五浊恶世,於无量佛时,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

“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 相也,菩萨见微细相。

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 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

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白话释】

问:身心全被束缚,不得自在的凡夫,恶业既厚又重,一切的烦恼一丝一毫都未断。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是超出三界的,具缚凡夫如何能够往生呢?

答:因为凡夫可以靠自力和他力这两种因缘,而得以往生。所谓自力是说,靠自己的力量在此世界修行,而单靠自力修行,是无法往生净土的。因此璎珞经说:“从具缚凡夫开始,不认识佛法僧三宝,不知道善恶因果的关系。後来接触佛法而且相信佛法,这时就开始发菩提心,去受菩萨戒。接著就生生世世不断的不破戒修行,修到三劫之後,才能达到别教初住位,也就是所谓的初发心住。接下来就修十信位的十种波罗蜜等无量的愿行,一直不间断的修直至满一万劫为止,这时才能证到第六的正心住。如果再加紧用功的话,就能更上一层楼,进入第七的不退住,就是种性位。”这是就自力修行而言,到此为止,还是没有能力往生净土。

所谓他力是说,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够摄取念佛的众生,於是就开始发菩提心,开始修念佛三昧,心里很厌恶三界,很想离开三界,并且身体力行修布施、持戒等的善行福报,还把所有的善行福报,全部都回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最後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应而得以往生。

因此十住婆沙论说:“在这世间有两种修行的方法,一种容易,一种难。难行道是说,在五浊恶世修行,要历经无量的佛,要想修到不退转之位,实在很难。

其中的艰难是无数尘沙劫的时间也说不完的。简单归纳有五点:一、或许会和其他外道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影响,坏了自己的菩萨修行法。二、很可能遇到无耻凶恶之人,被他破坏自己殊胜的德行。三、很可能获得富贵等之善业果报,结果由於富贵的弊病,反而破坏了禅定不淫的的清净梵行。四、可能会堕落成小乘,只求自己得出离,而障碍了大悲心。五、由於只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佛力的加持,就好比跛脚的人,一天最多只能走几里路,非常辛苦。这就是完全靠自己力量的结果。

“易行道就是相信佛说的话,修念佛三昧,发愿往生净土,靠佛的愿力摄持,决定能往生,一点也不怀疑。好比走水路的人,藉著船的力量,片刻就可以走千里,这就叫做他力。譬如愚劣的凡夫跟著转轮王,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四天下,这不是他的力量,而是转轮王轮宝的力量。”

如果有人认为,有烦恼的有漏凡夫不能往生净土,那是不是就表示有烦恼的凡夫也应该见不到佛才是呢?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知道念佛三昧是随著无烦恼的无漏善根而引发起来的,有漏的凡夫还是可以随著他修行的程度,而见得到佛身的粗略相貌,菩萨见得的是佛的微细相貌。

往生净土也是一样,虽然净土是无漏善根的果报,但是有漏凡夫只要发了无上的菩提心,求生净土,经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烦恼伏住或断灭,因此而得以往生净土。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萨见到的是微妙相。这是没有什麽好怀疑的。

因此华严经说:“所有诸佛的净土,全都是一样的庄严清净,只是由於众生各人的业力及修行程度不同,所以各各所见不同。”就是这个意思。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根之性,本来都是妙圆真心,如来藏性。但因有了觉上加觉,本来觉体已觉,不必加觉。但因为要加觉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失去真实之性,把本有之见精、嗅精等,都失去其本来的功能,因和妄明妄觉结连在一起,成为第八识见分,其体虽真,但用上终是妄了。因为真性胶着妄尘,就发出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因为揽尘结根,就变成六和合,六种作用了。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你现在能离开明暗二尘,见体就不存在。为何有见?就因为有明暗之相帮忙你,才有见体。离开动静二尘,就没有闻体。离开通塞二尘,就没有嗅性。离开有味无味,就没有尝性。离开离合二尘,就没有触性。离开生灭二尘,就没有了知之性。我人因为揽六尘而结成六根,因此聚见于眼,聚闻于耳,耳嗅于鼻,聚尝于舌,聚觉于身,聚知于意。这皆是妄体。如果能到常光独照,迥脱根尘,那么妄体都没有了,了知元性,怎还有安寄之地呢?真妄二体,需分别清楚:揽尘结根,聚见于眼,为妄体。元明照用,常光独耀,为真体。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这段文及下段文都很重要,我人为何仍未开悟?就因为顺生死流而转,不能逆生死流,亦就是跟着妄尘去跑。现在只要你能不随六根六尘去转,不循着明、暗、动、静、合、离、通、塞、生、灭、有味、无味这十二种有为相,不会被有为法所转。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任由你选拔一根,不让它和妄尘交黏,而使它潜伏于内,伏归本元一真之心;就能发挥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经发出,则通天彻地,耀古辉今;既不为外尘所滞碍,亦不被内根所局限,而是寂然真心,本妙明性。那其余五根,不再去胶合妄尘,再发妄相。自然会随着这一根的解脱,而同时都得解脱了。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这段文是六根互用的基本条件,不随十二种外尘所引起之妄知妄见,则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本有之真知真觉,不必靠浮尘胜义二根,但只寄托在二根之中,而能发出灵明之功能。这个时候根尘双脱,灵光独耀,便能六根互相调换使用。如眼根不单能见,还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随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余五根的作用,这便是诸黏圆满,六根清净,自在无碍之妙用。

今天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是僧人结夏安居三个月,圆满的日子。亦是僧自恣日,僧人彼此互相说过。也是摩诃目犍连尊者得到天眼通的日子。他第一眼便看见母亲在地狱受苦。因他母亲在生时,不但不信三宝,还毁旁三宝,又喜欢食肉,食鱼虾,食鱼卵等,一天不知啖食多少生命,所以死后便堕地狱。目连见母在地狱,饥渴交迫,十分痛苦,便持钵饭献母。母接钵后,即以袖遮体,走到无人见处啖食。哪知饭一进口,都变成火炭,不能入口!目连见状,亦无办法,只得走回佛陀处求救。佛说:“你母造业太重,非你一人之力所能救度,必须请十方僧人一同以清净功德回向,你母才能离苦得乐。”故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日,到处都有盂兰法会,超度先人亡灵。盂兰盆是“救倒悬”之意。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这里举出会中,得到六根互用的圣者作证明。阿难,你岂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就有六根互相用的人。好像阿那律陀尊者,虽然眼瞎,但是他得到半头天眼,能看见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中果一样清楚,这是无目能见。

阿那律陀(译作无贫),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报,他是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从佛出家后懒惰贪眠,被佛呵责:“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佛一骂,便生大惭愧,发奋七日七夜不睡,终至双目失明。佛又可怜他,就教他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遂得半头天眼通,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物一样。

跋陀难龙:是龙神(译作善欢喜龙),保护摩羯陀国,风调雨顺,人民欢喜,故名欢喜神。此龙神虽有耳,但不能听。只用角去听一切声音,这是听不用耳。

殑伽神女:殑伽是河名(译作天堂来,即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神女是主河神,无鼻而能闻到鱼香。

骄梵钵提:译作牛饲,即牛吃草声音,出入息好像牛饲一样。为何他会这样?因他在因地修行时,为一小沙弥,做一位老和尚的侍者。老和尚已证罗汉果,但牙齿已掉尽,故吃东西很慢。小沙弥笑他食东西像牛一样,因此生生世世,都得牛饲之果报。故佛嘱他在天上住,不要在人间,恐怕众生见后又生诽谤而堕落。在佛教里不能随便讲话的,讲错一句话,就错落因果。

又好像以前有人问老修行:“大修行人落因果否?”老修行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答错这句话,便五百世堕落为狐狸。等到百丈禅师讲经时,每天都有一长胡子老人来听经。有一天当禅师讲完经回寮房时,老人跟他到寮房,叩头跪下问:“大修人落不落因果?”禅师答:“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老人听后,恍然开悟,便把前后经过告诉禅师,并说:“得禅师指点,现在已明白,故明天但可往生,请禅师代为埋葬。”明天禅师带徒弟往后山,果然见一老狐狸尸,禅师便以僧礼葬之。由这一点看来,是不可以乱答乱讲的。以后你们千万不可乱答人们所问,切切不可不知以为知,乱答是很危险的。

骄梵钵提的舌头,虽然不正常,但亦能知味。

舜若多神:即虚空神。空神没有身体,它的体质好像风一样,本来没有感觉。由佛放光相助,使它无身亦能有触觉。

还有其他的声闻,入了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及第六意识,受想二个心所,证得寂然境界之灭谛,好像大迦叶,早就灭了意根,连第七识亦已灭尽。他现在还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等弥勒菩萨出世,将衣钵交给他。他已灭尽心念,没有分别生灭心,只从根本智慧,而能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必因心念而知道。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你之六根如果能够拔除解脱,则在你自性里面就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一切浮尘以及器世界,种种变化相,都好像滚汤浇冰一样,消溶净尽。你的心光就变成无上真知真觉,即是妄除真现,就能得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阿难,我再举一例证明,不靠根而知道的道理,好像世间人,从来都是聚见于眼,如果叫他即刻把眼睛闭上,那么眼前所见的只是黑暗。

若再有一人站在他面前,他当然亦不能分别这个人的六根,头和足在何处。不过如果叫他用手,循著面前所站这个人的身体,摸索一匝,虽然看不见他的形貌,但是当手摸到头便知是头,摸到足,便知是足。

因知觉性是常在的,不必靠光明,不必依根尘,亦同样能知道。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世人皆以能缘之见,必因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然而从自性所发出之知觉,虽然眼前都是黑暗之相,亦不会因黑暗而分辨不出来。

这是说明,凡夫的见性,尚且不必依靠明缘,而能分别知觉,何况根尘皆已销尽,得证果之人,他的本觉胜净明心,哪有不成为圆融的妙用呢?

“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光明。”这便是开悟的境界。为何要修道?就因为没有把握,做不得主。身体健康时做得主,但病时做不得主。睡时做得主,但死时又做不得主。

所以修道就为著要时时刻刻都能做得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姐妹在长沙,想问一下有哪些靠谱的鼻子专家?姐妹在西安,想问一下有哪些靠谱的双眼皮专家?
  • 争取健康吃饭 Day 150早午饭:香蕉,牛奶+咖啡冰=冰拿铁吧,玉米(吃了小块)打包的花生毛豆,圣女果下午:圣女果,油桃(其实不饿,但感觉似乎到点了,不吃东西
  • 热浪滔天的午后,我从浅眠的梦中醒来了,不知道该说是热醒的,还是梦惊醒的,醒来后的我又是一身水漉漉的大汗,身上是水,脸上也是水,就连眼睛里也全都是水。#记·念(l
  • 43岁的时候,我写了一个小文章,和今天的内容有点重复,但我俩真的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互相陪伴的,所有,今天有的内容您可能已经看过了,但我还是要再赘述一下。
  •  答 :一切普通咒語可以轉傳,特別法汝們恐怕不能傳,還有最特別之法,只要說就失去密宗之真理,便成不到佛。  行者如欲持誦某佛之咒,但又苦於無阿闍黎師傳時,可在壇
  • [太开心][太开心]老莫作为晓彭肥肠鸡的创始人,想要把肥肠鸡打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品牌,于是花三年的时间开了这样一个肥肠者聚集地的地方,以前是打着鸡的称号,宣传“
  • #翔霖[超话]# “身边随时有可以分享的人”作为一个同是狮子座的人,想说的是这句话的意义非同一般其实狮子座在大家印象里都是那么的自信和耀眼,但不然,狮子座其实是
  • 由于厂长付总能力有限,不具备战略上布局谋篇,不会在战术上指挥调度协调,更不能很好地识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所以造
  • 据了解,乐山电力夹江公司本次农网改造共安装变压器65台,变电容量720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5.88公里,低压线路102.88公里,项目总投资1935.3
  • #蟑螂算是碰到克星了#怎么现在打九价都限地区的核酸啊[裂开]家里妹妹好不容易抢到家里一个号,因人在外地工作[微笑]医院要求区域的核酸证明[裂开]我理解要48小时
  • #夏季护肤小技巧# 告别油腻丨 发光计划 唤醒夏日感受阳光洒在脸颊的温度伴随着淡淡的栀子花香开启一天的清晨护肤【香蒲丽海洋玻尿酸面膜】来自海洋SPA疗法开启玻
  • 当我们一‮人个‬的时候,遇到‮种各‬问题,没‮别有‬人可说,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或‮是者‬原生‮庭家‬的问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的婚姻也不好,他知道亲密关系
  • 叉烧包,白茶,广西柚子将要完成它的使命,静静地等待送进主人的口中。今日记录早餐:咖啡☕️share葡式蛋挞和肉派加餐:木瓜 哈密瓜午餐:孜然鸡胸肉 鸡蛋豆腐芦笋
  • ”呃…看到阿姨们在拍抖音呢,带头的阿姨点了烟,墨镜,社会社会。小应随机掉落两只快本下班的小可爱啦~一只是下班了开心到飞起抡圆了胳膊(bushi)比心的姐姐,一只
  • 【严太婆锅盔】老字号品牌小店,如果说军屯锅魁像驴肉火烧,严太婆锅盔更像肉夹馍,只是饼更香脆,内容更为丰富,麻辣牛肉最好吃【肥肠粉】 成都大街小巷也总有肥肠粉的身
  • 对嘛醉消失后带来的疼痛感也有减轻的作用刚做完手沭每天早晨有的人认为术後眨眼不好,或者觉得睁大眼睛双眼皮才会漂亮,但事实并非如此,跟往常一样自然的睁眼闭眼就可以全
  • 我也纳闷,忽然我觉得油味特别大,都有些呛鼻子,我拿了个细棍一探水箱,把液滴一抿,分明是油,说:大伯,油添水箱了。A爬下就给儿子B磕头:你就是我的亲爹,你就是
  • Pokemon联名皮卡丘纯棉短袖【39】这个是日本的潮牌,炒鸡难得的活动啊⚡宝可梦精灵们都hin可爱趁好价一定要多入几件不放心的小可爱可以下单个yun.险~【初
  • 如果连过程和结局都已注定,那就别再去纠缠因为那样连自己都会觉得贪婪一生很长,一瞬又太短尽己力,听天命无愧于心,不惑于情顺势而为,随遇而安愿你想要的都能拥有,得到
  • 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3处共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