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心的三把钥匙

宋代慧开禅师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名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闷闷不乐:

有着稳定的工作,却嫌弃收入不够高;

已经超越了昨天的自己,还是埋怨走得太慢;

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能让你心烦意乱。 

其实,世界的好与坏,生活的悲与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

你的心态对了,就不累了,也不烦恼了。

想要改变心态,解锁一个开心的人生,你需要这三把钥匙。

01

停止比较,烦恼就少了。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刘在公司忙了一年,拿到了2万的年终奖。

他一打听,发现大部分同事只有几千块。

老刘嘴角往上一扬,给妻子发了条消息:“晚上不用做饭了,年终奖发得多,我们下馆子吃。”

第二年,老刘拿到了6000块的年终奖。

他又一打听,原来好些同事的奖金都过万了。

老刘不服气,找到领导,想讨个说法,结果却被一顿数落。

他憋着气回到家,见妻子买了件新的衣服,当场就爆发了:“家里钱这么紧张,你还买衣服,到底懂不懂得勤俭持家?”

领年终奖本来是件好事,可却因为跟人比较,有了落差,反倒成了坏情绪的来源。

两千多年前,子路曾经问孔子,“君子也会感到忧愁吗?”

孔子回答说:“君子得失淡然,所以有终身之乐;小人患得患失,所以无一日之乐。”

比较得多了,心理就失衡了,日子也会随之而黯然失色。

想要活得开心,就不能总是生活在比较当中。  

一个人烦恼的根源,就是凡事去跟别人比较,而不是跟自己比较。

快乐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出来的。总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肯定活不出自己的快乐。

02

降低期待,快乐就多了。

有些人,活得很努力,却一点都不快乐。

因为期待太高,而把尽善尽美当成了生活的唯一乐趣;因为太想成功,而把追逐目标当成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电影《黑天鹅》中的妮娜,是位芭蕾舞演员,野心勃勃、而又追求完美。同时,还有一位对她极尽苛刻的母亲。

有一场重大表演,导演要求舞者不仅能演出白天鹅的纯洁与优雅, 还要能演出黑天鹅的阴暗与邪恶。

妮娜虽然是第一候选人,但对手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经过几次排练,妮娜演的白天鹅已经无懈可击,然而,在对黑天鹅的塑造上,还是没能超越对手。

妮娜一心想要拿下角色,决不允许自己失败。为此,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对着镜子流泪,还不停地出现幻觉。

导演告诉她,“完美,并都不是来源于控制,它也来源于放手。”

后来,她渐渐放下顾虑,释放出了自己被压抑的一面,将黑天鹅演绎得淋漓尽致,并成功拿到了角色。

《六书精蕴》中说:“心有所欲而思也。”

人就是这样,一旦期待过多,就会引起思绪万千,甚至会迷失生活的重心和前进的方向。

越想实现一个目标,就越是容易焦虑,越是容易出错。

有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心想事成,希望越高,失望也可能越大。那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往往会让人如坠深渊,难以自拔。

世界太大,许多的人和事,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把期待降到最低,所有的遇见都将成为惊喜。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03

凡事看开,心就自在了。

美国作家哈里斯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朋友约他一起到报摊买报纸。

报摊的老板摆着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更别说主动打招呼了。

买好报纸,朋友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可老板还是没有多看他们一眼。

离开后,哈里斯没好气地说:“刚才那个家伙态度很差,对吗?”

朋友却没有放在心上:“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没什么大不了。”

哈里斯很好奇:“那为什么你还那样客气呢?难道你不生气吗?”

朋友回答说:“我的心情我做主,为什么要让他来决定我的行为?而影响我的心情呢?”

面对不愉快的人和事,不必纠缠,一笑而过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凡事看开,活得轻松自在,才是真正的聪明之举。

《后汉书》中,有一个叫孟敏的人,背着瓦罐去集市上卖米。

可是,走着走着,瓦罐掉在地上摔碎了,米也撒了一地。

孟敏就跟没事一样,继续朝前走。

路人感到很奇怪,都朝他围过来,问他:“你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

孟敏说:“我就算看了,又有什么用呢?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世间三千事,烦恼在人心。

屠格涅夫说:“凡事只要看淡,并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什么事值得生气。”

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你若看开了,格局就大了,没有什么事能够轻易伤到你。

那些让你讨厌的人,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罢了;那些让你闹心的事,也不过是你人生中的插曲而已。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看开就好。

04

人生实苦,你要活成自己的糖。

生而为人,总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你要学会,给苦味的人生加点糖。

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写到: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不跟别人比较,多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烦恼自然就少了。

别对自己期待过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快乐慢慢就多了。

凡事看淡看开, 少一些怨气,多一些豁达,内心就获得自在了。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愿你握住这三把钥匙,用欢喜之心过生活,将每一个日子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索达吉堪布[超话]# [月亮]睡前故事

⭕️ 地主国王十四万年供养善根穷尽

有一次,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众眷属,作了三个月的供养。供养期间,波斯匿王带着宫里的人,亲自供养饮食及一切所需。

供养完毕时,他取来一小座坐在如来面前,对世尊说:“我曾经从佛陀您这里听闻过因果的道理。您说过,布施旁生食物者,获福百倍;布施犯戒沙门食物者,获福千倍;布施持戒沙门食物者,获福万倍;布施断欲仙人食物者,获福亿倍;布施向须陀洹食物者,获福不可计,更何况已经成就了须陀洹者……更何况向辟支佛、已得辟支佛,更何况向如来、乃至已经成佛,以及比丘僧众,能供养如是对境,获福功德不可称计。所以,我能对世尊您及比丘僧众作如此丰盛的供养,应该说功德圆满,所作已办。”

世尊告诉他说:“大王,不要这么说。所谓修福行善永无厌足,今天你为何要说‘所作已办’呢?你要知道,生死之路实在太长远了,可以说无法计量。”

(佛陀是要告诉他,修福是不能满足的,而且,这三个月供养的福德,如果不回向解脱,很快就穷尽了。)

接着,佛陀讲了自己因地的一个公案,以警戒大王:

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个国王名叫地主,统领整个南赡部洲。当时国王有一大臣,名叫善明,国王封他为小王,并分一半国土与他治理。后来善明王生了一个太子,名叫灯光。太子于29岁时出家学道,当天出家,当晚成佛,号灯光如来。

后来地主国王知道此事以后,便迎请佛陀及其眷属八十亿阿罗汉,在七万年中承事供养。如来度生事业圆满,示现圆寂,八十亿阿罗汉也渐次入于无余涅槃,地主国王一一收取舍利,建如来寺及八十亿罗汉寺,又在七万年中供养,直至如来所遗教法灭尽。

当时的地主国王不是别人,正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佛说:“当时我在七万年中供养灯光如来,佛涅槃后,我又在七万年中供养佛像及佛舍利,但我当时并未求取解脱,而是将所作功德全都回向了人天安乐,以求在生死中获得福报的庇佑。但是大王,当时的那些福德今天还有剩余吗?连微尘许都不存在了。所谓生死长远,不可计量,那些有漏福德早已用尽了。所以,大王,千万不要说‘我所作福佑,今日已办’。大王,你应当这样说:‘我今身、口、意所作的一切善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中获得福报及安乐。’这样说,便可安隐无量。”

当时波斯匿王听了以后,心怀恐惧,毛发竖立,悲泣交集,并顶礼世尊足,在佛前忏悔:“我太愚蠢了,以后再也不这么说了,唯愿世尊接受我的悔过。”

世尊说:“善哉,善哉,我接受你的悔过,以后不再这样说了。”

这时,在大众当中有一比丘尼,名嘎达亚那,她从座上起来,顶礼世尊足,然后对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太微妙了!您对波斯匿王说‘身、口、意所作一切善行,应当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中获得福报及安乐,如此便安隐无量’,这实在是微妙甚深的教言。

世尊,我现在忆起(她是已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现在以宿命通了知)在三十一劫之前,有一名号为饭式诘的如来出世,有一次,那位佛陀入野马城乞食。当时,城里有一个作差使的人,名叫纯黑,他见佛陀入城,便回家取了食物供养如来,并发愿:‘愿我以此功德,不堕三恶趣,并在当来之世,值遇像这位如来一样的圣尊,而且那位圣尊为我说法,令我获得解脱。’

世尊,大王,纯黑不是别人,就是我。我以那次供养功德以及誓愿的力量,三十一劫中不堕三恶趣,一直生在人、天中,而这一世又值遇世尊出家学道,灭尽一切有漏,得阿罗汉果。”

世尊对诸比丘说:“在我的声闻中,信解脱第一者,就是嘎达亚那比丘尼。”

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则公案。在这则公案中,地主国王十四万年的供养,因为没有回向解脱,善根全都耗尽了;而纯黑的一次供养善根,因为回向了解脱,历经三十一劫人天安乐以后,值遇佛陀,并成就圣果,二者的差别如是之大。

但这种差别,一般人是不懂的。

不信佛教的另当别论,就算是佛教徒,供佛、供僧的众多善根也不知道回向,就算是回向了,恐怕多数还是回向自己快乐、平安、健康、无病、长寿……但是只求这些是很可惜的,果报也不殊胜。

刚才说了,应当“回向广大菩提因”,应当“尽求解脱”。也许对我们来讲,什么是菩提,什么是度化众生,现在还比较茫然。但是,你应当尽量改造自己的心,将以往自利的回向,尽量转成利他。比如,一念《普贤行愿品》立即想到:“今天我不能为自己回向!一定要将这些善根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愿他们不仅暂时离苦,而且要成就菩提安乐!”这样心一转,善根就完全不同了。

——前行广释132课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地藏论坛佛教APP)
阿难尊者宿世因供养沙弥令其安稳专心勤加诵经,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佛告诸比丘:“谛听着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于是沙弥,常怀懊恼,诵经虽得,复无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言:‘何以懊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饮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于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同欢喜。”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

  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贤愚经》卷第十

阿难因宿世供养沙弥令得沙弥得安诵经,缘是福报愿求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
===============================
昔无数世时。有一佛图。中有沙门数千余人止住其中。遣诸沙弥数百人行分卫供给众僧。日输米一斛。师便兼课一偈。有一沙弥。时过市中行且诵经。时肆上有贤者。见沙弥行诵。礼而问曰。道人行何所说。答曰。分卫给僧兼诵一偈。贤者又问。若无事可诵几偈。答曰。可得十余偈。又问。分卫几日。曰九十日。当输九十斛米。贤者谓诵道人。但还安意诵经。我当相代出米。沙弥大喜。贤者与米九十斛。还报师已便闲读经。经三月通千四百偈。启师。诵经已讫。要当诣檀越家试之。师即听。诣贤者所报曰。蒙君重惠得安诵经。今经已止故来说之。沙弥诵文句。流利无有踬碍。贤者欢喜稽首为礼。愿我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及到佛出世现为弟子。名曰阿难。常侍世尊特独辩通博闻第一。师曰。时贤者今阿难是。夫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须弥山南有一大树。高四千里。诸钵叉鸟栖宿其上。树常不动。有小鸟形类鹑鴳。住止其上。树即振摇。钵叉鸟语树神言。无知我身将重而初不动。小鸟未宿反更振动。树神言。此鸟虽小从大海底来纯食金刚。金刚为物所堕之处无不破坏。所以大怖不能自安。经以为喻。若有凡人解深经一句口诵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万垢门皆不能自安。何况博采众法为世桥梁者也。《杂譬喻经》

阿难宿世因缘。阿难宿世造诸善根,藉彼善根乞种种愿,而得成就如今贤者阿难。
========
又于一时。长老阿难。被诸梵行大德人辈劝请。令彼奉侍世尊。从尔已来。尽心尽力。意行调适。如来所说。悉皆受持。从如来口所闻之事。或世间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若有人来咨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以是因缘。世尊集众。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弟子之中。多闻利智。侍者之内。阿难比丘。是其人也。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长老阿难。于往昔时。造何善根。藉彼善根。今生释种大豪姓家。巨富饶财。大有势力。乃至一切无所乏少。复以何业。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若闻世间出世间事。永不忘失。若有诸人来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世尊复记谓诸比丘。若知于我声闻弟子多闻智慧强记不忘最第一者。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世中。久远之时。还于此处波罗奈城。有王治化。名曰梵德。彼王尔时生于二子。一名喜根。二名婆奴(隋言月)。二子之内。喜根为大。其大子者。本性调善。贤直柔和。多有慈心。畏惧诸罪。厌离爱有。其彼王子。见其城内为诸王事之所逼切。悬官苦恼。杀害无穷。多有系闭。所谓枷锁杻械囹圄。地牢固禁。斩截手足。割其耳鼻。挑其眼目。既见此事。遂作是念。我之父王。百年已往。我身云何当治王位。我今知用如此王位。欲作何事。及我身命。亦知何用。所以者何。今见一切诸众生辈。以种种苦逼切其身。如我今者。不如舍家出家修道。作是念已。诣父母边。白言。父母。我欲舍家出家修道。

尔时父母。报其子言。汝身是我所爱之子。不离心意。瞻看无厌。我等宁死。不能别汝。我等但使身命存在。终不相放。如是再过。喜根童子。白父母言。父母当知。我今必定舍家出家。唯愿父母。哀愍许我。如是数数咨请父母。而彼父母。遂即听许舍家出家。而告之言。汝是我子如汝所乐。随汝意也。尔时梵德喜根王子。以其父母许得出家。至于他日。舍家剃发。次第修道。而悟缘觉。能作神通变化之事。放光放水。回天动地。兴云致雨。如是等事。皆悉能办。彼辟支佛。作如是念。我为何事。而得出家。如是之事。我今已办。已得己利。所作已办。我今可往本生之地。怜愍父母诸眷属故。及余众生。令作福田。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次第游行。至波罗奈。至彼国已。依住彼城父王梵德庵罗林内。

尔时梵德。传闻他说。喜根童子。已成大仙。还来于此。住我境界。我今可往至喜根边。显现于彼。问讯慰喻。时梵德王。以大势力。严盛威风。示现神德。从城而出。有四兵众。前后围绕。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遥见父来。而作是念。此诸人辈。梵德王等。大有威力。我慢贡高。我若随宜。在彼前者。梵德王等。必不敬我。作是念已。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坐卧经行。半身放烟。半身出火。身上放火。身下出水。示现如是种种神通。

时梵德王。诸臣百官。见彼尊者大圣辟支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彼等见已。作如是念。我之童子。虽舍王位今得出家。已成大仙。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其心尔时即大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不能自胜。诣彼喜根辟支佛所。王既渐进。佛复下空。王到其所。欢喜敬仰。时辟支佛。下住地上。即便坐于所敷之座。

尔时梵德。到辟支边。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坐一面已。时辟支佛。少说诸法。令王欢喜踊跃无量。显示善事。

尔时大王。从辟支佛。听闻法已。欢喜踊跃。白辟支言。善哉大仙。今受我请。常住我家。我为尊者。当作伽蓝经行房窟四事供养。心所乐者。悉皆办与。若欲哀愍诸众生故。村落城邑。欲行乞食。任意所行。我不障碍。辟支佛尊。默然而受父王所请。于时彼王。见彼尊者喜根缘觉默然受请。即办种种诸供养具。经行房窟。四事供养。悉持施与。自余须者。一切办给。

尔时喜根辟支仙人。为欲怜愍诸众生故。入城乞食。如此之时。即得入城。其月王子。日别至于喜根仙人辟支佛边。承事供养。于诸法中。心有所疑。时时往问彼辟支佛。其辟支佛。或被婆奴王子所问。默然不答。唯于诸指。出其光炎。尔时婆奴。作如是念。此辟支佛。大有神通。而无才辩。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告婆奴言。婆奴王子。汝来出家。汝今若其不肯出家。我定知汝命终之后。必堕恶道。若其出家。汝亦应当成就大仙。有大神通。尔时婆奴。诣向父母。白如是言。善哉父母。喜根仙人。今已出家。我今意欲随出家也。唯愿父母。哀愍许我。而彼父母。遂不许可。婆奴王子。犹故数数至彼喜根仙人之所。承事供养。其辟支佛。复数语彼婆奴王子。汝当出家。婆奴王子。复报兄言。父母今日决不听我舍家事云何也。

尔时王子婆奴。面上色相。出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喜根辟支仙人。告婆奴言。汝来婆奴。汝必当须舍家出家。何以故。汝熟相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婆奴。至父母边。白言。父母。唯愿放我舍家出家。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亦即诣向自父母边。白言。父母。汝等当放婆奴出家。所以者何。其相出现。七日之内。定当命终。以此因缘。父母必当与彼别离。以是定故。宁放出家。在于法内。取于命终。莫令在家取命终也。父母报言。婆奴王子。于七日内。必取命终。与我别者。我今当许舍家出家。

婆奴王子。当于尔时即剃须发。着袈裟衣。其出家已。于七日中。供养恭敬。事彼喜根。时辟支佛。教授威仪。过六日已。至其七日。定知命终。哀愍彼故。从坐而起。飞腾虚空。经行坐卧。放烟放火。隐身不现。种种神通。婆奴仙人。见彼喜根辟支佛尊。于虚空中。现于种种神通变化。见已心生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顶礼向彼辟支佛尊。既顶礼已。发如是愿。愿我来世。恒值如是辟支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闻已。悉令通解。又愿我身。于彼圣人。得为侍者。供养彼圣。又愿来世。得诸神通。所有威力。皆如此佛。若有来问我之义者。我悉为解。令彼欢喜。又愿生生世世之中。不在恶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于七日内。供养于彼辟支佛尊。受教法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以欢喜心。供养喜根辟支佛故。以彼业报。今得生于释种之家。而于彼边。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不堕恶道。以彼业报。所生之处。不曾堕于恶道之中。唯生人天。流转往反。受大快乐。而于彼时。复作是愿。愿我来世。值遇如是教师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一闻。即得知解。以是业报。今得值我如是教师。又于我边。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其于彼时。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若当值遇如是教师。我于彼边。得作侍者。供养彼圣。藉彼业报。今于我边。得作侍者。供养于我。其于彼时。又乞是愿。我于来世。得大神通。得大威力。藉彼业报。今得成于如是大圣。得大威力。其于彼时。又乞是愿。若有人来问所疑者。我悉为彼分别解说。令心欢喜。藉彼业报。今日阿难。有人来问心中所疑皆悉为解。令心欢喜。

尔时佛复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奈城。其城有一大富长者。名曰僧萨陀那(隋言王安)。其彼长者。大富饶财。多有生业。犹如毗沙天王无异。家中日别恒有五百辟支佛。来向其家食。其时而有一辟支佛所持之钵。下底尖小。如牛乳形。其钵所安。或在草上。或帘箔上。随即倾倒。不得安住。彼时长者僧萨陀那。有一女子。可喜端正。女相具足。其女见彼辟支佛钵倾倒不住。即自脱钏。奉辟支佛。而白之言。唯愿大仙。取此钏用安其钵下。尔时彼仙。为怜愍故。即取此钏。用安其钵。而彼钵盂。遂不倾动。于时彼女。既见此钵更不倾动安住钏上。欢喜踊跃。遍满其礼。不能自胜。心发是愿。如此仙人安钏上。不倾不倒。我于来世。所闻如是。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令忆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长者家女。今为谁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由于彼时。以欢喜心。自脱手钏。以奉尊者辟支仙人。安置钵器。因发是愿。如此仙人。以钵安钏不倾倒故。愿我来世。若有所闻。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皆忆持。永不忘失。由彼业缘。今所闻事。悉不遗忘。
《佛本行集经》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
https://t.cn/A6M9lAOe
(出处: 地藏论坛-佛教APP)#佛教# #地藏论坛# #地藏论坛佛教app# #佛教APP# #阿弥陀佛# #佛法看世间##佛教音乐##佛教[超话]##世界佛教论坛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老大,我想要你胸口的小呆米,可不可以呀?#摩登兄弟[超话]# ​​​人类幼崽有多可爱呢凌晨两点起夜上厕所,听到卧室小崽子哼哼唧唧,还以为夜醒找不到妈妈要哭,慌忙
  • 葛洪鲍姑,夫妻二人,同操医术,救死扶伤,是历史上著名的志同道合的伴侣,留下了福泽后世的《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著作,把最行之有效的药方无私地留给了后人,彰显了
  • 这就是女性的力量,“斧头帮”砍出自己的一片天!她们以前大多是家庭主妇,或没有稳定收入,但是现在她们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挥舞着斧头,砍出了数十亿的生蚝产业。
  • ● 红葡萄酒 代表品种:Mavro 墨伏罗塞浦路斯当地的主要葡萄品种是墨伏罗(Mavro)意为“黑色的”但实际上,墨伏罗酿出的葡萄酒颜色很浅,因此,在制作过程
  • 今生今世,惟爱任嘉伦,❤️嘉伦的腰,夺命的刀;嘉伦的笑,上瘾的药我见众山皆草木,唯嘉伦是青山嘉伦是天赐的礼物,我迟来的救赎遇见嘉伦的那一天,樱花开满了南山嘉伦你
  • 使う人に優しい“やわらかダンベル”を新発売——————————————如果你演示它更容易理解,所以我放棄了它。应该有很多人熟悉这首歌吧[抱一抱]時には、傷つけあ
  • 去年的大灾,就是一面镜子,把乡村河道治理的短板,揭了个“底朝天”。#洛阳24小时# 【伊川小流域:从“与水争地”到“河畅水清”】“暴雨之后,山洪沟满河平,想起来
  • 凯瑞甘本来是一个很强的人类女战士,ZF的刺客,但是因为个性太强,被人认为不好驾驭,于是在一场战争中被抛弃了,结果被虫子主宰给带了回去,进行了基因改造。怎么才能战
  • 麦麦再过去的十年中带给我们太多快乐和惊喜 不知不觉中那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为了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女孩让我们期待这一个即将18岁成年的女孩!麦麦从童星出道
  • 但谢贤知无不言,没什么顾忌,成了一面“镜子”说出了真相,在谢霆锋眼中,王菲是一个不喜欢受到约束的人,张柏芝则是一个顾家的女人。其实,很多粉丝们还是希望两人能够复
  • 关注@凤凰网娱乐 并转发微博,就有机会获得电影票福利哦~[打call] ​ 【三国源头 荆山胜地 中国著名作家走进“金南漳”[微风]】南条荆山,漳水所出。6月2
  • 此外,国泰君安指,全国疫情形势好转,且航班补贴政策调整,6月国内客流加速恢复。另外,埃克森美孚CEO预测油价将持续攀升,直至刺激新的(化石燃料)生产投资出现。
  • 分享跟随了我8年的好物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用英树家的产品,后来哺乳期,孕期也一直在用,也就做了英树代理因为真的买了太多了我妈也用他们家全都是纯植物的,所以成分真
  • 10年前铅汞霜烧坏了2千万女人的角质层8年前果酸换肤换黑了1千万女人的白皙面容5年前激素类祛斑霜又做出了2千万张激素脸2年前含荧光剂的面膜贴出2亿人的化妆品接触
  • 【[打call]宁夏首条沙漠公路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通车】乌玛高速公路起点为内蒙古自治区乌海,终点为青海省玛沁。乌玛高速是宁夏首条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有18公
  • 据了解,余师傅和其他队员正在石佛寺村附近的台区开展检查夏季安全用电,接到公司关于张大爷家紧急需求服务的通知,就迅速赶来。”他挂完电话没等多长时间,就看到几名身穿
  • [萌虎贴贴]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在树荫里分享汽水[挤眼]穿上柔软舒适,又复古可爱的条纹小背心[打call]好像整个夏天都被蒙上了胶片的记忆[红灯笼]顶着大太阳,有
  • ”网传的加拿大中将都是小虾米,联合国秘书长、以色列都频繁赶赴马里乌波尔和俄罗斯见普京,可能真正的原因是美国总统拜登的儿子,可能在亚速钢铁厂地堡被抓,毕竟,自俄乌
  • !!
  • #世界无烟日#【#烟龄1到15年身体都会发生哪些变化#?另点击了解:#长期吸二手烟会加速皮肤老化##这富贵脂肪不要也罢##我国每年超100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