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一部为凡夫所说的经典

善导大师的看法很彻底,合乎净土教理的本意。即,《观经》之中虽说定散、大小、高下种种之机,这只是遇缘之不同,其本性、实质都是一样,无有不同,都是常没凡夫、实质恶人。因此释迦弥陀二尊善巧方便,先调机诱引地广说定散二善,调熟众机,最后还废定散二善,因为能够救度逆恶凡夫的唯一之道,即是本愿念佛,此外别无,所以《观经》之“流通分”释尊不付嘱定散二善,唯以念佛一行付嘱阿难。

由于本愿念佛是易行道,相应此等逆恶之机;亦即本愿念佛,功能超绝,远胜定散二善,能令逆恶之机,径生极乐,速成佛道。此本愿念佛的信受之机,即是必堕无间的逆恶之机,《观经》说明了这种根机的真实相状,而开显此种经意的即是善导大师,这也是大师楷定古今的重点之一。

如果韦提是大菩萨,则不只与《观经》所说相违,使《观经》的真义不能开显,而且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也不能成立。然究其实,《观经》之中的韦提,常与未来世一切凡夫众生并称,未来世,即是代表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此种众生,《观经》说是“浊恶不善,五苦所逼”。这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若是大菩萨,何以有必要悲泣雨泪地仰求释尊?唯有愚痴的凡夫、罪障的女人,不得不仰求释尊为其宣说救度之法,所以善导大师视其为实质的凡夫,也唯有实质的凡夫,才需要弥陀本愿念佛的救度。

依大师的判定,九品都是凡夫(九品皆凡),不是圣者,且整部《观经》是释尊为未来世的五浊凡夫所说,非为圣者;大师说那种圣者是:

三涂永绝,四趣不生。
身居生死,不为生死所染,如鹅鸭在水,水不能湿。
神通自在,转变无方。
更忧何事,乃藉韦提为其请佛,求生安乐国也?

意思是,弥陀净土乃是为沉沦于生死苦海中的凡夫所设,不是为圣人所设,因为那种圣者已经远离三涂六道,安乐无忧,既已离苦得乐,不需救度,故不用佛为他们愁出离之道,不用弥陀为他们发救度之愿。倒是佛去世后的五浊凡夫,为烦恼贼所害,浊恶不善,五苦所逼;如斯苦者,犹如溺水之人,常没常流转,才是弥陀悲愍、为其发愿成就净土急须救度的对象,所谓“弥陀救度、凡夫正机”;弥陀悲愿是以救度五浊末世为烦恼贼所害、苦恼不堪的我辈凡夫罪人为目的,若不以救度如斯罪苦之机为急务,则佛之悲愿不够圆满,而众生之沉沦永难超升。故知阿弥陀佛之五劫永劫的大悲愿行,十劫以来的不停招唤,正是以救度如斯苦机为急务。

故大师说: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又说:

但此《观经》,佛为凡说,不干圣也。

世尊定为凡夫,不为圣人。

证明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由此可知:整部《观经》之定善十三观及散善九品,都是释尊为五浊恶世常没凡夫所说的,与圣者全无关系,故不只九品都是凡夫不是圣者,定善之机也都是凡夫不是圣者;即使韦提希夫人,虽然诸师断定她是大菩萨,大师也首先于《序分义》依据“汝是凡夫,心想羸劣”之佛说,楷定韦提希非大乘圣人,乃是博地凡夫,而言:

正明夫人(韦提)是凡非圣,由非圣故,仰惟圣力冥加,彼国虽遥得睹。

其次于《定善义》“华座观”言:

韦提实是垢凡女质,不足可言;但以圣力冥加,彼佛现时,得蒙稽首。

又于《般舟赞》言:

韦提即是女人相,贪瞋具足凡夫位。

总之,整部《观经》始终都是为了救度五浊凡夫、常没恶人所说的经典;是显示净土门所被正机以凡夫为本,为如斯凡夫所说的经典;是说明一切凡夫,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的经典;是释尊观见机教成熟而说的一部末法浊世机教相应的经典;是弥陀救度之法、凡夫得救之道的经典。

善导大师通过教证与自身的体验,认为所有人都是罪恶生死凡夫,而这样的凡夫是弥陀救度的对象,这样的凡夫只要专一念佛,都能往生弥陀净土。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

#南怀瑾# https://weibo.com/u/7256810291 南怀瑾老师:把宇宙的功能感召到自己身上来,这里面的秘诀告诉你了

原创 南怀瑾先生著述

真正的采日月精华很不容易的,必须很有定力,也不是对着太阳月亮看的。没有经过老师指点不要自己看了这些书乱来,太阳月亮的精华怎么会让你吸进来呢?那是借用太阳月亮在宇宙间放射的功能,与你自己的气配合起来。那么这个气是什么气呢?开始的气粗的是呼吸,这个不是气,真的气是意,所谓意气,在密宗的道理就是观想。所以什么是观想?就是意气。观想也是第六意识的“妙观察智”。

宇宙的精华本来跟人体是相沟通的,这个意气自然可以作用。在佛家来讲,释迦牟尼佛把这些方法都说了,可是一般人读经就读不懂。佛法的采日月精华的方法,还用不着跑去看太阳、月亮,你坐在房间、坐在地下室、坐在铁笼里都没有关系,仍然可以跟太阳、宇宙的精华往来。因为太阳的放射功能,并不是墙壁可以挡得住的。如果你能够拿意识跟它沟通的话,也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所以佛家有日轮观,修净土《观无量寿经》也要修日轮观,而且戒律规定所有出家的弟子,睡眠的时候心中要做日轮观睡。这是什么道理?所以我说释迦牟尼佛一点秘密都没有保留,都说了,可是一般人研究经典没有看出来。这是显教,不是密法。有些人拼命去求密宗,实际上密宗所有的方法,显教里头都有,只是你看不懂。*****
采天地精华,补自己精气。只要你有一口气活着,你还有药可以吃,这个药不要钱买,就是天地的精华。修道尤其像老年,精力不够了,只有借用宇宙这个力量。只要你懂得这个宇宙的生命,你可以引用到自己身上来的,这个秘诀就告诉你了。所以为什么打坐坐得好时,精神就非常好,因为你无形中已经吸收了宇宙的功能,所以念头越清净,你打坐越有精神。人为什么睡一觉精神会好?因为心里没有思想挡住,他同这个宇宙物理相通,所以精神来了。所以我们这个身体跟宇宙关系那么微妙,我们生命只要一口气没有断,你自然有真水真火。这个真水真火“切在方寸之间”,它在一念之间,在心里头。“至虚至灵,一呼即应”,这个“呼”是叫的意思,是一叫就回来了,等于你动念修道就有感应,只要方法对了,念头正了,感应就来了。念头一正,阴阳的境界一摆对了,宇宙的真气、阳能同真阴就跟你配合了。“离中真水,往而流戊。坎中真火,来而就己。”心属离,它是火,火是阳,阳中有至阴之液,所以古人叫心液,就是真水,流到中宫之土。“坎中真火”,有时候我们打坐,丹田发暖上升,这个是坎水中的火,下部上来的阳能“来而就己”,戊、己都是中宫,都到中间来会合。丹田的作用在这里,不是叫你守窍,如果非要守窍不可的话,最好守中宫位还比较稳当,勉勉强强。所以不要乱来。一定要懂得配合宇宙的原理,那才可以修气脉成就。“盖真阴真阳,互藏其宅,便是吾身之日月”,真阴真阳到了身体上面,就是自身的日月,这个人气象精神就越修越好了。这是无形的好,不是有形的好,因为他受这个天地真阴真阳的感召,所以“日光月精,相胥为用,便是吾身之水火”。这个在道家叫采药,采宇宙三光之药,天上的三光是日、月、星,人身的三光是眼、耳、心,都很重要。眼睛、耳朵、念头思想,也就是精、气、神。所以你要采药,是采宇宙的功能到身体上来,变化自己的生命,这才叫真正的采补。“其间采取感召,全仗中黄真意,即吾身阳燧方诸之妙用也。”这个“中黄真意”就是正念,所以佛家叫正思维,一念的正念。意念一正,禅宗叫无念,没有杂念妄想,一念清明就是正念在这里。正念在这里,宇宙的功能自然感召到你这边来,不要你去采它,它自然也归到你这边来,这个就是“吾身阳燧方诸之妙用”。所以修道家要清虚,不要守窍,不要做工夫,这是无上丹法。佛家则要空,大家好好地打个坐,杂念妄想真正清净,十五分钟就有效果了,坐个把两个钟头当然舒服呀,因为宇宙之炁,阴阳之炁到你身上来,感召了。你静了以后,感召宇宙物理之气过来交流,把它凝结住了。普通因为你脑子不空,心里不空都在思想,所以宇宙功能到来,都被你消耗掉了,或者阻碍掉了。因此打坐的好处并不是静的功能,而是阴阳天地感召的作用,所以说,“感应道交”是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摘编自《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密宗的修法,背向太阳,背向月亮打坐,又是一种方法,更高明,使光线不直射,修空念定,好极了。打坐时,就不用闭眼了,眼睛平视,学菩萨像,面带笑容,人一笑,烦恼就空了。现在是用平视,眼睛不准动,不是看,只是眼睛外形瞪着。学达摩祖师,张开眼不是看,只是张着而已。眼睛像窗子,窗子打开,不要加上意识,同样地看,自然跟虚空配合,心性空了。这个时候,妄念顿断,眼睛定住,如果加上弥勒菩萨的修法,一笑,妄念自然断了;因为眼睛闭起来,妄念就多。那么你说:老师你经常教我们闭眼睛的啊!我告诉过你们,打坐要闭眼,是因为这个时代,大家眼睛用得太厉害;现在是说你工夫真到了,气脉在头部动了,你眼睛想闭都闭不住,自然会张开,光明来了。“眼注清空顿然住”,这个时候,“不觉气动皆缓行”,你觉得自己气脉呼吸由粗而细,慢慢地流下,自然达到无念境界,“无念离戏由内现”,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四种都是戏论、是笑话,要离戏,内心自然无妄念。这个时候“出生性如天空性”,本性如太虚一样的空性,自然出来,身体都忘了。这是一个方法。不要认为这是有为法,虽是有为法,你们碰到我,我什么都告诉你们,得来太容易了。我自己求每一个法时,都是千辛万苦;不过求来知道以后,这些我看来还是一些渣子。但是,你们要尊重,你们自己没有大彻大悟以前,渣子都是宝贝,都是对治法门。下面是解释。“天极清明时,背日光,眼不动注于天空中央,气缓徐后即所住之刹那,显现空之光明也,其功力亦清醒。”“注”字下面没有“视”,并不是叫你看哦!我这个话讲了无数遍,如果你们搞错了,瞪起眼睛来看天空,眼睛瞎了不要来怨我。眼“视”要拿掉的,这个时候气慢慢的,就在这个刹那之间,体会呈现空性的光明境性,不要另求光明,自然光也是光明之一。这个时候,内心是非常清醒的,不是昏沉,甚至于清醒到不要睡眠了。“无广狭无方处而出现,所谓外面如何,内亦如之,因为一缘起之要故也。”此时,这个境界,无量无边,也无所谓长短方圆,也没有南西东北这些方向,佛经上说,外界如何空,内心也如何空。同样的,这个也是缘起性空,自性本空。因为你空不了,用法子把你引出来,本空嘛。所以,这个法子就是缘起,因缘所起法就是性空。“于此时即显现三层天空之密意。”三层空:外空、内空、密空;身内、身外、身密的境界都空,空的境界就是密。明明告诉你空,你还是空不了,这就是大秘密。真正的密法没有秘密,明白地显现就是密。告诉你自性是空的,你见不到空,这不是大秘密吗?现在你到了这个境界,内、外、密都空。“依于空明外之天空,现无念内天空时,证悟赤裸清明秘密天空。”这个时候,可以证悟到赤裸裸的清明的秘密藏,众生自然的大秘密、大空的境界。但是这个空性是本来有的,现在依这个方法,眼睛瞪着,如《恒河大手印》所说,“心注于眼,眼注于空”。我当年磕遍了头,拿了多少钱求大法,结果求得了这个法门。当年这些大喇嘛修法,向来极庄严,吓死人的。活佛一坐,半天不说话,同禅宗一样,后来传了“心注于眼,眼注于空”,就下座进去了。我心里想,我花了那么多精神和钱财供养,得了这两句话!那我本来都知道,还用你说?等我最后都学完了,临走时我问师父,还有什么密法?师父说没有了。我告诉师父说:你传的无上大法、大手印的密法,“心注于眼,眼注于空”不够!还要再加一句“心注于眼,眼注于空,空无所住”。......这种方法是殊胜而深奥的秘密法,修无念法的空性法门。摘编自《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东方出版社)。#佛法看世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记录很巧的一天,今天去水晶塔买材料的时候,一个啵啵特看到我是公式光,于是看着我,我马上就贴了过去然后我的奥尔什方cos号好友也正好来了,然后三个人围一起了这时候
  • 答案在我这里是否定的,我不会,爱了就是爱了,只是我们差一点点就可以走到最后了…今天是小草四十三岁生日,也是娘的受苦日,人们常说四十不惑,小草已不惑三年,到了今天
  • ——五月天15.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16.世间草木皆美,人不是。——五月天15.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 ——泰戈尔#闪光达人创作营#只把一件事做好,就是生活本初的节奏,再忙再累的日子都会云淡风轻,再苦再咸的生活都不值一提。”他说,创业指导老师还对创业规划做出评估
  • 我举手加额,听,长安在远处大声呼叫,收拾好心情,黙黙的给一个回应:我古老的城市,我生活的城市。”我们被成功说服,坐上摩天轮看了雾中的里昂,你指着远处钟楼上的灯光
  •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
  • 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阅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段日子或许很长,或许只是一觉悟来,所以耐烦点,给好运一点时间#阳光信用[超话]#[送花花]#阳光信用# [送花花
  • Q:①智能手机是覆盖全球的超级基础设施,所有软件都寄生在它上面,这个基础设施的主人是普通大众,它的效率远超传统的一切基础设施的效率。空间项因应效率的提升(在时间
  • #眼影试色##眼影分享##低饱和度眼影##白开水眼影#【这只汪星人看似普通,但拍照时摆的姿势特奇葩,是最吸睛的狗狗】这只汪星人Kiko就是狗子中最不走寻常路的那
  • 今天两个宝宝吃鱼 大龟一会就能干一条小鱼 而小龟由于太小了 根本咬不动 只能和和平相处 老母亲只能帮她把鱼刺 鱼头弄掉 用剪刀把鱼肉剪的小小的喂ta吃
  • #剧版镇魂#【庙岛妈祖庙】庙岛是一座神秘的岛屿,她的神秘在于岛上有800多年历史妈祖庙。#剧版镇魂#【庙岛妈祖庙】庙岛是一座神秘的岛屿,她的神秘在于岛上有800
  • 同时,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及时解封符合条件的高风险区,11月30日12时至今日12时解封高风险区域789个。#抗击新型肺炎北京在行动# 朝阳区人民政府发布:12
  • #合肥租房[超话]##合肥租房[超话]##合肥租房[超话]#可短签短租3个月 清溪国际樾园 中国铁建青秀城清溪路大润发 西一环路 靠近合肥西站地铁口 黎阳嘉
  • 報道中國時這樣做,一個明顯後果是越來越依賴某些消息來源——個人和機構,他們出於各種原因,認為堅持“中國威脅論”是有益的。但當涉華報道時,媒體就變成“看門狗”不加
  • 真的巨快乐我靠,我这辈子能去真的蹦一次迪吗[泪]反正是很快乐的周末啦,但是我到今天才记录也是有点尴尬嘿嘿,以后会经常记录生活的!上周去长隆都不记录,真的很狗命兴
  • #林雨申[超话]##林雨申1023心愿扭蛋机# 这世界这么大,你我各处一隅,却还是让我看到了你。 从哪里开始的呢?600多天前,偶然刷到一个小视频,被里
  • 最后:恭祝大家 鼠年大吉,健康平安!✨派派辅食日记|10M ❥黄瓜鸡蛋面❥银鳕鱼❥香菇玉米肠❥鲜虾仁❥西兰花❥蒸紫薯❥野生猕猴桃❥橙子❥海苔在家就能为社会做贡献
  • 不少网友看后,纷纷表示:汪小菲是真的傻啊,太单纯了一个丢了钱,一个丢了面子,没有赢家现实版的霸道总裁,意外跌入了无底洞看来,电费还得接着交啊不过,汪小菲这个令人
  • #小云的碎碎念# 真的好怀念2021年 时不时和小姐妹聚个会 约个饭从约定好见面的那一刻就开始期待出门会一起化妆 打扮分享彼此开心的事拍美美的照片 记录生活那时
  • ” 他“没问题”刚刚准备⬆️️他又问“你吃不吃你的小蛋糕了”“我吃啊 怎么了” 他“我提醒你一下 怕你忘了”“我要不吃呐” 他“那我就要帮你回忆回忆…”啊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