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
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
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
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
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
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
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共产党员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https://t.cn/A66LfL1y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视点深度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夏油杰: 让我看看......窝里的小鸟好像都受伤了,应该活不了多久。(你离开后)夏油杰(放出一只咒灵看护鸟窝): 唉,既然是被你眷顾过的小鸟,就当作是自然界的
  • 【荣进睿达运力排名分析】:【1】新联盟成员稳占前十;【2】与4月比,前4名无变化;【3】↑Hapag-Lloyd上升至前5名,由4月的第6名上升至第5名;【4】
  • 区块链早报 | 12月07日 星期二1、数研所与银联商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2、水滴公司区块链项目“水滴区块链”上线: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
  • 一叶子黑面膜补水保湿收缩毛孔男女专柜正品护肤品套装黑松露面膜【原价】99元领10元优惠券,券后【89元】包邮秒杀! 【劵值】3【券后价】 15.8淘囗令《D4
  • 太走心了,四种不同颜色轻松解决整个秋冬穿搭,这样一款集保暖、润肤、时髦于一身的保暖衣,这款保暖衣是均码的,80斤到140斤姐妹都能穿,让大家都过个温暖的冬天~
  • 生产效率方面,从川渝调研企业看,三元留种母猪 PSY 较二元能繁下降不大,降 幅预计在 5%~10%,但生长速度偏慢,养殖周期加长,反应到 MSY,预估仍一定
  • 22日北辰区开始道路管控,为保证大筛队伍能够按计划准时到达采样点,凌晨2点,杨建磊就已经开车出门,提前为大家 “探路”从医院到小淀刘安庄,他提前来回走了一遍,大
  • 位于多哈卡塔拉文化村的阿拉伯邮票博物馆(Arab Postal Stamp Museum),收藏了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多种主题邮票,馆藏非常丰富,这些邮票的历
  • 当孔祥东、高参、欧阳娜娜携手苏州交响乐团,在张家港湾鱼篓雕塑旁奏响经典旋律之时,很多人都见到了张家港湾的标志性建筑——将鲤鱼跳龙门形象和江南鱼篓渔网元素融合在
  • #路网综述# 【假日出行温馨提示】截至今日10:00时 ,全省高速公路路网通行状况如下:一、主线通行情况 受降雾及车流量大影响,G1京哈高速公路山海关方向在锦州
  • CPLE通证合理量化建设贡献与收益,有效利用用户个人的闲置资源、熟人社交关系网,通过去中心化、自生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激发CPLE生态的巨大价值。#申论基本功[超话
  • [笑cry]虽然白雪皑皑的景象今早没有出现,但今天下小到中雪是实锤了,家里最厚的衣服现在不穿,啥时候穿?第五十四天——昨天太刺激了,刷鱼缸手刮破了,今早血都没止
  • 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
  • ——顾城10.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熊培云24.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 泡面钱真的不好意思问室友要 就那天她在我这买泡面嘛,我正好没钱也不需要那么多泡面就买给她(钱用来屯泡面了),她吃完问我多少钱 我:一共7.49335481...
  • 两盘披萨嗝~我还是这么能吃 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就要回家了呢[打call] 想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抱一抱]还是用人民日报的图来表达叭 新年快乐[2
  • 根据案情,好律师往往能判断出打官司大概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私了更有利,他们一定会劝你私了,而不会把你拖入到漫长的官司里。结果,在这几重因素影响下,好律师的胜诉率反
  • 牙齿矫正的【1️⃣0️⃣】大作用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话筒]#牙齿矫正[超话]# [星星]牙齿保洁、牙周健康:排列不规律的牙齿会给刷牙及清洁带来一定的难度,
  • ”因为我看卡夫卡的审判看一半搁置了就是因为他的文字还蛮难 但结果发现陀老的没那么难 不过写的真深入人心啊 就是钻到心坎里那种 描写了很多阶段的自己 也觉得自己并
  • 身边总有人,在感召你更好❤️熬夜十多年的人,竟然也开始早睡早起了.之前有经历过各种苦口婆心说熬夜的危害,经历过邀请我做6:30读书会嘉宾,经历过早上约电话交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