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条大家的鲶鱼》

育儿这件事,容易引发焦虑,尤其在妈妈圈。女人嘛,本来就偏爱胡思乱想,尤其涉及到孩子,就更敏感了。

孩子出生后的头两年,妈妈们交流的问题还算和谐:你家睡整觉了吗?你家走得如何?我家最近挑食不长个子!诸如此类。大家聊天时和和气气,看谁家孩子都俏皮可爱,气氛融洽。

但渐渐,到了3岁左右,气氛就有些变了。当了2-3年妈的老母亲们,普遍都更成熟淡定了,对小痛小病、吃喝拉撒的问题,渐渐都一笑了之。那什么正式登上焦虑舞台,开始深度刺痛妈妈们的神经呢?

答案:教育。

一两岁时,孩子们都懵懵懂懂、憨态可掬,像一群差不多的小萌物。谁知三岁以后,个体与个体的差别,就突然肉眼可辩了。比如,同龄的男孩和女孩,在语言、交际能力上出现一些差别,又比如同xing别的孩子,在运动表现、兴趣爱好、专注度上,也会逐渐展露一些区别。

并且在这个阶段,家长们的世界,开始出现托班、幼儿园择校、兴趣班挑选等问题。身处在妈妈圈,所有你看到、听到的别家孩子的事,都有可能触发焦虑的神经。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找到自己的节奏,把无效的焦虑,化为有效的行动,不要陷入“思想内卷,行为停滞”的怪圈。

内卷这个词,这两年太红,行行业业都在内卷。事实上,短期的内卷,是可以提升一定效率的,但,长期的内卷,必然会牺牲主观的积极度,降低整体效率。所以类似内卷、鸡娃这样的词,都应该相对远离育儿,因为孩子的成长是超长跑,不是冲刺跑,所有损害长期发展的,都应该尽量规避。

可如今被育儿内卷的家长,也分好几种,你不妨对号入座一下:第一种,感受到内卷,但有自己笃定的计划,坚持着自己的育儿节奏;第二种,感受到内卷,压力变动力,身体力行投入一起卷的行列;第三种,感受到内卷,嘴上吐槽内卷,心里抱怨内卷,但行动保持静止。

第一第二种家长,不管育儿结果如何,最起码,是有所动作的。但第三种家长,只有思想被卷了,也仅仅思想被卷了,行动依然是懒散消极的,面对压力,只有吐槽、抱怨、逃避的本能,显然是比较失职的一类家长。

那我呼吁倡导的是什么?
就像我今天这篇小作文的标题一样,我希望做一条大家的鲶鱼,通过“鲶鱼效应”来激发大家在育儿、健身、自我成长方面的斗志与活力。这是完全区别于内卷和鸡娃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别担心孩子,专心把自己做强。

鲶鱼效应是什么?
挪威人爱欢吃沙丁鱼,尤其活鱼。渔民们为了将鲜活的沙丁鱼带回港,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因为大部分沙丁鱼在运输途中不愿游动,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后来有个渔民,在沙丁鱼的鱼槽中,放进一条捕食沙丁鱼为食物的鲶鱼,沙丁鱼们见了鲶鱼后,四处游窜,根本上解决了不肯游动、缺氧窒息的问题,从而有大量活鱼能回到渔港。

我自己心中认可的自媒体博主,就该像鲶鱼一样,分享的生活,传递的想法,不是一种优越感的“晒”,而是一种方法论的传播,可以激发带动别人的活力,一起变好。

所以我想做一条大家的鲶鱼。

举个例子,我细说下我家【陪娃启蒙计划】这件事,给大家一点鲶鱼的小经验。

图1-图3是我从2020年2月以来,每周/每月制定的一些陪娃计划。这件事从一定程度上,是要感谢疫情的,如果不是2020年2月那阵,孩子被关在家足不出户,也许我并不会这么早开始有系统的陪娃启蒙。

有计划,不意味着自律,恰恰是自律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计划的督促。我自认不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如果没有计划的鞭策,我会偷懒、放松,所以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了制定计划对我的重要。

那么陪娃启蒙,恰恰是一件极需全身心投入的事,需要妈妈在那个当下,拥有较高的情绪能量+体力能量。

如果我不把陪娃启蒙的内容,用计划的形式固定下来,说实话,我一定会在某天工作忙碌、家务心烦、情绪低落的时候,中断这件事。因为低能量的自己,无法去做高能量的事。

但有了计划后,计划的存在,可以保证我在能量低、情绪不高涨的时候,知道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给自己一个60分及格的目标线。因为这份计划,一般是在你高能量的状态下制定的,你靠着高能量时的余热,过渡低能量。

我们当然都会有高能量和低能量的时候,做了妈妈尤其是这样。但你要做的就是,用你高能量时的亢奋,尽可能拉一把低能量时的自己,帮助自己平稳跨过那个低谷。

那么这样的陪娃启蒙计划,
可以怎么做呢?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先拿一张纸,或是打开你的手机备忘录,从上到下逐一写下以下6行字: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语言
·艺术
·数学逻辑
·家务类

然后在每一个大栏目后,填充上你的具体小计划。比如在大运动栏目后,你可以写拍球15分钟、跳绳10分钟、骑大马15分钟。比如在语言栏目后,你可以写1-2首中英文儿歌、绘本的名字。尽量在一周的7天时间里,把6个大栏目都涵盖到,比如周一玩精细运动的小游戏,周二一起唱歌跳舞,周三一起学做某个家务,等等。

这样的规划,能让你通过一次集中时间的思考,给未来7天的带娃方向,框定出一个范围,让自己有计划可循。

同时还能避免各个栏目的失衡。比如有的家长特别重视精细运动和艺术,在自己无意识的状态下,每天带娃玩的游戏、玩具,都是同一类型的,这就限制了孩子全面能力的探索。那通过制定计划,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在陪娃启蒙方面的短板和忽略。

当然,我最想提醒的是,大运动这个栏目,一定是放在计划第一栏的,大运动时间必须每天得到保证,1-2小时的户外/室内运动时间,是不可撼动的基础。

制定完了计划,你要做的就是执行而已。脚步可以走慢一点,就像我图片中2020年2月的计划那样,内容其实非常简单,项目也不是太多,难度也不是很高,用一周7天的时间去完成这些项目,压力是非常小的,也很符合我女儿当时一岁半的年龄发展特点。

有时候我们喜欢制定一份难度超高的计划,但事实上,难度越高,你执行的压力就越大。计划做得很漂亮,但执行起来稀巴烂。这样的计划咱们不要,不妨难度定的小一点,很轻松就能触及的那种,步伐走得慢一点,走得久一点,让自己轻轻松松上路,一点点去累积。

坚持1周/1个月,未必能带来大改变,但坚持3个月/半年/一年后,你会看到自己的小改变,塑造出一个更全面的孩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自己的成长,以及珍贵的亲子关系。

最重要是,你眼中的自己,也不再是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自己,你感受到了成就感,和自我肯定。

希望有娃的朋友,可以在每周日的晚上,或每周一的白天,花10-20分钟时间,为自己的孩子,简单制定下1周7天的陪娃启蒙计划。按照我上文中提到的6个大栏目方向,填上你的小规划,简简单单的10-20分钟,你的陪娃启蒙,就有了系统规划。在这基础上,坚持做下去,跬步就能成千里。

以上就是今天的小分享。
我喜欢在每周一给大家写些有动力的东西,做条“周一的鲶鱼”,让大家能在新的一周里,充满活力,迎接挑战。

你能做到的,一定比你想的更多。不要停留在思想被内卷的压力中,不论育儿,还是其他。让自己动起来,向好的方向踏出小步子,拒绝停滞。
#晴天小作文#

#循环初恋#

【超长推荐】【穿越】【校园群像】【双线并行】
刚刚看完前五集《循环初恋》这部我最开始因为剧名,完全没打算去看,结果今天开了个头,就坐着看了一整个下午的电视剧。

其实剧本真的真的很不错,仅从穿越的角度出发,逻辑也是一直存在的。不要觉得第一集混乱。相信我,你只要一直看下去,真的完全能看懂。

先帮你们捋一下剧情吧:孤僻又聪明的男主叶佑宁在国外事业有成,多年后回来,他想把脑退化的爷爷接去国外治病。结果没想到从2019年意外穿越回2006年,那时的他,正好是高三转学的第一天。
这次意外穿越,是通过一只老旧的手机,叶佑宁在穿越后,发现那只手机的主人属于女主夏文希。因此他决定接近夏文希,借助夏文希的帮助,再次穿越回去(他此时的目的,是为了穿越回原时间线,把爷爷接去国外治病)

他接近夏文希的这个举动,是第一个细微改变。因为按照原始叶佑宁的轨迹,他在转学第一天,是独自坐在第一排,没有跟女主产生交集的。
在夏文希的帮助下,他成功穿越回2019,但他发现自己并非回到原时间线。因为在这个2019年里,爷爷并非脑退化,而是已经过世了。
导致变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男主的穿越,产生了蝴蝶效应。

他魂穿到2006年,占据了原始自己的思想,使原始自己失忆39小时后,做了一件本不该做错的事情,这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也造成了爷爷过世的悲剧。
而就在绝望的时候,他发现那只旧手机,居然还在自己身边,而他居然还能用这支手机与2006年的夏文希跨时空取得联系。
于是,2019年的叶佑宁(未来叶佑宁)在捋清导致悲剧的直接原因后,通过这支手机,开始“指导”2006年的夏文希(校园夏文希)帮自己“修补”过去。
每一次“修补”成功后,【未来叶佑宁】的世界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蝴蝶效应是持续的,一次又一次的修补,导致男主“飘浮”在很多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的2019里。

爷爷因病过世,爷爷失足摔倒过世,爷爷为了自己意外车祸过世……
【未来叶佑宁】一次又一次找到导致这些悲剧的直接原因,再一次又一次的通过【校园夏文希】来修补,结果却总是有不同的蝴蝶效应导致悲剧发生。

其实在第四集的最后,我有一点想到了,为什么男主在一次次改变历史后,爷爷的故事仍然是悲剧。
因为,我想导致爷爷悲剧最大的隐形因素,可能就是叶佑宁他自己。
男主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一个不该去的讲座”“一次投篮” “一次任性出门”
而是他自己本身,是他那个因家庭因素造就的孤僻冷漠的性格。而且这一点,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他的爷爷,还包括他与夏文希+同班那几位朋友的关系。

事实上,【未来叶佑宁】尽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在他每一次努力修补时,也的确在影响着【校园叶佑宁】本身的性格。
因为2019年的叶佑宁是一个孤僻的人,他和夏文希不熟,甚至和所有人都不熟。但在每次修补下,2006年的他与这些人的关系都会发生一点改变,而这些改变,又直接导致2019年的叶佑宁也发生了相对应的改变。

举个例子,在【原始叶佑宁】根本不熟同学的情况下:如果【2019年的叶佑宁】引导【2006年的校园叶佑宁】打了一场球赛,结交了几个同学。那么在【2006年的叶佑宁】那场球赛结束后,【2019年的叶佑宁】生活也被修改了,他已经参与了比赛,并且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同学。

其实说到底,2006年的【校园叶佑宁】和2019年的【未来叶佑宁】是绝对互相影响的。

只有【未来叶佑宁】的性格与思想发生改变,才会更多影响到2006年里发生的一切。
而2006年里他每一次的改变,最终又会因为蝴蝶效应,反馈给2019的那个自己。

所以我觉得最应该“修补”的,就是男主冷漠的性格,而这好像正是剧情正在进行的。

总的来说,如果你觉得这篇你看糊涂了,那么你就直接去看剧。从穿越逻辑上来说,这个电视剧剧情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你第一二集有些混乱,那你就多看几集,我觉得看到第三集时,就绝对会懂了。
感觉这个剧真的很难很难卖安利……因为我朋友追了一周,她做了无数图片,写了无数文字来跟网友解释效果都不是很好。然后今天在写这篇之前,我们两个人在群里面聊了很久,觉得聊的时候是很通的,可是我一写文案又开始绕……反正真的挺好看的,就看看吧求求了!!

说了这么多剧情内容,我说句题外话哈:男主是《越界》的哥哥,捏马,真的帅得啊
帅得我哈喇子流一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伪冷漠真傲娇的帅哥就是最牛的555555555555 答应我,就是冲着帅哥,你们也去看看好吗?!!!

[八问权威专家:无症状感染者难题怎么解?]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带来第二波疫情?蒋荣猛表示,因为经过这段时间全国的防控,很多感染后发病的被确诊、密接人群以及关联人员都进行了隔离处置,这种方式是处理无症状感染者的最好方式,只不过对于超长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漏网,不过这个数量极少,进一步传播的几率非常小。

3月28日,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陈奕等人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预发表网络版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显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0%,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研究者认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对于确诊病例,对于隐藏的无症状感染者,如何防范、如何降低感染率,成为当前的重点,也是难点。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关无症状感染正在调研。“确实这是一个问题,我本人认为无症状感染肯定会排毒的,大家正在努力工作,把这个数据拿到。”

第一财经记者也采访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他们认为需要重视但无需过度紧张。

蒋荣猛认为,超长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漏网,不过数量极少,进一步传播的几率非常小。而且一旦发病,在现有严密的防控筛查体系中能被发现,不会引起大规模暴发疫情。对公众而言,如果没有症状,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除非参与调查,没必要去检测。

李亮则表示,其实不仅新冠肺炎,结核病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作为公众的防控措施,他认为戴口罩时间宜长不宜短。对公众解除口罩,仍需谨慎一些。

传染病中都存在无症状情况

第一财经:何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会如何发展?

蒋荣猛:按照第六版《防控方案》的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通常指核酸检测)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经过14天的潜伏期,可能会有两个结局,发病和不发病。但不管是否发病,都可能在潜伏期后期查到核酸。但核酸阳性,不一定意味着有传染性。

通常,发病后7-10天传染性最强,而且有咳嗽等症状者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强。而无症状者不太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弱。

随着保护性抗体产生,病毒被清除,便没有传染性。特异性抗体产生,是病毒感染的标志,和是否有传染性无关。

李亮:其实不仅新冠肺炎,结核病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理论上讲“无症状的病人”是有传染性的。咽拭子核酸阳性就意味着这个病毒已经在体内,他已经成为一个病人了,核酸阳性就意味着肯定是确诊病例,一定要进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从传染病来讲,感染者、无症状和有症状,都是存在的。现在很多概念可能并不是特别准确,首先要把概念搞准确了。

第一财经:如何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我们需要大规模筛查吗?

蒋荣猛: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几乎不会因主动就诊而被发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理论上讲,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给别人的可能性较低,传染性应该低于有症状的患者。但是,由于体内存在病毒,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如果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传播可能。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正好佐证了“共同居住、共同生活”传播风险较高。

第一财经:根据防控要求,无症状感染者应该如何报告和管理?

蒋荣猛:第六版《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

无症状感染者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日期为阳性检出时间。无症状感染者如果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

第一财经:有无开展无症状感染者研究的必要?对于核酸阳性、抗体阳性的人如何对待?

蒋荣猛:很有必要。

通过社区监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知道此次疫情中重点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是多少,有多少是核酸阳性的,多少属于单纯抗体阳性的,核酸阳性的有多少发展成病人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多少发病的等等。

对公众来说,如果核酸阳性、无任何症状,不需要过度关注,也不需要特殊治疗,配合疾控人员做好隔离和观察;如果是单纯抗体阳性,说明已经产生了免疫力,不用担心传染性,也不用担心会发病。

第一财经:面对无症状感染者,公众该如何防控?公众需要去做核酸检测吗?

蒋荣猛:新冠肺炎是一个新发传染病,除感染康复者外,民众都没有免疫力,在目前没有疫苗情况下,对个人而言,加强自身防护,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避免感染。

有人为自己周围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而担心被感染,也有人担心自己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有传给他人的风险。虽然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不去就诊,不容易被发现,但只有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和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平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如1-2米)便可预防。

当前的防控策略,对密接者的早期核酸检测能够发现处在潜伏期中后期的感染者,从积极意义上讲,可以争取时间尽早控制传染源,避免疫情扩散。

对公众而言,如果没有症状,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除非参与调查,没必要去检测。

而传染病要流行,首先得有传染源,有病原体。其次,一定得有传播途径。传染途径很简单,不要想的很复杂,就是接触。如果一个人接触不到病原体,是不可能被感染的。

建议大众要做好以下三点:

1、勤通风:通风能将病原体稀释;

2、戴口罩:戴口罩可以让病原体进不来;

3、勤洗手:可以将病毒给洗掉了。即便手上沾染了病毒也不会造成传播,因为皮肤是一道屏障,只要是完整的皮肤,病毒是进不去的,所以这个不用担心。

但是病毒可以通过眼睛、鼻子、口腔这些黏膜传播。所以,除了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饭前便后洗手,请大家一定要再加一个,便前也得洗手,这个很重要。不洗手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拿手揉眼睛、抠鼻子、摸脸,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单是冠状病毒,流感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传播的。

另外,需要呼吁公众要提升健康素养,尤其是传染病素养。建议大家,如果出现发烧、咳嗽、打喷嚏这些症状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遮挡方式,比方说用肘部或纸巾去遮挡,千万不要用手去捂,这一点特别重要。还有一点,就是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戴上口罩,避免自己万一有病原体感染传给周围的人。

传染病疫情防治关键就两个字,一个是防,一个是治,重在预防。

防控传染病,不单单是专业医生、疾控人员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防控意识,有这样的一个做法的话,传染病是流行不起来的。

李亮:在预防上,我觉得戴口罩、减少外出,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呼吸道,也存在接触传播,虽然没有症状,但是因为咽拭子核酸阳性,就可能通过消化道等其他方式传播,所以对无症状病人不能够不管或者是不重视。

第一财经:无症状感染者如何治疗?

李亮:如果我们认为无症状病人未来发病的可能性比较大的话,必须要有干预性治疗。

大家对无症状的病人也不用特别紧张。有没有症状取决于好多因素,与病变轻和重有关,也与病情可能处于早期有关,也可能到随着病情的发展,从无症状开始有症状。

第一财经:核酸阳性的无症状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

李亮:一旦核酸阳性,就具有传染性。

但是如果感染者处于早期,如果我们的诊断工具不行的话,是发现不了这种感染的。首先是没有症状,拍胸片、做CT,都没有任何的影像表现。其次,如果没有很好的检测工具的话,这些病人是发现不了的。

我认为,不管是有症状的病人,还是无症状的病人,感染性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多和少、高和低的问题。

所以对病人来讲,带口罩非常重要,减少外出和外部传播。同样对于老百姓来讲,戴口罩同样很重要,因为我不知道周围人、病人、有无症状的病人情况都不清楚。所以这种情况下,戴口罩是一个最保险的方法,这种代价相对比较低一些,而且效果确实不错,所以我个人觉得戴口罩是时间宜长不宜短。而且现在境外输入病例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对公众解除口罩,仍需谨慎一些。

第一财经: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带来第二波疫情?

蒋荣猛:因为经过这段时间全国的防控,很多感染后发病的被确诊、密接人群以及关联人员都进行了隔离处置,这种方式是处理无症状感染者的最好方式,只不过对于超长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漏网,不过这个数量极少,进一步传播的几率非常小。而且一旦发病,在现有严密的防控筛查体系中能被发现,一旦发现,及时进行密接人群的隔离处置和管理,不会引起大规模暴发疫情。

李亮:无症状的病人肯定具有传染性,但传染性就小得多了。所以我个人我觉得要重视,但是不要过度紧张。有症状、无症状的病人,传播力还是不一样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一次钻石团结一心、奋勇直前的冲劲儿让我特别感动,我身在这样的大团体里感觉真棒!❤️#任嘉伦烈焰之武庚纪#❤️ #任嘉伦无忧渡# 只是我文笔不好 写不出喜欢
  • 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指出,报道标题里的“brrrrr”按照《柯林斯字典》的解释,可以用来形容人冷得发颤,同时似乎也化用了谐音梗(Raise the bar),以
  • 真是语言的艺术啊,低情商说法就是:老子查了1整年了还不知道“意外侵蚀”的原因,希望在今年春季能找到 [哈哈]就这进度,美国能在2029年之前成功载人登月的话,我
  • 永远做你的花生,唯一@陈楚生2023微博之夜你最期待见到谁 白鹿 我的点评:[苹果][苹果][苹果][苹果][苹果]#微博之夜##超会评安利大赏#月是人间散客
  • 점심을 먹고 엄마랑 슈퍼마켓에 가야 해. 1월 15일 그날 점심 저녁으로 친척들이 다 같이 식사할 것이다. 그러니까 초대할 때 필요한 건 다 사
  • 杨福星,胡子强你们需要提速,为什么考试做得慢,因为你练的少,做题的熟练程度没有达到……”王老师帮他们逐一指出需要努力的地方。认真对待工作的人通常会注意到生活中的
  • 淘宝和京东在保留电商优势的前提下,结合平台定位,对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抖音和小红书为了激发平台潜力、释放内容的商业价值,也开始对电商进行全面布局。在
  • 2022年7月30日我曾经写过一篇感谢信。转眼24年了,两年时间匆匆过。在新的一年我也想留下一些话,给自己,给过去的22年。 我知道,我是一个小毛病很多的
  • 原计划只做17+42封,但活动前期宣传后想参加的小芦众多,又不想辜负大家的期待,于是与工作室多次协商后增加了77+127封,这个数量是前期正式活动邮寄量的三倍有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❸❹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❸❺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❸❻原文:我非常爱你古风文:
  • 所以说啊,无论是一年还是一辈子,遇到了就好好珍惜吧!6、后来我们才知道,爱是需要见面的,所有甜言蜜语都不如见一面。你可知道:有你是余生,没你是将就,如果有来生,
  • "你為什麼會遇見他,因為他的到來剛好符合你的磁場,能照亮你的內心,就算你在這段關係中一直在打轉想遠離,始終無成效,最終還會回到這本質的原點。"
  • 现在看到路边的修狗都能唠上几句的那种(发现我还是做e人最快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p1刚考完局促版 考完还悠闲陪dxy去打印东西 唉这么悠闲的日子真的好久没过上了回
  • 这17年多时间我去过几十个城市,如果黑产的人不24小时跟踪我怎么会知道我在厦门;不24小时跟踪我怎么会知道我去公司面试;不控制我的工作黑产的人干嘛要假扮老员工,
  • 不说了,一博、mtjj、品牌方跨一个吧!纯甄抽wbzy门票,因为之前吃过微博的亏,mtjj一向不组织微博的活动,给了一些网暴犯机会!
  • #赤峰[超话]##众筹[超话]##脱单[超话]##余笑人原创诗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签名手绘实体书。#赤峰[超话]#余笑人,漫行者,背包客,诗人,奇幻梦想家。
  • 内饰看着朴素但是材料质感十足,能接触到 的地方都是软皮质包裹,虽然是科技皮,但是触感和 真皮几乎一样,然后一点味道都没有的车内环境,也 是我十分钟意的地方,美式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是不同丝带儿了↘↗等到满月升起之前一定要抓到你 ↗️↗️↗️我是wolf 一头wolf 啊呜~啊!撒浪嘿↘↗哟~~↗️↗️↗️ 你是美女我是狼 我是wolf 一
  • (2)调q激光,适合既有MI白需求,又有祛斑的求美者,直接对色素起效果,因此可以改善雀斑、日晒斑、咖啡斑、老年斑等色斑问题;光子和超光子都有褪红、祛黑、嫩肤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