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今年新增人口还能保持20万以上的增速不,这个数据近几年都很关键。

还是那句话,一切基于人口出发,从主城区置换到天新的人其实不少,但我接触多以投资为主,自住的倒不多。外来人口倒是很多人乐于选择天新安家。

如果今年新增人口还能保持20万人以上,天新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若没有20万,兑现时间会拉更长了。

#股票# #董宝珍尊享交流#

今日投资之思(126):(施先生)
价值投资应该依据价值远大于价格时买入,价值和价格接近时卖出。
您认为价值投资者能挣泡沫的钱吗?请详细说明下理由?

常先生:
投资赚安全边际的钱,如果你是基于企业未来基本面的现金流的钱,你有这个能力,你确实可以不卖出,只有当企业超过未来5年,甚至更多的未来业绩,才卖出。泡沫不是目标,而是卖出时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谢先生:
价值投资者能挣泡沫的钱。市场是以竞争方式实现资源配置的场所,价值投资者从泡沫中赚钱,会抑制市场过高价格,促成市场价格趋于价值;泡沫的钱来自于其他投资者,钱集中于价投者后,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成买泡沫者亏损退出;股权投资者长期持有时,并不能预测泡沫何时出现,如果出现,卖出获取资金是有必要的,否则这些资金可能流入投机者。市场中的每一次交易都是竞争性的,都可能存在交易者亏损现象,但市场整体却会趋于公平、合理、有效,市场竞争残酷但却高效而有益。

富先生:
我认为能挣泡沫的钱,理由如下:
从客观规律上看,价值投资是依据价值规律的确定性而赚钱,由价值规律推导出机会就是正负偏差。从精神世界看,价值投资要有德。
一、在正偏差我们做多,防止过度低估,避免伤害市场;在负偏差我们做空,防止过度高估,避免越大的泡沫,破灭时越大下跌而伤害市场,挣泡沫的钱,也是防止高估越高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不能有意采用高买更高卖助长高估的方式,如果是低估买入,高估卖出还是可以的。
二、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我们挣了一部分泡沫的钱,获得了利益,但并没有伤害别人,反而带过帮助了别人(防止泡沫过大的伤害)。是不是符合做事:利而不害,做人:为而不争的道理。

吕星:
首先价值投资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或者是以低于标的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什么时候卖不是价值投资的标准,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卖出标准甚至是道德标准。第二,什么是泡沫,假设5年后价值100的标的现在价格是20,但是估值是100倍市盈率是高估吗,所以一定程度的高低估与当前的状态和考虑的时间周期有很重要的关系。第三,买入和持有分开对于多数人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要坚持有大幅偏差的时候买入。第四,低估买高估卖,客观上促进了市场的稳定,也能让市场更健康。

王立峰
股权思维和偏差理论
股权思维和董老师的偏差理论并不冲突,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董老师是寻找有安全边际的优秀公司的股权,股权思维是投资重要的思考方式,用这种思考方式去买股票,可以使你能正确对待股价波动,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格雷厄姆说过,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一定要以生意的角度去思考投资。本质上,企业上市和不上市是一样的,企业上市方便了我们进入和退出,正是因为企业上市有了二级市场的存在。才能有安全边际的出现。安全边际就是市场先生创造的,这样才有了董老师的偏差理论的用武之地。巴菲特早期运用的就是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偏差理论,就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四毛买一块,赚低估到合理的钱,也就是市盈率提升的钱,达到合理价格他就卖出,持有时间并不是很长,这段期间巴菲特的收益率是很高的。1957年到1969年年化收益率高达31.6%,到后来,巴菲特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改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巴菲特后期的收益率远不如他早年的收益率,我觉得主要原因有。在50到60年代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造成错误定价的机会多,幅度也大,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赚到市场情绪的钱。在巴菲特后期,市场逐渐的成熟,造成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相对也少了。还有就是巴菲特管理的资产规模的变大,选择的标的也少了,长期持有一家公司一直不卖,那最终赚的钱大概就是公司长期增长的钱,比如巴菲特1988年买的可口可乐,1989年买的富国银行,买入后十年就获得了十倍的回报,但后来十几年可口可乐就没涨,富国银行也涨得不多,所以总的收益率就拉低了,也就是客观企业增长的钱。董老师的偏差理论,本质上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一样的,但在方法上又胜过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更注重的是从定量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所以投资标的比较分散,董老师既重视企业的质。也重视企业被误判的程度,可以总结为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董老师的偏差理论更能有发挥的空间,因为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更不成熟,大众更非理性,从而错误定价的机会更多,幅度也更大。所以运用这种模式,最终的回报也很大,赚的是企业增长的钱和估值从不合理到合理的钱,往往后者贡献更大。2022年5月24日。

施先生:
价值投资就是买卖全依据价值。价格远低于价值时买入到达合理价值卖出;反向做空是在价格远超价值时卖空到达价值时买入平仓。

若要挣泡沫的钱那低估到合理时超过多少才是卖出标准?逻辑上会混乱,同时挣得钱也不符合天道。

如果是算不清分批卖出可以理解,还有和港股涨幅无限制,结果当天卖时就远超价值,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谢先生:
这其实是卖出标准的问题,试作如下讨论:
1、巴菲特说过,最想买的股票是永远不需要卖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股价早就符合价值了,他不卖出的原因何在?是不是存在价格与价值相符仍不需卖出的情况?还是可口可乐价值无限,一直没达到?
2、如果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出现了巨大泡沫,市场给了天价,卖还是不卖?如今年李录先生卖了一些比亚迪股份,是否赚了泡沫的钱?
3、巴菲特卖出股票的标准之一是高估。高估时是否意味着股票有泡沫。如巴菲特07年以12港元卖出中石油,08年后直到现在,港股中石油再没到过12港元,巴菲特是否赚了泡沫的钱?
4、股价虚高时,做空股票,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赚泡沫的钱?
5、我理解董老师所说的“不赚泡沫的钱”,是指不粉饰企业推高股价,而不是说不能在价高时卖出。
6、价值投资者并不追求股价高估,但若在坚持长期持股中,市场给了高估价,我们要等它跌下来与价值相符再卖吗?
      供探讨

陈奇:
《天道循环~苦难辉煌》

一、以我为主:
我们做任何选择之前先诚于自己内心的天理良知,不自欺,不欺人,遵循自然与价值规律;不以自己的私心贪欲与自以为是的心去观察世界,以利益他人与社会的大我和公心观照世界;

二、实事求是:
不带有色眼镜,是的还它是,非的还它非,如实的反应客观标的物的一切,通过调研发现与验证其中的企业规律与行业规律;

三、市场为镜:
将市场当做我们做选择的一面镜子,洞察人心,逆市场人心之所向,为之于未有,提前市场发现没有发现的真相,并逆向行动,越提前表明越有穿透当下看清未来的能力,我们越安全。

四、经历苦难:
被套几年,经历苦难,是我们走向辉煌的必经阶段,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五、深思深研:
我们相信正确的思想可以创造价值,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在思想升华中不断付诸调研实践,依次循环往复,向上提升,从浅懂逐渐做到真懂;

六、敢下重注:
有真知才有真行,我们提升自己、弄懂规律后,就践行真知,做到知行合一,在正确的方向上敢下重注,力出一孔,集中投资,制心一处。

七、非理性人:
心被不明和贪欲所遮蔽,时而贪婪时而恐惧,心不得其正,以自己的偏知偏见与错知错见等不当知见看待周围的人事物,造成偏离价值规律的投资机会,同时一段时间内压制理性人,给他们苦吃,让他们经历磨难;

八、理性人:
相信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价值规律就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的不明与贪欲较少,能够以正知正见、中正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投资时时咬定规律价值规律不放松,久久为功,造就最终的成功;

九、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一方面在客观标的物之中,它是宇宙运行的法则,就如一年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一生有生老病死一样,有其自然而然的规律与原则,另一方面心外无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十、不成人之恶:
非理性的本质是恐惧与贪梦不断放大,当市场大众不断追高或跟跌时,我们如果跟随市场大众,心是不得其正的,是成人之不善的,因此不成人之恶是因,不炒泡沫是果,也是知与行的关系;

十一、知止才不殆:
当处于合理的时间与空间时,应该适可而止,止于至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利益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够长治久安,心安理得;

十二、诚意和正心:
诚意是对自己内心的良知诚实,不自欺,将不得其正的心归正,明白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人生真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相互交流,同行共勉

王先生:
两人讲的并不矛盾,不赚泡沫钱指不追求,但是赚到了也收下吧。

常先生:
其实投资有个人理想的成分,毕竟一部分人在富裕了之后,并不会继续对财富渴望般的追求。会有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尤其是精神上的。我记得巴菲特在某一期致股东信中曾经说过,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努力的赚钱,后面是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一路同行。具体哪期,我回来发给大伙。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
本节目中所讨论的问题均来自于凌通盛泰客户和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提问。关注“凌通价值网”和“凌通价值投资”公众号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才能申请获得提问资格。

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教师资格证 ##教资# 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资料大礼包:涵盖中小学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三《学科知识》学霸笔记重点归纳
  • 此时,饮食上应以润燥、润肺、生津为重,而南瓜杏仁汤就相当应景了。注意: ①黑豆易引起腹胀,肠胃不好、容易胃胀者、消化能力差者不宜过多食用; ②长期服用桂圆可能
  • 能带饭上班,起码说明你的居身之所并不算太差,有个厨房,冰箱,厨具.....在你感觉心情烦闷,生活无望的时候,你还可以躲入厨房里面,从烟熏火燎中,从煎鱼的滋啦声中
  • @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 lyn 棚主 宁哥#爱豆能量月# cy#成毅正能量# 一粒尘埃 在空气中凝结最后生成磅礴的风雨一粒沙石 在蚌体内打
  • 702.这是惊动一切天魔外道的作用,令他们降伏,不可扰乱修道人的清净心【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卷五十七丨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
  • 看过之后的三个月,躁郁交替发作的一天,凌晨时又和好友聊起它,说着说着就过来把我当初给的三星改成了四星,迟钝地意识到其实我应该很喜欢这部电影吧。”克莱还说:“你们
  • ”#体育##nba吐槽大会##nba##洛杉矶湖人[超话]#大概到2021年,我都不特别喜欢她,她也特别不喜欢我,我们总是好一阵子又很快为彼此的冷漠而互相厌恶,
  •  #杭州牙齿矫正##杭州整牙##牙套收缝##牙齿矫正3d全过程/牙套一般价格多少/骨性龅牙整形/牙齿不齐如何快速矫正/牙齿不齐整好不好/深覆盖排齐期多长时间/自
  • 听店主人说,今年6月份的时候连降几天大雨,树上一只小喜鹊掉了下来并摔伤了腿,人们发现之后将小喜鹊放在树枝上,但是喜鹊的父母努力了很多次都没有带走小喜鹊。中午开始
  • ”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亮说,“这次和赵万华教授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对原本的磨齿机床进行了改良,齿轮表面暗纹问题已基本解决,进入实验阶段,研发成
  • 当然是新星艺术啦[害羞][害羞]成立于2007年,10年发展,已形成舞蹈、美术双核心体系,目前省内已有13所分校,遍布合肥、芜湖、淮南[思考][思考]我们的老师
  • 【双子、水瓶、双鱼】这三个星座对感情的认知是崇拜,另一半必须要各个方面强过自己,如果不是,那么你根本吸引不了这三个星座。【摩羯、处女、天蝎】这三个星座认真有能力
  • 【美国马杜菲——融合全球美味的国际化菜谱[心]】马杜菲学校拥有来自26个国家的多元化学生群体,为了照顾到不同国家学生的口味偏好,学校每天都会提供丰富多元的国际化
  •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心中有善,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充满阳光,还要有信用的心,心中要有阳光,每一颗善良的
  • 可减免的专业:见图二符合条件的同学将会收到学校邮件~#英国留学##有录网ukUoffer每日案例##留学申请季##HND合作项目##3+1项目##福建师范大学#
  • 值得一提的是,黎峇菈是从马来西亚来港发展的女艺人,她的家人并不在香港,因此在香港需要寻找更可靠的靠山,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段动态并不是
  • 附上位置示意图和一年多前拍的一些照片,其实大概五年前这里的铁轨还保留完好,一年多前去拍的时候已经出现持续被盗的情况了,如今加剧了而已。救台盟管理組公告如下:專頁
  • 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主动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主动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 毕竟味觉的记忆很持...”食材荤素搭配丰富多样保证食材的新鲜,是户外露营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没有小酒的露营是不完整的”因此除了烧烤,我们还精心准备了各种酒水饮料零
  • 追觅新品V12无线吸尘器做你的助手,打扫才能更好的享受美好,和RIO一起走进智慧生活新方式吧。[挤眼]#追觅智在生活# 今天去菜市场买食材,碰见好几位可爱的小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