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禅宗祖师们的哭与笑

  当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心情时,会哭或笑,这说明哭或者是笑是人内心深处的坦白。我们一出生就会哭或笑,不用任何人教我们就会,所以哭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哭笑虽然是人的本能,但这也说明平常的人的内心还有迹可寻,还有这个心在。然而,很多禅师的哭笑是无迹可寻的,禅宗公案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悟道的禅师有的大哭有的大笑,他们的哭笑甚是奇特,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下面举几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百丈怀海禅师是个了不得的祖师,他的弟子后来发展出了伪仰和临济两宗,是现代禅宗的主要支脉。现在寺院里沿用的清规戒律和农禅并重的生活方式就是百丈怀海禅师当年制定的。看看他在开悟的时候的哭和笑: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同马祖在野外行脚。这时恰好有一群野鸭子从附近飞过。马祖问:“是甚么?”

  怀海禅师道:“野鸭子。”

  马祖问:“甚处去也?”

  怀海禅师道:“飞过去也。”

  马祖突然转过身,使劲地拧怀海禅师的鼻子。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

  马祖道:“又道飞过去也!”

  怀海禅师言下恍然大悟。

  事后,怀海禅师回到侍者寮,悲伤地大哭起来。

  同寮见他这个样子,便问:“汝亿父母耶?”

  怀海禅师道:“无。”

  同寮又问:“被人骂耶?”

  怀海禅师道:“无。”

  同寮道:“哭作甚么?”

  怀海禅师道:“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

  同寮问:“有甚因缘不契?”

  怀海禅师道:“汝问取和尚去。”

  于是,同寮来到方丈室问马祖:“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

  马大师道:“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

  同寮重新回到寮房,说:“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

  怀海禅师于是呵呵大笑起来。同寮感到莫名其妙,问道:“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

  怀海禅师道:“适来哭,如今笑。”

  同寮听了罔然不知所以。

  来果老和尚是当代公认的开了悟的人之一,我们的用功方式很多是沿用他教给我们的。比如:“一人与万人敌”的用功方式就是我们参禅主要手段。我们看看他的哭。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第六支香将毕,来果禅师听到开静的木鱼声响起,终于豁然大悟,犹如千斤重担,蓦地放下,身心顿时庆快无比,悲欣交集,大哭不止。第二天,来果禅师来到班首法师的跟前,请求开示。班首法师道:“汝是悟了语句。”说完便诘问道:“念佛是谁?”来果禅师应对如流。班首法师接着又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处”等等问题,来果禅师皆随问随答,了无滞碍。过了几天,班首法师临堂时,遂当众赞叹来果禅师。

  为了勘验来果禅师,一日,慈本老人拿着毛巾,一边作洗脸的姿势,一边问来果禅师:“是甚么?”来果禅师道:“多了一条毛巾,请将毛巾放下。”慈本老人一听,便默然而退。从此以后,来果禅师用功更加精勤、细密和肯切,决不敢轻易自许。

  再看几个:

  陆亘大夫。作宣州观察使。参南泉。泉迁化。亘闻丧入寺下祭。却呵呵大笑。院主云。先师与大夫。有师资之义。何不哭。大夫云。道得即哭。院主无语。亘大哭云。苍天苍天。先师去世远矣。

  金牛和尚。每日斋时。自将饭于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道:菩萨子吃饭来。

  水潦和尚参马祖。水潦和尚问道:“如何是西来的意?”

  马祖道:“礼拜著!”

  水潦和尚刚跪下礼拜,马祖突然当胸一脚,将他踢倒在地。

  就在这突如其来的一踹中,水潦和尚豁然大悟。

  他从地上爬起来,拊掌呵呵大笑道:“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

  说完,礼谢而退。

  一天晚上,惟俨禅师在月光下经行,不知不觉登上寺院附近的一座高峰。夜色清凉如水,远近的村落尽收眼底,隐约间还能听到一两声犬吠。惟俨禅师突然看到云开月现,便情不自禁地对着长空大笑一声。这一声大笑,声应澧东九十多里。那天晚上,澧阳的人都听到了这一声大笑,都觉得奇怪,都猜疑是从自己东面的邻居家里传出来的。第二天,大家展转相问,迭互推寻,最后才发现是从药山上传来的。惟俨禅师的徒众都惊愕地相互传道:“昨夜和尚山顶大笑!”当时李翱为朗州刺史,听说此事后,便作诗一首,赠给惟俨禅师,云: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哭笑的典故在禅宗祖师的记载中真是举不胜举,他们的哭笑所表达的内容更是耐人寻味。这没有什么奇怪,因为我们凡夫的哭笑且不易把握,何况禅师们的无拘无束?!但是这中间的哭笑有一个很大差别,是我们凡夫的哭笑是舒畅情绪,而禅师的哭笑则包含了道不尽的内容。

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景德传灯录》卷七)

  这个公案是关于马祖的弟子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的一个故事,我把它大致解释一下。

  法常禅师第一次到马祖门下,问:“如何是佛?”马祖告诉他:“即心即佛。”法常禅师马上就开悟。后来他就离开马祖,到大梅山开法度众生去了。马祖听说法常禅师已经开山了,就派了一个出家僧人去大梅山向法常禅师试探虚实。

  僧人到了大梅山便问:“听说和尚您是曾经参访过马祖,您在马祖门下究竟得到什么了,所以到这里来开山传达法呢?”

  法常禅师回答说:“因为马祖向我说‘即心即佛’,我就到这里开山了。”

  这个僧人又告诉法常禅师说:“你可知道,马祖最近说的佛法又跟过去不一样罗。”

  法常禅师就问:“怎么个不一样啊?”

  僧人回答法常禅师说:“最近马祖又改口说‘非心非佛’了。”

  法常禅师听了以后便给了一个评语说:“这个老头儿真是会迷惑人了,要到那一天才不迷惑人呢?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它即心即佛。”

  这个僧人回到马祖门下,告诉马祖,他到大梅山见了法常禅师,法常禅师是如此跟他讲的。因此马祖就宣布说:“大众啊!你们知道吗?梅子已经熟了。”

机锋不在字面

  这段公案在禅宗非常有名,因为法常禅师听到马祖说“即心即佛”就开悟,然后就自己做师父接引徒众去了,马祖要试探法常禅师究竟悟到什么程度,所以派了一个弟子去,告诉他上一次讲的是“即心即佛”,你开悟了,现在讲的是“非心非佛”,看看法常禅师有何反应。可是法常禅师不为所动,他说: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听到的还是一句“即心即佛”,所以不管它。

  因此,马祖听了就很赞叹地说:“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已经成熟了,可以做禅师了。

  听到即心即佛就能开悟,非心非佛就觉得是惑乱人、迷惑人。那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两句话,究竟那个才对?这是个大问题。

  依禅法来讲,“即心即佛”错,而“非心非佛”对;依开悟经验来说,因人而异,听到“即心即佛”可能开悟,听到“非心非佛”也可能开悟,这跟开悟本身并无一定之关系。

  说“即心即佛”就是开悟吗?不一定。诸位!现在我们也念了“即心即佛”诸位开悟了吗?但是法常禅师的确因为听到“即心即佛”就开悟;他悟的是“即心即佛”吗?错!他悟的不是“即心即佛”,只是听到这句话而开悟,不要认为开悟就是悟得“即心即佛”的道理。

  那么“非心非佛”又错了吗?如果有人听到这句话而开悟,那是因为这句话帮他的忙,并不是因为懂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悟,或是悟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道理。这个观念,诸位要了解清楚。

  开悟与文字字面的意思,没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是有关系。所谓没有一定关系,是说“悟”,并不是悟那句话的含意,但的确因那句话而开悟。譬如有人看到树上桃花而开悟,其悟境即是悟得“桃花开”吗?不是!只是因看到桃花开,他就开悟了。又如虚云老和尚,因为在吃茶的时候,茶杯拿在手上,人家倒开水进去,好汤!一不小心,茶杯掉在地上打碎了,因此而开悟。是不是他的悟境就是悟得“茶杯打破了”呢?当然不是,若茶杯打破就能开悟,那给你一个茶杯打打看,你开不开悟?

  祖师们开悟的经验并非就是悟了那个东西,可是当机缘成熟,他的心被一拨一点,突然间就开悟了,不是因为那么一句话,或那个动作,或那个现象使他开悟,而是因为参禅用功的那个人,已经用功到这个程度达个火候,遇到这个情况在他面前发生,他就开悟了,这是禅的悟境。

  昨天台北市发生这样一桩车祸:有一男一女两个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结果摩托车倒下来,两个人的头颅被大卡车压碎不见了,只剩下身体,惨不忍睹。大卡车是谁开的?不知道,已经开走了。听起来真可怜,也很可怕。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这跟开悟看似没有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案子?那也是一个案子——无头案。并不是因为骑著摩托车而掉下头来,也不是因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走而头掉下来,更不是因为卡车经过而头掉下来。就是正好碰得巧,碰到一起,头就掉下来被压碎了!我们不能说:“从此以后不能有一男一女,骑著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否则头就可能被卡车压掉。”每天车祸案子层出不穷,因有各种各样的车祸,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死亡情况。

  开悟,也是一样,不过开悟的人,并没有像如今发生车祸的案件那么多。每天几乎都有人因车祸而死亡,却未听说每天几乎都有人因参禅而开悟。所以这里说“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并不是这两句话有什么古怪或魔术。“即心即佛”使法常禅师开悟,是因为法常禅师见了马祖,马祖说了这句话。若不是法常禅师见马祖,当时也不会有人因马祖说这句话而开悟。恰到好处,在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开悟啦!

  当然马祖大师能够识得:什么根器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就能让他得到开悟的消息。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佛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彻悟、大觉;是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什么叫做“觉”?大梦已醒即是觉。大梦又是什么?就是烦恼生死梦。什么是“烦恼生死梦”?就是在烦恼生死之中,把烦恼当成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把生死当成自己旅游的乐园。人在生死中,佛称为苦海。什么是苦海?就是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爱别离苦。在苦中还念念不忘,舍不得这样那样,而所追求的,都是生死环境中的种种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把生死过程中,所遇到的苦因苦果,当成追求的目标,一生又一生,了无已时,那是在做生死苦海的大梦。

  求不到觉得很苦,求到的觉得不稀奇,再换一个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为止。到要死亡的时候,尚觉得有许多事物没有追求到,这种种的舍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还觉得很喜欢这个生死的环境,还觉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这叫做“做大梦”。

  “觉”是从生死的梦中醒来,不再追求任何东西。因此,我们的心如果不为烦恼所困扰,就是觉。不但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觉悟,就是自觉、觉他;自己已经彻底觉悟,则是觉满。所以自觉、觉他、觉满,便叫做佛,称做大觉世尊。

  众生的心,本来跟佛的心是相同的,佛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和众生心,是同一个心,佛心就是众生心。为什么说“三无差别”?因为佛心是智慧心,智慧是由众生的烦恼心转成清净的佛心;不清净的众生心是烦恼心,清净的佛心是智慧心。此心与彼心,心心相印相同,只是在众生未悟时,此心是睡著的,一旦醒悟过来,则知众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即心即佛没有错。

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佛的心,或不当成佛的心,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认为凡夫有一定的心叫烦恼心,而佛有一定的心叫清净心,那凡夫永远不能成佛。所以“非心”是不要认为有一个心是众生的心,或者是有这么一个心叫做佛的心。即不是佛的心,也不是众生的心,那么有众生也应该有佛罗?没有不变的众生,也没有定相的佛!为什么?因为众生不会永远是众生,如果众生永远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没有人能成佛了。众生能成佛,所以众生不是真的;众生的心能变成佛的心,所以众生的心不是真心。如果真有一个众生的心,众生就不能成佛了。反之,亦不能说佛也有一个心,佛亦不是真正有一个什么固定的心,叫做佛的心;成佛之后,法身遍在,即无相也无心。

  所以,众生无常心,否则众生不能成佛;佛也是无心,如果有心,那不是佛,那叫有相、有执著、有我,岂能算是佛。

  那有没有众生呢?没有!为什么?若有固定的众生,这个众生就完了,没有希望成佛了。相同的,如果执著有一个佛,那众生成了佛,就成为永远不变、永恒存在。如果到处都遍在,那就变成泛神论了;永远现佛身,那就变成多神论,而佛教乃是无神论的。因此,佛只有无尽功德,没有固定形象。佛是无相的,处处在,也处处不在,所以叫做如来如去。所以不能讲“有佛”,说“有佛”是毁谤佛。但也不能说“无佛”,否则又成了断灭见的唯物论。因此讲“非心非佛”是对的,因为佛心无相;众生有相,但众生不是真的;有相的佛不是真的佛。佛是无心、无相的,却有其悲智的功德作用,所以说“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大梅山法常禅师听到了“即心即佛”而开悟,各位现在也听到了,然而你们听到以后却没有开悟。那就是说“即心即佛”这句话,对你们立即的开悟,完全没有用,但也并不等于是句废话。

  再说,马祖去考验法常禅师时,是用“非心非佛”来考验他,结果法常禅师说:“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知道是即心即佛。”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否表示法常禅师执著?牢牢的执著他听到的那句“即心即佛”?不是!请诸位不要中圈套,如果他执著这么一句话,能算开悟吗?其实,他是以平常心来处理这样的一个考验。所谓“平常心”就是:“我当时开悟,就是听到这句话,我的经验是如此,至于马祖大师又说非心非佛,那是他跟另外的人讲,和我没有关系。”所谓惑乱人、迷惑人,意即是说:这个老和尚的花样、手段满多的,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样说,如果头脑不清楚,就跟著被他弄得眼花撩乱;今天讲这个,明天说那个,究竟什么意思啊!没有开悟的人,这样一听就混淆错乱啦!可是马祖大师真的用这两句帮助两种不同的人。法常禅师得到的帮助,就是“即心即佛”这句话,“非心非佛”则也许真的帮助了其他的人,然而对法常禅师来讲,他只经验到“即心即佛”。

  为什么马祖说法常禅师“熟”了呢?因为他已经信心十足,已经不受外边眼花撩乱的情况动摇了。法常禅师若非真的开悟,听到马祖又说出另外一句话时,或许会觉得很惊奇,以为他当时听到的、经验到了,可能有问题吗?如果真的如此,他当时就不是真的开悟。由于法常禅师对自己的经验,非常坚决的肯定,所以马祖说他“成熟”了。

#当代网友为何总爱生气# 都说“内行看热闹,外行看门道”,其实专业的人对自己领域的了解是别人所不清楚的。脱口秀中的“冒犯”和相声里拿搭档打趣砸挂都是很平常的事,希望大家可以分清玩笑与冒犯之间的区别,如果确实区分不开的话,那就不要看这样的演出啦~人还是多看点让自己快乐的东西,何必给自己找气受呢,对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曾经许多个自我救赎的夜晚,都变成了现在云淡风轻的一句,谁还没年轻过。(这段是我在贴吧复制过来的)女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事情不可错过,亲情当然无法改变,而感情、友
  • 0点才能下单!!
  • 但若是你的心是懦弱,不胜一击的,那末纵然立场猖狂,言语猛烈,也不外是故作阵容,虚有其表,也其实不是处在甚么高位,只会被人拿捏。­#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只要你
  • 为了缓解尴尬,我跟医生说(实际上希望围观的同学们别把我当缺心眼儿[泪][泪][泪]):我实在是太饿了Ծ‸Ծ他们走了,现在困扰我的一大难题是,怎么把这杯加了半杯糖
  • 英语里有句谚语,叫“背上有只猴子”大意是指某种摆脱不掉的霉运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福斯特自嘲的说,“我背上的是只大猩猩”小菲美国公开赛的胜利,让福斯特彻底甩掉了这
  • #世界读书日# [抱一抱]高中开始经常买纸质书看,在每天都做重复的事情的生活中,从书里看到了很多美好或不美好的世界,让我枯燥的生活有了些乐趣,也在看书过程中发
  • 其实刚开始看到他说「嗯,衣服也是,或许你们看过之后会知道,存在一个拥有着很深孤独感的人物,我想所有人类谁都是一样、包括我在内都是一样,孤独与非常纯洁的、纯白之心
  • 图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此时此刻,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原来在疫情和地缘充分的影响之下,a 股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资金的避风港。而我通过梳理发现,有一
  • 在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
  • 祝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過得充實、健康、快樂!#侧田# #側田# #HappyBirthday# #lovesongsfromdreams# #侧田[超话]#性格强
  • 2018.5.17晚安11.00哄睡我滴多米,整理下记录回忆的造片,发表保存和最爱的人一起经历的美好,3天假期徐州老家和麻麻一起带多米动车来回,简简单单的陪伴,
  • 考虑到此次巡回的案件中有三起案件的当事人都是土族,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更有助于化解矛盾纠纷,也更能让当事人愿意接受法庭的调解,法庭早早联系了土族调解员一起开展调解工
  • 只有军人、科学家还有社会上平凡的英雄们才是真正值得尊崇的群体[心]在A股中,当遇到“神笔判官”形态,我会毫不犹豫坐上车,坐等东风来。很多网友都在为她惋惜,其实现
  • 匆匆忙忙的两天 很累 但是超级开心超级幸福家人就是把所有好的都留给你一家人坐着吃鱼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女大当嫁 一眨眼姐姐已为人妻仿佛记忆还在小时候和姐姐一起
  • ”他“难受,但是天太黑不能起来”[笑cry]起来后我欢快地玩耍,我则有了充分的时间去做早餐,做了萝卜芹菜瘦肉粥和蒸紫薯。因为nunu不吃粥,有了他后我们早上基本
  • #科技动态#【总金额105亿元 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再添3家重磅企业】9月1日,成都市武侯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与奇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集团有限公司
  • 他倾心中国画的创作,笔驰三域,心温京华,思系黄山,情寄西藏,创作了众多交口称誉的作品。假装文艺去看了个美术展,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作品居多,惊叹百年后画作的品质还
  • 做好不被爱的准备,是悲观里开出的花,是不对一切人和事,抱有过多剩余的希望。有些东西,正因为我不想改变,我从新疆离开;到了现在,我还不想改变,哪怕被人叫做孤家寡人
  • 由人犯违圣教,以致魂迷魄丧,不在形中,肌体空虚,神气不守,故风寒恶气得以中之。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萌。
  • #宝姐攻略#妹妹们最近都在问我下颌角和磨骨的医生,我看有些姑娘都还是有做功课的,对张智勇、靳小雷、王侠、邵祯和张笑天等也有一些了解。高山不语、静水流深;大家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