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

1、閱藏分享:菩薩云何得住於道?

引用經文:《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三·須真天子經住道品第六》

爾時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云何得住於道?」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說滅貪法,不於滅貪而求其證;說滅婬怒癡諸愛欲法,不於其中而求其證。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說空不以空為證,說無相不以無相為證,說無願不以無願為證,說不會不以不會為證,說無生不以無生為證,說無所起不以無所起為證,說無分際不以無分際為證,說離貪不以離貪為證,說離所作不以離所作為證,說滅事不以滅事為證,是為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無所施為具檀波羅蜜,不持戒為具尸波羅蜜,有瞋恚為具羼波羅蜜,以懈怠為具惟逮波羅蜜,憙亂忘為具禪波羅蜜,志愚癡為具般若波羅蜜。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

2、閱藏分享:论道!

引用經文:《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道類品第十》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道為何等類?」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我所處是道類。」

……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此行中,亦不得愛欲,亦不得生死,亦不得泥洹,是故道。道之所行得合於道。」

3、閱藏分享:何者是佛法器、非佛法器。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我等聲聞因他聲解,豈能得知是佛法器及非器乎?文殊師利!我請汝說是佛法器、非佛法器。」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諸入正位皆是非器,已為法界所繫持故。若觀法界而不捨放一切眾生,不墮正位、不共結住,如是等人是佛法器。復次大德須菩提!若到學法、無學法界為所縛者,捨一切眾生焦然結縛,心生疲倦怖畏三界,乃至一念不樂住結,是等名為非佛法器。大德須菩提!若有能盡未來際劫,發大莊嚴不怖不畏,行三界行不為三垢之所染污,於生死中起園觀想,欲樂諸有不集有行,如是等人名佛法器。復次大德須菩提!若無欲染示現染欲,非為瞋惱示現有瞋,不為癡覆示現有癡,除斷結使現住三界,導引眾生無有自高,荷擔重任一切眾生,能令無上三寶種性,具足不斷住三昧門,如是等人名佛法器。」

4、閱藏分享:陶器泥性無有差別,众生佛性亦无差别。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大德須菩提語文殊師利:「法性是一如一實際,云何分別說器非器?」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譬如陶家以一種泥造種種器,一火所熟,或作油器蘇器蜜器,或盛不淨,然是泥性無有差別,火然亦爾無有差別。如是如是,大德須菩提!於一法性一如一實際,隨其業行器有差別:蘇油器者喻聲聞、緣覺,彼蜜器者喻諸菩薩,不淨器喻小凡夫。」

5、閱藏分享: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須菩提言:「解脫何事,說名解脫?」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以何因緣故,或有縛者、或有無縛?」

須菩提言:「無智故縛。」

文殊師利言:「如是,斷無智故,名為解脫。」

須菩提言:「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

文殊師利言:「如春熱時名為熱水,如冬降寒名為冷水,然其水性無有差別。如是,須菩提!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然其此中無有士夫名智無智。」

6、閱藏分享:何謂為淨?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佛言:「須菩提!諸菩薩根本自淨故,聞諸功德不喜不高。」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根本自淨?」

佛言:「須菩提!無我根淨、無眾生根淨、無命根淨、無丈夫根淨、無人根淨、無身見根淨、無無明有愛根淨、無我我所根淨。」

須菩提言:「世尊!何謂為淨?」

佛言:「須菩提!無縛無解,是名為淨。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是名為淨。無妄想、無分別,無高無下,無作無不作,無闇無明,無惱無不惱,無縛無解,無生死無涅槃,是名為淨。」

須菩提言:「世尊!若無生死、無涅槃者,云何名淨?」

佛言:「須菩提!是淨無憶想生死及與涅槃,亦無染著。須菩提!猶如有言淨於虛空,實無所除令虛空淨。如是,須菩提!所言淨者,實無有法名之為淨。若有聞是而不驚怖,名之為淨。須菩提!汝今淨不?」

須菩提言:「世尊!我淨,以無垢故。」

佛言:「須菩提!若無有垢,為何所淨?」

須菩提言:「世尊!法性清淨我已知之。」

佛言:「須菩提!汝今能知法界性耶?」

須菩提言:「世尊!若離法界有餘法者可知法界,無有法界能知法界。」

佛語須菩提:「無有一法離於法界,誰知法界?」時須菩提默然不答。

7、閱藏分享:聲聞初中後善、菩薩初中後善了解一下。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中》

所說真正,初中後善。

「『云何初善?謂身善行、口意善行。云何中善?學行勝戒、學勝定勝慧。云何後善?謂空三昧解脫法門、無相三昧解脫法門、無願三昧解脫法門。復次初善者信欲不放逸,中善者定念一處,後善者善妙智慧。復次初善者信佛不壞,中善者信法不壞,後善者信於聖僧得果不壞。復次初善者從他聞法,中善者正念修行,後善者得聖正見。復次初善者知苦斷集,中善者修行正道,後善者證於盡滅。是名聲聞初中後善。

「『云何菩薩初中後善?若不捨於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迴向一切智是名後善。復次初善者於諸眾生慈心平等,中善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設何方便,後善者喜捨同等。復次初善者降伏慳貪、捨離破戒、遠離瞋恚、斷除懈怠、不住亂心、殺害無知,中善者施、戒、忍、進、禪定、智慧,後善者以諸波羅蜜迴向一切智。復次初善者謂四攝法教化眾生,中善者不惜身命守護正法,後善者善巧方便不墮正位。復次初善者如地等持不捨一切菩薩行心,中善者以善方便知進知退住不退地,後善者於一生灌頂正位。是名菩薩初中後善。』

8、閱藏分享:精進及不放逸到底有何不同?声闻和菩萨的精進及不放逸又有何差别?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下》

佛告勝志:「菩薩有二法,速得明達具足大乘。何等二?所謂精進及不放逸。是中精進,謂如法得財一切悉捨;不放逸者,施不望報,皆以迴向於一切智。又精進者,正斷一切惡不善法,成滿具足一切善法;不放逸者,謂堅持淨戒不為後生,悉以迴向於無上道。又精進者,不惜身命修行忍辱;不放逸者,於諸眾生無侵害心。又精進者,進諸善法無有厭惓;不放逸者,進諸善根向無上道。又精進者,於諸禪支心無疲惓;不放逸者,於諸禪支不貪味著。又精進者,進諸多聞無有厭足;不放逸者,正念修行聖智聖慧。又精進者,不捨四攝;不放逸者,起化眾生。又精進者,身心堅住;不放逸者,不得身心捨離著法。又精進者,慈心等緣一切眾生;不放逸者,不得所緣眾生慈法。又精進者,教他眾生發一切智心;不放逸者,觀一切法皆悉如幻,而不捨離一切智心。又精進者,發起三昧;不放逸者,將護不令墮於漏盡。又精進者,如救頭然修集聖諦;不放逸者,不隨證滅。又精進者,為滿諸相集善無惓;不放逸者,觀於法身。又精進者,修淨佛土;不放逸者,淨眾生界。又精進者,集三十七助菩提法;不放逸者,安住寂靜解脫之法。勝志當知!菩薩所有善方便業,皆由精進而得成辦;菩薩所有一切智業,因不放逸而得成就。是故說言,菩薩成就智慧方便,不畏退轉無上正道。」

居士分享

9、如果有我,就有增益,就不会信心等如虚空。

復問:「云何心如虛空?」答言:「如虛空無心,心亦如是。如是心,心等如虛空。」復問:「誰當信心等如虛空?」答言:「天子!計有吾我人者則不信。」天子復問:「計吾我人者何所是?」答言:「心等如虛空,而欲增益過出其上。」復問:「云何增益過出其上?」答言:「計有常者便欲出其上,計無常者亦欲出其上;苦者亦欲出其上,樂者亦欲出其上;憂者亦欲出其上,無憂者亦欲出其上;計有身者亦欲出其上,計無身者亦欲出其上;空、無想、無願亦欲出其上;幻、夢、水中月、影、響一切諸法,其譬如是。如是等而復欲出其上。如法有所處便可增益,婬怒癡更相猗,復欲出其上。形此生死不可讚歎泥洹之事,復欲出其上。如是,天子!是為計吾我人者。‖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二

10、解空即入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在何所起?」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佛法本無,無所起。何以故?天子!如虛空本無,從虛空本起一切佛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為幾何乎?可數知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如諸法等,佛法亦爾。所以者何?如一切法,如來從是最正覺故。是故,天子!如諸法等,佛法之數等亦如是。」天子復問:「云何?文殊師利!婬怒癡寧復是佛法耶?」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婬怒癡是為佛法。何以故?愛欲無覺,以道之教教授故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將無一切皆當得佛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皆當得佛,審當作佛。卿莫疑也。所以者何?天子!一切當得如來正覺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皆得佛乎?」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為入寂然、為入空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寂之與空云何得覺?」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不得空,何從得覺乎?用空無侶、無強無弱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來曉空便得道乎?」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如所語!空則是道。佛說解空則為入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道之本?」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平等則道之本。」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何所持而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持無我、無人,是故為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而與道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所生、無所起則與道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去至何所?」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去至一切人心諸所行中。所以者何?無所行亦無所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出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大哀則道所出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大哀是道之所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度於一切是則大哀,道之所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從何求?」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一切愛欲中求。」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愛欲而能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淨八直行是故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施行而名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愚癡與道等,道與愚癡等。施行是等,則名曰道等。於直見等、於邪見等,於直念等、於邪念等,於直語等、於邪語等,於直活等、於邪活等,於直業等、於邪業等,於直方便等、於邪方便等,於直意等、於邪意等,於直定等、於邪定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直見與邪見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等於虛空,等於寂靜。‖佛說須真天子經

11、大方廣寶篋經分享。

(1)为何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言:「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所謂金色。如是,須菩提!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謂佛法色。是故,須菩提!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是故,大德須菩提!一切諸法皆是佛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以何緣故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文殊答言:「如佛智所覺。」又問:「云何如佛智所覺?」文殊答言:「如汝初始,後亦如是,不離如故,是以說言如佛智所覺。」又問:「所言初後,云何初後?」文殊答言:「初空後寂,故名初後。」須菩提言:「空之與寂有何差別?」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於意云何?如生金與熟金,有何差別?」答言:「以言說故而有差別。」文殊師利言:「如是,大德須菩提!以言說故言空言寂。若有智者,不著文字、不執文字。」須菩提言:「文殊師利!凡夫、智者有何別相?」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佛所說,以業相故名為凡夫,以業相故名為智者。」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業有何相?」文殊師利言:「因緣為相,隨其所行有差別名,若無所行則無別名。凡夫有行、有差別名,慧者無行、無差別名,有無中間名為聖行。然此聖行,於諸凡夫名為非行。

(2)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

須菩提言:「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文殊師利言:「如春熱時名為熱水,如冬降寒名為冷水,然其水性無有差別。如是,須菩提!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然其此中無有士夫名智無智。

(3)一切法非法,是什么意思?

須菩提言:「如佛所說一切法非法。此何謂也?」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佛所說,能知我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況復非法。若法應捨,則不名法、不名非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如來佛法可非法耶?」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來佛法無有決定,若無決定則不應說是法、非法,是故佛說一切法非法。https://t.cn/Ai8YeiQy

【杂阿含经】第347经 (第14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若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养。佛及诸声闻众大得利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都不恭敬.尊重.供养众邪异道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尔时。众多异道聚会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昔来常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但恭敬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此众中。谁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诣彼沙门瞿昙众中出家。闻彼法已。来还广说。我等当复用彼闻法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其信乐。可得还复供养如前

时。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听彼法已。来还宣说

时。诸外道诣须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众聚集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先来为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间悉共奉事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我此众中。谁有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学道。闻彼法已。来还宣说。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我此众还得恭敬.尊重.供养。其中有言。唯有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昙法中出家学道。闻彼说法。悉能受持。来还宣说。是故我等故来相请。仁者当行

时。彼须深默然受请。诣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众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经行。尔时。须深诣众多比丘。而作是言。诸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时。众多比丘将彼须深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须深欲求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尔时。世尊知外道须深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当度彼外道须深。令得出家。时。诸比丘愿度须深

出家已经半月。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

作是说已。众多比丘各从座起而去

尔时。须深知众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诸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得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作是思惟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众多比丘于我面前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即问彼尊者。得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彼答我言。不也。须深。我即问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彼答我言。得慧解脱。作此说已。各从座起而去。我今问世尊。云何彼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不得正受。而复说言。自知作证

佛告须深。彼先知法住。后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法。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法。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见法住智

佛告须深。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须深。于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须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佛告须深。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耶

须深白佛言。如是。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

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佛告须深。作如是知.如是见者。为有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不

须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后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过。我于正法中盗密出家。是故悔过

佛告须深。云何于正法中盗密出家

须深白佛言。世尊。有众多外道来诣我所。语我言。须深当知。我等先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恭敬供养。而今断绝。悉共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汝今密往沙门瞿昙.声闻众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还来宣说我等。当以彼闻法教化世间。令彼恭敬供养如初。是故。世尊。我于正法.律中盗密出家。今日悔过。唯愿世尊听我悔过。以哀愍故

佛告须深。受汝悔过。汝当具说。我昔愚痴.不善.无智。于正法.律盗密出家。今日悔过。自见罪.自知罪。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

佛告须深。今当说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盗贼。缚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盗。愿王处罪。王言。将罪人去。反缚两手。恶声宣令。周遍国中。然后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缚两手。恶声宣唱。周遍城邑。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日中。王问。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复敕臣。复劖百矛。至日晡时。复劖百矛。彼犹不死

佛告须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宁有完处如手掌不

须深白佛。无也。世尊

复问须深。时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缘。受苦极苦剧不

须深白佛。极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难堪。况三百矛。当可堪忍

佛告须深。此尚可耳。若于正法.律盗密出家。盗受持法。为人宣说。当受苦痛倍过于彼

佛说是法时。外道须深漏尽意解。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万九千亿人众俱。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万人
  尔时世尊告胜积菩萨言。汝往北方去此世界六千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复过百千万亿算数世界之外。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有佛号曰法上如来应正遍知。于今现命现住为众生说法。彼佛世尊于今欲说大师子吼方广法门。汝可往听。善男子。彼胜法门甚难得闻
  胜积菩萨即受佛教如说修行。往彼世界顶礼法上如来足已。右绕七匝却坐一面。胜积菩萨坐一面已。法上如来知而问曰。汝善男子从何所来。胜积菩萨默然不答。时彼众中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作是念。有何义故。此胜积菩萨。三界大将问已。不报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目如广长青莲华形。师子游戏遍观十方。知诸大众有疑念故即放光明。放光明故。法上如来出金色光。遍照十方无量百千万种杂色。于是世界六种震动。十方世界有诸菩萨集彼世界。现诸色像种种妙状。见彼如来所放光明种种事已集彼国土。皆共顶礼彼如来足。礼佛足已。各随己分善根功德坐莲华座
  尔时会中电焰菩萨即从座起。整服左肩前至佛所。右膝着地合掌向佛欢喜踊跃。白言。世尊。如我今见世尊所放无量光明。我从昔来初未曾见此大光明。善哉世尊愿说此事。何故大悲放此光明。愿说其意。尔时电焰菩萨以偈问曰
  诸无上大士  非无因无缘
  而放此光明  愿为我等说
  实说是怜愍  为利益众生
  而放大光明  是何因缘说
  尔时电焰菩萨见如来身阎浮檀色。所放无量百千亿光。犹如金幢自在显现。见已即问法上如来而作是言。世尊。我亦曾见无量光明。初未曾见如是光明诸胜妙事。彼佛答言。如是电焰。如汝所说少有地分。彼地分中诸佛如来放如是光。非无因缘现如是相。汝今电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为汝说。诸佛如来有所为故放光明事。善男子。汝若闻已。勿生惊疑勿生怖畏。何以故。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无量胜愿不可思议。庄严之事不可思议。善男子。汝见此事勿生惊疑。电焰当知。胜积菩萨。是释迦佛遣到我所欢喜世界。汝为见不。电焰菩萨答彼佛言。已见世尊。已见善逝。佛言。善男子。此胜积菩萨。我向已问言。善男子汝从何来。彼即不答默然而住。善男子。我见此事故放光明。善男子。以何义故我问不答。大众闻已。即生惊疑默然而住。佛言。善男子。此族姓子。云何如来问而不答
  胜积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于未来世诸法性中而问我言。善男子。汝从何来。佛所证法是不可说。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我无辩才可能说言从某处来
  尔时如来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此善男子略说一切法。示真实道处。是胜积菩萨。于无等法中不可说不可演。离文字离上离下离来离去。一切道断不可见阿那梨耶处。离心意意识离因缘处。无名无言不可演不可说不可见离诸眼道。非积聚处非言说处非曾有处。离相处离于一字。所谓字不可演说。云何答我
  尔时光音菩萨以佛神力。而白佛言。世尊。若无可说一切诸法而有说者。一切痴人所有言说亦是说法。佛言。善男子。如是所说非但一切愚痴说法。非愚痴者亦有说法。虽如是说而不觉知
  尔时光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愿世尊说。云何一切众生说法而不觉知。尔时世尊告光音菩萨言。善男子。譬如世间生盲之人。日光所照依日光住。而不能知日轮何相日光何色。若有余人语盲人言。日之光明有如是相。而日光明离诸名字。非是众生所可言说。因缘事故闻是音声。善男子。譬如世间深山谷中有诸音响。因缘故生。善男子。山谷是空音响是空。因缘故生。善男子。众生言说悉入辩中。若未说时未起心时名为法辩。若已起心未言说时名为义辩。若至斥法演说之时名为辞辩。若以无障无碍说时名乐说辩。是故善男子。一切众生所有言说。皆悉不离四法门义而不离实际。如彼生盲以教示时。则知日轮及日光明舍彼慢心。善男子。欲求义者。彼人当于自身中求。善男子。若欲求菩提者。应于自身五阴中求。说是真实语义法时。于彼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大光明遍照世界。法上如来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彼光明中。复出无量百千万光。以彼光明照于地狱饿鬼畜生。上至有顶皆悉遍照。尔时彼佛还摄光明告大众言。诸善男子。终无如是舌相光明而有虚说。汝等应当善信善念。我说真实
  尔时住十地菩萨以为众首。彼众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从座而起。合掌同声作如是言。愿世尊说。愿善逝说。如实法义。我等大众以佛神力。是故终无疑惑之心。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此乃是大师子吼。我今欲说。安乐利益诸众生故。乃至天人。善男子。娑婆世界彼有世尊。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于今现在现命现住为众说法。善男子。今我身是法上如来为利众生。是故于彼娑婆世界示种种相而为说法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甚大欢喜踊跃无量叹如来言。善哉善哉。世尊。愿一切众生皆作如是大师子吼。如今世尊在此众中大师子吼。世尊。若有闻此师子吼者。彼诸众生不得名为种少善根。若复有人得闻如来大师子吼。闻已信受。何况复有读诵受持为他广说。供养此经香花涂香末香烧香。种种衣服宝幢宝盖。世尊当知。是诸众生是佛所加。若有闻此大师子吼修多罗句一经于耳者。彼诸众生。非种微小善根功德
  尔时世尊赞彼菩萨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彼诸众生。非种微少善根功德而得闻此。若能闻此如来所说大师子吼修多罗句。生欢喜心。乃至微言唱一善哉。善男子。是我所护及是弥勒菩萨所护。彼悉以肩持我菩提。若于五浊恶世之中。而能信受此修多罗。是我过去已曾化者。亦阿逸多菩萨所护。彼人已竭生死大海。已降魔众除灭烦恼。已震法雷已击法鼓。已离女身已降诸怨。已能灭除诸烦恼众。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满十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一切所有供养之具而供养之。若复有闻此真实义修多罗句能信受者。以信心故唱言善哉。得福过前供养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以是义故。诸善男子。汝等若有信我语者。应当书写受持此经。善男子。随何方处书写供养此经典者。当知其家则有如来
  尔时胜积菩萨电焰菩萨。光常菩萨。净眼菩萨。无畏菩萨。观世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辩积菩萨。盖一切障菩萨。作光明菩萨。及普贤菩萨。如是等八万四千亿百千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未来世。当广宣说此法门句。世尊。有诸众生闻此经者。是人亦名得涅槃者。世尊。若有能信此修多罗。彼诸众生。非是始种微少善根。世尊。若闻此经一经于耳。何况具足读诵受持。彼诸众生所得功德。百千亿劫说不可尽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应当如是护持如来正法。佛说此法门时。胜积菩萨及彼大众皆大欢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母亲节文案[心]❶岁月不是偷走妈妈的青春你才是❷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你的笑容开始的。❹我的1000万种任性 你总能微笑搞定❺你不曾是妈妈的盔甲却一直是妈
  • #TFBOYS的十年之约剩一年了##tfboys##tfboys九周年快乐##tfboys九周年##tfboys[超话]#星霜荏苒,鹤归华表,绮纨之岁,屡变星霜
  • 估计要不是有人,早就喝茶去了吧[doge]之前说司珩对她只有男人最原始的欲~望,没有感情,是吗?”问到现在游泳和以前年轻的时候有什么区别,李先俊爷爷说:”之前在
  • 还有最后一个镜头,我很喜欢,瑞德对她死心了,斯嘉丽再次重复了她之前多次说过的那句话,我不能再想这个问题了,再想下去我会发疯的,我明天再想吧。我以为我是用一条腿的
  • 晚上好呀宝贝我又来碎碎念了 今天真的好冷啊 适合想你也适合睡觉 哈哈 记得出门的时候要多加衣服 不可以感冒了哦 今天下班去给喵咪买猫粮了 顺便看了看里面有几只可
  • 虚情假意的话不要说,真心不靠嘴,真情不在嘴,人心一时看不清的,时间也能证明。哪怕是面对你最看不起的人,也无需“对事不对人”地指责他人的德行好坏,更不要“心直口快
  • 前两天听张东安利说很感动,以为是那种正剧向的,看了才知是亦庄亦谐,有笑点有泪点。#子桐日常#恩泽,你看,像我这么好的孩子上哪找,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给个台
  • 《경애하는 김정은원수님, 정말 고맙습니다!》, 《아이들의 밝은 모습을 보니 신심이 넘치고 힘이 솟습니다》 어머니당의 크나큰 은정속에 새 교복
  • 在《城南旧事》的主人公小英子的目光里,世界有一种混沌未开的秘意,善的还是恶的,疯子还是朋友,都不用去着急评判,就像不必分开大海和蓝天一样,这是一个肆意而安稳的状
  • #光与夜之恋陆沉[超话]#结婚后你终于发现,哪怕是在商场从容不迫施压的沉稳陆总也是需要被人哄的。任溶溶曾说过:“为孩子写作首先当然应该熟悉孩子,熟悉他们的生活、
  • #郑艺琳##黄恩妃##心意夫妇#[Thefriends in 亚得里亚海]天气一样好的心情 ❤️#首播12月6日。
  • 防辐射眼镜正圆形复古近视眼镜框架圆眼镜男女款潮平光镜成品配镜#情侣之间身高差很大#【百视康眼镜专营店】记忆金属,随意弯曲,久戴不疲劳!百搭框型,多款可选!
  • #小盗龙说#看了具体的报道才知道:一方面是大家觉得游戏太难啦,到处是坑,感觉是被“欺骗”了感情,又欺骗了时间!她爱生啥生啥 跟我们有啥关系 倒是欺骗消费者卖假货
  • #榆林身边事# 从府谷县城出发,朝着东北方向,进入崭新的沿黄公路,行驶50多公里,路过“黄河入陕第一湾”就到了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驻地。 #材料学院2017年运动
  • #李现人生若如初见# lx#李现良乡# 拍摄中,导演和摄影们常常要等每天拍摄的magic time,早晨和傍晚的光是最漂亮的。李现觉得自己更年轻的时候,人比较着
  • #向着美好自由追逐##福特还在造马马马马马车# 随着新能源进程的不断加深,福特Mustang积极响应号召,努力转型成为了一辆“电马”随后对福特电马Mustang
  • 04 海源告别舞台惹哭徐志胜 第四组Kid开场比预想的好,毕竟突围赛的表现就不错,三灯赢了璎宁晋级,这回力度也能跟上,相差的不多,但总体还是没有之前那个段
  • #4. date# 给大家准备的五一假期美物,快来围观[太开心]卷发➕评论你喜欢的款,抽两位亲送新品,抽5位亲送50元店铺现金券,[鼓掌]这次好几款鞋都是纯原
  •       月亮渐渐的渐渐的探出脑袋,竟然是红的,红色的脑袋上一点点黑色的斑,仿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眨一眨看着我们,冲着我们挤眉弄眼,顽皮又可爱,真拿它没办
  • 有时候聚餐,点到虾什么的,我都是一个人剥,一个人吃,因为我觉得他可能特别嫌弃。现在,不管他做什么,只要惹我不开心了,我只想离婚,孩子我也不想要,我想要解脱,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