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观点】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哈尔滨极乐寺 哈尔滨极乐寺 2022-10-03 13:02 发表于黑龙江

六祖惠能大师写下“菩提本无树”偈颂后,五祖为了保护他,一边淡淡地说了一句“亦未见性”,一边却潜往碓坊,以杖击碓三下来暗示六祖。六祖领会了五祖之意,便于当夜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为他解说《金刚经》。

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六祖言下大悟,对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听后,便对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这是六祖说出五句“何期自性”后,五祖对六祖的充分肯定,认为他已“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堪绍佛种,遂将衣钵相传。

这则佛教史上著名的公案反复提到“自性”、“本心”、“本性”,其实含义相同,这便是我们修学佛法,尤其是研究禅宗的唯一宗旨和目的——我们根据什么东西来修,具体又修什么,说到底也就是在自性本心上下功夫。



《六祖坛经·般若品》中惠能大师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其中的重要性:“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可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乃是修行证果之第一要着。未识本心未见本性者,虽然口说修行,那也是一种盲修瞎炼,能不能解脱是很成问题的。因为佛法是围绕着我们每个人“迷”与“悟”这两种心态来展开教化的。我们之所以流浪生死,轮回六道,不得出离,就是因为我们不识本心,始终处于迷的状态,故而祖师才有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那么本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常常听到,心有“真心”和“妄心”的不同,如《大乘起信论》上面开宗明义地讲“一心生二门”,即“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就是真心,心生灭门就是妄心。那真心和妄心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事实上,真妄并非两个东西,而是一体不二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一类话的关键在这个“即”字上面,离开了烦恼去求菩提,离开了生死去找涅槃,都是骑驴觅驴,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同样的道理,真妄也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离真无妄,离妄无真。

既然真心与妄心是不二的,我们又何必还要去“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进而舍妄归真呢?需要说明的是,真妄不二是从理体和果德上来讲的,在没有证得无分别智之前,众生往往处于二元分立的状态,换言之,我们凡夫通常都是处于迷失真性的无明状态,整天在那里追逐妄心,随着妄心流转,所以我们要通过修行来背尘合觉、舍妄归真。修行的关键就在于妄心起时能回光返照,识其性空,能悟性空之理,那么妄心的当下即是真心。果能以真心为依处,则真心与妄心都不复存在,这才是真正地实现了真妄同体的不二之“即”。

这个过程说起来好像并不复杂,可是当我们真正用功时就会发现,无论是参禅、念佛、持咒,还是修行其他法门,自己的心不是在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妄想不断,想要让心念专于一境,不攀缘,不散乱,不驰求,这并不容易。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能够做到安住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乃至连现在也不去执着,那就是“坐断三际”。三际一旦坐断,心不迷乱,安于当下,历历孤明,开悟和见性便指日可待了。

坐断三际的境界是一个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体验得到的,并不神秘。古来的祖师听见石头扔出去碰着竹子的一响,过河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影子,或是接被开水烫到了手而打碎了茶杯,都会开悟,就是因为他对明心见性孜孜以求,全神贯注于修行这一件事上,没有片刻离开。以此类推,念佛的人若能够如此用心,念念安住当下,时刻照顾好当下那一句佛号,字字念得清楚、听得分明,自然能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也就指日可待。

参禅的人能够明心见性,念佛的人能得念佛三昧,乃至学教的人能够大开圆解等等,这才能称得上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以此为基础就路还家,才算是真正的起步修行。由此可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修行的首要在明心见性,而想要明心见性的先决条件和下手切要,又在于通过念兹在兹的不懈用功,真正做到把握当下、坐断三际。

《信心铭》释义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说话多、分别也多,思考来思考去,只有更加与道不相应。所以,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叫二祖慧可要外绝诸缘、内心无喘。外缘都绝离了,就不必再讲话;内心无喘――平静下来,就不会再思虑,然后才能入道。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能够完全弃绝了言语和思考,就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都可以通达道,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只有返本还源,回到生命的根本,才能领悟至道,明白祖师西来意。反之,如果有心去找道,随顺六根向外去用功,想要找到本性,那只有迷失方向了。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但是,只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返照自心,就有可能明白真心,胜过空的境界多多了。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修行修到身心皆空,算是很高的境界了。但为什么会有空?空为什么会变现种种境界?其实都是妄见有空,住在空上面所致。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真”就是真如、真心、真际。“真”不用求,求者本身就是真。真不自言真,若见有真,此真便是妄。真是相对于妄而言,众生迷而有妄,觉者方便立真,令众生知而离妄,离妄真亦无言。

  “见”是知见、正见、见解……。“见”是众生六根迷于六尘,所产生的妄见,根尘是妄,依根尘产生的见,岂能离于妄?所以,求真是妄、见解亦是妄。

  因此,你不需要去追求真心,只要把妄想息灭了,把知见放下了,把执着丢掉了,内心没有一切分别执着,才能相应于真心。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二见”就是相对的东西。例如:是真、是假,是有、是空,常见、断见,好还是坏……。这些对立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妄见而有的。当我们用功到知道这些相对的知见都不对,同时能够不住于有和空等相对概念时,那个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再去管它了。这对用功者,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的“是和非”、“对和错”的念头,便会引生了很多的是非念头来,那时候,你就落于二元对立的妄境,失去清净本心了。

  所以,经说般若无知,六祖要人不思善、不思恶以会取本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当你用功到空有、是非,对错、能所不存的时候,心里就没有“二”了,只有“一”的感觉。知道一切二元相对都是由这“一”来,但“这个”也是不可以执着的,如果住于这个,对待就又会产生了。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连这个心的观念都没有的话,就不会生起妄见分别,那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一切诸法,其实没有是非、好坏、对错的。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既然万法的存在,对我们不会造成阻碍、困扰,也就不需要方法来对治,那么,内心也就不会再生心起念。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能”指心,是主观的存在;“境”指诸法,是客观的存在。主观的心识会随着外境的消失而灭除;同样的,客观存在的外境也会随着主观心的空无而没除。

  所以用“沉”字,表示外境是随心所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果空了,由心所现的境,便如沈没在心底般。所以,我们的妄心,是随着外境的消灭来消除的,但是,外境又是跟着妄心的消除而消失。心境是互相影响的。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外境是依着我们的心才有的;同时,我们的妄心,又是依着外境才存在的。

  贤劫三佛的毗舍浮佛偈:“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便是在说“能由境能”的道理。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要知道,虽然有心和外境,实际上,心和境都是空的。心、境不过是个假相,皆由迷于本真而妄立能所,都不离性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像

  虽然自性体空,却能显现能所,含藏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虽然有万般的事事物物,但因为其本体是空。既然是空的,诸法哪里有好坏?为什么我们会对诸法产生分别,而引生某些偏爱呢?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道”就是真心。真心是很广大的,经中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大道宽广,要证入,虽然不是容易,但也不困难。真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欠,容易、困难是虚妄分别,与道无关。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小见”就是指不信自心是佛,只知向外求法的人。小见的人,你若对他说:“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他会不相信,像狐狸那样,有很多怀疑。狐狸在一切众生中,是疑心最重的,所以好疑的人,便说他狐疑――像狐狸的疑心那么多。小见的人,不信自心是佛,悟了便是,他只知要从事各种修行,才能见道。他精进在修行,希望能够赶快证道,那知是越急越慢。

执之失度,心入邪路

  执着要修行、要怎样才是,认为自己有见地、有功夫,如此的话,就会产生不正当的心态,与道不相应,而进入偏差、错误的境界中。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所以,放下吧!让心自然,该用功时就用功,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行住坐卧自然不造作,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这样才能体会到心体。心体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你要修什么呢?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只有顺从自己的心性本质,才能与道相应。相应后就自在了,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烦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一般修行,强调系心一处,用来对治妄念,希望把妄念绑起来,不在东想西想。其实,这样用功是不对的,已经违背了真心,真心无为,起用则自然而然,不需刻意。

  反过来说,让心境昏沉,糊里糊涂也不对,这跟真心不能相应,真心是觉明空朗的。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修行要自然,好像在用功,又好像没有用功。道本自然、平常心是道,不必刻意造作;道法无为,没有哪样较好、哪样不好。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一乘”又叫“佛乘”,表示最高上的法门,也就是禅宗所说明心见性的法门。这法门有别于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修行,一入就成佛。要契入这无上的法门,就不要去厌恶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六尘没有不好,都是心所现的境界。能够对六尘不分别好坏,不受到六尘的干扰,你的心就和佛的心一样了。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有智慧的人,能够随顺自性无为,他就能够随处自在;愚痴的人便不是,他要修种种法、行种种行,其实是自己拿绳子绑自己。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一切法根本上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地方,所以会有不同,那是我们虚妄心分别、生起贪爱、执着的缘故。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以心来找心、骑牛还找牛,怎么对呢?一切法都因我们妄心的分别才有差别,而我们却还再以心去寻求它的差别,岂非大错特错!

人生就像过独木桥,无论走着过去,还是爬着过去,最终都会过去的。生活很现实,你若没本事,就只能低着头任人宰割。你若强大了,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经风雨,如何能看透世态炎凉,需要用心识人,才能领悟人情的冷暖。永远不要怪别人不帮你,因为别人没有那个义务,你得靠自己熬过去,加油!每日一养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下的市场状态就在这个阶段,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反复尝试3.至于下午,这种情况,我猜测三个剧本:A.也许资金尝试了很多还是没有一个核心,就回又回到疫情、B..或者几
  • 唱的时候忘记截刚刚已点歌曲的图了 刚唱过的打勾,粤语歌唱过一首难得有情人 感受就是:最开始半小时情绪高涨,nonstop到一小时就唱到喉咙有点累,偶尔跑调,再n
  • 十分激动与期待[憧憬][憧憬]为了大家更好观影桃花坞 派大星又决定送20个鹅厂的季度会员给大家[羞嗒嗒][羞嗒嗒](只要你为孟孟说话 不管是不是粉丝都送[打
  • 世人皆唱桃之夭夭,见你才知灼灼灼其华。世人皆唱桃之夭夭,见你才知灼灼灼其华。
  • 一块完美的纯血和牛肉眼,熟成需要21天。经过21天的熟成,伴随着酿造而出的坚果奶酪香气,让周遭的空气都微醺了。
  • [心]“妈妈去打小怪兽了”周末的早上,还不到7点,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社工黄婷准备出门去福田街道莲花一村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结果被睡眼矇眬的孩子抱住了胳膊。
  • 在这件事落地的同时,让下属觉得安排合理,同时获得正反馈和成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提高战略透明度,让所有人都可协作。
  • #鸦青与灰的妄想日常# 讲个故事 面色苍白的红发男人突然出现在身后,但刘倾宇并没打算理他。 “倾宇。”那人叫他。 刘倾宇不答,只是看着杂乱的桌面发呆。 “
  • 7.烧制7-8分钟左右,再把鱼翻面,烧制另一面,加热7-8分钟,改大火收汁,加热至剩少许汤汁时,关火,捡出葱姜蒜不要,把鱼盛出,浇上汁,撒上红椒和香菜即可,一道
  • 然后是改编,对经典文学的诠释是个很惶恐的事情,在过犹不及与词难达意间把握的精准与否是最需要接受观众「审判」的过程。夫妻互相影响,从夫妻一方的运势,也可以判断出另
  • #武汉首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舱全面封顶#】3月5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武汉首个新能源汽车电池厂一标段顺利封顶,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全面封顶,项目建设迈入全新阶段。经过精心
  • “最慢”依旧没发芽……也就是说 “最慢”催了六天芽都没发芽诶[悲伤][悲伤][悲伤]这该咋整@TFBOYS-王源————hhhhhhh拿拍好的照片去套自己前些天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不吞指路huihui 链接】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
  • 对此,欧洲网友感叹,这哪里是制裁俄罗斯,分明“是美国在制裁欧盟”!【新品发售】ShinWoo午夜乐园幽灵熊盲盒潮玩手办公仔今日正式发售 INFORMATION
  • 识者能变也,这个唯识的定义讲得很清楚,识就是能变,由微细的变到粗糙的执着,而返回不去,跑不回去!从真如,就是如来藏性一念不觉而生三细,三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跟末那
  • 不知不觉在机圈已经混了四年了,四年的时间真的好快,也因为搞机,认识了一群特别要好,特别认同的朋友,我们来自祖国各地,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相聚,成为一群小伙伴们,
  • —央视5.从某种意义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小乖乖,不要生妈妈的气呀,妈
  • 一切随缘吧,不怨,不躁,不急;不悲情;不感怀,不忘形。一切随缘吧,不怨,不躁,不急;不悲情;不感怀,不忘形。
  • #麟阅·晨读# “与其认真,不如随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激发一个人,人生,要做一个连自己都羡慕的人,只要心不败,一切都能成真!当你越来越有能力的时侯,自然会有人看的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