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看重的,

不是你的过去,

而是你的今天……

是的,

我们都不完美,

但信仰要告诉我们,

祂并非因我们完美才爱我们;

而祂的爱恰恰是:

尽管明知你我是那样的不完美、满身瑕疵,

但祂仍爱、仍不放弃。

所以,

希望你懂得,

祂要的不仅是你懊悔过去的种种;

更关键的是:

从现在开始,

你愿意因为祂而立志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愿意一步一步去跟随祂走那条全新的生命之路……

同时,

也希望你——

懂的爱自己,

爱那个属于你的独特人生,

爱生命中遇到的林林总总……

因祂的爱,

你活出一个蒙爱的样子;

因祂的不放弃,

你也永不放弃自己!

我们若是愿意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罪,

就要相信,祂是信实的,是公义的,

必会免去我们所有的罪,

洗干净我们生命中一切的不义。



第九章 无得无说分第七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佛言:须菩提,你如何认为呢,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吗?如来说了什么法吗?须菩提言:如我对于佛所説的法义的理解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固定的、决定不变的法,如来可以去宣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以执著取着为实有的法,所以不可说。如来所说的法,非本来的那个无为法,也并非不是本来的无为法。为什么呢?一切的贤人圣人,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得到无上的正真的觉受觉悟,破尽无明,不含一丝杂染无明,心中都是明都是觉,也就证得了究竟菩提,成就了佛道,圆满了佛果。既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没有真正固定不变的成佛者,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成。佛所说的法也是因缘所成,随顺众生的缘,有众生想成佛的因,就讲出能让众生成佛的法;缘不同,世尊所讲的法就不同。因此佛陀所讲的法,到最后也不要再执取了,因为不是固定永远不灭不转换的法,能说出来的法,都不是本有的固定不变的真如之法,但也离不开真如自性而能生成这些法。

那么是谁成就了佛道,得了佛果?妙觉菩萨是成佛前的最后身菩萨,为了成佛,来到人间八相成道。在入母胎时,菩萨的色身灭了,意根与异熟识即第八识入胎,出胎时六根具足,六识具足(人类七天之内没有眼识),五蕴具足,外相上与众生无异。这个新的五蕴已经不是妙觉菩萨的五蕴了,色身和六识都换了,只有意根和异熟识还是原来那个,是连续下来的。然后出家修道,在夜睹明星大悟见性时,七个识的无明断尽,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意根转成平等性智,然后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七个识都转完了,第八识异熟识中所含藏的七个识的染污种子灭尽,就变为大圆镜智,也叫无垢识。八个识都转完了,圆满佛道,得佛果,称作佛。

那我们就分析这个佛是谁作,佛果是谁得。首先佛的无垢识是个无所得的心,本身不想得什么,即使得,也没有地方放,什么也得不到。祂没有思想,没有心行,从不自认自己是真实的,自己就是佛,自己如何如何。所有的名称都是人加给祂的,是什么不是什么,祂没有这些概念。祂又不执取任何一个法,包括善的恶的,染污的不染污的。因为不执取,祂从来不受熏染,没有无明;因为不执取,祂也就不做什么,不成为什么。所以祂不取佛的果位,不做佛,如果说祂就是佛,那也是人为加封给祂的,不是祂自己自认的自封的。

其次看佛的五蕴,众生的五蕴称作五阴,阴是遮盖遮挡的意思,遮挡众生认识真实正理,从而产生邪见。而佛的五蕴,不能遮挡佛,佛已经是究竟觉悟了,就称作五蕴。成了佛的五蕴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常殊胜,但是涅槃时也要灭去,生灭之法不是佛,不能取佛果,不能做佛。佛的受藴想藴行藴识藴虽然能取,也是生灭法,涅槃时都要灭去,四个蕴不是佛,不能做佛。意根虽然能永远到未来世,永远保留不灭去,但也是生灭性的,是能够灭的,只是故意不灭掉,为了能永远生起佛的色身五蕴,而且单独一个意根平等性智也不能做佛。那么菩提就是无所得的,所以也没有定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如来没有定法可说呢?佛到世间说法,都是根据因缘而说的,佛观察众生的缘,是什么缘,就要对机讲相应的法。佛成道的最初,先在各层天上讲华严经,度历劫跟随自己修行的大菩萨弟子。而娑婆世界的声闻弟子却如聋如哑,佛就回到人间为求解脱的声闻弟子讲小乘阿含经,让他们修行有了成果,再回转到大乘法来修学。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根基浅,都想求解脱,想离苦得乐,所以佛在娑婆世界讲了三乘法。

而在其它的佛国土,佛只讲一乘法,就是一佛乘法,度菩萨根性众生成就佛道。佛讲法时总是依据一个缘,出现一个事相,于是佛就讲一个法,有时是弟子请问,都是有一个前提,一个缘,才讲一个法,无缘由而讲的法极少,那是特别重要的法,但也是对众生的机。所以佛说法是没有一定的,法是由因缘所形成的,不是固定的。所有的法,不管在哪个佛国土讲的,都是用来对治众生的无明病愚痴病的,有那种无明佛就讲那种法,无明灭尽了,法也没有用,不用法了。

所以佛法就如过河用的船筏,到岸就弃,用过就抛掉。这就说明法是依据因缘而有的,就是虚妄的空的,修到一定时候是不可以执著的。因为众生无明不同,佛讲的法也就不同,那就没有一个定法来让如来宣说。所以如来所宣说的法是不可以执取的,因为也是空的,因缘形成的,只是用一段时间修行,用完就弃,不可总执取,还有无明存在的时候就得抓着它,把它当作工具来用它。

比如四圣諦法,证了果得解脱以后,这个法对阿罗汉就没有用了,再修缘觉是十二因缘法,证得了辟支佛果以后,因缘法也没有用了,需要再修菩萨六度,明心见性以后,外门的六度法就没有用了,再修内门的六度,入初地。入地以后,内门的六度没有用了,再修十度波罗蜜,成为十地菩萨后,十度波罗蜜舍弃。修等觉妙觉的法,圆满佛道以后,一切法都用不着了,全部舍弃,心中空空无法。

因为所有的法都圆满修持过,成佛后才能为众生宣说。所以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本来而有的固定不变的法,都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法。但是也并非不是真实的法,因为众生依据这些法能够证得真实法无为法,而且佛在宣说这些法时也没有离开过真实的真如法,正是真如法在这里起了作用,佛才能宣说。这些法都来自佛的自心真如,从真如当中流露出来的,是真如的一部分,与真如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为什么一切的贤圣人都证得了真实法,证得了无为法,还有差别呢?贤圣人包括初果到四果的声闻罗汉、证得因缘法各个品位的缘觉人、从明心的第七住位到妙觉的菩萨。声闻初果二果是贤人,三四果以及缘觉是圣人,菩萨初地以前是贤人,初地开始以后都是圣人。他们所证的都是无为法,然而这些无为法的内容和层次大不相同。初果人证得五阴空、无我,断三缚结,从此不入三恶道,对于三恶道行无所为,这是初步五阴无为。

二果人因为证了人我空,心行减少,烦恼淡薄,心清净了一些,无为了一些;三果人进一步证得五阴虚妄,色界禅定境界现前,证初禅灭掉贪欲,断嗔恚,断烦恼心清净,恶业不再造作,七识开始真正的无为;四果进一步无为,灭我慢,断除对色界无色界的贪爱,烦恼断尽,得慧解脱,对三界无为,能够以解脱的智慧出离三界;而定解脱的阿罗汉能入四禅定,息脉俱断,证不动无为,入无想定,证识阴灭,心得无为;俱解脱阿罗汉能随时随地入灭尽定,灭掉意根的受和想两个心所法,证想受灭无为,随时可以取证涅槃,出三界。声闻人因为证五阴无我,心行越来越无为,越来越清净,他们之间的无为有很大的差别。

辟支佛人包括独觉和缘觉,独觉人因为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根,在没有佛也没有法住世的时候,看见世间一个生灭的现象,就引起了深深的思索,一个人到寂静处修道,探讨这些生灭现象的根源,推究十二因缘法和十因缘法,找到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是无明,源头是第八识心,证得辟支佛果。而缘觉人是随着佛修行,闻佛说法而悟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证果。他们无为法的智慧比声闻罗汉要高深,而辟支佛果的果位、智慧、神通也有浅深不同层次的差别,就是说他们心行的无为程度有差别。

菩萨们是明心证第八识,证真如无为,同时证人我空,知道第八识从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生灭过,在三界世俗法中也不起心行,无为无我,五阴是第八识所生,本质是空。在随后的修行中,心渐转清净,修到第十住位,证得五阴如幻、一切法如幻观;十行位证得阳焰观,一切法都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实。到十回向位,证得如梦观,生生世世的五阴身活动就像在梦中一样,生生世世的修行、行菩萨道也像在梦中一样;初地菩萨证得万法如镜中的像一样不真实,直至十地等觉妙觉对无为法的证量越来越大,智慧越来越深,神通道行也越来越广大。那么佛地的究竟无为更不用说了,殊胜于一切声闻缘觉菩萨。

从以上内容来说,修行人因为修行的内容不同,所证的无为法就不同,无为的程度本质就不同,那么他们的心行心量就不同,福德不同,道行也不同,神通三昧境界也不同,智慧更有差别。如果不停止修行,追求佛道,修到佛地,到达终点时,一切都圆满,所有人的神通智慧福德都没有差别,可以称作佛佛道同了。


靈修小品

『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
約翰一書 4:18~19

你若仍然害怕未知的將來,永恆或神的審判,就要提醒自己神是愛。神的慈愛是完全的。
把注意力集中在神對我們無限的愛上,再讓祂透過我們去愛別人,我們的恐懼就能除去,我們也可以滿有信心地面對將來。

神的愛是人間一切愛的源頭,像烈火一樣蔓延。
祂愛祂的兒女,在他們心中燃起愛火,使他們去愛別人,讓神的愛通過他們使別人得到溫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渔排、渔船,官兵向心啊去渔船民发放宣传资料,介绍了海上110在解危救难、热情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海上110的掌握和了解;在码头、车站,官兵
  • 第一偈云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
  • 人与人的语言沟通,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为了情感交流,寻找话题亦是如此,你不必指望初次见面就能一见如故、坦诚相待,你需要寻找的应该是能让你们开始一段
  • #迪拜代购#一说娃挑食,不好好吃饭,抵抗力差,老是生病,当妈的都头疼,迪拜代购爱尔兰雅培小安素(1-10岁)草莓味,香草味,巧克力味,口感和味道都是宝贝喜欢的,
  • 也许只有我们都以未来人的身份再活一次,才能真的看见彼此,看见活着的意义。世纪文艺魔力超级天神!
  • 持续精进的他乡过年没有了走亲访友的繁杂喧嚣,在上海过年我听了一套颠覆三观的房产知识课,没错,房产知识课还会教如何突破赚钱瓶颈,真的是满满干货,王炸级知识我是第一
  • 【墨尔本Epping妈妈失踪已3周,警方今天再次展开定点搜寻,敦促神秘报案人尽快联系】据《时代报》2月22日的消息,警方已返回墨尔本东北部的丛林地带,以搜寻失踪
  • 因为他得照顾他的两个女儿,他一直打算等两个女儿嫁人以后再考虑自己的事情。!
  • #EV视界国内资讯# 【比亚迪商用车:逆风之下,破浪前行】2020年,从“十城千辆”起航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迈进第二个“十年”征程,站在新起点的比亚迪商用车以领
  • 哈哈哈哈哈哈哈,突然莫名其妙的好开心这种学生时代时的悸动,对方的小小举动就能感到很快乐的感觉,是我在毕业之后就没有再体会过的感觉了……我一度认为出来工作后,随着
  • 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报告显示,许多重症好转的病人会有全身虚弱现象,包括只要稍微用一点劲就会出现气短。即使一些轻症病人也会有长远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例如,疲劳症。
  • 佛最初成佛,当时还没有僧,佛就要求长者皈依未来僧,因为僧是继承担负佛法圣道的人。也有一体三宝的说法,这是以众生自心的觉、正、净,比作佛、法、僧三宝。
  • 大臣往往有的早朝还在廊庙,而晚上就被送进监狱的,也有绑赴刑场又临时赦免仍旧照常倚重的。狱卒经过这样的报复,有了戒心,以后对于犯官,大都小心伺候。
  • ”“我们的邻居刚刚告诉我,外面有几个小偷一直在尾随您,让我告诉您千万不要独自走到大街上。”“他们在外面,很危险,您的车停在哪?
  •   这套书有漂亮的彩色插图,就是刘旦宅先生画的,我也第一次记住了这个名字。更可悲的是,岁月将自己也磨砺成了看懂了这些的人。
  • 我们的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计划,哪怕是抬脚走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也需要来自于大脑的指令:筋腱紧张时抬脚,紧接着同样的筋腱又得到放松的指令,于是脚踏地。而如果一个人
  •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愿你在漫长岁月里 ,一身长久磊落,知世故而天真,风日洒然扶摇直上.愿你长成厉害的大人和永远万事胜意的少年.愿这漫长渺小人生不负你每个光辉时刻
  •   企业效益不断改善,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9亿元,增速由上半年下降9.4%转为增长4.9%,比1-7月份提升2.3个百分点,同比提升8.
  • [嘻嘻]有时候,一部作品真的能够成就一个演员,就拿张小斐来说,35岁出演贾玲的电影,不仅实现了梦想,人气一夜飙升。鑫鑫19岁生日快乐呀 又长大了一岁 陪你过的十
  • ●存款显示出来的叫——财产;存款显示不出来的叫——财富。[摊手][心][good][鲜花][拳头]#莫负好春光# #商丘身边事#【一段非常有哲理、非常有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