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关于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

忽略市场影响,看懂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尽量想明白 10 年后企业会 是啥样子。如果你决定要买某只股票,先想象一下如果股市马上停止 10 年交易, 你是否能接受。(2020-10-14)

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 资都是 focus 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 focus 在生意上。公司是要 挣钱的。(2018-09-30)

网友:
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我们作为投资者,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去看一个 行业,但最后可能也只能成为半个内行。对企业可能也不是真“懂”,这个情况 下是不是就应该反省并做一些放弃,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优化?例如我自己的经 验,比如汽车行业,看了两年,花了很多时间,但因为行业复杂度和主观因素可 能也只能看懂非常少部分逻辑,而且不敢非常确定。
段永平:
我自己能看懂的公司也是非常少的,看不懂当然只能放弃了。个人认为, 看懂一家公司不会比读一个本科更容易。
不过,花很多时间去看那些看不懂的公 司是不合算的。我在老巴那里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看商业模式,除非你 喜欢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这样能省很多时间。你的汽车 行业的例子我其实也不懂,虽然在特斯拉上赚过不少钱,但最后也因为看不懂而 全部放弃了。(2019-03-13)

网友:
你和巴菲特吃饭的学到的是什么?
段永平:
投资时,每个人都要面临无穷选择。到底啥最重要?啥不该做?
巴菲特 说买公司首先看生意模式、不懂不碰。从见巴菲特以后,我犯错误的机会明显下 降(不懂不做),决定重仓苹果也得益于巴菲特的教诲(生意模式强大)。巴菲 特讲的这两个东西,我认为至少值 20%的身价(对看懂的每个人的一生而言)。

网友:
首先看生意模式!最亮的指路明灯。谢谢!
段永平:
看到这句话说明你有悟性哈。这句话可能值一辈子的午餐

网友:
大道您好!好的生意模式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呢?
段永平:
好的商业模式的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 竞争对手哪怕很长的时间里也很难抢。你可以自己想想谁的生意是很难抢的? 然后再想想为什么?(2020-10-11) (阅读笔记:博主读到这里忽然联想到大白话的林园,我也一直琢磨段总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毛估估这些概念,其实本质上还是看商业模式——产品和生意,林园有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句话就是——“投入无限小,产出和需求无限大!"。现金流来自于企业经营,产品需求,产品需求来自于产品长期持续竞争力(护城河?),产品竞争力又被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未来现金流折现包含诸多因素。)

网友:
段总,单纯从生意模式上讲,海天味业,片仔癀,农夫山泉这三家哪家的 生意模式更强呢?有点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段永平:
我也不了解这三家公司。一般来说,商业模式经常要看的东西不外是护 城河是否长期坚固(产品的差异化的持续性,包括企业文化),长期的毛利率 是否合理(产品的可替代性),长期的净现金流(长期而言其实就是净利润) 是否满意…。(2020-11-06)

网友:
大道,从今天回头看,如果时光回到当年,你还会花那么多钱和巴菲 特吃那顿饭吗?
段永平:
和巴菲特聊一聊,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至少给我带来了几千倍午饭 的价值。
以前我对商业模式是没有那么重视的,只是众多考虑之一。认识老巴 以后,我买的苹果,茅台,包括腾讯,都有老巴的影响在里面,尤其是一直拿 着这点,和老巴绝对密不可分哈。
另外,从那以后,市场对我的影响逐年下降到 几乎没有。如果能够从来的话,那我肯定会更早地去赢取那个机会。(2020-10-15) 2)

网友:
想请教您,您是否检验看到的报表?有朋友说报表是小姑娘的辫子, 随意打扮。您会不会像格雷厄姆那样仔细地看报表,找到背后的“真故事”?还 是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不会太较真?
段永平:
1、对自己觉得真正了解的公司,很少细看报表,但了解以前会看(至 少是应该看)。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 都不会看的。(2010-06-04)
段永平:
我不会只是基于企业文化买公司,但会把有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想买的前 提之一。(2015-05-25)(读书笔记:博主想到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企业文化是人和时间的合集,所以对人本身的洞察力,对投资非常重要!)

网友:“前提之一”说的好。由此,我会把有“不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作为不 买的全部理由。 段永平:确实如此,不好的公司文化时间长了一定会伤害到企业自己,而且不好 的企业文化一旦建立就很难去掉了。(2015-05-28)

网友:
我最想问段总的一个问题——您在做一个投资决定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 由很多理由综合决定的,还是由一个二个关键理由决定的,这些理由是质化的, 还是量化的?希望段总详细说一说。
段永平:
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2010-03-30) (读书笔记:此处回答非常经典,就跟数学几何证明题一样,逆向反证法,问题答案变得非常清晰!)

网友:
您是否投资过护城河(含企业文化)不怎么好的企业?获利如何?
段永平:如果不喜欢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我很难下手。(2011-01-22)

网友:
"文化"二字真能解释所有的事情吗?
段永平:
基本上可以解释败事有余的“事情”。 (2012-02-14)

网友:
请问您是如何考察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最看重企业文化的哪些方面。
段永平:
——我看重那些让企业更健康更长久的因素。(2019-04-09) 企业文化作为过滤器非常有威力,为我避免了很多错误。怎么选对的公司是能 力问题,不选错的公司是是非问题。(2020-06-08)

——波士堂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记得都说了啥。一般而言,我评价企业的 主要标准就是其健康度,其他都相对次要。步步高现在的健康度我认为可能相当 于甚至好过当年的 3 星或 Sony。50 年或 100 年以后,如果企业都还在的话,还 可以再比。最重要的是 50 年或 100 年后我们企业还在。(2010-03-01)

——其实投资和我做企业是一样的,是不是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首先看它 是否健康长久,这是看得见的。如果这个企业急功近利,那我就敬而远之,不 管它短期内看起来有多红火。(2007 年《南方人物周刊》采访)

———企业什么东西不健康你肯定是明白的吧?(2010-10-15)
——我们常说要更健康更长久,所以和不健康不长久相关的东西都是 和健康度相关的东西。(2019-04-11)

———我一般更关注企业的不健康的东西。比如你说的这些东西里,有没有致 命的问题等等。(2011-01-20)

————穷举很难,大致可以说让企业不健康不长久的文化都不是好文化。(20 19-04-26)
————这个问题很大。笼统地讲,就是企业行事是是利益还是以是非为标准。 如果凡事是以利益为准绳的,我就不太喜欢。

————其实我也没有一个所谓的格式或公式去判别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过, 我经常会用拟人化的角度去想一家公司。我不想打交道的人我也不想投资他们的 公司。(2020-10-11)

————基本上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看这家公司过去都说过啥都怎么做的。比如, 当年我对苹果开始有兴趣后,几乎看了苹果所有的发布会以及能找到的 Tim Cook 和乔布斯讲过的东西,也用了很多苹果的产品。(2020-10-19)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但在过去几年间,数字化转型难、成功率低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有20%。这固然与数字化转型仍处在初级阶段密切相关,但怎么转、转什么、靠什么来转,这些转型的细节,才是影响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要跨越这一鸿沟,就必须探索一条更为根本的数字化转型之“道”。Know-How,这一最早形容中世纪手工作坊师傅向徒弟传授的“技术诀窍”,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路径。如果用一个中国企业都耳熟能详的词来描述,那就是——“懂行”。

作战有“道”,才能带领队伍驶出转型深水区。为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2021年4月正式启动懂行中国行2021,现已走过武汉、石家庄、南宁、南昌、成都、海口、南京、长春、黄山、天津等地,通过不断深入行业、下沉地市,与各地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者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的道与功,达成了基于转型战术之上的“懂行”共识。

“新数字鸿沟”显现,数字化转型迎来新考验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新基建”、数字乡村等多项政策的落实,正在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注入新内涵;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深入、产业数字革命升级、数字乡村蓝图绘就,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启航新征程等更是被写入到经济向前跃动的脉搏里。

不过,新征程也带来了新挑战。尤其在迈入智能时代的今天,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已经融入到城市、产业、行业以及个体的日常生活与衣食住行中,“新数字鸿沟”已然出现在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里。对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指出,“新数字鸿沟”一方面是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从个体到组织的数字普及率与发展差距的鸿沟。换句话说,“新数字鸿沟”也同时意味着懂行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行业。

尽管转型是共识,但面对“新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路径也并非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企业在转型之初如若不能想清楚转型之“道”,久而久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纵使不少企业不断打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但是大量数据仍然未能被有效发掘和应用。由各个部门先后建立起的数字化转型系统与平台也因为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统筹运营,反而在打破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再次形成新的数字壁垒。

可以说,没有转型之“道”的指引,在“新数字鸿沟”不断扩大、转型需求和实现路径不明晰的背景下展开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在消除烟囱的道路上,建立起了新的“烟囱”。这也会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新瓶颈,致使数字化转型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

跨越新数字鸿沟

“懂行”共识才是转型之“道”

那么,转型之“道”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力往一处使”?为了应对和跨越“新数字鸿沟”这一挑战,“懂行”就变得尤为重要。

千行百业要达成“懂行”共识,就要构建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能力型”生态,不断将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以“懂行”共识驱动各行各业不断扩大价值空间,在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广泛的同频共振,进而反哺“懂行”价值的创造与传递,才能不断助力千行百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不断传递“懂行”价值,达成“懂行”共识,这也正是懂行中国行2021的使命之一。在此期间,“懂行”共识的形成和发酵更是进一步在企业、行业、产业之间卷起共振效应,推动企业内技术与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行业之间技业融合日益深入,由此所产生的“懂行”价值正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中逐步显现。如今,一个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懂行”共识循环已经形成。

扎根祖国大地,更扎根千行百业:

跟随“懂行”闯四方

伴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的“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已成为当下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懂行中国行2021已经走过的各地来看,统一共识、凝心聚力,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是各区域发力的锚点。

6月,在壮美广西云数字峰会暨懂行中国行2021峰会现场,北港集团作为广西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代表,深入分享了如何将云、联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业务场景中,推进北港数字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7月,北港集团OCC数字化运营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打造正是基于港口实际业务场景,以实现业务数字化;并通过数字平台沉淀数据资产。北部湾港调度中心副主任杨远明说,通过集装箱实时可视平台,包括锚地有多少船、他们等了多少时间、指标是多少、谁超了目标、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实时移动情况下对所有的业务及时了解,并且可以及时干预把控。目前,通过OCC数字化运营平台可以对集装箱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堵塞并进行预警,提醒运营人员及时干预,协同各方联合处理,有效缩短了运输全程周期。

在吉林,一汽集团通过与华为建立高性能计算联合创新实验室,一方面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帮助集团进一步探索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汽集团也在借鉴华为自身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的“懂行”特质,合作共建数字化平台,并基于华为5G工业互联网在车联网领域进行联合应用创新。

可以看到,如今“懂行”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新引擎。唯有“懂行”,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与丰富应用场景的融合;更好地释放数字技术价值助力客户业务创新;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从懂行中国行所走过的这些区域的实践可以看出,在各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懂行”作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共识已经初步形成,由此带来的企业、行业、产业的共振效应也正在显现,进而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从“懂行”共识形成,到共振效应显现,数字化转型最快、最稳、最有效的路径已经显现。

亮点推荐:

雷点吐槽:

十月,懂行中国行2021将继续远航。10月13日,相约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华为将携懂行中国行2021·华为榆林碳中和能源峰会,为所有参会嘉宾献上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但在过去几年间,数字化转型难、成功率低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有20%。这固然与数字化转型仍处在初级阶段密切相关,但怎么转、转什么、靠什么来转,这些转型的细节,才是影响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要跨越这一鸿沟,就必须探索一条更为根本的数字化转型之“道”。Know-How,这一最早形容中世纪手工作坊师傅向徒弟传授的“技术诀窍”,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路径。如果用一个中国企业都耳熟能详的词来描述,那就是——“懂行”。

作战有“道”,才能带领队伍驶出转型深水区。为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2021年4月正式启动懂行中国行2021,现已走过武汉、石家庄、南宁、南昌、成都、海口、南京、长春、黄山、天津等地,通过不断深入行业、下沉地市,与各地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者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的道与功,达成了基于转型战术之上的“懂行”共识。

“新数字鸿沟”显现,数字化转型迎来新考验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新基建”、数字乡村等多项政策的落实,正在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注入新内涵;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深入、产业数字革命升级、数字乡村蓝图绘就,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启航新征程等更是被写入到经济向前跃动的脉搏里。

不过,新征程也带来了新挑战。尤其在迈入智能时代的今天,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已经融入到城市、产业、行业以及个体的日常生活与衣食住行中,“新数字鸿沟”已然出现在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里。对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指出,“新数字鸿沟”一方面是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从个体到组织的数字普及率与发展差距的鸿沟。换句话说,“新数字鸿沟”也同时意味着懂行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行业。

尽管转型是共识,但面对“新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路径也并非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企业在转型之初如若不能想清楚转型之“道”,久而久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纵使不少企业不断打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但是大量数据仍然未能被有效发掘和应用。由各个部门先后建立起的数字化转型系统与平台也因为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统筹运营,反而在打破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再次形成新的数字壁垒。

可以说,没有转型之“道”的指引,在“新数字鸿沟”不断扩大、转型需求和实现路径不明晰的背景下展开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在消除烟囱的道路上,建立起了新的“烟囱”。这也会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新瓶颈,致使数字化转型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

跨越新数字鸿沟

“懂行”共识才是转型之“道”

那么,转型之“道”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力往一处使”?为了应对和跨越“新数字鸿沟”这一挑战,“懂行”就变得尤为重要。

千行百业要达成“懂行”共识,就要构建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能力型”生态,不断将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以“懂行”共识驱动各行各业不断扩大价值空间,在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广泛的同频共振,进而反哺“懂行”价值的创造与传递,才能不断助力千行百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不断传递“懂行”价值,达成“懂行”共识,这也正是懂行中国行2021的使命之一。在此期间,“懂行”共识的形成和发酵更是进一步在企业、行业、产业之间卷起共振效应,推动企业内技术与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行业之间技业融合日益深入,由此所产生的“懂行”价值正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中逐步显现。如今,一个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懂行”共识循环已经形成。

扎根祖国大地,更扎根千行百业:

跟随“懂行”闯四方

伴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的“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已成为当下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懂行中国行2021已经走过的各地来看,统一共识、凝心聚力,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是各区域发力的锚点。

6月,在壮美广西云数字峰会暨懂行中国行2021峰会现场,北港集团作为广西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代表,深入分享了如何将云、联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业务场景中,推进北港数字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7月,北港集团OCC数字化运营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打造正是基于港口实际业务场景,以实现业务数字化;并通过数字平台沉淀数据资产。北部湾港调度中心副主任杨远明说,通过集装箱实时可视平台,包括锚地有多少船、他们等了多少时间、指标是多少、谁超了目标、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实时移动情况下对所有的业务及时了解,并且可以及时干预把控。目前,通过OCC数字化运营平台可以对集装箱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堵塞并进行预警,提醒运营人员及时干预,协同各方联合处理,有效缩短了运输全程周期。

在吉林,一汽集团通过与华为建立高性能计算联合创新实验室,一方面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帮助集团进一步探索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汽集团也在借鉴华为自身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的“懂行”特质,合作共建数字化平台,并基于华为5G工业互联网在车联网领域进行联合应用创新。

可以看到,如今“懂行”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新引擎。唯有“懂行”,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与丰富应用场景的融合;更好地释放数字技术价值助力客户业务创新;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从懂行中国行所走过的这些区域的实践可以看出,在各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懂行”作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共识已经初步形成,由此带来的企业、行业、产业的共振效应也正在显现,进而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从“懂行”共识形成,到共振效应显现,数字化转型最快、最稳、最有效的路径已经显现。

十月,懂行中国行2021将继续远航。10月13日,相约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华为将携懂行中国行2021·华为榆林碳中和能源峰会,为所有参会嘉宾献上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https://t.cn/RxBNOW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少网友直指屋主“自私”认为留在马路中央的屋子有碍观瞻,影响了整条道路的规划建设,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想办法将屋主迁出,“按大家赔偿标准,原本一条桥的直路,多美观
  • 在修行当中遇到的一切境界相,不要去执着、不要去生恐怖,那这样子你久修了就有力量。他来是为了得到你的救度,听你念经得到超度,这是必然的过程。
  • 总有人把简单一句“昨天熬夜补作业,气色好差”的普通吐槽,用看似真诚的埋怨、英文名称的外国名校、来自他人(未必真实存在)的赞扬和精心修饰后、与文字基本无关的配图,
  • #向往的生活##龚俊和李荣浩浅聊一下音乐#今天向往的生活看完了[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好短[泪],意犹未尽[太开心
  • 需要注意的是,你目前的阅历比较少,见到的世面也比较少,能够提供你发挥的空间有限,因而会把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小事上#面相手相看相算命八字合婚命理姻缘感情#跑
  • 纪念一下昨天幸福时光,终于让腰间盘突出患者坐了我的后大座,希望你的腰早点好继续做我副驾,社牛选手越越子每次都能把人笑死,都能把社恐的依琳带成话多版社牛晚上的烤肉
  • 我是想说,如果我得不到这个男人,那么我的整个身体整个灵魂以及所有美好的品质都得不到救赎[泪][泪][泪]所以荒川为什么不来抄我的答案!啊我酸了[泪][泪][泪]
  • 只是带着dyj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罢了,多少男团女团解散之后,队友之间两看相厌的戏码不在少数吧,别给自己洗了,看着犯恶心,既然最终需要依靠gs的话,请不要割粉丝的
  • 27 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22 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
  • 天降大婚于是人也,必先苦恋新娘,费尽心思,殷勤献尽,而后其成!恭喜你大婚达成,祝福你们盟结良缘!欢声,笑声,声声都喜悦;新郎,新娘,新人真幸福!愿你们一直带着这
  • 01.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02. 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03. 感谢你的对手。01.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02.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
  • 刚刚翻看了他以前的博客,阅览了一些他早期和后期写的博文,看完之后我觉得他应该是一直没变,他心中所尊崇的东西或者说是他的某种信仰一直保留在他心底从未变过,即便是时
  • 때가되면 알게될꺼야 (김재현) 당신은 아시나요 그리움의 진수를 소리없이 타들어가는 그리움의 아픔을 구름따라 가는세월 멀리멀리 흘러간뒤
  • 写给闺蜜的可爱文案 ❶你拍一我拍一 我们的友谊天下第一 ❷与你分享过的青春 不比初恋少半分 ❸见的人越多我就越想你❹我会在每一个有意义的时辰 远隔山海与你共存
  • [心]需要参考医院医生的宝宝可以直接【私信】博主 或者在【评论区点击链接查询】最新医院医生口碑资料~ #重庆泉州常州昆明O型腿小腿不直/XO形腿/X型腿/大
  • 有群众称是由于凶手找过老人算命,因觉得算得不准,伺机报复。也有群众表示,凶手患有精神病,与老人接触过,后心生不满。
  • 这双臂,终有一日会到达天际,是与你定下契约的至高神的手臂,是你自己的手臂,是继你之后的某人的手臂,是明日,也是未来.....是爱, 是浪漫, 是人类梦想的样子
  • #王嘉尔回怼种族歧视留言# 他真的是一个很温柔的人了因为学语言的关系很佩服像他这样的会说多国语言的人面对黑评,正面刚。从小上国际学校,只身一人在韩国打拼,会英
  • 后来学长毕业之后也一直有过去唱歌的,但都是拉着音响搞室外卡拉OK,有扰民的嫌疑哈哈哈(具体得问图书馆的兄弟们)。正常情况下是没什么观众的,有时候图书馆停电了,路
  • [裂开]身为外地人的我,对此一无所知,还自以为夸的天衣无缝,看来夸人也是不能乱夸的[允悲]钱多事少离家近是我找工作的标准但……目前越来越符合的只有离家近一条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