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承负?何为阴德?积大阴德,改变命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一、什么是承负?

说起承负,最常熟悉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底什么是承负?根据老子“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承负”可解释自然和社会上的各种报应现象,也就是说“承负”是道教的报应观。

《太平经》是最早对承负思想做出较为系统阐述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承负说有两种解释:其一,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其二,自然、社会的承负,顺“道”而行,自然、社会就昌盛发达;违“道”而行,自然、社会就衰败枯萎。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里。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以前的祖宗的行为,任然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为父母祖宗者,为后世儿孙考量。

“承负”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中。

二、什么是阴德

经常听人家说“积阴德”,究竟为何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何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用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三、如何积阴德

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

分粥赈饥是积阴德;

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

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

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阴德见于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之中 ;

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 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据《神仙传》记载,一个道医就是因为广实行善,治病救人而得道成仙。阴德就是播出希望,收获未来;道家思想也提出:“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

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

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

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

所以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老子:“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

一、什么是承负?

说起承负,最常熟悉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底什么是承负?根据老子“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承负”可解释自然和社会上的各种报应现象,也就是说“承负”是道教的报应观。

《太平经》是最早对承负思想做出较为系统阐述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承负说有两种解释:其一,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其二,自然、社会的承负,顺“道”而行,自然、社会就昌盛发达;违“道”而行,自然、社会就衰败枯萎。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若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里。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以前的祖宗的行为,任然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为父母祖宗者,为后世儿孙考量。

“承负”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中。

二、什么是阴德

经常听人家说“积阴德”,究竟为何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何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在阴德的阐述中,道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用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三、如何积阴德

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

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阴德见于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之中 ;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 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据《神仙传》记载,一个道医就是因为广实行善,治病救人而得道成仙。阴德就是播出希望,收获未来;道家思想也提出:“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

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

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

所以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就像心被掏空了一样,也许可笑、也许可悲、我做的在好、始终没能成为你心里的人、你的不在乎、让我心灰意冷。从在一起到截止今天、我发现我一直是一个人独立面对着所有
  • 但我的心中确是悬了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也确实的知道神就是要我们有这样的人生。#MMM[超话]##数字货币##互助资金盘##sblock##mmm金融互助##mm
  • 是的,用现在的眼光看,面具是最耀眼的明星一一国家得掏一大笔钱,但不知你们是否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台机组出了毛病,而其不工作将代来重大的财产损失,资方无耐,遍寻高
  • #笑笑回应若风#仔细读完笑笑的回应怎么感觉笑笑这次是个背锅侠啦?是我阅读理解差劲吗?娱乐吗你们开心我被虐开心就好了呀怪我咯!
  • (原创正能量作品!)作者/美丽的莲花!
  • 7⃣️ 她依然是一个天使宝宝➕爱笑的宝宝,过去的一个月,她机灵了很多,我找到了一个很配合我,很会和我一起拍照的人,笔芯~~【402】小男孩成长为立派的大人需要多
  • ”  梅干菜加肉丁的内馅,酥皮上撒白芝麻,见君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碎肉丁加上梅干菜特有的香气,咸甜中带着辣味,绝了!  你还真别小看了这个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的
  • 欧洲足球五大联赛资讯:西甲,德甲,意甲,英超,法甲,荷甲,巴西甲,荷乙,德乙,法乙,中超,土超,欧冠,CBA,NBA,凌晨时分英超:阿斯顿维拉vs纽卡斯尔联,意
  • !我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聚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群可爱的人里面,有默默支持你很多年的男粉;有到处跟你飞,到处为你应援的;有去年夏天奋不顾身,孤身一人来到一
  • 我的天,这种男人我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相亲,我特意出来见你都不错了,你请我吃个饭怎么了,还强调要AA。#事事有回应的男朋友#那一定就是我的男朋友啦嘻嘻会飞去我家
  • 【#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24日结束。出口民调显示,国家自由党支持的候选人、现任总统#约翰尼斯#赢得总统选举。】Les sondages réalisés
  •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毋庸置疑,以后的你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而我…… ​​​ 全世界都在为一直超标兴奋,我此时却突然很累……所有掌声不断送给我,鲜花一束又一束,我
  • 今天,我从七点钟开始呼唤我肥猪,结果他可能是静音了我。”我瞥了一眼 也不是很懂她为什么搓着城基的校裤和我说是城南的[摊手][摊手][摊手]第二天晚上我才知道她那
  • tonework's@toneworks 「パパ、つきこのナイトになってくれる?」 主人公と雨音の娘、つきこちゃん(幼稚園児)の立ち絵ラフ公開です! つきかなS
  • 【转发关注抽奖】【主页招募】✨✨✨迟一步迎接七章开播,主页将从粉丝中抽取一位送出一单(折现518)✨✨✨此外主页还准备了一些周边进行抽奖抽①个送出闪一番赏粘土,
  • !);洗碗的次数大于等于三;趁娃睡觉利用碎片时间运动充电(这几天情绪不太对还感冒没劲,自暴自弃中);天气不好(接下来的阴雨天温度还低,这里的风真的超冷);很久没
  • “在我接触过的来访者来看,没有受过专业PTSD相关培训的精神分析咨询师,是治疗中二次创伤的重要发生地之一。(中国来访者真是太南了[作揖])创伤、PTSD相关疗法
  •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让你看看我见过的呼伦贝尔的雪,我竟想着要把我的前半生拍成电影给你看,你知道,
  • 深圳达闼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交付工程师王红权说,别看小金长得很可爱,它还很厉害,“小金身高1.7米左右,重达300多斤,一次充电可续航8小时,它属于安保机器人,和
  • 据钟宏介绍,目前一名合格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要至少1年时间的培训和岗位实操,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如果合格上岗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岗位流动过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