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英雄史诗

谁?读过这本神奇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史诗,诞生于闻名遐迩的古苏美尔—巴比伦文明时代,距今约5000年,远早于声名显赫的《荷马史诗》(已读),而且是以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记载。反正我是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这本书,根本没想到世上竟然有这种神奇的古书,尽管我算得上一个博览群书者——天外有天,书外有书——真应了这句名言:知识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对,这的确是一本神奇之书。神,在于它实质是一本神话故事,而非凡人中的英雄传说,诗篇中分明告知读者,主人公吉尔伽美什“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第5页)(是故我不赞成将此类书籍归名英雄史诗)。奇,因神而奇。如前所述,我对这本书闻所未闻,可奇怪的是如今我怎么与这千古宝藏相遇的呢?你可别随口说,这不就是你自己买来的吗?是,是我买的,不,其实不然。简述我的购书经过吧。起初,我在微博上观看有关外星人的视频,其中说到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心有所动,于是上淘宝搜索,却因那部书太厚太贵而稍有犹豫,不经意间看到推荐的这套“世界英雄史诗丛书”,看了简介,才知《吉尔伽美什》更合心意,便果断下单。唉,人啊!表面上,买书是我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上,这都是神的冥冥安排和默默指引。

总之,如今这本中文版《吉尔伽美什》静静地躺在我身边,它原是5000年前不知名的先人一刀一笔的泥刻文字,它是来自异国他乡的遥远问候,它是100多年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化宝藏,它是译者赵乐甡先生转译而来的外文文献,它是译林出版社为读者奉献的奇珍异果。我怎能不将此书视若珍宝?

#商务印书馆新书早知道# 《心性现象学》

本书是从现象学、佛学等角度探讨心性的有思想深度的著作

内容简介:
笔者将这里列出的一系列哲学研究和思考冠以“心性现象学”之名。它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会在导论部分的第一章中得到展开说明。

这里仅仅满足于一个简单提示:在这个标题下所表达出的志向和努力乃是与人类哲学思考同根同源的:探讨并认识心性或人类意识的本质,藉此追问物性或世界万物的本质。 莫里斯•梅洛-庞蒂曾对这个志向进一步阐释说:“探讨意识的本质并不意味着解释意识的‘词义’,并且为避开实存而遁入单纯言说的王国之中;它更多是指:重新在我自己这里发现我自己的真实当下,重新发现意识的语词和概念所要陈说的我的意识之事实。追问世界的本质并不意味着,将它还原为我们话语的对象,而后将它提升为观念;它更多是指:回溯到世界在所有课题化之前就已经对我们而言实际所是的东西之上。”在《感知现象学》前言(IX/X)中的这段名言,将哲学的思考还原为对自我与世界的思考:探讨意识的本质和追问世界的本质,同时最扼要地说明了现象学的思考方式的根本特征,一言以蔽之:现象学要求回到语言之后和对象化之前。

回到语言之后和对象化之前,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现象学诉求。在胡塞尔那里,它们代表了意识结构现象学与意识发生现象学的两个总体走向:

第一个走向意味着对感知、想象、图像意识、符号意识等表象、判断行为或“客体化行为”的描述分析,以及对爱恨、同情、羞恶等情感行为或“非客体化行为”的描述分析,还有对这种行为之间的结构的奠基关系的描述、分析和研究;而第二个走向则意味着对“客体化行为-非客体化行为”以及处在它们产生之前并导致它们产生的动机、欲求、本能、意愿等“前客体化行为”的说明分析,还有对这两种意识活动(严格地说:一种是行为引发的意识活动、另一种是行为进行的意识活动)之间的发生的奠基关系的说明、分析和追踪。可以用胡塞尔的术语将前者称作“横意向性的现象学”,将后者称作“纵意向性的现象学”。对它们的总体思考,构成本书第二、三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横意向性与结构现象学”所关注和探讨的是意识的稳定不变的结构问题:首先是在所有意识类型中都可以发现的意识“共现”结构。其次是各种意识类型之间存在的奠基关系问题:一方面是在直观意识与情感意识之间的奠基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延伸到道德哲学领域;另一方面是在直观意识与符号意识之间的奠基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延伸到语言哲学领域;这两个问题决定了现象学与当代规范伦理学这一方面和与当代语言分析哲学另一方面的根本分歧。 但在这里与在第三部分“纵意向性与发生现象学”的思考中都既包含着结构-静态方面的描述,也包含发生方面的说明。实际上,发生的说明与结构的描述总是绞缠在一起的。对它们的分别思考和分类讨论只是在意识现象学中进行的理论抽象的结果。胡塞尔曾将它们比喻为横截面与整体的关系。当然,这部分内容在总体上还是属于广义的“发生学”或“缘起论”研究。所谓“广义”,是指它们不仅仅局限于通常的“个体发生学”,而是从普遍的时间意识分析开始,到单个主体、自我、人格的发生研究,最后落实在交互主体的历史哲学的思考中。这个发展的脉络与胡塞尔个人的思想历程是一致的。 由这三个部分构成的心性现象学研究,在内容上涉及意识的发生分析与意识的结构分析两个方向,在方法上涉及横向的本质直观与纵向的本质直观。这两个方面,在欧洲近代哲学史上体现着笛卡尔-康德的动机与黑格尔-狄尔泰的动机;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则代表了他的结构现象学与发生现象学的思考方向;在佛教唯识学中可以在“实相论”与“缘起论”的传统中找到共鸣;在儒家心学中则与对“未发”与“已发”、“性-命”、“性-情”等观念与问题的解释与展开密切相关。接下来在本书导论部分中关于“心性现象学及其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的思考已经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展开论述,这里不待赘言。

作者简介:
倪梁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主要偏重于西方哲学,尤其是近现代哲学和其中的现象学传统。近年来将关注范围有所扩大,涉及到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各个最主要的意识哲学(包括心智哲学、心学、唯识学、心理哲学、心性论等)研究传统和研究领域。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心性现象学及其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东西方哲学思维中的现象学、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第三章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的“意向性”与“元意向性”问题
第四章 探寻自我――从自身意识到人格生成
第五章 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的奠基关系问题
第六章 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的奠基关系问题再论
第七章 关于事物感知与价值感受的奠基关系的再思考
横意向性与结构现象学
第八章 现象学意识分析中的“共现”
第九章 观念直观与符号表象
第十章 图像、符号与本质
第十一章 现象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十二章 道德谱系学与道德意识现象学
第十三章 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
第十四章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结构还是生成?
第十五章 在民族心智与文化差异之后
第十六章 从现象学的方法特征看现象学与人类学、心理学的关系
纵意向性与发生现象学
第十七章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第十八章 思考“自我”的 两种方式
第十九章 纵意向性:时间、发生、历史
第二十章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
第二十一章 历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十二章 历史现象学与历史主义
第二十三章 论海德格尔中期哲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尾声
第二十四章 西学东渐与心性现象学
代跋:汉语现象学研究的设想与尝试
文章来源
引用文献

《落日怅望》

唐代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注释
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想。
何:多么。
滞:滞留,淹留。
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
乔木:树千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
平昔:平素,往昔。
颜:面色,容颜。

鉴赏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

作者简介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178篇诗文 ► 29条名句

——来自古诗文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罗志祥周扬青试婚ing?女方晒照炫“新家”露馅
  • 【好消息】7月起流量免漫游 校园流量等位置流量不调整
  • 马拉多纳被送医院!因阿根廷出线!
  • 可口可乐英国工厂暂时停产!!!
  • 绵阳143工人被困 无人机空中送物资
  • 深圳惊现龙吸水!刷爆朋友圈!
  • 暴雨毕业照走红网络
  • 教科书式耍赖开庭 老赖获刑8个月表示将上诉
  • 苹果X遗落出租车!司机竟找人代捡!
  • 上海盲童考623分!简直太励志了!
  • 阿根廷2比1胜尼日利亚晋级 梅西怒吼庆祝
  • 巴萨球星梅西儿子跳迈克尔杰克逊舞,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 秋瓷炫健康出院,张申英姜京俊婚后重返节目,同床异梦迎双喜临门
  • 搭上王家卫,吴亦凡就能成为下一个金城武?
  • 合影时的王俊凯为了不挡住女生的脸,做了一个习惯性动作
  • 河南人到底有多爱吃面?看这碗从清朝开始流传的面就知道
  • 起薪5k少不少?房租2k高不高?毕业生你应该知道
  • 你给《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电视剧打几分?
  • 李子璇落选,孟美岐C位,火箭少女你会继续pick吗? || 星衣品
  • 土耳其冰淇淋被反杀合辑!哈哈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