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汗出(赵绍琴)

1.汗出异常的机理

首先应当讲清汗液的形成,汗液属于五液之一,是津液所化生。中医谓:“阳加于阴谓之汗”。这也说明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形成。

健康人出汗,是排泄废物,新陈代谢,水液分泌,散发热量,以调节体温。但病理性出汗,既可伤阳气,又能伤津液,所以在临床上,尤其是温病中特别注意汗之有无,汗之多少,汗之性状,根据出汗情况以判断病情,预测转归。

2.汗出异常的辨证

(1)无汗

①风热郁于卫分:其特点为无汗与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但舌红口干,苔白津少。
病机为风热侵于卫分,卫阳被郁,开合失司。但温为阳邪属热,热邪上蒸有时头额也可能出些汗,这是热汗,非其他的汗。

②营阴不足, 热灼津伤:其特点为温邪热灼津液,津不足必口干渴,津液大伤则渐入营血,阴伤津亏故皮肤灼热无汗,脉渐细数,舌红尖绛。
病机为温邪深入营血,营阴被劫,无液以作其汗,当增液固阴。

(2)有汗

①时有汗出:多见于湿热病人或暑湿患者,有时因热郁渐重也阵阵躁汗出,特点是阵阵汗出。汗出而不是大汗淋漓,自觉因心烦躁动,阵阵汗出矣。
病机为暑热蕴郁伏于内,湿浊中阻,热蒸湿动,分泌津液。热郁于内,温热上蒸,阵阵汗出,此为热汗。

②大汗(汗出量多):

A.热盛大汗:多见于温病中阳明气分热盛。
何廉臣说:“亦有不用表药而自汗淋漓,邪终不解者,盖自汗缘里热郁蒸而出,乃邪汗非正汗也”。特点为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舌红苔糙老。
病机为阳明气分过热,气热蒸腾,迫津外泄。

B.虚脱大汗(绝汗):特点为冷汗淋漓或汗出如油,气喘不休。伴有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两目无神,但欲寐。病机为气阴两伤,气不摄津,津液外泄,卫阳不固。

③战汗: 见于温病邪留气分阶段。其原因为邪气留恋气分不解,或早期失治,邪气未透,荣卫失合;或服药后,正气恢复,正胜则战汗烧退。其特点为发烧数日不减,病人体质较差,周身似有战栗之状,脉象较弱,继而汗出,汗后热退而身凉,血压下降甚则偏低,面色略为色白。此时医护人员切不可以认为虚脱。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说:“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古人早有告诫,可是我们今天,尤其是病房中,也有这样的事情,特此记录,以备着记不忘。病机为邪留气分,正邪斗争,势均力敌,正胜邪却,热达腠开。

温病战汗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A.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两目有神,邪去身凉,有时因疲乏而喜睡眠。

B.战汗后病情无变化,此属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必须恢复2~3天,正气胜再作战汗而解,当以益胃方法,助其正气,望其再战而解。

C.战汗而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邪热内陷入里。

D.战而汗不出,脉象微弱,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当用益胃法,以助正气,使之作汗。

E.战而冷汗淋漓,脉微欲绝,四肢逆冷,阳气已亡。

总之,发战汗是好事,不是坏事,是正气驱邪的反应,一般说来,预后良好。在临床时,一定把战汗后,邪祛正虚的正常现象,与亡阳证相鉴别清楚。如病人战汗后,倦卧不语,汗出肤冷,而脉虚软和缓,两目有神,说明是战汗后阳气受伤所致,这时不要惊慌,更不可惊动病人,俟气缓正复病愈。当令病人安静休养,或少饮温水米汤,令其正胜休息自安。

④湿汗:是因湿邪蕴郁而身上有汗的一种病证。湿汗的特征。是在没有外邪侵入,也不见发烧发冷,病人自觉疲倦乏力,口淡无味,腰酸腿软无力。病机为湿邪阻于三焦,脾胃受湿的阻遏,故胃纳不佳,脾主四肢故四肢酸软乏力。

常见的湿汗有以下几种情况:

A.一般湿汗是指在杂病中的湿汗,脉必沉缓,或沉濡,舌白腻,大便溏薄,周身总有湿性黏汗。

B.肝脾挟湿之汗,阵阵汗出,汗出之后,自觉烦热,汗出多在头面、胸前或上身。

C.气虚湿郁之汗,是体质气虚,湿邪不化,阻于中焦,腹胀胸闷,若得食后腹胀加重,当用益气化湿法。

D.湿温病中之汗出,是标志着湿蒸热郁不解的现象,湿热蕴郁,无处宣泄,故阵阵热汗外出,初起湿热在上焦,出汗以头面为多,如治疗得当,湿热渐化,则汗泄下移至胸前背后,如湿热再化,热郁稍轻,身热渐退,湿汗再度下移,可能至少腹,若再缓解,湿热再次渐化,汗出下移至两足,再则延至两趾。说明湿热邪气渐化,病势已渐向愈。一般在早期一周时汗出在头额,在中期二周时,汗出在胸腹,三周时,汗出至足趾间,若治疗得当,即可痊愈。汗出说明三焦畅,气机调,湿热蕴郁有外泄之机,切不可以止汗法止之,当为特别注意。 https://t.cn/RVCwqwA

理饮汤

【组成】白术12、干姜15、桂枝尖6、炙甘草6、茯苓片6生白芍6、橘红4、川厚朴4

【作用与功效】健脾通阳行气。

【主治适应症】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心脾阳虚,痰饮内停所致,故用茯苓、白术、甘草健脾消饮,桂枝通阳利水,干姜温中运脾,助桂枝温阳化气,厚朴、陈皮理气通阳,降逆止咳。

张锡纯曰: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用厚朴者……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橘红者,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偕,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况其善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乎。

【医案精选】
1.包裹性胸腔积液王某,女,50岁。右侧胸闷压气1年余,经胸部拍片诊为“包裹性胸腔积液”。曾多次在胸部B超定位下穿刺排液,并静滴抗生素抗感染,但效果不佳,积液不减。遂请中医治疗。余查其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弱,胸闷,心悸气短,卧懒言,纳呆。考虑证属心肺阳虚、脾失健运、饮停胸胁。治当温阳利水、健脾益肺,遂投理饮汤:白术12g,干姜15g,桂枝6g,炙甘草6g,茯苓15g,生杭芍6g,橘红12g,川厚朴12g,生黄芪15g。水煎服,1剂/天,10剂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病人胸闷明显减轻,饮食增加。又服10剂,胸闷基本消失,仅在活动后略感胸闷,继进10剂,诸症悉除,胸片示包裹性胸腔积液吸收。[郑强.理饮汤治愈顽固性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时珍国医国药,2001,12(2):146]。

2.喘证一妇人,年四十许。胸中常觉满闷发热,或旬日,或浃辰之间,必大喘一两日。医者用清火理气之药,初服稍效,久服转增剧。后愚诊视,脉沉细几不可见。病家问系何病因?愚曰:此乃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以致多生痰饮也。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惟心肺阳虚,不能如离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则痰饮生矣。痰饮既生,日积月累,郁满上焦则作闷,渍满肺窍则作喘,阻遏心肺阳气,不能四布则作热。医者不识病源,犹用凉药清之,勿怪其久而增剧也。遂为制此汤,服之一剂,心中热去,数剂后转觉凉甚。遂去白芍,连服二十余剂,胸次豁然,喘不再发。(《医学衷中参西录》)

3.咳嗽马某,女,40岁,身体较胖,但饮食少进,稍食肥甘,则觉胸口满闷,更添黎明泄泻,神疲乏力,腹胀,脉沉细,苔白膩有齿痕。胖人多湿,湿邪弥漫,阻碍阳气,故有是证。投理饮汤去白芍倍桂枝、厚朴,再加莪术15g,3剂,服后能进饮食,腹胀己减。二诊再加白蔻仁(后下)6g,5剂后,腹胀、胸闷消失,饮食多进。三诊时又加黄芪15g,服5剂后再诊诉饮食大进,精神饱满,胸闷未作,泄泻未发,余证若失。遂理饮汤原方加黄芪15g,莪术15g,5剂,以巩固疗效,嘱其注意生活调摄。[韩金虎.理饮汤临床应用体会.甘肃中医,2002,15(2):53]。

4.慢性浅表性胃炎惠某某,男,56岁。1988年12月7日初诊。素有胃痛病史10年有余。半月前因受寒,胃痛复发,阵发性加剧,时泛吐清水,胸膈满闷,不欲食,呃逆,反酸,曾经市某院诊治,口服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珍珠胃安丸等无效而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刻诊:舌淡体胖有齿痕,舌下脉络淡紫略长,苔薄黄多津,脉沉弦。剑突下压痛明显。证属脾胃虚寒兼有热象,治以理饮汤加味:茯苓、蒲公英、白术各15g,炙甘草、干姜、桂枝、川贝、木香各6g,麦芽12g,橘红、白芍各9g,厚朴3g。嘱其禁烟酒,勿食辛辣、生冷。服上方5剂,疼痛满闷顿减,续服10剂,诸症悉除,已如常人,嘱其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胃镜复查基本正常。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李振中,丁淑琴.慢性浅表性胃炎41例.河南中医,1991,(4):29]

5.颜韩某,年四十有四,偶得奇疾。卧则常常发搐,旋发旋止,如发寒战之状,一呼吸之间即愈。即不发搐时,人偶以手抚之,又辄应手而发。自治不效,广求他医治疗皆不效。留连半载,病势浸增。后愚诊视,脉甚弦细。询其饮食甚少,知系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血虚不能荣筋,气虚不能充体,故发搐也。必发于卧时者,卧则气不顺也。人抚之而辄发者,气虚则畏人按也。授以理饮汤方,数剂,饮食加多,搐亦见愈。二十剂后,病不再发。(《医学衷中参西录》)

【临床应用】
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效率75.71%。药用:生黄芪60g,白术12g,干姜12g,桂枝12g,茯苓20g,白芍15g,橘红5g,厚朴9g,炙甘草6g。乏力等气虚征象明显者加人参10g;舌质瘀黯或有瘀斑等血瘀征象明显者加当归15g,地龙12g;痰浊壅盛者加半夏15g,车前子15g;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20g,葶苈子12g;略痰黄黏、舌红苔黄者去干姜、桂枝加黄芩20g,瓜蒌15g,芦根20g;大便质稀、次数增加者去厚朴。15天为1个疗程。[于金源,刘铭珍.孙氏理饮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7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16(1):71-72]。

2.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率92.68%。药用:茯苓15g,白术12g,橘红、白芍各9g,炙甘草、干姜、桂枝各6g,厚朴3g,蒲公英15g,麦芽12g。加减:反酸加川贝6g,乌贼骨9g,腹胀加木香6g,恶心欲呕加法半夏9g。1个月为1个疗程。[李振中,丁淑琴.慢性浅表性胃炎41例.河南中医,1991,(4):29]。

【临证提要】理饮汤由《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厚朴、陈皮、白芍而成,具有通阳化饮之功,用于痰饮咳喘、胀满、气短等,以及今之胸膜炎、肺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痰饮为患病状较多,非局限于胸膈,故本方张锡纯也用于震颤的治疗。

临床使用本方时当抓三个要点:一是咳吐稀痰涎沫;二是舌淡苔白,三是弦迟细弱者。若气虚较重,可适当加入补气之品,张锡纯曰:“服数剂后,饮虽开通,而气分若不足者,酌加生黄芪数钱。”临证可使用生黄芪30g,补气升阳有助于水饮消散。此外,寒痹不通而痛者,加瓜蒌薤白温阳化饮通痹;气阴两伤,舌淡少苔或干裂,加百合、玉竹。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小儿疾病的常用内治法”

(1)疏风解表法:主要适用于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由于外邪郁闭肌表,开阖失司,出现发热、恶风、汗出或无汗等症。可用疏散风邪的药物,使郁于肌表的邪气从汗而解。风寒外感可用疏风散寒的方药,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风热外感可用辛凉解表的方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2)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的咳喘。寒痰内伏可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药,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热痰内蕴可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方药,如定喘汤、麻杏石甘汤等;咳喘久病,每易由肺及肾,出现肾虚的证候,此时在止咳平喘的方剂中,可加入温肾纳气的药物,如参蛤散等。

(3)清热解毒法:主要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如温热病、湿热病、斑疹、痢疾、疮疡等。其中又可分为甘凉清热、苦寒清热、苦泄降热、咸寒清热等,应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等,分别选方用药。病邪由表入里而表邪未尽解者,可用栀子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等清热透邪;证属阳明里热者,可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湿热化火或湿热留恋,可用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等清热化湿;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发为神昏、斑疹,可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神犀丹等清热凉血;出现丹毒、疗疮痈疡等热毒实证者,可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解毒消痈;肝胆火旺时,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清肝泻火。

(4)凉血止血法:主要适用于诸种出血的证候,如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常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玉女煎、小蓟饮子、槐花散等,单味参三七、白及、仙鹤草,以及成药云南白药等,也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小儿血证常由血热妄行、血不循经引起,用清热凉血法治疗居多;但是,气不摄血、脾不统血、阴虚火旺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临床也不少见,可用补气、健脾、养阴等法治疗。

(5)安蛔驱虫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肠道虫证,如蛔虫、蛲虫等。其中尤以蛔虫病变化多端,可合并蛔厥(胆道蛔虫症)、虫瘕(蛔虫性肠梗阻)等,发生这些情况时,一般先安蛔缓痛为主,方用乌梅丸等,待病势缓和后,再予驱虫。常用驱蛔方剂,有追虫丸、下虫丸等。驱蛔虫有效中药有使君子、苦楝皮等;驱姜片虫有槟榔等;驱蛲虫有大黄与使君子同用,配合百部煎剂灌肠等法。

(6)消食导滞法: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伤食泻、疳证等。小儿脾胃薄弱,若饮食不节,恣食无度,则脾胃运化无权,轻则呕吐泄泻、厌食腹痛,重则为积为疳影响生长发育。常用方药如保和丸、消乳丸、鸡内金粉、枳实导滞丸等。在消食导滞药物中,麦芽擅消乳积,山楂能消肉食积,神曲善化谷食积,莱菔子擅消麦面之积。

(7)镇惊开窍法:主要适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等病证。小儿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可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安神镇惊;热极生风,项强抽搐,可用羚角钩藤汤等镇惊息风;热人营血而神昏、惊厥,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等镇惊开窍,清热解毒;痰油上蒙,惊风抽搐,可用苏合香丸等豁痰开窍;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可用行军散、玉枢丹等辟秽开窍。

(8)利水消肿法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水肿的患儿。若为湿邪内蕴,脾失健运,水湿泛于肌肤者,则为阳水;若脾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聚为肿,则为阴水。常用方剂,阳水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四苓散、五皮饮、越婢加术汤等,阴水可用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真武汤等。此外,车前子、荠菜花、玉米须等也有较好的消肿利尿作用。

(9)健脾益气法: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小儿,如泄泻、疳证及病后体虚等。常用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单味怀山药粉调服,有良好的健脾止愕作用。气虚与脾虚关系密切,治气虚时多从健脾着手,健脾时多借助益气,故两者常配合运用。

(10)培元补肾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匮肾气丸、调元散、参蛤散等。

(11)活血化疲瘀法:主要适用于各种血瘀之证。如肺炎喘嗽、哮喘见口唇青紫,肌肤有疲斑疲点,以及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按之有瘀块等。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桃仁承气汤等。基于“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原则,活血化疲方中常辅以行气的药物。

(12)回阳救逆法: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虚衰欲脱之危重证候。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神疲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奄奄,脉微欲绝等,此时必须用峻补阳气的方药加以救治。常用方剂如四逆汤、参附龙牡救逆汤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六种,总市值小于十个亿,股价不足两块钱的股票尽量不要去碰,这种股票一旦遇到调整,那就极有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要是再发个公告,股价立刻几个跌停,家里有矿的朋友也
  • | 专辑鉴赏许多人听到陈绮贞的第三张专辑,都惊讶于陈绮贞的转变[思考]。#陈绮贞[超话]##陈绮贞##陈绮贞 吉他手#昨天是混蛋们十周年想拿出来再炒一下记得之前
  • !!
  • #kimhanbin[超话]##金韩彬0518首尔演唱会# 【‘B.I 2024 Tour HYPE UP in SEOUL’ 门票预售详情】 ▶ 公演日
  • 5、当地时间7日,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道主义办公室主任多梅尼科表示,目前联合国机构在加沙仅剩下30000升左右柴油可供分发,如果口岸不重新开放将会很快用尽。
  • 你总要有发心,发大心,发长远心,发尽未来际报答累世父母的无尽生之恩,养之恩。出嫁前,她是家里的女儿,懂事和孝顺是父母对她的要求;结婚后,她是别人的妻子,每天柴米
  • 脾主肌肉,脾弱容易四肢无力,我们的脾胃是很需要养的,可以用八珍粉去养,最关键是平时忧思伤脾,还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无论是什么健康问题,先养脾胃这个点错不了,
  • ——————免责声明————————什么都放的博 没有什么雷点高亮:很杂食!!不用关注!谨慎关注!口味很杂!糊是我的保护色!糊糊会让我安心! 这个号主要放自己
  • 在我们的幻象之中,这可初级可念想的,大大小小,都是一种焦灼深刻:疼痛、欲望、窜上高空的烟火,可望不可得,得而厌之,厌之不可弃,辗转反侧,忏悔、激越......b
  • 秀智同款高定是小红书炒鸡火的镜框,我们做的完美复刻版,之前团的反馈也都很好。27岁的虞书欣真的很适合塑造甜妹挂的角色,但不得不说虞书欣如今的成功有大半都来自《苍
  • 我相信爱,但我不找了,我相信会有人爱我,相信luguangs爱我,相信江江爱我,相信很多人爱我,但我不找了,我运气不好,我怕别人再来伤害我,我也怕我的爱会伤害了
  • 模块化发射药在提升药力的同时,为降低自身的机械感度,提高其贮运安全性,必须添加一定的钝感剂;为使发射药长期贮存不变质,需要添加安定剂;弹丸上的紫铜弹带与膛线摩擦
  • 教经后日谈也看完了,想来还是补点感想……感觉还是更喜欢教经线本篇的剧情……[允悲][允悲][允悲]反思了一下,也许是因为我更嗑的是两人的“对手情”(?)ps:再
  • 这两只都是我看木村白安利后开始用的,她说母菊更偏向舒缓,适合头皮状况脆弱、经常瘙痒,一两天不洗就出现头皮异味的朋友。吃下安利后,我开始把母菊作为在前置位的洗发水
  • \n精确到1:1轻奢而不累脚、上脚可随意搭配春夏的服饰、更加彰显质感和品味、简约中带奢华的外观、哪怕只是一款凉鞋绝对是要在夏日鞋柜必备双\n鞋面:进口真丝加蝴蝶
  • 她一次又一次地在镜头前暴露了所有战斗的伤疤,并将“反感”变成了一个时尚的标志,在她后来最凄美的表演中,以及她整个职业生涯中,罗伯特·奥尔德里奇的《兰闺惊变》(1
  • 而当那场雨落下,青春回忆里的那一部分突然就复活了,想起那段时光 想起曾经的自己 想起所有少时凌云志 想起曾许人间第一流,于是 我也短暂的活了一首歌最近间歇性的会
  • 要确定一只猫的血统是否足够珍贵高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他的父母——叶良辰的爸爸是我们猫舍自己繁殖出来的世界第一白虎~妈妈是从俄罗斯接回来的careless【fr
  • [给你小心心]#每日一善# [给你小心心]#熊猫守护者#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
  • 【朴镜浅解典】洞透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悦纳一切异见异识,亦才会遵循与顺应客观规律而行…【朴镜话治企】①万事万物皆有其运转的客观规律,立身为人如此、与人共事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