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盐津公安交警致返乡驾驶人的一封信
广大外地返乡驾驶人朋友:

您们好!

欢迎您到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的峡谷岩城——盐津县!

盐津县位于昭通市东北部,是出滇入川的北大门之一,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度汛而得名,古为僰人聚居地,自秦开“五尺道”以来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全县公路里程达5170公里,其中国道2条134.6公里、省道4条83.83公里、县道30条512.13公里、乡道96条622.97公里、村道239条522.97公里、未列养自然村道路2088条3294.13公里。虽然全县均实现了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但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峡谷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山高坡陡、临水临岩、路窄弯急、道路隐患点多面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群众出行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压力较大。

近年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频发,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与“节”点。为认真做好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党委的高位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举全县之力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和事故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交通事故防控工作仍居高不下,尤其返乡人员驾驶车辆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在此,盐津公安交警提醒广大返乡驾驶员朋友,在你即将入盐的途中,请提前了解我县道路交通情况和天气状况,以便你在驾驶车辆中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如您在返乡探亲或外出旅游到达我县,盐津公安交警将为您的出行安全提供暖心的服务。我们承诺,对您在盐津县内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管理措施,通过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人性化管理手段,让你的盐津之行更舒心、更便捷、更安全。

文明交通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是社会的和谐音符。文明交通能折射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交通安全维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平安与幸福,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维护和遵守。

在此,盐津公安交警向您倡议: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坚决杜绝酒驾、醉驾、无证驾驶、超速、超员、超载、强超抢会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请你安全文明驾驶,主动礼让行人,自觉遵守交通信号,做到车让人、人守规,共同传播交通文明风尚,让我们一起携手构建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现将今年以来,在盐津县发生的17起返乡车辆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向社会进行曝光警示,希望广大驾驶人引以为戒、安全文明驾驶。

案例一:2021年01月30日14时51分,黄某驾驶一辆号牌为粤X**293的小型汽车,在盐津县柏兴线K29+500M与牟某驾驶的车牌号为沪CP**8X小型汽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查,黄某驾驶机动车遇对向来车时未减速,未与对向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二:2021年01月29日22时40分,贺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DB9**A2的小型轿车行驶至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专用公路(小地名:普洱镇灯草村,K50+400M)时,车辆使出路肩翻入侧沟,造成车辆不同程度受损自身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查,贺某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三:2021年02月04日18时15分,李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FM**03的小型汽车,在盐电线K2+200M与张某驾驶的川Q9**30大型汽车发生碰撞,造车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查,李某驾驶机动车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强行超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四:2021年02月10日12时18分,刘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F**60J的小型汽车,在盐津县白兴段K3+800M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辆及道路防护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经查,刘某驾驶机动车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五:2021年03月16日04时00分,陈某庆驾驶一辆号牌为渝D**151的大型汽车,在盐津县白兴段15公里200米(小地名:蛮破坎)与路边防护墙发生碰撞,造成防护墙及其所驾车辆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查,陈某庆驾驶机动车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六:2021年11月18日,石某驾驶一辆号牌为苏E**859号小型轿车从盐津县柿子镇方向驶往盐井镇方向,当其行驶至至景昭线K1773+200M处时,其所驾车辆与前方刘某驾驶的川Q0**L8号小型汽车发生追尾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查,石某驾驶机动车未与前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引发交通事故,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七: 2021年04月15日15时20分,肖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FE**7N的小型汽车,当其行驶至盐津县盐井镇县委政府路口200米(新区客运站)时,与罗某驾驶的云A908W3小型汽车,梁某驾驶的云CW**21小型汽车,吴某驾驶的云CB7642小型汽车发生连环碰撞。经查,肖某超速行驶、未与前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八:2021年04月24日18时10分,汪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FW1**V的小型汽车,在中和镇中堡村秦家坪子路段与胡某驾驶车牌号为云AE**65小型汽车发生追尾。经查,汪某驾驶机动车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九:2021年05月29日14时58分,罗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FG3**3的小型汽车,当其行驶至景昭线K1742+200M时,车辆驶偏掉落在公路侧沟,造成所驾车辆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查,罗某驾驶机动车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2021年05月05日10时13分,杨某驾驶一辆号牌为浙F1**03的小型汽车,在燕生线K3+600M(滩头乡青杠小学)与周某驾驶的云C**S12小型汽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查,杨某与周某驾驶机动车未减速避让、未与对向来车保持安全距离,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一:2021年06月25日08时10分,莫某驾驶一辆号牌为鲁R6**3V的小型汽车,在盐津县水田新区花田小区与杨某驾驶的云C**060普通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摩托车驾驶人杨某受伤。经查,莫某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二:2021年07月18日13时56分,黄某驾驶一辆车牌号为川AB**12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当其行驶至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专用公路K56+500M(小地名:普洱镇灯草村路段)时,车辆跑偏与路边水管发生碰撞,造成车辆受损以及水管和农作物受损。经查,黄某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三:2021年07月23日18时35分,付某驾驶车牌号为川JB**15的小型汽车,在牛寨乡盐电线K9+900M与毛某驾驶的川Q576AK小型汽车发生碰撞。经查,付某驾驶机动车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四:2021年08月02日18时00分,姚某驾驶车牌号为赣J0C**9小型汽车,行驶至普洱镇箭坝村付家湾路段发生翻坠造成车辆不同程度受损自身受伤。经查,姚某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五:2021年09月15日22时20分,吴某驾驶车牌号为豫APY**8的小型汽车,在景泰–昭通(景昭线)K1742+500M(小地名:普洱镇江底坪)驶出路肩发生坠车,造成吴某受伤和所驾车辆不同程度受损。经查,吴某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六:2021年11月21日14时45分,袁某驾驶车牌号为苏E5**5L小型汽车,在盐津县牛寨乡中木用炮筒湾路段与公路防护设施发生碰撞造成车辆不同程度受损。经查,袁某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十七:2021年12月11日12时22分,徐某驾驶车牌号为浙C03**J小型汽车,在盐津县落雁乡桦槁坪安置点路段与徐某驾驶的云C0**02小型汽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查,徐某在行经交叉路口未主动减速避让,在本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
盐津交警提示你: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你在驾车返乡途中提前掌握到达地的路况特点及天气情况,驾驶车辆要随时保持跟车距离,路途遥远驾驶机动车要时刻保持充足的精神,切勿疲劳驾驶、分心驾驶。

编辑丨吴维桦 校对丨潘淼 @云南交通警察 @云南日报 @云南网 @昭通高速交警 @昭通公安官方微博 @昭通交警 @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交警一大队 @镇雄交警 @中国警察网 @918云南交通之声 @918云南交通之声 @镇雄交警 @昭通同城 @昭通头条 @昭通公安官方微博 @云南网 @云南日报 @云南警方 @筠连交警 @永善交警 @彝良交警 @新华社 @威信交警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见限制级画面,《邪不压正》:真讲究!
  • 科普|想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吗?戳这里~
  • 从穷姑娘到知名富婆,当小三一路睡上去,连普京大帝也是她的绯闻对象,她的前半生比电视剧还精彩!
  • 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正式启动,华帝股价接近涨停!
  • 鹿晗预言成真,法国世界杯夺冠!刘嘉玲俄罗斯看球亲侄子曝光!
  • 父亲要求儿子陪自己玩“吃鸡”游戏,儿子不愿意,还要跳楼...
  • 央视曝光校园网贷逼债视频,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看看!
  • 许晴的臀,腰,胸,正式好身材~
  • 朱正廷狂怼谢娜,何炅立马护短太霸气了,朱正廷陷入尴尬赶紧道歉
  • ​【热点】沉船过后,中国游客取消普吉酒店订房7300间
  • 陈立农补作业陆定昊挂科!当爱豆也敌不过这10大校园杀手,作为大学党心理平衡了......
  • 亲爱的李子璇
  • 教育部: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拼音等课程
  • 机动车交强险财产损失互碰自赔处理办法
  • 鹿晗预言成真姜文压中比分,华帝退全款,蒋劲夫女朋友曝光,疑似范冰冰亲密照当事人辟谣|电影娱乐鲜报
  • 易烊千玺473,宋祖儿454,吴磊456,今年的明星考生他最菜?
  • 合肥现45座假公交候车亭,谁建的查清了
  • “BYD广告门”推翻李娟合同诈骗罪的10个取证要点丨热点评析
  • 杨振宁连发三问,96岁的杨振宁依然心系国家
  • 国人平均休闲时间不及欧美一半 深圳每天不足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