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燕教授:
论一心包容宇宙万法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个体精神上的成就。

在佛教的语境里,个体的成就是通过对心的认识和观心的实践而取得的。

本文探讨了天台智顗旨在宗教救赎解脱的有关心的理论,

并指出,个体若明了心的特性,

即能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对于真理的证悟,端在于个体破除因循守旧的僵化教条模式,

以使其审视世界的观念和思想获得全新的视角。

一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始于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而个体灵性修持的成就则是其对建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保证。

个人要取得心灵上的成长,

关键在于观心,

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明了心的特性,

并具体进行观心的实践,

我们才能洞见实相真理,

以智慧克服无明烦恼,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有关心性方面,天台智顗

( 538 - 597 )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 、 心的特性

在心性的问题上,智顗将心视为:

( 一 ) 、整个宇宙,因为心是诸法之本;

( 二 ) 、体、宗以及用。

( 一 ) 、心之所以是诸法的根本,

乃源自于心的作用能产生业,从业而产生苦。

同时,心也包含万法。

在智顗的体系里,十如是和十法界代表了宇宙万法。

在智顗看来,既然整个宇宙不出十法界,

而十法界即在一心中,

那么,心即是宇宙。

( 二 ) 、心也是体、宗以及用。

智顗将能产生业力的心分成三种,

谓之烦恼心,
苦果心
以及业心,

具有无明轮回的特性。

1 、“ 烦恼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三支:

无明、爱以及取。

2 、“ 苦果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七支:

识、名色、六入、触、受、生以及老死。

3 、“ 业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二支:

行和有。

当此三种属于无明烦恼之心与三种修成佛果之德

( 即法身、般若和解脱 )

相即认同的时候,

它们就成为了实相本体、成佛之宗要以及修行实践之用。

换言之,“ 苦果心 ”若与“ 法身德 ”相即,

便成为“ 心体 ”。

因为实相是不生不灭的,

而轮回之心与永恒法身不出实相的范围,

皆具有不生不灭的特性,故两者相即。

“ 烦恼心 ”若与“ 般若德 ”相即,

便成为“ 心宗 ”。

这是因为,行者由观心觉察恶事而得般若智慧,觉悟真理。

初观心是成佛之因,

观成觉悟是成佛之果,

智顗将成佛因果视为佛教宗要,故心为宗。

“ 业心 ”若与“ 解脱德 ”相即,

便成为“ 心用 ”。

显然,心是主宰个体沉浮的关键,

或于轮回道中,

或获得解脱,

皆有赖于心的作用。

故此,智顗认为,心的作用至为重要,心能地狱,心能天堂。

心能凡夫,心能贤圣。

所以心即是用。

他说,当我们有分别心时

( 联系佛教语境,即是十二因缘 ),

即有六道轮回

(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 )。

这是因为分别心是人有无明烦恼的结果,

因此而产生十二因缘之涉三世而轮回六道的次第缘起,

令人沉沦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众生一旦与无明远离,

便不再有分别心,于是便能证得四种圣人

( 声闻、缘觉、菩萨和佛 )

的解脱果位。

二 、 观 心

在观心的问题上,智顗强调观心的重要性,谓,通过观心,

可以达到组成“ 妙 ”的三个方面,

即“ 体广 ”、
“ 位高 ”、
“ 用长 ”。

这三个方面是放在作为根本教义的成佛因果的语境里界定的,

代表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作为佛教本体的这一根本教义则可以总摄一切教法和义理,

因为它包含了整个修行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指涉的是遍虚空、尽法界的以成佛为宗旨的实相真理。

智顗称这一根本教义为“ 体广 ”,

因为它在时间纬度上不只是指向迹门中的近期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释迦牟尼,

更纵深指向本门中的久远之前早已成佛的释迦牟尼。

这一教义之用所以为长,

乃在于此“ 用 ”具体指迹门中佛陀施设的种种救度众生的活动,

而此迹门则源于久远之本门。

在这里,智顗就观心的内容提出了三种心,

是为己心,
众生心
以及佛心。

( 一 ) 、“ 体广 ”指实相真理的特性,

故从己心是否同时具足其它二心而言的,

因心体具有包容万象的特性。

故己心若不具众生心和佛心,便是体狭;

若具足,一己之心量广大,便是体广。

( 二 ) 、“ 位高 ”指契入实相真理的智慧,

故其标准由是否与最高之佛心相等来决定。

若己心与佛心不相等,心性卑劣,便是位下。

若与佛心相等,具足菩提心,志向远大,便是位高。

( 三 ) 、“ 用长 ”则从空、假、中一体的三谛三观视角来看。

若观己心、众生心和佛心,

不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短。

若是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长。

在智顗的实相理论里,空、假、中三谛是用来界定实相的三个方面的。

换言之,一心必须能观事物同时具有空、假、中三个面相:

诸法因缘合和而生,无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故是空;

事物虽虚幻不实,却暂时存在,故空也是假有;

事物即是空幻,亦是假有,即空即假,不落两边,这便是中道。

在智顗看来,无论是己心、众生心和佛心,皆不出诸法的范畴,

故三心一体,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谛。

就智顗的观点而言,观心的重要性在于,

观心是契入实相的最直接的方法,

因其不但与包容万象之心相关,也与三谛密切关联。

此两种联系证明,观心是借以契入实相真理的最殊胜的方法。

从智顗的心为诸法之本的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智顗是从肯定的视角来把握真理的。

而他的相即理论更从超越的高度提出了契入真理的方法。

而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肯定,

乃超越所有的区别对待,

打破人们局限于语言概念的认知模式,

进而洞察到万物终极一体的本质。

改变传统的世界观是使人们对真理达到充分体认的关键。

智顗的相即理论旨在训练人们的心灵,改造人们的思想,

使人们的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力,

以防止人们的思想易形成僵化、狭隘、生硬和教条的倾向。

具体的来说,传统佛教的世界观是将人生视为苦,

而智顗则将无明三道

( 烦恼道、业道和苦道 )

与成佛三德

( 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 )

相即,以契入终极的本体,超越二元对立。

也就是说,

烦恼道即般若德,

苦道即法身德,

业道即解脱德。

此类概念的相即是对现象世界全体的了悟,

是超越事物之二元对立的境界。

一方面,苦道和法身对于证悟的行者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实相之境界是离言冥会的,是涵摄一切的。

所谓苦道或法身,

乃是无明众生加诸于实相上的片面的概念。

既然世间万象皆是实相的显现,

那么,
苦道即法身,
法身即苦道。

另一方面,苦道和法身之所以有区别,

只因为众生所处的认知状态不同。

一念明,苦道即是法身;

一念迷,法身就变成了苦道。

三道与三德的认同可简单地归结为超越这两组概念范畴的束缚,

而达到对实相真理的认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把烦恼道与暗的含义联系起来,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菩提智是明的概念;

若不把业道定义为缚,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解脱是自在的概念;

若不把苦道界定为生死,

也就没有法身是乐的概念。

如此,三道的概念就不再具有消极的含义了,

而人们也无需用“ 三德 ”来破除与其对立的“ 三道 ”之消极面了。

当人们摆脱了概念的束缚后,

“ 烦恼道 ”即“ 般若德 ”,

无需用般若破烦恼;

“ 业道 ”即“ 解脱德 ”,

无需挣脱业道才能得自在;

“ 苦道 ”即“ 法身德 ”,

无需了却生死而得成佛之常乐。

三 、 结论

智顗有关心性和观心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以领悟真理的认知上和宗教救赎上的进路,

使行者由此能取得
心灵上的成长,
思想上的改造,
精神上的解脱。

个人的修行成就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借由了悟一心无所不包、无分无别的实相特性,

我们就能以开放的心态来包容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皆为实相的显现。

通过观心的实践,

主体便能增长智慧,
了悟宇宙真相,
从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

面对生死轮回,经由将生死之苦与涅槃之乐相即认同,

人们便不会再感到彷徨无助,

而汲汲于所谓的脱离世间的离苦得乐,轮回解脱了。

此种对人生的洞察能使我们获得与传统佛教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使我们能积极地拥抱人生,

使我们的心灵宁静安详和平,

使我们的精神不离世俗而得到升华。

如此,我们便不会轻易被激烈竞争的环境影响而紧张焦虑不安,

也不会过分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并能化被动地受外部环境左右为主动地去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创造祥和安宁的气氛。

若每个人都拥有宁静的心灵,影响所至,

整个社会便自然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则人间净土的实现亦指日可待也。

#11月阅读任务##球状闪电#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迷上什么东西”

说是三体前传,其实除了丁仪,其他跟三体的联系并不大,估计用来做宣传噱头。

陈博士,在一个生日里目睹父母化为灰烬,之后便将球状闪电的研究作为人生唯一目标。

林云,因母亲在前线牺牲,由此从小对武器产生了偏执的兴趣,致力于研究威力强大的新概念武器并应用于战场。

两人合作研究球状闪电,进展缓慢,且两人观点不同,陈博士几度欲放弃合作。后来顶尖物理学家丁仪的加入,使研究进展迅速,很快便揭开了球状闪电是被激发的宏电子。

陈博士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林云的目标才刚开始,之后三人着力于球状闪电武器的研究。因一次营救任务的执行,陈博士对球状闪电武器感到恐惧,便离开了研究基地。

在一次战争中,球状闪电武器被敌军屏蔽了,并未发挥有效作用,基地停止了研究,后来丁仪发现宏原子的存在,林云丁仪又重启了研究。

在最后试验关键时刻,林云他爸(军队将军)决定停止试验。林云违抗命令独自启动试验,在宏聚变中使自己成了量子态,也让方圆百公里的芯片和通信设施瘫痪回到了农业时代。

但通过向外界披露这个宏聚变的试验,我方获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毕竟越先进的国家越害怕这样的打击,如果全世界都回到农业时代,世界格局又将进入不确定性。

#成都理工大学##海马体圣诞照#
“海马体”是人脑的记忆中枢,是用来储存和过滤记忆的部分。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影像总是能承载很多记忆和情感…
我从来没想过海马体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真的完全戳中泪点。是啊,这一生,出生、升学、恋爱、分手、结婚、生子、死去…每个人都像一集相册,一页页翻,一页页褪黄,一页页失去。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平凡、灿烂、甚至苦难,都太精彩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给彼此适度的空间和自由,才能更加亲近;三体真好看;真的有人放(fā)个屁(Twitter)就能控制市场[doge]【PT铂金】900目养肤气垫 原价169.9亓
  • 当然,在最近十年里,一些影片、纪录片、书籍,改变了我简单化的观点,但只有在这个五月的早晨到达北京的时候,这种由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杜撰、虚构的描述所构成的模糊一团才
  • 那么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个要点好帮助大家甄别西安市亲子鉴定咨询中心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红光大道西段1.司法鉴定所或者司法鉴定中心可以做亲子鉴定,其服务范围内
  • ——《春末闲谈》 15.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 7. 中国人
  • 顶流分析师、百亿基金经理最看好的医药人物>>【公司新闻】中国口腔改名美皓医疗7闯港交所,业务转向种植牙科即遭遇集采,俩夫妻控股一边分红一边借钱荣盛生
  • 4火化当天起床就看到小表弟眼睛肿肿的,我问小鬼昨晚哭了吗,妹妹说他跟小伙伴玩的太凶晚上膝盖痛没忍住哭鼻子了,啧啧我说干嘛不说想外婆想哭的,这么好的表现机会。1姐
  • 站在节目角度上看,有张婉婷这个“宝”节目讨论度飙升;站在张和宋这对来看, 私 生 活被摊开反复炒 作,实在令人唏 嘘!#女性如何避免精神内耗# #热爱我的热爱#
  • 오늘도 그저께 마셨던 그 밀크티가 마시고 싶은데.. 완전히 내 스타일이니까~~ 행복한 느낌이 가득하니깐.. 마음이 진실한 위로를 받고 싶으니까.
  • ”光子竞速项目相关负责人杨望舒表示,“赛车是非常经典的运动,爱车群体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通过车展,我们能够真正和这个群体进行互动和融合,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天津
  • 真好看啊[哇]所有的委屈,一切好像又全都放下了/ [除了生死什么都是小事]这句话..好无力/每个人的烦恼不同,追求不同,彼此心中的轻重不同,何必强求,何必非要争
  • 所以知道比特犬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比较凶猛的狗狗,所以当我们在路上遇到比特犬时,还是要绕道为好。严格意义上说,藏獒不属于护卫犬,因为它的领地意识不强,而且智商也
  • 虽然风头无两,只是后续没有什么精彩剧情,知名人物也就申不害、韩非,网红名将也没有,后期坑了赵国一把的冯亭也战死长平。韩国领土面积及人口都远远不及秦国,但它有强大
  • 很显然JW不可能有figuratively的riding off into the sunset,但可以有literally的riding off into t
  • 妹妹预定的六 福家三戒到了[鼓掌],是一枚“光影密语”钻戒和“一见倾心”对戒组成的“三戒爱无尽”她让我猜猜钻戒是多大的[允悲],看着有一克拉,但实际是52分的,
  • 除了直播,有人来店里买他的鸡的时候,他也会去帮忙弄,那认真的样子,那熟练的动作,真是迷人呀。如果我们是在一个情感模式里面,虽然吵吵闹闹,一会儿就过。
  • 我們要學會定期刪除記憶,忘掉不快樂的事情,人生苦短,不要太執著於名與利,簡簡單單生活才是真!转载《名言通》【醍醐灌頂的九句話, 送給正在奮鬥的你】第一句:人都是
  • 大家工作其实都挺不开心的 好多好多不顺心的事情都在一起发生虽然我每天都过得嘻嘻哈哈的但是是因为有他们吧我的每一个朋友都对我好好 我真的能麻烦他们一定会麻烦他们不
  • 今天渐渐有一点运动会上瘾的感觉了,练完日常三十分钟,就想再练一个局部,局部完了还得拉伸,前前后后感觉有四五十分钟,又是一身汗。感受你的身体变化,你也会和我一样慢
  • 我不是小气的人,只要过来的人,我都会亲手给他们做一份饭,厨房里有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保证有菜有肉,这只是举手之劳,我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点小事帮助需要帮助的
  • 阿尔维斯世界级老油条,可39岁的体能只有半场,达尼洛真的有能力接班也不至于在皇马和曼城都被卖。马丁内利和拉菲尼亚比理查和安东尼作用会更大,后两位,一个势必要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