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廊坊新闻# 【我市构筑京津协同创新链 吸纳30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围绕全市“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夯实科技成果承接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下大力引进域外特别是京津的高科技成果到我市孵化转化产业化,全面提升高端高新成果转化承载能力,构建与京津深度协同创新链。

刻蚀、蒸镀、封装……在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柔六代AMOLED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的各个生产流程有序衔接。该条生产线是我国首条全柔六代AMOLED生产线,AMOLED技术水平居产业前列,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转化,顺利投产并实现批量交付。

随着产线产能的释放,全球OLED产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开始在固安加速转化。入驻京南·固安高新区以来,云谷(固安)已申请2200余件OLED核心专利。京南·固安高新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3个、星创天地7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引进的项目八成以上来自北京、天津。

在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云谷(固安)一样,在廊坊生根发芽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的生动实践。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已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000余项。

■优化环境培育转化沃土

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要经过技术研发、中试熟化、企业孵化等诸多阶段,在这一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中,离不开优质软环境支撑。我市通过搭建政策体系、实施专项行动、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全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环境。2021年,我市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93项,位居河北省前列。

位于三河市的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产品种类多、规格齐,技术参数和制造水平国内领先,产品全面替代进口,货源提供及时,服务快捷彻底”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工业制冷行业中的新标杆。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科技部门提供的支持。2021年,经市科技局积极推荐,其与天津大学、北京广宇大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建的研究院被认定为河北省工业制冷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同年,在市县两级科技管理部门的“一企一策”对标培育下,同飞制冷成为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此外,该企业还相继承担了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省、市科技经费支持100多万元。

近几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项、200余条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研院所、企业主体、研发投入、平台建设、服务体系、人才评价等各个环节。这些措施富有力度、导向鲜明、可操作性强,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到廊坊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21年,我市财政安排科技奖补资金1.29亿元,惠及企业756家。

同时,我市还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与建行合作设立“科技助保贷”,与担保公司合作设立“科技担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搭建平台提升承载能力

“近些年,我们准确把握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承载力。”市科技局科技平台与合作科科长田德利说,重点通过科技园区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能力。

据介绍,我市现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总量居河北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园区37家,其中国家级3家。这些科技园区汇聚了全市40%以上的科技平台和科技型企业,成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同时,我市还拥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研发平台926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122家,这些研发平台共开展科技项目7525项,形成创新成果8094项,申请专利1.15万余件,成果转化约1.5万项,其中京津科技成果占比超过30%,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我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也已发展到106家,全市各类孵化平台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2000多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在孵企业知识产权申请量千余件,成为加速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

■畅通渠道加速成果转化

为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我市建设了北三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与京津的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首都创新大联盟、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43家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开展京津创新资源与廊坊特别是北三县的科技成果项目对接。目前,北京龙讯旷腾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液技术合作测试”等2项目已经签约;大城新时代化工建材“玻璃发泡装自动搬运码垛系统”等3项目正在对接过程中。

作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了“科技管家+创新顾问”,建成科技大市场——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集科技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于一体,可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咨询、技术转移等22项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服务。

“高水平的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化的发明评估、市场分析、商业推广、谈判签约等系列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良性循环。”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科长刘欣介绍,我市采取政府自办、企业自办、域外引进、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张协同创新交流网,已引进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7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

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机构资源,通过组织“双百互进行动”,召开“科技促进香河智慧家居产业引领与提升对接交流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专场成果对接会”等一系列精准对接活动,与通州、武清科技部门共建三地政策库、专家库、项目库,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目前,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

廊坊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任占刚表示,科技系统将坚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廊坊毗邻京津的优势,继续深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持续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京津高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大文章,努力把京津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廊坊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来源:廊坊日报

#廊坊播报# 【廊坊市构筑京津协同创新链 吸纳30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近年来,廊坊市准确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围绕全市“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夯实科技成果承接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下大力引进域外特别是京津的高科技成果到廊坊市孵化转化产业化,全面提升高端高新成果转化承载能力,构建与京津深度协同创新链。
刻蚀、蒸镀、封装……在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柔六代AMOLED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的各个生产流程有序衔接。该条生产线是我国首条全柔六代AMOLED生产线,AMOLED技术水平居产业前列,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转化,顺利投产并实现批量交付。
随着产线产能的释放,全球OLED产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开始在固安加速转化。入驻京南·固安高新区以来,云谷(固安)已申请2200余件OLED核心专利。京南·固安高新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3个、星创天地7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引进的项目八成以上来自北京、天津。
在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云谷(固安)一样,在廊坊生根发芽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的生动实践。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廊坊市已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000余项。

■优化环境培育转化沃土
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要经过技术研发、中试熟化、企业孵化等诸多阶段,在这一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中,离不开优质软环境支撑。廊坊市通过搭建政策体系、实施专项行动、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全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环境。2021年,廊坊市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93项,位居河北省前列。
位于三河市的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产品种类多、规格齐,技术参数和制造水平国内领先,产品全面替代进口,货源提供及时,服务快捷彻底”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工业制冷行业中的新标杆。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科技部门提供的支持。2021年,经市科技局积极推荐,其与天津大学、北京广宇大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建的研究院被认定为河北省工业制冷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同年,在市县两级科技管理部门的“一企一策”对标培育下,同飞制冷成为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此外,该企业还相继承担了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省、市科技经费支持100多万元。
近几年,廊坊市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项、200余条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研院所、企业主体、研发投入、平台建设、服务体系、人才评价等各个环节。这些措施富有力度、导向鲜明、可操作性强,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到廊坊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21年,廊坊市财政安排科技奖补资金1.29亿元,惠及企业756家。
同时,廊坊市还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与建行合作设立“科技助保贷”,与担保公司合作设立“科技担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搭建平台提升承载能力
“近些年,我们准确把握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承载力。”市科技局科技平台与合作科科长田德利说,重点通过科技园区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能力。
据介绍,廊坊市现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总量居河北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园区37家,其中国家级3家。这些科技园区汇聚了全市40%以上的科技平台和科技型企业,成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同时,廊坊市还拥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研发平台926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122家,这些研发平台共开展科技项目7525项,形成创新成果8094项,申请专利1.15万余件,成果转化约1.5万项,其中京津科技成果占比超过30%,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廊坊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也已发展到106家,全市各类孵化平台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2000多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在孵企业知识产权申请量千余件,成为加速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

■畅通渠道加速成果转化
为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廊坊市建设了北三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与京津的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首都创新大联盟、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43家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开展京津创新资源与廊坊特别是北三县的科技成果项目对接。目前,北京龙讯旷腾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液技术合作测试”等2项目已经签约;大城新时代化工建材“玻璃发泡装自动搬运码垛系统”等3项目正在对接过程中。
作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了“科技管家+创新顾问”,建成科技大市场——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集科技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于一体,可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咨询、技术转移等22项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服务。
“高水平的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化的发明评估、市场分析、商业推广、谈判签约等系列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良性循环。”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科长刘欣介绍,廊坊市采取政府自办、企业自办、域外引进、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张协同创新交流网,已引进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7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
此外,廊坊市还充分利用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机构资源,通过组织“双百互进行动”,召开“科技促进香河智慧家居产业引领与提升对接交流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专场成果对接会”等一系列精准对接活动,与通州、武清科技部门共建三地政策库、专家库、项目库,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目前,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
廊坊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任占刚表示,科技系统将坚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廊坊毗邻京津的优势,继续深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持续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京津高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大文章,努力把京津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廊坊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怦然再心动》,湖南电视台又一档女性真人综艺节目。 节目内容是5位熟龄女艺人一起居住,与优质男素人开启21天征爱之旅;宗旨是希望她们能找到自己的爱情。 听着是不
  • 龙谈价值gzh20210204 03 行业内公司 目前国产OK镜厂商只有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两家,OK镜的审批较为严格,近十几年来只有爱博一家国产厂商得以获批
  • 有的女人可能比较独立,宁可自己把事做了也不愿意找丈夫帮忙。我很严肃地说,这种思维是完全错误的,一个人对于家庭的归属感来源于他付出了,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给班级争荣誉
  • 太佛太尊尊曹鉴言:好自为之送给那些不听劝和不知道什么叫做死活的人。死不要脸、没脸沓色!不管你怎么说、就相狗皮膏药一样赖着的人,即然你们不看我的信息不信积德即是福
  • 民间八字批命不传绝技40条 1、换禄伏吟:大凶    乾造:戊午 乙卯 癸卯 癸亥  四柱换禄:乙禄在卯,癸旺在亥  戊旺在午。四柱换禄不必再看什么喜忌、一
  • 国潮风尚来袭,大明宫x老庙古韵品牌“鸿运升升”系列值得入手! 重现大唐盛世富丽华美的艺术特色。以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抒写焕然新势的国风意蕴,唤醒内心的文化印记,遇
  • 好饿啊~麻麻我要吃饭啊! 冬瓜回来了,今天上哪哒玩了,开心吗? 挺开心,骑小毛驴去了。 那就吃饭吧。 麻麻,你菜还没有做呢 等会[掌宝爱心]不要急嘛[偷乐]
  • 哦豁!挖到了佟丽娅同款鸭鸭羽绒服[憧憬] 鸭鸭 中长款羽绒服 【294】 tb官旗要399了[抓狂]需要先领图2位置的999-200券,叠加之后才是这个
  • 北京时间9月28日,据美媒报道,迈阿密热火新援凯尔-洛瑞在媒体日上接受了采访。   洛瑞说:“巴特勒像个疯子,他将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   “而德罗赞和莱
  • #18向上# 我惦记着的黄焖鸡+我的改善型主食大米=我爱的黄焖鸡米饭...越尝试越大胆(好喜欢这样的自己[偷笑])... :昨天看完了张艾嘉的《相亲相爱》,三代
  • GreenLight Collectibles 发布 36050 1:64 比例 Club Vee-Dub Series 14 新品计划,预计 2022 年 2
  • 哈哈![心][心][心] 一早上收到班主任发来的证书照片,简直太开心了!脑海中自带繁花盛开之景[嘻嘻] 这次,在只有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第一次参加“曹灿
  • #十二星座# 近期三个月会收获表白恋爱的星座[心] #星座爱情# 尝试给机会,不要错过哦~ 双子、巨蟹、摩羯、狮子座:可以留意下经常跟你有互动的人,或者最近对
  • 中秋前一周节画画课下课路上遇见蜻蜓低飞,非要抓一只回去玩,因为上次门口抓到的螳螂带回家又逃走了,最后阵亡在阳台上,唠叨了好几次,非问我螳螂是怎么死的,死在哪里的
  • #肖战五周年快乐# 肖战出道五周年快乐 我真的看了太多遍他这几年走过的路,受过的苦。有坚难有心酸有惊喜有感动,坚持、忠于本心他一直贯彻,遗憾以前没能陪他共苦。
  • #海底捞越[超话]#这件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不管是乐事还是睿嫣,克洛特总不会置身事外,要是你非要问我七度空间space7跟菲诗小铺有没有关系,那我只能告诉你芙丽
  • 不懂就问。减少不必要的弯路,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群人在,和我以往接触的都不同,我特别喜欢他们,真诚善良互相帮助。 这些人一直就在,只是自己那会儿屏蔽了一些感觉,没
  • 最让异性上头的三大星座女 巨蟹座 巨蟹女应该是中国男性最向往的妻子,心思单纯,温顺随和,感情细腻,仿佛是江南水乡走出来的小女人,让人只是一眼就想永久沉醉
  • 八月十五,随各级主管领导、“非遗”评审专家等,走进崂山,考察《崂山道教音乐》国家级非遗项目。听取太清宫李宗贤方丈对道教音乐传承发展状况的介绍。体验了太清特色斋宴
  • 救命啊,昨天中午美美去吃烤肉自助!!下午点好瑞幸去图书馆享受,把物化作业给抄好 晚上社团招新 接着就跑去操场破某人大 吐槽到结尾 我和他们吐槽物化好难 我作业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