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它有一些异名,包括:实相、佛性、真如、法界、法身、圆觉、胜义谛、大空性、大涅槃等,很多与实相相关的术语,都可以是如来藏的同义词,因为它们意义相同,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

“如来”是佛陀的名号。
“藏”(zàng),有宝藏、胚胎的意思,侧重表达了它蕴含着很多殊胜的功德。宝藏,形容这个事物很殊胜;胚胎形容一种潜伏、潜在的状态。

“如来藏”这三个字放在一起,可以解释为佛陀功德的宝藏,当中蕴含了智、悲、力等功德。

也可以解释为,胚胎当中的佛陀、潜伏或隐藏状态的佛陀。胚胎中的佛陀就是形容众生是未来的佛,现在还没有成佛。因此,众生具有如来藏,是说众生是佛的胚胎,是潜伏、隐藏状态的佛陀。

虽然可以说“佛陀有如来藏”,但更多时候,主要是在众生位的时候,说他有如来藏;成佛之后一般会说佛陀有法身,因为这个时候如来藏已经完全显露,一般会用“法身”、“佛果”等词来称呼。

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

《大乘经庄严论》提到:

真如于一切,无别然清净。

即是如来故,众生具彼藏。

意思是,法性、佛性、如来藏遍于一切事物,没有分别,是清净的自性。这就是佛陀的本体,一切众生都具有这样的功德宝藏。

如来藏没有两个。

既然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那么如来藏是不是像众生的数量一样,有多少个众生就有多少个如来藏呢?---并不是这样的,如来藏没有两个,就是一个,或者说是不二,也可以说所有众生共同拥有一个如来藏。

《究竟一乘宝性论》提到:

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

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

这里讲到“不二”,一切众生在本性当中是不二的,众生与诸佛在实相中也是无二无别的,因为如来藏没有两个,众生没有离开实相本性。如来藏没有两个,也表达了实相没有两个。我们经常说“一真法界”,也就是说实相是唯一的,没有两个真相,究竟的真理,究竟的实相是唯一的。如来藏就是究竟的真相。

客尘存在的时候,要去哪里找如来藏呢?你只要去客尘里寻找,可以说你认识本性之后,客尘就是如来藏;如果你完全抛除客尘,是找不到如来藏的。汉传有一个词叫“全真在妄”,就是说所有的真实都存在于虚妄当中,离开虚妄没有真实。这里有一个实相与现相的差异而已。

我们经常说如来藏被客尘遮蔽,所以众生在轮回中飘泊流转等等。那么在轮回流转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如来藏虽然被客尘遮蔽,但是它的自性、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恒时保持清净的本性。

《究竟一乘宝性论》当中提到的:

如虚空遍至,体细尘不染。

佛性遍众生,诸烦恼不染。

佛性是从来不可能被烦恼染污的。

《央掘魔罗经》(《指鬘经》)提到:

[一切诸佛极方便求如来之藏垢不可得。无垢性是佛性。于一切众生所无量相好清净庄严。如油杂水不可得,如是无量烦恼覆如来性。佛性杂烦恼者无有是处。

同样,如来藏和客尘也是不同的本性,客尘虽然有遮蔽的作用,但是它不会污染如来藏的本性,如来藏本身恒时清净,那怕一个罪大恶极的众生烦恼深重,有诸多罪业而堕入无间地狱,他的如来藏仍然是百分之百的清净,没有任何垢染。这是一个重要的属性。

圆满具足佛陀的一切功德,又叫“常乐我净”。《究竟一乘宝性论》有一个教证:“无垢功德具”,恒时具有各种功德。

《不增不减经》中也提到: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这里提到如来藏本具有不可思议的佛陀的功德,而且本身也是常乐我净,这是如来藏的一个特点。

世间很多事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生过程。这是一种重新产生的过程。而如来藏不是重新产生的,不是因缘和合的事物,它不是有为法。

有为法是通过因缘和合所产生出来的某种事物。

而如来藏不是因缘和合的,它从本初到现在,从来就存在。

净心如虚空,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常明无转变。

---《究竟一乘宝性论》

这个教证强调的是“常明无转变”。如来藏没有任何变化,它不是因缘和合,没有生、没有住、没有灭,不是重新产生的,这是无为法的特性,这点非常重要。并非众生本没有如来藏,通过辛勤努力就会获得;而是众生本来就具有如来藏,不需要重新得到。

不管你怎样去描述如来藏,它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就是“大空性”。

如来藏基于大空性的前提而建立,它超越一切戏论和概念。

【佛体无前际。及无中间际。亦复无后际故。又复远离一切戏论虚妄分别。寂静体故。名为自然。】

---《究竟一乘宝性论》

意思是,如来藏本身远离一切戏论分别,有无是非的概念不能够遮障它,也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去描述它,它是超越一切概念的、离戏论的,所以它是大空性的异名。大空性侧重于空性的一分,如来藏侧重于大光明显现的一分,这是它不同的侧重点。

如来藏不是凡夫的境界。

凡夫有如来藏,但是凡夫能不能体验如来藏呢?最多只能相似地体验,想要完全彻底地体验如来藏,唯有佛陀才能做到。

【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意思是唯佛世尊,才能如实地、彻底地、究竟地照见如来藏。

【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来藏处,说圣谛义。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里明确宣讲,唯有圆满的正等觉如来,才能够彻底通达、照见、体悟如来藏的本性。如来藏者,不是普通阿罗汉的境界。

菩萨也只能相似少分地体悟。一些经论中提到:乃至十地菩萨,见如来藏大光明就好像在黄昏看物体,光线不足的时候,看东西不是很清楚。因此十地菩萨见如来藏,就像在黄昏看这些事物一样,不是非常清楚,唯有佛陀才能彻底认知、照见如来藏。

⚠️四十八愿: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一)——金刚上师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

经文: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念老在讲座三十二集中说:“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本愿也就是善导大师五个真实愿中的第二个。第十三愿与第十五“寿命无量愿”,净影称为“摄法身愿”,以其摄法身成就也。此愿大意是:愿自己成佛时,自己的光明不可限量,无边无际,普照十方上下净国土、秽国土一切处所,所放光明要绝对地胜过一切佛光,要比日月的光明胜千万亿倍。光明遍一切处,光的功德妙用也就遍一切处,可以摄受度化的众生也是无尽的,所以这是大悲方便之本,是报身佛的真实功德。我们大悲度生要有方便,所以光明遍照来摄受众生。愿中佛就发了誓愿,自己是无量光、无量寿,实在就是愿一切众生都是无量光、无量寿。因佛光遍一切处,佛的教化与摄受就遍一切处;佛身常住,则众生永有依靠与导师。《甄解》说:“若约佛所证,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意思是:倘若按佛所证的境界,那么四十八愿都可以流入无量光寿法身。法身必定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正是法身本有的德相,所以叫做无量光寿法身。从这个无量光寿法身,流现出弥陀一切大愿、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一切功德。极乐世界的依报:宝池、宝树、宫殿、德风华雨等等,正报:弥陀、观音、势至等等一切圣众,以及种种殊胜方便,都是从弥陀的法身所流现。所以四十八愿就包括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以及无量无边摄受众生的一切妙用。四十八愿显的是法身功德。时常有很多人说,极乐世界的一些相,尤其是黄金为地等等,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实际上这些黄金并不是说咱们世界的黄金货币,而都是真实法身哪。初步就是要离开相,才见真。《楞严》也是如此,要离开了妄,才显真;进一步彻底之后,妄就是真。善导大师说:“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一切事相都是道,全显的是法身。要从度生而论,《甄解》又说:“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故云:‘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故。’如是四十八愿互摄互融,不可思议。”无量光,就为了光照一切处,度一切众生;无量寿,众生老有所依止。一切愿都是为众生,所以四十八愿全显法身,四十八愿全是摄受众生,互摄互融,不可截然划分,说这一愿是显法身,这一愿是度众生。

日本望西师(做了一个楼冲着西边,叫望西楼,自己也号为望西,因恭敬不提他的名字,都提他的号)说:“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时间是竖的,空间是横的。十方的虚空没有边际,所以国土就没有边际;国土没有边际,所以国土中的众生也没有边际;有无量的国土,就有无量的众生。所以法藏大士这个大愿不是只度一个地球上的全人类,而是各种众生;还不只是一个地球,而是无量的地球、无量的天体。天体无边,众生无边,所以佛的大悲也无边,给众生的利益也就没有边(见第十四触光安乐愿),而这个利益之深也没有边际。正因从众生出发,要让众生得到利益是没有边际,所以光也无边。

“绝胜诸佛”,佛佛平等,怎么又说阿弥陀佛的佛光绝胜诸佛呀?这就如本经〈光明遍照品〉所说:“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又,“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都因过去在因地愿力各个不同,到成佛时,各个按照自己所发的愿,自然成就,不须安排。法藏所发既是超胜诸佛的愿,所以成佛时威神光明在十方佛中最尊第一。释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来是很不好的时候,人是减劫;那弥勒大士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人是增劫,都很高大。各人的愿不一样,弥勒他多生求福,他发心在前,成佛在后,因此他成佛是一个很有福的时候。现在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人将来走的道路,每一个人的归宿,每一个人的成就,各个不一样。何以故?每个人的心愿志向不一样。这个愿力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等到作佛的时候,就得到了和自己愿力相称的一些殊胜之果。“自在所作,不为预计”,你发的是什么愿,你做的是什么功德,到时候所得的果实就是这样,不须要安排。法藏要“绝胜诸佛”,绝对不是逞能好胜、突出自己,而是切愿自己对众生的奉献,给众生的真实利益超过诸佛,所以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王、诸佛之王,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密宗也说: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这就是说明为了绝胜诸佛,得到的果实也正好是如此:“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话是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没有任何夸大、夸张,没有要捧一个谁、压一个谁,十方诸佛都赞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赞叹阿弥陀佛。

又根据密典《大法炬陀罗尼经》说诸佛有两种光明:⑴常光。⑵放光。常光者,谓圆明无碍,无时不照也。放光者,有时放、有时不放,为了某一种因缘,或者使人觉醒、或者加持,或现或放随宜自在。比方释迦牟尼佛讲本经时就放大光明,阿难就惊奇细问,跟佛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过。佛放光就是要警醒大家,你们要重视这部经,就“自在所作,不为预计”,这是放光。今愿所指是常光。根据玄奘所翻译的《阿弥陀经》,称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个名字就是称赞净土佛摄受,佛在摄受你,显出他力(从果实上开始就是他力),就是难信。你只要真正肯信了,他力在你身上就显出作用,所以“信力圆时,全成佛力。疑根未断,即是罪根”。“疑”跟“信”这两个字,大家千万要好好地检点,还有什么地方有疑?这不等于参禅那个疑,参禅那是大信之后的对于佛法负责任到极点起的疑。一般人所谓的疑,到底这佛有没有?佛经上的话是不是句句真实?这种疑就是罪根。疑根要不断,偶尔一起都是没断,即是罪业之根。《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说:“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彼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彼佛恒常不断在放光,所以弥陀又号常照光。佛光明无量,所以号无量光;常照不断,又号常照光。所以佛光“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一切凡光不能相比了。(日月的凡光还有一个特点,那个光刺眼,魔光也是刺眼的,佛光是不刺眼的,这个大家要有所分别。)

龙树菩萨:赞法界颂

圣龙树菩萨造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诏译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寂静如虚空  处处悉周遍

体皆离彼此  非深复非浅

乳未转变时  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  法界无由显

如酥处乳中  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  圆满体清净

如灯被障碍  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  法界非明了

如灯离障碍  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  真如恒显现

初中及最后  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光明物所障  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  真如理难显

圆寂体光洁  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  轮回非能掩

如米糠缠裹  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  真如烦恼有

如谷去其糠  米体自然见

若离烦恼糠  法界理方显

妄执有世间  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  亦非虚妄见

如人饮甘露  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  烦恼热皆弃

灭除烦恼焰  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  高下皆平等

体实果不生  执种果非有

智慧出生时  有为非法界

法界本无处  究竟方可证

清净恒光洁  日月皆莹净

法界无垢染  如龙夜雨尘

况似罗睺面  光明恒灿然

譬如火浣布  处火能离染

垢去布犹存  光明转莹净

贪爱令心染  虚妄有轮回

亦如火浣布  真空妄非有

三毒生死本  智慧火能烧

法界体常有  朗然恒照曜

烦恼染称垢  世尊恒所宣

垢灭真如显  如汲地中泉

法界体无垢  根随能覆藏

若除烦恼尽  莹净叵难量

法界本无我  二形及女男

体无虚妄执  何处更思惟

法界离憎爱  根尘境本无

虚妄执为因  差别从此生

真空非苦恼  贪爱苦恼因

耽染由妄想  三界乃轮回

怀孕在于腹  婴子未言见

二障覆真如  法界不能证

种种生疑虑  见慢及恚痴

妄计有真实  真实计非有

兔角体非有  妄执令真实

法界离妄执  妄执真非有

如色必破坏  微尘犹可知

法界非破坏  三时不能得

有生还有灭  荣辱亦皆随

法界非生灭  云何言所知

兔角本非有  三世犹可思

真空非兔角  思虑不能知

真空称善逝  色相悉皆亡

应化随缘有  修因离执非

圆通如日月  水现影皆同

色声双泯绝  差别云何有

三世可寻思  生缘时决定

若悟己身法  己身云何有

如水居热际  处热觉悟非

寒际理亦然  圆通皆如是

心恒烦恼覆  迷惑不能了

若离烦恼缠  觉悟而非有

如眼观诸色  离障能照曜

真空理亦然  照曜离生灭

耳识闻于声  离妄及分别

法界性亦然  分别妄非有

鼻能嗅诸香  妄执性非有

色相二俱亡  真空亦如是

舌根自性空  味界恒远离

识空体亦然  法界理如是

身根自性净  冷暖触非有

法界理亦然  触处常远离

意缘法称最  自性恒远离

诸法性本空  圆通理如是

见闻及觉知  相应法亦空

了绝诸妄想  见闻理亦非

根尘起妄执  清净体源无

迷执有根尘  根尘理非有

世间并出世  空性本无差

我法由迷起  遍计自轮回

法界理清净  贪嗔痴本无

迷悟从心起  三毒法假名

迷执自缠缚  了达假名智

菩提非近远  三世理非有

烦恼笼迷执  世尊经所宣

智生惑染灭  妄执勿相缠

去来执最胜  体空犹可思

菩提非妄执  正证亦知非

水乳同一处  鹅饮乳非杂

生空烦恼离  二障亦非杂

妄执我非无  了达本非有

涅槃清净理  二我俱非立

三檀齐修施  尸罗离过非

忍因端正果  精进勇勤依

静虑令心止  般若用无疑

愿兼方便力  安住胜菩提

菩提难妄执  真空生灭无

了达空本性  二相亦非有

乳糖离甘蔗  离蔗糖非有

三乘趣菩提  离种体非有

守护稻谷种  芽茎必得生

守护菩提种  菩提从此起

譬如于黑月  光明未能见

有情烦恼缠  真如未明显

月初光虽有  渐渐而增长

初地证菩提  菩提未圆满

十五月圆满  处处光皎洁

解脱显法身  法身理无缺

染污意相应  缠缚俱生灭

解脱一切障  三世悟非有

初大僧祇满  三檀普遍修

断除分别障  欢喜智难俦

三业误兼犯  防非重及轻

尸罗圆满戒  离垢独标名

二障恒时染  俱空慧刃除

发光能照曜  破灭渐无余

远离根随染  渐增焰慧威

菩提称最胜  烧照转光辉

真俗称二智  相应互起违

合令无所碍  难胜事恒时

十二缘生智  巡环理趣全

甚深称最胜  般若现于前

世俗二乘行  久修道已明

相无功用满  最后称远行

智用无分别  恒时任运成

众魔降退散  不动独彰名

善慧名无碍  十方演法希

身云甘露雨  应物最堪依

众德犹如水  虚空喻似身

重粗皆蔽塞  大法智称云

审谛轮回事  孰能免业牵

要知无苦恼  净土勿相缠

归命佛真子  位登智慧云

细微皆断尽  超苦离诸尘

灌顶诸光照  根尘普遍身

金刚寂大定  众苦勿相亲

大宝花王座  俱胝众妙成

庄严皆普遍  功德实难思

十力兼无畏  三身四智圆

六通恒自在  应物化机缘

照曜如圆月  恒时焰炽燃

十方无不遍  灿烂转光鲜

永绝缘生染  恒时处涅槃

菩提称最胜  化益物情欢

智用深如海  随机现应身

水清来月影  处处度迷津

况似颇胝宝  随缘现影同

物情根有感  周普事无穷

饿鬼恒饥渴  不能见水泉

众生无少信  宿业自萦缠

化现身诸相  光明皆灿然

佛虽恒在世  不覩宿无缘

晓了尘沙界  根随染久无

二空殊胜智  妙用化童愚

清净绝诸垢  自他受用身

恒居色究竟  利益五乘人

救护众生苦  俱胝寿命长

二严无有尽  功德叵难量

佛演一乘法  随机悟浅深

莲花无垢染  玉本绝瑕侵

少分而称赞  广宣理趣玄

愿将诸功德  普利施人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进士考试的殿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第一名,才可以称为状元。进士考试的殿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第一名,才可以称为状元。
  • #带您全面了解粤能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优势#粤能环保# 粤能环保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智能垃圾分类房不同于传统的垃圾分类箱。(2)客户市场占有率 30%以
  • 讲大乘法门的时候,他就有一个心愿,他对弥勒菩萨特别有信心,就向无著菩萨恳求,“ 能不能让我也见到弥勒菩萨?因为信心殊胜的缘故,哪怕你只有一念的信心,你的内心都能
  • 消费升级来看,目前安徽城市主流价格带在200元以上,县乡在100元以上,仍在陆续升级中,因此中秋量增有限之下结构升级驱动价升是目前主要增长动力,看好500-60
  • ”小正太,“我也最喜欢阿姨了。”小正太,“我也最喜欢阿姨了。
  • 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有人说:如果梦见一个人,那是因为对方在想你。
  • 还有是盗墓时期就培养的情谊,但是现在即便我还能写,都没有地方可以发,已经在几年前把本宣的内容全删了,没留下一片云彩。炸耗后,自己还能看到自己微博,找找看有没有特
  • _6.松烟香型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烟熏香,如果在干燥时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过的茶,一般都会有松烟香。_7.清香型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正常的绿茶等,也
  • (十三)青叶抄好喜欢看她俩吃醋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又甜又好笑,接上一条女主出门被调侃,男主吃醋,就去一家花枝招展的老板娘开的面馆,女主目瞪口呆哈哈
  • 宇宙刚开始产生时,只有“道”存在,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是“空”后来形成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这万事万物都是由“道”变现来的。从能量守恒定律来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
  • 未来科技城高品质住宅推荐东原·印未来,123㎡,四房两卫四阳台一梯一户,全屋精装新风空调,边套中高楼层,有车位,下楼即地铁5号线西边浙一总院,北边西站云城南边未
  • 今日截单VOL.1:Union Creative 监狱学院 绿川花GSC 塞尔达传说 天空之剑 林克 1/7REVOLVE 碧蓝幻想 宝石姬 1/8Freein
  • 我们不想要的痛苦,它是来自因缘的,但这个因缘也是观待、依赖其他因缘而产生的。可是我们却认为这个身体是那样的珍贵和重要,却不知这是痛苦的根源,也不会对身体产生瞋恨
  • !分手之后各自安好,好好生活,互不打扰,不再想起你~Ps:本人是做不到像一些人说的...分手后还会跟前任联系或者变成朋友的,真的完全做不到[闭嘴]缘分已尽,亦不
  • #每日一善# [心] #正能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你给世界什么姿态,
  • 因为这句话一方面是爆了对方的PU,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他在你这里是男神、是情人,怎么能去给别人当供养者。男神说话术之经典二:竞争者出现时:“你是我的男神,怎么可以给
  • 最关键的是,其实影片整体想表现的父子关系,或许映射的是整个东方文化的传统家庭关系的缩影(这点上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最为典型),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这样设计。有些细节上
  • 小耙子小锄头小铲子一类小工具也要备好哦~2⃣️注意潮汐退潮的时候才可以哦涨潮的时候就无法赶海咯看准时机收获更多~———————地点:坝光野海滩(建议自驾前往)️
  • 人生一場繁華幾多浮沈,我一直在尋覓,尋覓那可以安放靈魂的素潔之地,可以安靜的讀書,安靜的寫字,安靜的想念,安靜的忘卻。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