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西藏旅行后,收到了书本,快递是老妈帮我拿的。那天见群友收到了书,羡慕的不得了。从西藏回来后,第一件事情是给家里的绿植浇水,然后就迫不及待的拆开来自单向街的快递。

快递的包装我很喜欢。“你用刀刃在纸张中开路,犹如用思想在文字中开路”,这段文字让拆快递的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
图片

和《喜剧的秘密》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张主编签名的明信片,以及一个看起来很贵的飞盘。想起七月十四号,在长沙梅溪湖大剧院观看的脱口秀的段子(大意是飞盘是社交运动,醉翁之意不在酒),感觉单读是在为我找对象疯狂助力呀。可是啊可是,我急需的不是飞盘呀,而是一同玩飞盘的人啊。
图片

明信片我也很喜欢,又被57主编鼓励到了。

“伤感和无力感都是必然的,但更需要在一些时刻停止莫须有的感叹和感恩,坦荡做事,撑开可能,在裂隙里重新呼吸。”

不知道是不是过度解读了,看着这四个字——“一些时刻”,也就是说,沮丧一下也没问题吧。这其中,能感受到很多温柔。

图片

提脱口秀就绕不开李诞。我最初认识李诞,是在奇葩说。当时特别不喜欢李诞,感觉他像个小混混,当其他人认认真真引经据典输出观点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插科打诨,显得特别没有文化素养。当时《吐槽大会》很火,我看了一点点,也不喜欢。一是我本身就不太关心娱乐圈的故事,二是见一群人相互间“冷嘲热讽”,感觉非常没有礼貌。

后来被李诞圈粉,是因为他的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段子,具体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他提到“一个小孩子被父母夺了玩具,大声控诉父母夺走了他的全世界,可以理解。但是,一个人二三十岁了,还纠结这件事不放,大声控诉父母夺走了他的全世界,就显得可笑。”当时,整个大环境似乎都沉浸在“原生家庭”的解读中,倒不是这个心理学词汇有什么问题,只是感觉太多的人(也包括自己)都煞有介事的归纳一番,然后自顾自怜,接着就没有然后了。这样一个流程下来,顶多就是理解了自己为何如此“可悲”,别说治愈,往往还掀起了更大的仇恨。所以,听到李诞那段脱口秀,猛然察觉这个“插科打诨”的家伙“有点东西”。之后,我发现这其中还有 更大的智慧,就是:生活中很多看似严肃的问题,有时候让它一笑而过,就不成问题了。

此后,我十分热衷于脱口秀,我想,每个喜欢脱口秀的人都有着相似的理由,我就不赘述了,毕竟我也写不出什么。不仅如此,我发现自己写的东西,逐渐偏离了主题。

阅读前小插曲都说完了,接下来谈谈书吧!

图片

收到书很惊喜。首先,没想到它那么大。其次,没想到它内页也那么黄(指颜色)。整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的精美——尤其是目录,我简直不能再喜欢——一向喜欢在书上做标记的我,这次忍住了,拿起纸和笔,乖乖做起了摘抄。

脱口秀是什么?

在脱口秀里,能发现参差多样以及快乐本源。

从程璐的表达,我感觉脱口秀是拒绝严肃面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拒绝板起脸来看待自己的伤疤。是需要自己先消化,再表达的故事。也算是某种程度的治愈过程吧。

从庞博的表达,我感觉脱口秀可以让他说一些自认为值得说的事。我喜欢庞博的段子,常常充满包容和正义感。

从呼兰的表达,我感觉脱口秀是一种很有力量的东西,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尽管不是他唯一的爱),是一件长期做就有回报的事情。很喜欢他的长期主义,对呀,要相信数学,相信概率。

从周奇墨的表达,我首先感觉周奇墨是一个温和的人。节目里我没有特别关注这一点,但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他的温和,以及他对自己温和性格的自冾和反抗。很喜欢他的两句话——“我温和是我的生存需要,是基因带的一些东西,也是由人生经历形成的性格。”“但是会想野一点,疯一点,激进一点,冒犯一点,活的洒脱一点。”

梁海源说:“脱口秀是探索自我的工具”。在梁海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没错就是影子,或者理解成超级减配版梁海源),以及人生前进的方向。梁海源说:“虽然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看上去可以接触到任何事情,但实际上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把你的生活越缩越小。”在海源的讲述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直想拓宽自己的那种人。我也一直想成为那样的人。不过我想,我应该是不会换工作了,一是缺乏勇气,二是我自己现在的职业是我主动的选择,虽然有种种不如意,但我不希望它是充斥我的抱怨的。梁海源说:“脱口秀是一个引子 ,它是我和世界交流的工具。”那么我也以自己的工作作为引子吧,以自己真诚的活法,给别人一点生活的温度。

我看过李诞的 《候场》,它的基调是虚无的,给我一种在看太宰治的感觉,甚至帮助我理解了太宰那种“搞笑”和“丑角”精神。在《喜剧的秘密》中,王建国、程璐的表达,比起其他脱口秀演员,也有更多痛苦掺杂在其中。不知是因为他们从业时间较长,还是肩上的担子更重?

感谢单读推出的这期PLUS。近期生活特别沮丧。贾行家说:“这个状态我们这种差生就有。我们对考试成绩是在乎的,但同时不会努力争取。”我阅读至此处忍不住点头,目前自己的状态就像生活的差生,虽然假装生活快乐,终究有很多不甘心。更可气地是,生在一个应试大国,年少时做过“三好学生”,那时是多么“鄙视”差生啊。(在心里发表这浅薄的见解:只要努力就会变成好学生的,哼!)如今发现,差生竟是我自己。哎。

时代的角落有平凡人的叹息。世界上很多事情令人沮丧,生命没有意义,喜剧又有什么意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以俳谐的幽默对抗虚无,以及给真实的世界带来一些笑声。

#哪本小说让你念念不忘#
读格非的这本《月落荒寺》之前,我已经有快五年没有读完过任何一本书。

这本书之所以却出乎意料地一口气读完,思前想后,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的背景内核我很熟悉——知识分子的中年挽歌。

因为出生在老师家庭,对于上一辈的知识分子是如何逐步疯掉并走向幻灭,我有很深的体验。

正如书中所说,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疾患并非行为失当所致,而是源自知识分子对“纯洁人格”的设定过于不切实际,所谓纯洁,恰恰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随着农业文明行将就木,“我们实际上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发疯,要么彻底放弃对纯洁的幻想,说服自己接受并适应这个自我分裂、混乱而无趣的世界。”

疯掉也还是这个世界,也就是不管你妥协不妥协。

我在阅读月落荒寺的时候是这样的体验,一开始,是洗完澡眯起眼靠在床上;翻看两页,就不由得爬起身坐起来;再读两页,戴上眼镜披了件衣服去了书房,再翻两页,忍不住感慨:“一本小说而已,有没有必要做到这个程度?”

我们普通人写故事,起承转合,低开高走或高开低走,高潮部分即便再声若雷鸣慷慨悲歌,闲笔部分也注定草草几笔,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人的笔力是有限的,力有尽时,得用在刀刃上。

但是格非不一样,他的笔力非常充沛,这直接导致整本书全程保持响遏行云的状态和节奏,就好像内力无边的武林高手大战聚贤庄每一掌都是亢龙有悔一样,这使得你的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愉悦,由于是毛边书,我专门洗净一把裁纸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每一页,生怕划破,因为全程你不会想错过任何一个自然段。

表面上看,《月落荒寺》所讲述的故事似乎并不奇特,围绕着高校教师林宜生及其朋友圈子的事业、家庭、爱情,格非讲述了城市中产阶级中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角宜生原籍苏州,南京求学十年后毅然北上做了一名哲学教授,尽管授课颇受学生欢迎,但他并无成就感,随着商业浪潮的来临,传统文化课成为了权贵们业余生活的消遣,他的荷包鼓了起来,但妻子的背叛、离婚、新恋情的美好和曲折、儿子的成长、朋友各自的成就和困境让他痛苦不已,就在此时,意外邂逅的神秘女子楚云进入他的生活,但没想到却因此被卷入更大的谜题旋涡……从故事结构上来看,不太传统中国文学,反而更接近日本文学的故事套路——落魄中年男子在半脱离社会后偶然发现资本社会吃人的惊天秘密后,一边抗争社会一边寻找自我的救赎之旅,通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线索串连关键剧情完成,这样的故事,要写多惨,多深刻,都不算难事,但难就难在如何保持思辨性的同时,依然保留鲜活的可读性。

但格非非常老道,他不断放下身段,用一些悬疑小说的技巧,牵引读者跟随林宜生向前推进,曼莎珠华茶社店外意外车祸的人是谁?楚云的消失是不是梦境?伯远和蓝婉希的懵懂爱情能否修成正果?月落荒寺中,林宜生到底有没有和赵蓉蓉发生关系?楚云的哥哥到底什么背景?毁掉楚云面容的神秘人是谁?以及最后,七年后再见时,林宜生的妻子到底是不是加拿大归来的前妻白薇?这些问题有的在书的后半段得以解答,而更多是留给读者自行琢磨,在被迷雾笼罩的北京城,构建成一个布满战争迷雾的巨大棋局。

书中借老贺的海归科学家父亲之口,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们去文学作品通常是为了寻找安慰,为什么文学作品总是喜欢描绘负面或者阴暗的东西?”

林宜生的回答是:文学作品的绝望与虚无,作为自我觉醒的必要前提,不仅不是悲观,反而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乐观。生活从来都有两种。一种是自动化的、被话语或幻觉所改造的、安全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真正的生活”,而文学所要面对的正是后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说穿了也并不复杂,破题关键就在这五个字:

“真正的生活。”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中年人,活了30多岁了,就一定要面对一个特别颠覆过去认知的现实——不顺遂和异化是人生的常态。

并不是文学作品喜欢描绘负面阴暗,而是生活的内核更接近悲观。一个婚姻幸福的人读到白薇婚内出轨远嫁重样落魄终生时可能会皱眉,“何至于仔细描写这样一个破烂女人?”

但你反过来想,婚姻幸福的人又有几个呢?

那些真正离过婚的人呢?或者真正被母亲抛弃过的人呢?他们读到这样的剧情,会不会切开书页的手指发抖?我们总是更愿意乐观地以为这些异化的可怜人是少数,是一小撮不稳定因素,哪怕自己就是这样的可怜人,也愿意相信自己的不幸只是偶然。

但其实,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我们这些怪物才是社会的大多数。

一个什么样的人会逐字逐句地去咀嚼一个虚拟的不得志中年单亲爸爸的琐碎生活呢?答案当然是一个同样不得志的中年人。对于他来说,为什么要读下去?是因为他自己与林宜生面对的问题非常相似,但对于他得到的代价和结局,其实格非做了非常温情的处理。

黄山的秘密,除了心理医生无人知晓;离婚落魄了一阵,楚云没有理由的进入他的生活;叛逆的儿子,渐渐也对他敞开心扉;杀人不眨眼的楚云哥哥,听了他的哲学课对他敬佩有加;甚至于楚云出了事毁了容,也是流着泪想见他最后一面;七年之后,他有了新的妻子,再见楚云,也没有恶言,能像旧友一样寒暄,紧张地介绍彼此的丈夫与妻子。

是不幸,但真的是非常体面的不幸。

可不论是读者,还是书中宜生的朋友们,我们真正的生活里的不幸,并不那么体面。

有着迷一样背景却突然猝死的查海立和他那疯狂给死去老公戴绿帽的美艳遗孀赵蓉蓉;弃笔从商赚了大钱私底下有着奇怪性癖的周德坤与控制欲极强的狗奴老婆陈渺儿;仕途受阻、先后沉迷书法、茶道、佛经的落魄官员李绍基和爱讲人生哲理故事却又逆来顺受的妻子曾静……这些围绕林宜生的朋友们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走到一起,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其实就是那八个字——人到中年,伤于哀乐。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甚至认为这不是群像,更像是分支选项,他们其实代表这个阴翳的世界中林宜生任何其余可能性的幻灭,从商不行,做官不行,沉溺艺术不行,甚至连死都不行,换而言之,他们以各自生活的集体失败对林宜生的出逃进行了群体审判——别琢磨了,你的路眼下只有带着儿子伯远和神秘女子楚云相依为命这一条,你看我们,那么努力,也算是社会精英了吧,都活成了什么吊样?

所以这种文学性包装后的体面,和宽解,的的确确,是一种对真正落魄读者的安慰,那当然是一种乐观,因为去除掉自动化的、被话语或幻觉所改造的、安全的生活,你面对的真实生活,你没有经验,你手无寸铁,如果没有文学家在前面给你开路,用这些作品告诉你这其实就是生活的正常轨迹,你甚至都没有勇气生活下去。

至于楚云,我不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太巧了。

刚好在前妻离去,宜生最落魄时出现,来自山西的孤女,相貌与赵蓉蓉旗鼓相当,才学不输杨庆棠的奇女子,无欲无求地要与一无所有的宜生同居,并照顾他正处在叛逆期对后妈有天然敌意的幼子。

太巧了。

结合书中最开始宜生在曼莎珠华茶社打盹时“庄周梦蝶”的暗示,以及他的心理医生安大夫对他病情严重亟需住院的暗示,我们都可以大胆地推出一个结论:

楚云是宜生幻想出来的人物,所以才说,楚云易散。

人被霸凌多了,就会看见机器猫。正如中年男人落魄了,就会看见楚云。

但是也正因如此,书的中后半段,在宜生寻找失踪的楚云办法用尽山穷水尽时,落魄了大半辈子的李绍基回光返照一般与宜生商讨破这棋局计谋时,更增添了几分风车骑士的味道。

几个都被生活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知识分子,在某一个时刻聚在一起,面对巨大且神秘的对手,他们突然激昂起来,在我看来,这是全书的最高潮。

——李绍基的手指在餐桌上重重地敲了两下,脸色陡然阴沉下来。在这一刻,林宜生所熟悉的那个自信、沉稳且深不可测的李绍基又回来了。

你看,像不像在微信群里故作洒脱给大学女神怎么和家暴老公离婚出谋划策,或者是在车库电话里给准备离婚分割财产的上铺兄弟疯狂支招的你?

别装。

也正因如此,我无法不羡慕林宜生,因为真的很少有人,能有他那么美好的结局,在一切漩涡与混乱尘埃落定之后,许多年后,他依然可以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遇到她,并没有任何恩怨地寒暄,他手心应该是微微发汗,脑子里一团乱麻又光影流转,他在想,要怎么和她,介绍自己的妻子。真的羡慕,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难有这么文学化的机会告别,以至于我忍不住要把这一段再抄写一遍作为结尾:

过了这么些年,他们各自的生活中,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意外的相遇,让两人百感交集,竟一时找不到话说。

他暗暗希望妻子在司徒庙里待得越久越好。

与此同时,宜生也在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如果她很快就回来,他不得不向楚云介绍自己的妻时,要不要撒个小谎,隐瞒一下她的真实身份。
#微博新知博主#

庄子曾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他的衣着、谈吐、表达、行为,都不是为了表现,也不是为了掩饰。

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

01

杨绛生前最怕名利相扰,北京三里河的家依旧保持着三十年前的样子,素粉墙、水泥地、老家具,过着极为朴素的生活。

还有前段时间,著名学者、古典诗词研究专家,94岁的叶嘉莹在2018年6月3日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没有热搜,没有铺天盖地的掌声,只有一个诗词的女儿,一个世纪的痴心持守,一颗对中国古典文化朴素真挚的心。

她的一生,都在传扬古典诗词,在南开的一次讲座中,她望着台下上千学子,有点动情的说:“古诗词这么美好的一份珍宝,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看见。”

“柔茧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只要年轻人能够把我吐出的丝织成一片云锦,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够留下,我死去也无憾了。

这是叶嘉莹的一句诗,更是她毕生的追求。

02

活在这个世上,人人都会有朋友。而真正的友情,是一种纯洁高尚、朴素平凡的感情。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热烈,不张扬,默默陪伴,让人感觉虽无十分依赖,却又不能离开。

驰骋疆场40年的传奇唐代名将薛仁贵,在参军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经常靠好友王茂生夫妇接济。

后来,薛仁贵跟随唐李世民御驾东征,被封“平辽王”。在前来祝贺的人中,唯一收下了好友王世茂送来的“美酒两坛”,并当众饮下三碗坛中装着“美酒”的清水。

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说:

“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

如今我厚礼不收,偏偏要收下这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心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正的朋友如茶之清素典雅,会和你缘于品,敬于德,惺惺相惜,无须言语亦会相知相融。

03

林清玄从一位花贩那里得知: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人也是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正如他的文章一样,清新流畅,简单朴素,至真至善,平易近人中却总有着感人的力量。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离官场,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远离尘世的樊笼,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淡看荣辱,笑对人生。

他悟得了人生一份真,淡然处世,淡然为人,以朴素的心应对世界纷繁。

因此,真正的朴素源于一颗真诚、淳朴的心。

保持一颗朴素的心,只有心灵没有负累,身体才不会感到有所负累。

繁华三千终归零,人世安得假作真,淡到极致是朴素,可以修得一颗本真心。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酒井法子在线乞讨让粉丝付钱被吐槽“国际乞丐”
  • 陈赫秃顶指日可待 专家:一招远离秃顶!
  • 偶遇杨紫逛超市,看到身边的男生,百万网友心碎:我失恋了!
  • 被炒心生怨恨投毒 男子投毒详情经过曝光
  • 张雨绮男闺蜜力挺张雨绮,陈凯歌被告拒绝道歉,酒井法子道歉
  • “80后”白发干部晋升了!
  • 催眠大象被踩死!!!究竟是什么情况???
  • 陈凯歌拒绝道歉
  • 杜月笙女儿去世
  • 玛莎拉蒂阻挡急救车事件 当事医生回应质疑
  • 唐嫣安检不脱外套惹争议:明星特殊还是网友小题大做?
  • 亚洲杯菲律宾叫板国足,能威胁到中国小组出线的只有韩国
  • 表演艺术家张连文因病去世,曾饰演过“铁人”,网友:一路走好
  • 高峰再次吸毒,网友:国足还有希望吗?
  • 大张伟承认结婚:她也不管我,我愿意跟她在一起
  • 吴昕回忆节目被砍痛哭,哭完继续前行,坚强的小姐姐时尚功力也不容小觑~
  • 【关注】在海底捞吃着火锅,电视突然播不雅画面!回应来了
  • 住客申请租金抵扣个税!房东威胁涨房租!房租是否提升?
  • 首个5G地铁站即将开通
  • 扶老人被撞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