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师的恭敬,不在于外面的行为,而在于内心。[心][许愿星]

比如,麦彭仁波切曾有一个侍者,叫涅内俄萨。本来他是个愚笨的人,脾气比较暴躁,甚至在上师面前也显得非常无礼,态度极不调柔恭顺。
有时上师亲自开许的弟子前来拜见,他却将其挡在外面,说上师病得特别严重,就是不让他们进门。

麦彭仁波切本人,似乎也害怕这个侍者。有一次,拥嘎堪布为撰著《功德藏》的讲义而前来请教,麦彭仁波切有许多甚深教言正想解说,结果这个俄萨来了,麦彭仁波切就很紧张,赶忙对拥嘎说:“你快回去吧!俄萨来了,我现在不敢给你讲。”

从表面上看,俄萨对上师特别不恭敬,但实际上,他是对上师极度关心,担心上师抱病利益众生太辛苦。以此虔诚的信心,最终上师的智慧也全部传给了他。

后来,麦彭仁波切圆寂之前,对俄萨说:“你以后遇到困难,就去找华木钦哲。”并告诉其他人:“以后他生病的话,你们一定要关照他!”

所以,表面上的花言巧语不重要,弟子对上师到底怎么样,关键看他是否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 法王如意宝[心]

【读书推荐】《家庭的觉醒》[鲜花][鲜花][鲜花][鲜花]

[微风][微风]荐 语

明明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孩子就是不按你希望的成长,而你却变成了一个暴躁焦虑的家长?

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我们越恐惧,孩子越焦虑;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实用性的引导,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地培养与孩子的关系,超越对为人父母的恐惧和幻想,培养出自主、坚韧的孩子。

[微风][微风]你 将 获 得

破解教育迷思,带父母走出恐惧与担忧
7个自检路径,了解育儿焦虑的源头
学会表达爱,培养乐观自信的孩子

[微风][微风]作 者 简 介

☉ [美] 沙法丽·萨巴瑞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家庭动力和个人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

[微风][微风]精 彩 选 段

1.当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自由来发出他们真实的声音,而是被父母的条条框框所压住和湮没时,他们便会成长为焦虑而压抑的人。P.10

2.孩子带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蓝图来到我们身边,即他们生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有些孩子活泼好动,有些则文静内向。有的人暴躁多病,有的人快乐轻松。我们不能只保留孩子身上那些我们喜欢的品质,而抛弃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品质。P.100

3.真正的亲密关系,要求双方的互相依存状态是健康的,就是说,家长与孩子都欣赏和帮助彼此,而不是觉得要牺牲自己去支撑对方。P.256

宣化上人:只教人修一种的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去修了。这岂不也是和《华严经》所说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是魔业,就是魔王的业障、业力

[给力]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如果这个人修精进行,他又修慈悲心。这慈悲心,就是不见众生过;对于众生有过错,他也用慈悲心来摄受众生,“这小孩子他不懂事情,所以他才造罪业;我应该好好教导他,令他不要玩这个把戏了!我这儿有一辆好的大车给你,你坐这车上,到什么地方去,都可以的。”好像释迦牟尼佛哄那一班小孩子那样,这就是慈心。

不惜身命: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像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觉得又是辛苦,又是疲倦,又要休息了。菩萨发心,连身体也不要,命都不要了;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来为众生谋幸福,为众生服务。乃可为说: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若人恭敬,无有异心:假使有人恭敬三宝,他没有两个心。你看!佛说法,说得极详细。因为有的人恭敬是恭敬,但是心里不是一个心,有一种异心,就忖着:“不知道是不是啊?这个法师这么样说,真是这样子?或者不是吧?这法师这么讲佛法,我看他也是那么样子,和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嘛!我要详细来看一看,如果不是这么回事,我赶快的跑,不要被这个法师来骗了!”

我现在告诉你们,有智慧的人,就是有人想骗你,也骗不了;没有智慧的人,你就怕人骗,也会被人骗了。被人骗、不骗,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正智慧。譬如法师叫你:“我有一个咒给你,你杀了这个人,我保证你开悟的。”你是听这个法师讲呢?还是不听这个法师讲呢?若依这个法师讲的,你就被人骗了;若不听讲,你又不依教奉行,你说这怎么办?你皈依的时候,说要“依教奉行”的。你说这怎么办?

没有异心,就是没有两个心,就是一心跟师父修道。不是说今天要跑,明天也要跑的。这个“跑”,你口头上讲,心里就想;心里想,这就是异心了!所以离诸凡愚,独处山泽:离开一切凡夫愚痴的知见,自己住到山上去,或者有水的地方。泽,就是有水的地方。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这段“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这是修福。“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这就是修慧。这是“福慧一对”。

M3 内外一对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如果有人,他离开这个恶知识。恶知识就是什么?好像教人行淫欲,这就是最恶的恶知识!亲近善友:亲近善友,就亲近善知识。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你才可以给他讲《妙法莲华经》。

若见佛子:释迦牟尼佛又对舍利弗说,假设你看见有这种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他守持戒律,就好像那个光明宝珠一样清净。求大乘经:他勤求大乘的经典。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法华经》。

这段“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这是舍恶亲善,是外求,外求就叫“愧”。这里“若见有人,持戒清净,如净明珠,求大乘经”,是内护,内护又叫“惭”。这是“惭愧一对”。

M4 自他一对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假设你遇着有一种人,他没有一种瞋恨心。瞋恨,就是三毒之一。这三毒就是贪、瞋、痴,这是三种的毒药。那个人无瞋,无瞋也就没有贪,也就是没有痴了。质直柔软:他的性质很直率,对人不会有一种弯曲心;他的心是直的,对一切人都很柔和,没有暴躁的脾气。常愍一切:他常常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慈愍的心。愍,是怜愍。恭敬诸佛:他怜愍一切众生,他又恭敬诸佛。

我们一般的人,都不知道恭敬佛。恭敬佛,就是见着佛,我们就要礼拜──叩头顶礼;如果我们不叩头顶礼,这就是不恭敬佛。为什么要给佛顶礼呢?因为佛是世间一切众生之父,所以我们要恭恭敬敬地,对于父亲一定要礼敬。见着佛,要叩头顶礼;见着佛像,也要叩头顶礼;见着修持佛法的僧人,也应该叩头顶礼;所以要恭敬三宝。恭敬诸佛,就是恭敬法、恭敬僧,恭敬三宝都包括在内了。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妙法莲华经》。

前边这六句偈颂,这是说的“自行”,就是自己应该像这样来修行。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于大众中:又有一类的佛子,在一般的大众之中,就是人多的地方。以清净心:以他这种没有染污的清净真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以种种的因缘来作譬喻言辞。种种,就不是一种。什么因缘呢?

譬如说,你戒杀、戒偷、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修五戒,就可以生天。你种善的因,就会结的善果;种恶的因,就会结恶的果。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所以要小心谨慎,对因果上去行持。“譬喻”就是一种比方;“言辞”就是用种种的言辞,说法无碍:说一切法,没有障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给他说《法华经》;若不是这种人,就不可以给他说《法华经》。

后面的这八句偈颂,以譬喻说法,这就是化他。这一种自行,一种化他,这叫“自他一对”──自己和他人,这是一对的善人相。

M5 始终一对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假设遇着有这种的比丘。比丘,就是出家的僧人。比丘是梵语,有三个意思,所以就没有翻译过来。

(一)乞士:所谓“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向佛来求法,向众生来求食。

(二)怖魔:因为比丘依照佛法去修行,所以魔王就恐怖。

(三)破恶:破除一切的烦恼恶。

这个比丘,为一切智:他因为想要求一切的智慧,四方求法:所以到四方去参访善知识来求法。合掌顶受:他求法,就合掌恭敬向人顶礼。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他愿意受持大乘的经典,或者《妙法莲华经》,或者是《华严经》,或者是《楞严经》;总而言之,他各处去求大乘的佛法、大乘的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他求这大乘经典,专修这一门。譬如受持《法华经》,就专门受持这部经典,其余的经典都不学。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种专一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如人至心:再有这一类的人;至心,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他想得到佛的舍利,或者求一切的经典。得已顶受:他得了之后,就恭敬供养,来受持这部经典。其人不复,志求余经:这个人已经得到大乘经典,他就不再东跑西跑,各处去求其余的经典。亦未曾念,外道典籍:他也没有读过外道的书、外道的一切论议,他都没有念过。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法。

这“四方求法”,属于请益;请益,就是求对于他自己智慧上有益处,这是请求法,利益自己的一个开始。他能顶受佛法,依法修行,这“顶受专修”,这就是皈依的一个终点。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始终一对”。

L2 总结可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上边这一段文,告舍利弗:来告诉舍利弗,我说是相:我说这十种的善人相,你要知道,这是为求佛道者;若详细说这种的相,穷劫不尽: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所以我总括起来,就说前边十种的相。这十种相的人,他能信解《法华经》。汝当为说,妙法华经:你应该为这十种相的人,来说《妙法莲华经》。

经典讲到这个地方,有人研究过佛经的,就认为这一段的经文,有一些个问题。他说:“在《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你要是专门修一种经典,而认为其他的经典都不对──这是魔业。那么现在这《法华经》说‘其人不复志求余经’,只教人修一种的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去修了。这岂不也是和《华严经》所说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是魔业,就是魔王的业障、业力;那么《法华经》这样说,岂不和《华严经》的经义相违呢?其实,你受持一经,也就是受持其余的经。由“一”,才有生出来其余,所以余经也在这一经之中包括着。并且这一段的经文,没有说一定教你专门受持一部经,而是你的力量仅仅能受持一部经。你若能受持多了呢?那是更好的,多多益善。所以你不要执着说这《法华经》教人只受持一种经典,不教人受持其余的经典。你不要因为听经,又生出来一种经的执着了!所以这个道理,你要把它看得活动起来。

———摘自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前两天看国乒我挺b溃的常常是想到就会流泪的程度……感觉自己挺莫名其妙的但到了今天我有一种死了一样的平静果然是明白了“事在人为”这句话,本来义愤填膺的说老天鹅你天
  • 磕67的时候以为这两位关系对应到我的现生就是我和我老婆,但是发了这个微博没两天我就发现如果硬要对应那应该是我和ly 才对。所以后来我暗暗祈求如果,我和老婆一定要
  • 如果我知道此时此刻,他就在出口处看着我们,那我绝不会做出用仙女棒许愿,大喊“他去死吧”这种话。 如果我知道此时此刻,他就在出口处看着我们,那我绝不会做出用仙女
  • 3.清棵当花生长出两片叶子的时候,要及时的清理出埋在土壤的子叶,促进花生的叶片生长和花芽分化,露出花生的子叶节就可以了。英菲这个SUV,依然是我心目中城市SUV
  • 做杂志的周期很长,至少提前2个月动手,所以就算是你的稿子我一拿到就可以马上采用,也得是2个月以后才能出刊,如果同期有好几篇稿子通过审核,那就得根据稿子质量和时效
  • ■ 正剧也好,喜剧也罢,它们都有各自的乐趣——节目中你还赤/(裸)/裸地讲述了进入声优养成所的小插曲,这让我感到很惊讶。福山润: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我真的是倾注了全
  • 黄河边上,菏泽以花为媒,做大牡丹花的文旅文章;东阿阿胶凭借硬核工艺,吸引八方游客;小小艾草,让不知名的小村落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河入海口的“黄蓝交汇”变身
  • 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肯努力挑战,曙光就在前方.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天下没有不劳而获,更没有一夜暴富的生意,因为那根本不符合商业规律,你可以海阔天空地想
  • 和他兜兜转转 分分合合好多次难听的话难堪的事做了不少 我17跟着他 他是我整个成长路的青春载体我的时间耗在他的身上他给了我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也一步步毁掉一点一滴
  • (梁碧玲攝)坦言想為自己而活歐倩怡在節目中大方回應主持人對於與郭晉安在價值觀上不相同的問題,她說:「每個人思想上都有獨立嘅個體,你匿埋眼離開呢個世界,回顧你嘅人
  • 我们在看到别人光芒万丈的同时,也要相信自我奋斗的力量。--宫崎骏«千与千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 所以房子很多都是空置,好一点的儿孙辈经常从城里回来看看,一周一次就不错了。因为很喜欢吃血橙便前去询问,果然是资中的塔罗科血橙,10元钱3斤,本准备稍买一些尝尝,
  • 以往生日都是和朋友家人在外面吃饭,今年突发奇想把大家都安排在家里,可以都自在点,买了一些布置的道具,开始忙碌起来,似乎开始有了期待,期待自己生日的到来。 是呀
  • 偶尔会搞女团,目前成分有吒2,以后也许还会更多,因为本人会随地大小tour....偶尔写一点梦向和我产相关,可以找我互关,我是很安静的小女孩…·佛系solo追星
  • 1.我家孩子拥有最少的浪花币,为了更好的选择道具,没人愿意主动和他一组这确实是可以理解的。官d的时候请何老师写一句最喜欢的台词,其实是想求那句“不要失去对人的信
  • 隐,必然有一个“显”做对照,是在看遍人生起落之后而选择了归于田园的淡然,绝非是因为无法承担生活的重担而选择了逃避世间的责任。言其小,是因为从生活中的具体大事小情
  • 当你有了梦想,与其着急爆发出来让世人皆知,不如默默地埋在心里,用每天的努力来为它灌溉,让它发芽结果,成为生命的一部分。Lei希望她能忘记当她的心被挤压时湿股的光
  • 心里面估计他也在想“还不下班……这么卷……”说归说 仔细品品 这句歌词真有意境城郊牧笛声 落在哪座野村~然后有感而发,我就请出了人工智障给我画的图。#姚景元[
  • 深度科普·塔罗节制✨要讲好节制这张牌有些难度,好多人都对这张牌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画面似乎一目了然,但关于这张牌的解说都好像看似说到了,却又什么都没说。
  • “你该会的日子都会教给你的,听别人讲,没用”这句话是碧浪达夫人说的,道格拉斯虽然在影片里没说,但在心里我们都知道,他早已说过无数遍了。狗神里那句颇具讽刺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