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封以来,又正值仲秋宜人的气候,峰栾绚丽,无论是去爬山,还是去赏桂,都是不错的出行。

这两天又入了一些书。其中有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美术天地,这还是《诗画中国》这个节目给带来的启迪和兴趣。

现在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这些时间自当用在自己的兴趣和乐于去做的事情上。

记得从小也爱好文学,也对音乐等很有兴趣,可哪有条件去学。也知道文学对于我来说不能当饭吃,于是学了财经。在市场经济中呆了二十多年后,才觉得自己从没远离文学,生活也从来没远离诗意。古诗在我看来,是化解人生所有苦难和繁琐的力量。但那些浩若烟海的古诗,堆积成山的文学典籍,在为生活忙碌中很多都没去读。我的领悟来自生活,源于生活。

也许,生活及苦难也是极为深沉博大的书本。而这本书取之不尽,读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今天终于有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包括读书。而做这些都出于兴趣爱好,修身养性。重温那些经典时,是带着半生的经历。

特别欣赏《经典咏流传》、《诗画中国》这样的文化节目,让文化落地,雅俗共赏。

今天这个社会,科技、经济固然是需要,但文化也很重要。并需要有一种文化传播的责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民众能接受的形式,由繁化简,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表达出来,从而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这本身对文化传播者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有难度的事,因为之于做学问是深耕探赜,但另一方面之于民众是点拨、领路和铺路。文化传播,是在书本和生活,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让社会民众受益。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起到教化作用,感化作用,向社会大众传播文化的内涵,包括哲理、品德、审美等等。

文化不是和权力的对峙之物,而是帮助权力回归公正,帮助权力建设美好的社会,不是自负的恣意之物,更不是歧视民众的倨傲之物。

文化不是高耸入云,触不可及的凌然之物,它需要落地,生根,发芽,长成。

在媒体千姿百态的时代,文化也应该去驾驭媒体,而不是被媒体淹没、塑造。

今天自媒体浪潮汹涌,唾沫互喷,每个人都在表达,都在发泄。每个人是有平等的话语权,但是文化却被淹没了,有的是陌生人之间无端的攻击,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拿到网上发泄,难道流量替代了所有,又催生了阶级斗争?一个难讲道理的场合,又怎样传播文化,呜喧喧的一片狼藉。

这个社会,并不求都是一片认同,也不求除了夸赞,没有批评。但应该和而不同,对不同之处讲得出道理。

之前义务性地写了很多关于男女平等的权利的文字,可是男女的权利平等了吗?男性的权利是权利,可到了女性那里或被否定,或被曲解,所谓平等的口号无非还是些虚愰的引流的厥词。

意识领域争得一地鸡毛。那些企图同化别人既辛苦自己又辛苦别人。那些对人的意识用占队式划分是极其粗暴和愚昧的。那些用左或右去定义一个人是幼稚的思维。对于所有上智来说,思想是深沉的,处世也趋向公正。只有回到权利边界,不去践踏权利边界,去维护权利边界,意识领域才有生机。

在意识领域,有一个关键点是,是想毁这个社会,还是想让社会更好?其实回到现实中,我们这个社会总体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是由此不满还是妒嫉?就像一棵大树,根是茁壮的,枝叶茂盛,偶尔有些有虫的树叶,可能因为没管理好,执行好,摘除虫叶提出建议就好,但想去破坏这棵树不是傻,就是恶。这个社会所有的发展是在现有基础上做调制和改进,并始终以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以法律公正,以人民平等的权利为发展的动力。

由此社会需要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而有效的途径主要由权力来组织的,来担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凝聚文化要素,担负起传播文化、使人民获得精神财富的责任。对社会来说,需要有文化的引领,教化,浇灌,滋养,而不是要求每一个人去做文化学者。像写古诗,这原本就是极小众范围的兴趣,尤其在现代经济社会。而对民众来说,品鉴前人的古诗,体会、重温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也是文化培养和复兴。

当文化逐步融入生活后,当生活被文化潜移默化后,社会的品质也会不知不觉提升,有素质有教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想这也会让每一个人受益其中。

#诗画中国#

南宋 陳容《九龍圖》紙本 墨筆淡設色,尺寸:46.3x1096.4/全卷 46.3x1650 釐米,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九龍圖》描繪了九條形態各異的龍,或攀伏山岩之上,怒日圓睜;或遊行於雲空之中,雷電雲霧掩映;或龍戲水珠、波濤洶湧;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或架勢搏鬥等等,將龍的種種神態情勢,刻畫得非常生動。

《九龍圖》是宮廷繪畫與文人畫過渡時期,文人畫家陳容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九龍圖》描畫了九條龍分置於險山雲霧和湍急的潮水之中的場景,其九龍形態各異,自右往左依次為:

第一龍,剛剛從巖穴中飛躍而出,頭尾畢露,緊抓巨石,翹首以待。

第二龍,僅露頭尾,與繚繞的霧氣相容,雙目斜視,回眸望向第一龍。

第三龍,從岩石上躍起,耳目炯炯正視前方,張牙舞爪,神態凌厲。

第四龍,被突如其來的巨浪順勢捲入漩渦,奮力掙扎,目光猙獰,左爪中的明珠如捏碎一般,姿態異常痛苦。

第五、第六龍,為一組,第五龍龍角已脫落,猛然騰起注視著疾馳的六龍,形成搏鬥架勢。
第七龍,在雲海中嬉戲遨遊,幾乎被湮於其間。

第八龍,穿過雲霧翱翔天空,尾巴若隱若現,一副傲慢姿態。

第九龍,則俯身於岩石之上,回望卷首。

卷中第三龍與第四龍中間,有清乾隆御筆題文曰:奇筆驚看陳所翁,畫龍性訝與龍通,劈開硤石倒流水,噴出湫雲浮御空。變化老聃猶可肖,形容居宷詎能工,乾元用九羲爻象,豈在三三拘數中。丁亥暮春中澣御題目命金廷標仿此卷,頗覺神似,即用前韻題之並書於後:棲霞山樹會昌翁,陽彤神模概可通,謂若無翻驚乍有,不鄰虛復解搏空。群從定是趨雲伯,大霈寧須藉雨工,陳固似哉張似否,壁飛作霨望顒中。

第九龍之後緊接為作者題記曰:楚中寫鑿真龍窺,金陵點眼雙龍飛諸梁羽化張亦去,雌雄笈殺劉洞微八軸吳龍不堪掛,醉余吐出胸中畫龍門三峽浪如山,從臾漲天聲價大飛龍出峽駕春江,九河之勢不敢降一龍天池戴赤木,菌蠢猛省雲霧邦鈞天竒女又遭謫,雷公擘山天地黑玉龍皎皎摩蒼崖,蟠蜿似避陽陵客鼾鼻睡起金蛇奔,嶄然頭角當海門摩牙厲爪攫明月,天吳起舞搖天根雲頭教子掣金鏁,第五圖中龍最老兩龍遍活黎與蒸,馬鬃夜半天瓢倒桃花浪暖透三層,禹門岌嶪誰敢登蒼髯綘鬛火燒尾,十月霹靂隨飛騰蜀侯高臥南陽武,貌出全形竒且古神功收斂待時來,天下蒼生望霖兩所翁寫出九龍圖,筆端妙處世所無逺觀雲水似飛動,即之疑是神所摹宣城龍公生九子,盡入老翁圖畫里阿誰為我屠雙牛,一牛莫著金籠頭。九鹿之圖跋於涪翁,九馬之圖贊於坡老,所翁之龍雖非鹿馬並然,欲效蘇黃二先生贊跡,則余豈敢姑述以志歲月。

卷後另有各名家跋文,如:
元代天師太元子題跋曰:玄雲潑墨號天風,雲頭擲火驅雷公。元氣淋灕雨師急,天地變化誰為雄。兩龍奮迅見光怪,夭矯西行出天外。一龍起處山石摧,摩蕩余聲隱磅磕。一龍不競群龍趨,搏取明月看隋珠。老龍居中最蒼古,盤旋引子方自娛。一龍出水露頭角,白浪如山映空作。一龍飛上蒼茫間,傾倒天瓢振枯涸。最後一龍心獨閒,回頭似欲歸潛淵。騰驤宛轉各異態,匪龍安得知其全。洞微物化僧繇死,千載神交所翁繼。觀龍不在鱗髯精,妙用應須論神氣。九陽數極變必通,此物豈困緘縢中。但愁辟歷隨昏蒙,一旦飛去蒼旻空。至順二年孟春天師太元子書。

吳全節題跋曰:雷雨天垂垂,電火飛墨水。解衣盤礡初,神物聽麾指。雪繭起風雲,瞬息幾萬里。用九贊乾元,猶龍師老子。閒閒道人吳全節書。

歐陽玄題跋:乾陽六爻陽為實,其名六龍象龍質。維乾用九神變化,後世遂稱九龍出。湖南馬氏踵其訛,八龍繞柱身當一。如何括蒼大手筆,亦復畫此風雷室。歐陽玄。

張翥題跋:羽人示我九龍圖,知是雷電堂中物。榑桑金紙三十尺,一一蜿蜒寫奇崛。划翻斷峽據石崖,欻駕奔濤卷溟渤。控搏驪珠爭照耀,簸蕩蜃雲相出後。引子雙飛凌太陰,垂(髯)獨下蟠幽窟。壯哉筆跡窮變化,無乃從前識真骨。我生所見世少如,此畫通靈那敢忽。自非羽人能制龍,誰能藏之筐篋中。不然(霹靂)下穿璧,(蹴踏)白日隨飄風。高堂晝開走百怪,熟視但覺煙霏蒙。僧繇不作董羽死,晚有若人堪比工。起須為雨被九土,嗟爾意氣何其雄。丈夫事業政如此,一出要掃庸奴空。安能屑屑弄丹粉,漫費精神圖草蟲。晉寧張翥。

明代王伯易題曰:龍本神物,其體純陽,故變化不測。畫者取乾元用九之義,以陽之極數出神物以駭耳.目其變化隠顯飛龍在天莫之敢窺真神妙用夐,出物外忽使破壁躍水,亦固有之。伯易觀於洪武庚申十月也。江寧王伯易。

《九龍圖》在元代時,經歐陽玄、張翥等鑒藏,清初被耿昭忠等收藏,乾隆年間入清內府,後頒賜給恭親王奕訢。後流入海外,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陳容(1210—1260年)字公儲,號所翁,福建長樂人,南宋畫家,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曾做過福建莆田太守。詩文豪壯,暇則游翰墨,善畫龍,寶佑年間,名重一時。畫龍善用水墨,深得變化之意,潑墨成雲,噀水成霧。傳世作品有《霖雨圖》《墨龍圖》《雲龍圖》《六龍圖》《九龍圖》等。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我们不知道前面的路,但是凡是出于你的,我们就默言不语,因为我们相信,主你早已按照我们每个人的需要,设定好了我们的人生!虽然我们不知道前面的路,但是凡是出于你
  • )生男定女呢样嘢冇得拣,所以唔拣啦,系乜嘢就乜嘢,到时就知,总之都系开心嘅,多谢大家,呢一胎唔系计划,系意外,上天要畀我哋,我哋就开心接受,多谢大家。张晋接受东
  • 只是,这一场遇见,已经来临,我们已经在它照进的光明里,看见了春暖花开,看见了明月清风,即便是走到春花谢去,夏华荼蘼,秋风萧瑟,冬雪皑皑,穿过美好,谁能否认,留
  • 据乌兰察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不是早期只有小波人才使用的交通工具了,现在全国有庞大的用户规模,社会影响就非常大。销售人员解释
  • #群星闪耀时#【约翰·穆勒】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和法律思想家,也是一位极为活跃的社会改良主义者,是英国政治改革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先锋。他一生以新闻记
  • 【“梵高奶奶”画笔下的幸福生活】6月24日,#达人西游#记者团来到新疆哈密伊吾县下马崖乡文化中心,茹则瓦妮罕奶奶在这里有一间专属画室,画室摆满了奶奶在不同时期创
  • 预计未来24小时,乌海市空气质量预报为三级轻度污染,其余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为二级良或一级优。督导进驻期间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专用邮箱,受理内蒙古自治区涉黑涉恶问题方
  • 在道人心中,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苏醒,静坐修炼可以保养精气神,摒弃一切凡尘杂念。 ​​​​ 太极宫坐落在武当山的最高峰。
  • 对我而言不管原作还是电影制作方都有太大的光环,很难去客观评价,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是动画电影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说:半夜三更还有甜品吃 厉害啦有人说:最近你的
  • ”“毛是我自己在家给它修的呢”哈哈哈哈真的就是念叨自己家孩子的模样除此之外感觉正能量的来源都是小宋小宋真好 我也要加油[求关注]³⁰/₆⑊六月记事本⑊
1. 六
  • 我又想他了 现在每天工作 无数次的都想起他 无论做什么 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 我可能过分喜欢他了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忘记以前的人 也不知道有没有遇到新的别人 我知道
  • 我觉得最好的感觉就是挺久没联系的朋友然后打开话匣子 发现那个人跟记忆中的一样[心]今天看她发说说突然想起来两年了我们还没有微信于是我主动找她说加上微信两分钟后
  • 儿媳妇正需要照顾的时候,婆婆这样对她,她当然不愿意了,于是就跟婆婆吵架,结果这个婆婆说:“你有本事就自己坐月子,跟着我过就这样,只要饿不死就行。你从来没想过她是
  • #吴亦凡[超话]# [大侦探皮卡丘微笑]#吴亦凡大碗宽面# 凡凡的马尾辫我好爱呀 没有一个造型我不爱的[哈哈]【吴亦凡芝华士】 【吴亦凡宝格丽】【吴亦凡 A.C
  • 原创: 上净下界法师 上净下界法师2017年启讲于台湾戊二、腾疑请分二前面的经文,佛陀讲出了一心真如的甚深微妙法,告诉这些三乘的修行者:你们不管怎么修,有一个东
  • #宝宝的少女心#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 为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 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 陪你彻夜聊天的人 淩晨赶你去睡觉的人 坐车来找你的
  • 【记者镜头下的不文明驾驶行为】正开着车,旁边车道上的车忽然插到前面,让人心惊肉跳;明明是人行道,可就是有机动车停在上面,挤得行人无处可走;非机动车辆在马路上任意
  • 其实你一点也不差,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专注认真。二者并不冲突,这样我的孤独才有可能酿出艺术,而不是罪恶。
  • 5.严苛的爱,是否有功利之心。紫砂壶虽然只是艺术的一种,却承载了同样的使命,它与生俱来的茗饮之效,注定了与茶文化一脉相承的品位,茶语、禅境皆入眼随心,而后自如地
  • 接着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告诉他直走就好了,然后他说谢谢大姐!终于明白,还是抗不过自己的内心,那么就只有好好努力扛过现实的残酷去遵循内心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