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立方米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1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潍坊##萝卜##好品山东#【家乡至味丨趣话潍县萝卜·“高脚青”】

近日,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公布,潍县萝卜上榜。

潍坊古称潍县。潍县萝卜也就是潍坊萝卜,关于潍县萝卜的诗词和典故很多。有人说“不就是一根萝卜嘛,干嘛如此大费周章?”潍县萝卜何许物也?今天咱们就来细说说这潍县萝卜。

郑板桥知潍县时曾有《还礼戏钦差》的传说,曾有诗云“东北人参凤阳梨,不及潍坊萝卜皮”。清代潍县著名学者、金石学家、诗人郭麐写过一首《高脚青》:茅屋绳床户不扃,桔槔汲罢坐畦町。几人饱食腥膻厌,来问园中高脚青。诗中的“高脚青”也便是潍县萝卜……如此种种,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看起来登不上台面的萝卜,在潍县这地界,也算得上是人间至味。

潍县萝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乾隆年间的《潍县志》就曾对其有记载。通常所说的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皮色深绿,白色部分仅占通体四分之一,当地人又俗称“高脚青”或“青萝卜”。潍县萝卜以脆甜多汁著称,咬一口水灵灵,“落地摔八瓣”是对潍县萝卜脆度的形象比喻。

潍县萝卜,既可生吃,也可作为蔬菜炖腌拌炒,还可入药。含镁、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生食具有顺气、化痰、消食等功效。当地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吃萝卜喝茶,气的大夫满地爬”之说。至于这“气得大夫满地爬”,其意是说:吃了萝卜百病不生,大夫们被搁置高台,无病可医、无银可入,岂不气哉?

关于老潍县萝卜的产地,曾流传着一句话:北宫后北宫前,郭家庄子刘家园。据考证,潍县萝卜原多产于潍县城郊玉清宫附近,玉清宫又称北宫,故称“北宫萝卜”北宫地属北关,又称“北关萝卜”。北宫萝卜,是公认的最有名的老潍县萝卜,后随城建规划,萝卜产地北移到刘家园附近,再后来继续北移,至今天的东夏庄附近。

记者曾到实地探访,如今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夏庄周边。据当地农人讲,村里种植潍县萝卜的土地约千亩,为半黄土土质。为保证品质,用大豆蒸熟磨成粉作为肥料,种出来的萝卜个个脆甜多汁。农人们还告诉记者,萝卜栽种需进八月在处暑前后,赶霜降后上市,那时才最是脆甜。并称,也有别的时令种植的,称春萝卜,一般在三月种,五一前后收。品相、脆甜度不变,唯一不足辣了些,总让人觉得少了些潍县萝卜的灵气。

行至玄武街向阳路口还见一碑,写有“潍县萝卜原产地保护区”的字样,关于原产地,此碑为证。

如今蔬菜种植已打破时令限制,霜降后才上市的萝卜,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改良种植、提升口感品质,是农人们待要解决的问题,本就是反季种植,能吃到本就是种幸福,在春夏季里吃萝卜,潍坊人一样吃的津津有味。

潍坊人喜欢萝卜,秋冬季里生吃萝卜,是任何等的美味佳肴都不及的实在酣畅。待霜降一过,大街小巷遍布专卖萝卜的店铺,生意那叫一个红火,街市里担挑、车推的也多是萝卜,足可见潍坊人对于萝卜的钟爱。

齐鲁大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萝卜皮。”此话何起,且不去探究,但潍县萝卜脆甜可口,老少皆宜的口碑确是响当当的。而用萝卜做就的美食,对于潍坊人来说,则更是“人间至味”。这其中,尤以“哑巴辣椒”“炸萝卜丸子”“萝卜炖排骨”最是家喻户晓,也是最经典的吃法。

说起“哑巴辣椒”,还有段动人的传说。相传,民国年间潍县有一哑巴,为谋生度日,时常肩挑担子叫卖。担子一头是他炒的小菜,一头是单饼。小菜是辣炒萝卜丝,做法是:萝卜和猪肉切成丝,再配以干红辣椒炒出香味,用饼一卷,既当菜又当饭,此吃法物美价廉,食客众多,一传十,十传百,由此传开,时间长了,便将此吃法唤做“哑巴辣椒”。

而这“萝卜丸子”更是简单美味,不过是将萝卜切丝成段,配以葱姜等调味,后成团入锅炸至微焦,外焦里软的炸萝卜丸子就出锅了,即可单吃,还可做成萝卜丸子汤,喝一口亦回味无穷。萝卜炖排骨则是北方冬天里最讨人的吃法。遇到雪天寒气袭人,一家人围坐一起,每人一碗萝卜炖排骨,有肉有菜有汤,热热乎乎,吃得定是汗津津、美滋滋,由内到外那叫一个舒坦。

如此美味,自然不会局限于潍坊本地。潍坊自古商业发达,有“小苏州”之称。商旅来此带走的不仅仅是丝绸、铜器和年画,潍县萝卜也跟着声名鹊起,但终因流通不便,出不得远门,空有美味美名,得见者少,知味者更少。

建国后,山东省农业厅曾把潍县萝卜的提纯复壮和增进品质的试验研究,列为科研项目,并组织农业、科研单位协作进行研究;恢复了原种,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潍县萝卜也由仅限于潍城郊区,扩种至寒亭、昌乐、寿光、坊子、奎文、安丘、青州等县市区,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还被引种到新疆、四川、广东、云南等地。

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战略,潍县萝卜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就拿寒亭区来说,规划建设万亩潍县萝卜都市农业示范园,并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有力促进潍县萝卜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为了把潍县萝卜的产业做大,寒亭区自2008年起举办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四届。寒亭区也已成有名的潍县萝卜种植基地。

如今,潍县萝卜以其特有的品质、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也越来越规范。潍县萝卜,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如果你来潍坊,茶余饭后,主家定会让你来一口潍县萝卜。在潍坊人的心里,招待客人尚需最好的食材,来潍坊不吃一口潍县萝卜,算是白来。潍县萝卜已像潍坊风筝一样,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识之一。

2011年,潍县萝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喜获“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荣誉称号。2020年又成功入选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今,随着潍县萝卜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小小的潍县萝卜正走出潍坊,声名远扬。
#潍坊[地点]#

#历史那些事[超话]#1971年秋,北京香山,一个叫陈燕秀的老妇人在挂相框时,一个不留神,相框的边角磕掉了一大块墙皮,陈燕秀发现,被碰掉的墙内竟然还有一面墙,定睛一看,上面居然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陈燕秀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这是自己与老伴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她心想:难道老伴有什么秘密瞒着自己,一个人偷偷将秘密记录在了这里?

但很快,陈燕秀便否定了自己的这种臆想,因为她发现墙面上的这些毛笔字的笔迹和老伴舒成勋的迥然不同,完全是不同的书体,而且那些字看上去年头还不短。由于字迹潦草加上陈燕秀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并不能完全识得那些字。

陈燕秀觉得,如果这些字迹不是老伴留下的,那很有可能是建造房屋的泥瓦匠留下的,顿时,一个可怕的猜想涌上心头:难道泥瓦匠与夫家有仇,而这些文字就是泥瓦匠对夫家动的手脚?

越想越觉得诡异,她赶紧将此事告诉了老伴舒成勋。

当舒成勋听了陈燕秀的猜想后,头皮发麻,赶紧跑到了脱落墙皮的房间察看。当他大概扫视了一遍后,紧张的神情立马平淡了几分。

舒成勋一边看着墙面上的字,一边淡然地告诉陈燕秀不必紧张,墙面上的字并非害人的东西,而是一些普通的诗词楹联,它们排布的形态不尽相同,有的排列得竖直方正,有的则呈“扇形”状排列,有的呈菱形分布。

这些文字的内容不外乎吟花咏草,慨叹人情世故,而其中一句感叹世态炎凉的话让舒成勋若有所思——“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舒成勋小声提醒着老伴,这句话他好像在哪里见过,只不过一时想不起来,但当他看到离这句话不远处的一处带有“拙笔”字样的落款时,他几乎激动地跳了起来,顺便喊了一句“曹雪芹”!

没错,多年前的一期报纸上曾专门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周汝昌专程到香山拜访了一位叫张永海的老人,据说这个老人一生痴迷《红楼梦》,痴迷到什么程度?他能将《红楼梦》整个地背诵出来,并且对于该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生平事迹,那也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那一次,吴恩裕和周汝昌向张永海了解了许多学术知识之外的事情,比如“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这副对联其实还有一个关于曹雪芹的典故。

有一年,曹雪芹手头拮据,因当时新书还未付梓,别无他法,他只得厚着脸皮向别人借钱,但是借了一圈后发现根本没人肯借给他一分钱,而这些人中不乏和他沾亲带故的那些亲戚。

当时曹雪芹有一位叫鄂比的朋友,他听说了曹雪芹的窘况后,连夜带着一些钱币赶到了曹雪芹的住处,和钱币一同带来的还有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内容正是舒成勋家老房子墙壁上的那副!

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舒成勋的脑海里:难道自家的这处祖宅,曹雪芹先生以前住过?

想到这里,舒成勋异常亢奋,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自家的老宅还是一处历史遗迹。于是,舒成勋连午饭也顾不得吃就奔着县里的红学研究所去了。

很快,一群红学专家赶到了舒成勋家,一番紧锣密鼓地勘察鉴定后,其中一个专家代表表态了——舒成勋家墙壁上的这些文字和曹雪芹毫无关系,也许是曹雪芹的某位粉丝抄录上去的。

正当专家准备离去时,舒成勋的妻子陈燕秀在清理地上剥落的墙皮时竟然发现墙皮渣土间竟夹杂着一些印花白纸,这说明有人在故意保护这些文字,说白了,印花白纸和陈燕秀不小心磕碰掉的那层墙土起的就是一个保护作用。

舒成勋明白,这些文字肯定不简单,他决定自己弄清楚这些文字背后的秘密。

果然,在接下来的走访中,一些线索逐渐浮出水面。

在走访的过程中,舒成勋认识了一个叫张行的工人,那人家里有一部古旧线装书籍,据说是太爷爷那一辈流传下来的,书里面有多处带有“拙笔”字样的落款。

关键的地方来了!

就在舒成勋小心翻动着那些古旧书页时,临近书的末页上的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赠予芹溪居士。

了解过红学的人都知道,“芹溪居士”正是他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号。

于是,一个很合乎逻辑的猜想便来了,舒成勋家墙壁上的字正是当年这个落款为“拙笔”的人题写,而当时这处房子正是曹雪芹的住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在古代,一些文人骚客喜欢在亲友家中即兴题字,这是一种祈愿和示好,代表的是双方的友谊会一直走下去。而主人家在看到好友的赠字后往往也会题字回应,一唱一和间,两人的友情又增进了几分。

后来,舒成勋二次请来了红学专家,这次,专家们通过对《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的另一部著作,原本流落日本)中的字迹对照发现,舒成勋家墙壁上的题字正是曹雪芹和他的那位叫“拙笔”的友人一起留下的。

十余年后,舒成勋的这处住所被复原建设成曹雪芹纪念馆,供全国各地的红学研究爱好者参观。即便如此,学界尚未定论舒成勋的住处就是当年曹雪芹的住处,所以,这里取名为“纪念馆”,而不是“故居”。你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讨论。

#创作力计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兹维列夫希望能在索菲亚锁定一个总决赛席位,他的两个竞争对手鲁内和胡尔卡奇的名字仍存活在巴黎大师赛的签表里,不过前者要对阵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后者最近马不停蹄连续
  • 经典老人言,都是大智慧 1、妻比夫强,好景不长。 2、房事不外露,家丑不外扬。 3、人穷不娶美娇娘,不信你问武大郎icon。 4、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
  • 啊啊啊啊遇到一个好冒昧的沙比刚加上就跟我炫耀他升职了我TM最讨厌这样的人了,你是什么东西啊?(幸亏当时没看那个视频,过后吐槽时翻开看了一下,无语死了真的,普信男
  • 一心不允许还有人没有吃过他们家,我朋友最喜欢的是他们家的招牌冬阴功海鲜泡饭,之前一心还没吃过冬阴功口味的泡饭哎,这次算是给了一心挺大的惊喜。看似在背书实际是在晒
  • 隔着屏幕都流口水✅塞北烤全羊(河西万达店)论看见我手上这把刀的重要性:我想下去转转:你不吃完我这个梨吗:我不吃:看见我手上这把刀了吗:刀怎么了[doge]:我用
  • 如果你问一个山东人是不是爱吃煎饼卷大葱,人家还真不一定乐意回答——要知道,山东广大,喜食煎饼的地区仅占1/3;大葱虽好,也不能人见人爱。其实吃点生菜、嚼点薄荷叶
  • 三点半后不吃东西坚持了一个月,星期六难得吃一次我妈做的饭,其他时间无暴饮暴食,胖了两斤[白眼]无所谓心已屎,皖南川藏线318我开了将近5个小时[成人礼]进步了一
  • 从SHIBUYA SKY下来,无意刷小红书发现这个牛肉盖饭就在不远处,还不用排队太久,主要是肉多,对于谢师傅来说,蘸面拉面可以不吃,但一定要有很多肉[擦汗]点了
  • #董宇辉[超话]##董宇辉# 董宇辉八字:癸酉 乙卯 丙午 未知正印格最开始用1993.3.4阳历排的八字,发觉这个八字这么普通为啥他能火爆,有点想不通,
  • 此次志愿活动不仅让残疾朋友们感受到了桂花的美好与人间大爱,让他们在绘画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锻炼了手工制作能力,也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奉献与付出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
  • #读书语录[超话]##我的世界##人生#青羊赋张茂林遥望西岭兮吹雪成诗,夜游草堂兮捕风为笛。青羊兮杜甫悲鸣,安得广厦千万间。
  • #余宇涵[超话]# | #余宇涵 十七燃梦起 高台定乾坤# 【BIRTHDAY PROJECT PART 3】那天相交以后,我们连成了线『广州故事展览』BECA
  • “…”徐斯也不说话,只瞟了一眼对面站着的许季,搂着顾持钧就往外走,许是喝了酒的原因,怀里的人比平时还要跳脱,跟个泥鳅一样不断的拱,徐斯蹙了蹙眉,指尖用力掐了下他
  • #护肤##明星同款##好物分享# 每天早上化妆总觉得来不及 想要在被窝里多懒一会️ 小姐姐今天就为大家安排了5组伪素颜三件套 可以说是天选打工人必备 - No.
  • 这不是歧视,我会主动了解不同精神状态的思维逻辑,不然写oc真的写不出来……都说大家爱吃疯批美人,美强惨,可是到底怎样才是疯批,怎样才是惨,没有一个人点明,好像一
  • 看完很憋屈,有没有那种攻跟别人发生关系受嫌脏的啊啊啊啊#焦恩俊法海[超话]# 焦叔演技高光时刻,发出来记录一下~第一组是君宝破了荤戒的样子,美妙的感觉在脑海中突
  • ♦️吃潮菜看潮剧 潮州人波澜不惊的每一天潮汕人对功夫茶的迷恋,已经到了全国皆知的地步,作为其中一分子,潮州也不例外。一想起那些皮又大又厚的柚子,每次吃柚子都要“
  • 门票攻略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塔下村3个景点实行套票制,90元/人;身高1.1-1.4米儿童半价,学生凭证半价️最原生态土楼:河坑土楼️明朝年间,河坑的先辈们迁
  • 终于在晚上12点成功找回丢失的猫咪#杭州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寻猫找猫团队##找猫##寻猫启事##寻猫##寻狗启示##福州寻猫##漳州寻猫# 去年很多小伙伴吃中意
  • 吃起来也是清甜爆汁,果肉细嫩无渣,沁人心脾的柚香加上清新甜美的口感,只一瓣,便令人难以忘怀。柚皮超薄,轻划一刀,浓郁柚香就迫不及待地窜出来,味道像极了柚子香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