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修行佛法”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好像是什么表演一样。其实佛法就是生活,佛法教导我们如何驾驭平凡身躯里的心,我们不需要刻意改变外在身体上的形式或服装,而应该改变内心。然而我们不了解这一点,一听到修行,就开始想要表演。虽然佛法包含某些仪式上的东西,但那不是全部。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就是佛法。因此我想说的是,如果心中没有佛法,就算有修行的样子,那也只是表演而已。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很多人觉得“修行佛法”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好像是什么表演一样。其实佛法就是生活,佛法教导我们如何驾驭平凡身躯里的心,我们不需要刻意改变外在身体上的形式或服装,而应该改变内心。然而我们不了解这一点,一听到修行,就开始想要表演。虽然佛法包含某些仪式上的东西,但那不是全部。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就是佛法。因此我想说的是,如果心中没有佛法,就算有修行的样子,那也只是表演而已。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混种羊皮内里,开模五金方扣,意大利真皮大底Size:35/36/36.5/37/37.5/38/39跟高:平底/7CM,温柔蓝/黑色/奶茶色,配原包装Roger
  • 这实际上就属于《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对超过 20 年诉讼时效期间存在正当事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典
  • 另外,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有可能将美中双边关系中的几乎每一个议题都视为美国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该研究组织称,约9成受访者表示,中俄关系对美国来说至少在某种程度
  • 那就顺便推一下这句话的出处走过路过的盆友都去支持一下韬韬的活动哈谢谢谢谢#全世界最好的文韬# [给你小心心]#文韬Stefan[超话]##文以载道,书香韬园#
  • 奶茶并不比烟贵,一束花也算不得高消费,女孩子,你要分清他是真穷还是在敷衍,才会什么仪式感都不给。奶茶并不比烟贵,一束花也算不得高消费,女孩子,你要分清他是真穷还
  • 昨晚正和友人聊天,我爸喊去散步,我不想去,他说每天至少要一万步走起。路上我爸说你们这个年纪的女生性格都是温文尔雅的,慢慢慢慢得就变成了“俄罗斯母老虎”。
  • [鲜花]到这两个地方最好的时间是傍晚,先去逛一逛文南老街,再去旺溪茶店,拍照喝茶两不误,感受慢节奏的文昌生活。[馋嘴]老爸茶即大众茶,海南很多地方都有,文昌也不
  • 尝试着不要皱眉,尝试着微笑面对,尝试着假装不累,尝试着信心百倍,尝试着挑战几回,尝试着把握机会,尝试着人生无悔,尝试着世界太美,尝试着勇敢无畏……你的精气神、源
  • 总之,在坑底躺平了~这部大概是八九年前我看的,不知怎的突然想起来了,记得那时候还看过好多,还有一部电影印象很深,是个美国的,一个抑郁少年,和一个不知是不是幻想出
  • 这词我们虽然常说 但很直观很戳心的感受到还是今天尽管对方是与我毫不相关的人但看着他在我面前越来越远 直至消失心里真的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就好比对我而言的你那么莫
  • 随后汤先生前几年入手了第二台瓦罐,是一辆二手AUDI A4 B8 Allroad 全时四驱,抓地力跟机械式全时四驱稳得一匹,配置也很高#任胤蓬[超话]# ryp
  • [馋嘴][笑哭]话说赵丽颖的CP太多了,你站哪对?[太开心]凡尔赛完了,他开始认真解释,首先他找女朋友的标准就是素颜要好看的,所以人女生底子本来就好,又怎么会出
  • 只好邊跑邊快速地跟每位往身者說:「對不起,真的無意打擾,只是不小心路過,願一路好走。用跑的穿越每位往身者的靈堂總覺得不敬,但若不用奔跑的,又怕後面的貓追上來。
  • 因为,你能带给我这人间最真实的温暖。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温暖。
  • 好久不见的小日记[太阳]▼每天都在做饭哦 但很少拍下来▼卖菜的阿姨觉得藕太贵让我少买点▼意面真好吃▼煤气灶坏了 只能就着橄榄菜和白米饭吃 想到了高中生活 吃了三
  • 【#睁眼看世界# I 日本新增2例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 2022.04.29】-国防部:美日不得捏造所谓中国“太空威胁”-美总统拜登上任后首访亚洲:5月2
  • 2022年第一季度观看度top10 [赞] 1.海清/童谣/张颂文/冯绍峰《心居 》 2.雷佳音/殷桃/宋佳《人世间》 3.杨紫/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 @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 宁哥 棚主☘️#刘宇宁白愁飞#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刘宇
  • [笑cry]#有鸟为邻##身边的自然##四月因你完美##一条plog告别四月# 以前人们在四月开始收获躺在高高的谷堆上面笑着我穿过 金黄的麦田去给稻草人唱歌等着
  • 而有些常菜馆做出来的狮子头,原本应是真正“网红”的淮扬菜代表,但不是紧实发干,就是调料的味道喧宾夺主,或者鲜味不足——那种肉味调和完美、火候恰到好处的滋味,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