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百里绿色长廊绘就别样“富春山居图”

山绿了 水清了 民富了——华坪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临江村建设见闻
今年2月中旬,丽江日报记者来到华坪县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重点建设村石龙坝镇临江村。从观音岩水电站顺江而上,只见金沙江右岸的临江村30多公里的沿江一线山上全是连接成片绿油油的芒果树,与左岸成片光秃秃的荒山、星星点点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右岸成片的绿色与蓝绿色的金沙江水、湛蓝色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昔日的贫困村
临江村幅员67.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60米,最高海拔2321.7米,年平均气温22.1℃,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大部分村民小组分布在江边,居住着傈僳、汉、傣、彝等民族。因属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家住临江村委会七村民小组、在贵州工作的王艺涞告诉记者,种植芒果产业前,村民靠种植玉米、养殖牛羊过日子。江水看得着,而用不着。村民靠天吃饭,插秧靠天打雷下雨。如遇到干旱,吃饭都成问题。日子过得苦不说,一到雨季,还经常会碰到山体滑坡,大量泥沙冲进江中,江水浑浊不堪。临江村曾是丽江18个贫困村之一。
临江村1994年才通土路。土路还是按每户人口分任务 挖出来的。电是每户出资500元架通的。村民住的是茅草房。
临江村委会八村民小组组长赵民湖回顾过去的日子感慨地说:“过去穷啊!受路的限制, 6元至8元/千克的肥猪都没人要。要卖猪还得从江上运。一年累死累活家中只有2000元至3000元收入。”

建设金沙江百里芒果绿色长廊
王艺涞说,1995年,临江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发动下,开始零星种植芒果。
2003年后,村里抓住实施“919”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发挥临江气候炎热,荒山多的优势,通过“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规模化种植芒果。到2009年,部分芒果园的芒果开始挂果,村民开始受益。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一江碧水,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华坪县委、县政府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指示精神,编制并严格执行《长江上游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华坪“一县一业”芒果产业发展规划》,整合现有各类涉农资金、引进资本,夯实交通、水利、电力等芒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在荒山、荒坡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兴旺的金沙江百里芒果绿色长廊。
随着观音岩水电站的开发,2012年8月至2015年长34公里的库区四级路建设完成,大大改善了临江村的通达能力,方便了芒果的运输和外销,激发了村民种植芒果的热情。除移民留下的128户外,90户已搬迁到中心镇河西兴民社区的移民离乡不离土,大力发展芒果产业。
临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山宗文介绍说,到2020年,临江村共种植芒果4.01万亩,芒果种植户140余户,其中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8户,种植面积最多的达450余亩。全部移民的临江村8村民小组11家人种了2000亩以上,平均每户150亩,多的人家400亩。
芒果产业已经成为临江村增加村民收入的一项长效支柱产业。

山绿了 水清了 民富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江人,我见证了临江村发展芒果产业而发生的巨大变化。”山宗文说,“通过20多年发展芒果产业,临江村荒山荒坡变绿了,水变清了,民富了。”
山绿了。沿江海拔1600米以下的荒山荒坡、箐沟都种上了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成片的芒果树一直延伸到江岸边。赵民湖说,在临江村的带动下,江对岸的永仁县永兴乡沿江一线到临江村芒果园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家种植了芒果,江对岸的荒山荒坡正在一点点变绿。
水清了。种植芒果还改善了自然环境。雨季曾经浑浊的金沙江水,如今已变清澈,散发出美丽的生机。据有关资料显示,境内金沙江流域年均输沙量从2005年的2.23亿吨下降到2019年的0.49亿吨,江水由浊变清。江水由浊变清,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鱼类从2013年的35种发展到2019年的61种。金沙江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水质达标率100%。
气温降低了。“自库区蓄水后,金沙江水上升了120米,像个大空调,比以前凉爽多了,天气不再像过去那么热,中午1点至2点, 达40℃。”赵民湖说。
环境变美了。四周起伏的群山、清澈蔚蓝的江水与成片的芒果园相映衬,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在碧蓝天空下的湛蓝湖水令人心旷神怡。
民富了。含糖量高,病虫害少,品质好、外观诱人的临江芒果,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晚熟芒果。全村4.01万亩芒果,目前挂果3万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了70%,收入30万元以上农户占了30%,100万元以上的有3户。王道香家近400亩芒果,去年收入160多万元。凭借着芒果产业的收入,村民们修房的修房,买车的买车,家家有小车,农用车,摩托车,皮卡车。改造成砖房的已有20户。2016年以来,吃得丰富多样,有两家开起了农家乐。2014年纳入的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20年已全部脱贫。芒果收入20万元至30万元的有两户,最少一户人家的芒果收入都有6000元。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1840元。收入远远不止这一点,农户报得不准确。打工只能维生,芒果方能致富,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据了解,华坪县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范围从石龙坝镇的龙井村到荣将镇的温泉村,目前,通路的地方都种植上了芒果,从临江村至温泉村还有20多公里未通路。将在道路通达后,种上芒果。临江村9村民小组只通了土路,10村民小组还没有通路。10村民小组种植的芒果要从山上搬运1公里到江边上船,再从江上运1公里到丙地里江边,又下船搬运500米到车上。加上34公里的库区四级路宽3.5米至4米,芒果采收季节,大车进不来,阻车严重,增加了生产成本。建设完成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改善,才能筑牢金沙江绿色屏障,让沿江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来源:丽江日报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赢家!空姐准妈妈挺大肚回校拍毕业照走红!
  • 周迅被曝离婚 老公被曝夜店偷吃
  • 为人处世大全(精辟,建议收藏)
  • 海底捞董事长:我做了那么多亲情化举动,却“败给”一个吧台小姑娘
  • 我还是我,只是穷了点!(很现实)
  • 夏天的爱情
  • 卓伟被封号!大批八卦号全网也被封,到底发生了什么?
  • 止语是一种修行
  • 高考是你最后一次靠才华,毕竟以后都得靠脸!
  • 难怪你买的西瓜不甜,这样选瓜,保证甜
  • 愿你出走半生,依然不忘童年
  • 人类首次:美军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成功
  • 王大陆,感谢你出现在我的少女时代
  • 没有一个人, 一生没有坎坷;没有一个人, 一世没有痛苦....
  • 这些年我们丢弃的10种珍贵东西,看到第一种就哭了
  • 关于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的清单
  •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
  • 我无法原谅你,也提不起一丝勇气恨你。
  •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