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王勃 〔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注释
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第一句是主观化地写景:“长江悲已滞”。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诗人为什么会有此感觉?第二句就清楚地说了出来:“万里念将归”。原来,他远离家乡滞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万里念将归”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从字面上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72年(唐高宗咸亨二年),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参考资料:完善

1、梁川 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10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如何理解佛教三句义?】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无上至宝。它以无上的智慧,断除众生的一切烦恼和颠倒妄想。

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说,世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执着于相,就无法见到自己的佛性。

所有皆是无住。《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上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法,都如梦幻泡影般无常虚幻,这一点我们应该看破。

所有皆是名相。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虽然一切皆是名相,但是我们只有通过这些名相,才能看到真实的相。万法不离其心,一切唯心造。

《金刚经》里的三句义: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世界。《金刚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悟透福报无边。

有一个世界,它不是世界,所以叫做世界。乍一听,这不是有毛病的逻辑吗?

当然不是,用王德峰教授的话说:这是佛教的基本假设,脱离了这个假设,就不能叫佛教,即”缘起性空“的基本假设。

什么意思呢?谈到世界,就不得不说对于世界的概念。西方思想认为,世界是个“实体”,就好比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以前我们认为最小单位是原子,现在又发现还有夸克,都是基于对实体世界的最小构成单位的探索。

但是我们的佛祖不以为然,他觉得构成万千世界的应当是“缘起”,是虚体,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夸克之下可能还可以被分割,唯有缘起则聚,缘造就了万物:你手上的水杯,身边的同事,远处的高山,都是缘起的结果;缘灭则散,万物之间又因缘而转换消散:水杯摔破,同事离职,高山夷为平地,都因缘灭而转变。世间万物无不如此,所以才有了第二句话,即非世界。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是名世界,所以是世界呢?正因为世事万物变幻无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没有永恒的世界,“世界”只是代号,我们只能名(即表达)“世界”,但是永远无法准确的概括它(基于第二句话)。

佛说世界:佛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此处“世界”代表万事万物。

即非世界:本来没有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本来就不存在。

是名世界:由于因缘际会,所以形成了这个世界。

万事万物,因缘起而生,也会因缘尽而灭。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世界,或万事万物:缘起性空!

金刚经里反复使用一种肯定的同时又否定的句型,也有人称之为“三句义”。比如,“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等。

不懂的人,觉得好象是语言游戏。那么佛陀用这样的句型,想要表示什么呢?其实,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名相”都是一种假相。第一句,佛说:这是一个世界(名义名字上的世界)。第二句,这不是一个现实真实的世界(就像网游里的虚拟世界一样,没有实体的东西)。第三句,即便如此,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的。只有见到诸相非相,才能见到如来清净自性。

人类生活的假象,首先是由人类发明的各种概念、名称组成的,这些名称、概念束缚了我们的心灵。因此,解脱的第一步,就是去掉名称、概念,去找寻被名称、概念遮蔽了的真实存在。

在真相或真实的世界面前,语言是无力的。不仅无力,而且空洞。重要的不是这个名称,而是这个名称所指涉的对象。

名称只是一个名称,但是,我们活在名称所构成的世界里。任何时候,不要迷失在语言的密林里。这会使我们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语言只是指月之指,它永远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

这和《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佛经和道德经里最难懂的话。

第一句的意思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

第二句的意思是:这不是真实的世界。

第三句的意思是:所以才称做世界,是缘起性空。

这三句义里有三重境界,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初入禅时看山是山,参禅中看山不是山,悟道后看山还是山。

世界万象,我们只是给它们归纳了一堆名字,以为知道那是什么,其实只是一堆名字。

世界这个词不太具体,释义很多,换个具体点的例子:佛说锤子,既非锤子,故名锤子。

一说锤子,我们就想起了各种各样的锤子,消防锤呀、羊角锤、雷神之锤等等,都有一个锤子的形态。但是此时此刻我们要砸一枚钉子,手中却没有锤子,于是我拿起石块“当当当”把钉子砸进去了,此时的石块不是锤子的形态,但是发挥了锤子砸钉子的功能,只是砸钉子不如锤子的形态趁手。

释迦穆尼的智慧是在讲,人如果理解了锤子砸钉子这件事,那么就不再拘泥于那个形态化的锤子,任何一个能把钉子砸进去的东西,在此刻都等同于锤子。而人为了更好的砸钉子,成就了形态化的锤子,再取个名“锤子”。

或者这么说,不是先有了锤子的形态,然后才能砸钉子;而是先为了砸钉子而有了锤子的概念,后来为了砸钉子趁手,形成了锤子的形态,为了总结这种锤子的形态,取个名——锤子。

但生活中很多人沉迷在了形态化的锤子,你不给我一把锤子,我就没有办法砸钉子。或者抱怨说,这个钉子我没砸好是因为我没有一把好锤子。
.

其实很简单,世界本源无任何变化,变化都是因为观察者的缘由(视觉,听觉,触觉等)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双缝实验。所谓缘起缘灭,无常。其实金刚经已经告诉了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

佛说世界,世界是存在的,是客观的。

即非世界,世界的存在是世界存在以后才叫做世界,在世界存在之前,是没有世界这个概念的,所以世界的存在是相对的。

是为世界,综上所述,世界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

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这个客观事实又具有相对性。

又如苏东坡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比如夫妻,用佛的话来说:夫妻,既非夫妻,故名夫妻。 刚开始的夫妻是因为爱情;结婚后的夫妻就是冤家,经过磨难还没有分开是缘份,这才是真正的夫妻。【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金刚经》三句义、缘起性空, 金剛經 https://t.cn/A6It5hLT】

那世界如何存在?是什么样子?于我何意?

首先,人是未觉的佛,佛是悟了的人。人即是佛,佛是人不是神。

咱们所有人都因业力有各自的缘分,每个人的缘互相牵绊,就构成了这个世界。一出生对自己对他人那就是缘起了;死亡了对自己对他人就是缘灭了;然后随着不同的再缘起再缘灭——轮回,就形成了三千世界。

那于个人这样的世界有什么意义呢?人都有佛性,不见佛性不成佛,都是因为障住了心。轮回就是要在这尘世里修行,你所遇到的苦难甚至于喜悦都是这种修行的课。历经这些,心有所悟,把障去了,见了真心,你就成佛了。(有点类似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磨炼的意思。)

成佛不是让人有了上天入地的神通了。而是让人的心有了一个安处,能够通达一切。而这个与天地万物相安的心,就是作为一个人该拥有的世界。

净慧长老:
排除妄想分别

这次七日禅修今天是第四天,还有三天时间。

也有一些人腿子疼、腰疼、身体不舒服,中途打了退堂鼓。

每一支香坐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都坚持不下来,

可见修行用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需要有毅力。
  
苦以分别的形式存在
  
在行香、坐香的时候,面对的是各种环境、各种境界。

这些境界,大部分是平常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概念,概念在佛典中称为名言。

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

概念是从分别产生的,

分别又是从感受产生的。

有了不同的感受,才有不同的分别。

感受一般而言有三种受: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的舍受。

在打坐时,苦受、乐受都有,不苦不乐的舍受也有。

从实际的感受来说,可能苦受最多。

腿疼,苦;
腰疼,苦;

坐在那里打妄想,静不下来,还是苦。

一支香虽然只坐四十五分钟,腿疼的时候好像就有几天几夜那么长。

种种的苦。

苦是不是存在呢?

因为它是一种感受,实际上是存在的。

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呢?

是以分别的形式存在的。

分别者,妄想。

如果没有分别,不起心动念,那种感受可能就没有那样明显。

有一些用功夫稍微上路的人,虽然腿子同样是疼,

但是他的心念集中在功夫上,集中在方法上,

妄想少一点,苦的感受也就少一点。

有妄想,有分别,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活动。

在这个活动当中,如果不起执著,问题就会小一点。

分别了以后,打了妄想,又起执著,

有执著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所感受的环境。 
  
一般而言,像腿子疼,是执著什么呢?

想要逃避。

意思就是说,本来我是很自由的,我可以不要受这种痛苦。

我明天不来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这就是一种执著。

在这种执著的指使下,道心就退了。

这种执著在修道中就起了扯后腿的作用,起了消极的作用。

有打退堂鼓的妄想,就不利于修行。
  
所有的妄想,仅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它的后果就会小一点;

如果这种思维活动变成了执著,后果就很严重,所以要破执。

我们一般所面对的,以我执为主。

谁在疼?

我在疼;

谁在受苦?

我在受苦。

我字当头,处处以我为中心。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字淡化一点,反问一句:

我是谁?

我在什么地方?

可能疼就会减轻一点,甚至可以战胜疼的感受、苦的感受。

以精进心、以克服困难的心来面对,就可以战胜懈怠心、放逸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

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

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

什么叫偷心呢?

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

一切贪图便宜的心就是偷心。

所以古人说,不死尽偷心,想要修行成功,无有是处。

苟懒偷安的心人皆有之,因为我们不是圣贤。

怎么样以善根的力量、

以信仰的力量、以智慧的力量,

克服偷心、战胜偷心?

要克服偷心,就要在不起分别上下功夫。

因为一切的心念如何取、如何舍、如何不取不舍,都是由分别所造成的。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从初用功的人来说,还谈不上有无分别的智。

我们能够坚持正念,以正念善念代替妄念、代替分别,

或者说以善分别代替不善的分别,是初用功的人最现实的选择。

功夫还没有上路,谈不上有智慧,

只能说有正念,有善念,有信根的力量,有精进的力量,那就很好了。
  
随念安住当下
  
分别有三种:
随念分别、
计度分别、
自性分别。
  
所谓随念分别,就是我们一起心、一动念,后念续于前念,念念相续,念念分别。

如果我们每一念都是善念,

心心念念一心不乱地持佛名号,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以正念代替了妄念。

随念就是佛号,
随念就是话头,

随念安住当下,就是禅定功夫。
  
有了随念分别,接下来就是计度分别。

所谓计度,就是对三受进行选择。

所面对的环境是苦、是乐、是不苦不乐,周遍计度。

是苦,就采取排拒的心态;

是乐,就采取坚执不放的心态;

是不苦不乐,就不会去贪或者放弃。

舍就是放弃。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

从早上到现在,究竟打了多少妄想?

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心念就像流水一般,有时缓缓流淌,有时波浪汹涌。

心念如流水、如洪水。

一天究竟有多少次起灭,由于观照力不够,我们不能清楚地觉知。

这种计度分别,是一切分别中最显著的思维活动。 
  
所谓自性分别,就是在面对客观环境和内心种种善恶种子的现行时,心识只是任运缘境,不带名言。

所谓不带名言,就是不做判断。

自性分别,就是对所感受的环境不加任何判断,没有形成妄想。

所说排除妄想分别,是以第二种计度分别作为排除的主要对象。

随念分别不起执著,其负面作用很小。

人不可能没有思维活动,但是周遍计度的分别,会引起取舍的行为;

有了取舍,就会由惑造业。

由于自性分别任运缘境,不带名言,它会一直延续到开悟以后,转化为智慧。

所谓转识成智,就是使自性分别转变为智慧。

自性分别一切不著意,对一切都不是有意地起心动念,所以叫做任运。
  
佛法中所说的无分别,并不是成为木头瓦块。

人、众生,毕竟是有情,

有情就有思维活动,

有思维活动就有善恶邪正的区别。

在修行用功的初步,正思维、善心善念,都是需要加以培养的善法。

当功夫用到纯熟的时候,真正做到一念不生,那就万法皆空。

面对万法,心念不动,万法都不是我们需要攀缘的对象。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

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没有执著,任运缘境,所有境界就成为实相。

以正智缘境之时,一切境界都是实相,都是事物的本质,不会在现象上起分别执著。

转识成智了,以智照境,智如境亦如。

所谓 “ 以如如智,照如如境 ”,

如如智就是正智,
如如境就是真如。
  
修行用功用到这步田地,才能说是入门;

不到这步田地,还在门外。

在门外修行有没有作用呢?

有作用。

所谓修加行,
所谓培植善根,
所谓广种福田,

结未来缘,都是为修行成就打基础的功夫。

基础功夫越扎实,未来的成就越大。

所以尽管还没入门,修行也不能放松,要培植善根。

善的根扎得越牢,出生的功德就越大越多。

有了功德,就会有成就。
  
修行不能望难生畏,而要知难而进,要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不要被腿子疼吓退了,不要被路途遥远吓退了。

我们无量劫以来流浪生死已经够苦了,

今天得遇佛法,有了了生脱死的希望,

找到了这条路,就应该坚持走下去,不要生退悔心。

要以精进的心,战胜懈怠懒惰之心。       
  
—— 注:本文选自《真际禅话》,

( 来源:邢台大开元寺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来束手就擒,而是在不丢掉球权的前提下踢出我们的个性和特点。"#音乐剧浮生六记# “青蛙天生就会游泳 只要遇到水我天生就会爱
  • 所以我也会尽可能地把判断运势的原因写进去,还有很多具体的象是怎么推出来的,我都用盲派手法解释出来,所以字数就少不了。❤️童颜年下dt × 同事兼邻居姐姐❤️这作
  • 然后是这个版型,我要把“22年度最显瘦小直筒牛仔裤”颁给它...之前团的几款小直筒版型也不错,但都没这么好,你们懂的我很少踩一捧一的,毕竟都是我自己的团我自己的
  • 而且素颜的时候,除了有清纯干净的气质外,张子枫还可可爱爱的,像是下面这一张图,她嘟起嘴吧,朝着镜头3比耶,也太软萌了吧,这样一个高颜值的可爱妹妹实在太招人喜欢了
  • #aespa出换物中转站[超话]# 出/换柚卡或内娱严浩翔张极陈浚铭相关 辫子肉 捧脸肉 丸子宁 应募宁 爱河mk瑞 爱河红瑞 黑衣瑞 后爱蓝瑞 后爱绿栗 后爱
  • 古人讲,古迹重裱(装)如病延医,古画修图师们利用自身所长,让画作延续一个又一个百年的生命时限。他们择一事而来,将自己深埋在每件作品里,只为延续文物有限的生命。
  •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拥有,彼此都在,就是最真的承诺;不是所有的情都能倾诉,彼此都懂,就是最好的感受。许多的爱不用说,用心感受;许多的情不用听,时间证明。
  • 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很慌,跟王丽坤说了一大堆:“啊我不是玩家 没想参加这个 我是和家人一起来的 只是走丢了[泪]”王丽坤信了 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钥匙 打开了车
  • 步要在在意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那些都是阳光中的尘埃,别让它阻碍了你望远的视线,抑制了你前行的步履。感觉有点烦躁,很多时候都会想这样谈恋爱的意义在哪里,是一种
  • 后来的后来,我结婚了,和另一个姑娘,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孩子慢慢长大,父母慢慢变老,我也变得越来越现实,人生进入不惑的年龄,开始回望这些年走过的路,遇到的人,
  • 希望我是井sir的幸运粉丝,可以拿到他的签名card[心][心],同时希望法证先锋5收视长虹,勇夺第一[彩虹屁]@优酷港剧场 总体评价:⭐️⭐️⭐️⭐️⭐️摄影
  • 主要是因为我没见行者,所以我就借好友的,导致我一直用见行者开局,虽然也能玩,但是如果脸太黑一路都拿不到其他人的话就很容易倒下,悲……第三点就是要保灯火,我这把第
  • 这道菜香就香在它独特的烹制方法,实话实说,小编我平日里确实不太喜欢吃炖的大鱼,但庆岭的活鱼味道真的是没谁了,你们吃过吗?初一尝觉得有点寡淡,但越喝越有滋味,回甘
  • D44午饭和晚饭,今天的晚饭都是爱吃的,最爱的小炒肉和剁椒魔芋今天练了腹,跳了舞每一天都在精神外耗一大早上着课干着活,看文献看的头疼[裂开]大晚上两个多小时讲座
  • 但是没想到怀孕那么难,认真备孕了,也算着日子“交作业”了,但是每次都不成功,她越来越烦躁,每天问我你行不行啊。我觉得本来我还可以,被她问的次数多了,每到做“那事
  • ”“没有,只是记得你说过,而且看到好友上线提示了。”你:“……”沉默半响你点开队内语音,“你不用替我挡,等会队友会骂你的。
  • [泪][泪][泪]【忠心狗知道主人怀孕后,每天自己叼牵绳出去遛弯,让主人在家休息】网友讲述:我姐姐3年前就和姐夫结婚了,但是由于姐姐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她本
  • 如果你在观影途中没有找到前面的一些线索,又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时,就会感觉越来越迷,处于一种这个片子到底在讲撒的状态当中。大概是讲一场回忆有关,片子拍的很模糊很突
  •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 「营销看点」10月精彩案例复盘,给你好看!详情:在本期的营销看点中,你将看到:宝马在 B 站上继续高能出发,推出高能系列2.0《高能的一币》;大润发让生鲜们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