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九品往生中中品观
(第三十二段)#第十五观#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齐;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法,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世尊说:“中品中生的人,也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有众生,能够在一日一夜,行持八关斋戒、或在一日一夜行持沙弥戒、或在一日一夜行持具足戒,同时威仪无缺,威仪主要指四大威仪,如果讲八万细行,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只须四大威仪做到圆满无缺,并以此功德,回向于西方净土,愿意求生于极乐佛国,这样就具备了中品中生的条件。”
八关斋戒就是八条戒律,是佛陀悲悯在家众生琐事太多,特地为在家人制定的,受持时间很灵活,以一日一夜为限,一个月可受持六次,即: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此六日为六斋日,每一次只须做好八个要求就行了,即:
1、不杀生:不杀害一切有生命的生物。2、不偷盗:不私取或偷盗一切公私财物。3、不淫:夫妻不可行房。4、不妄语:不说一切假话或欺骗人的话。5、不饮酒。6、不非时食:午饭后不再吃任何食物。7、不涂香抹粉:不用花及首饰类的物品装扮自己,不去歌厅、舞厅,不看电影电视,杜绝一切娱乐活动。8、不坐在超过一米宽的高广大床上休息或睡觉。
在家人要做到这八点是很容易的,只需闭门谢客一日一夜,这八戒就都能做得很好。而沙弥戒是指佛教中年纪不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因年纪与资质不足以受具足戒,因此受沙弥戒,沙弥戒有十条、即:
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着花鬘好香涂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过午不食;10、不捉持金银宝物:不佩戴金银珠宝类首饰。沙弥十戒中有八戒与八关斋戒是一样的。
具足戒是比丘或比丘尼受持的,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为具足戒。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即:
一、波罗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二、僧残: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三、不定: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的行为。四、舍堕:是指由于贪心而追求财物的行为。五、单堕: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六、波罗提提舍尼:意译为“悔过”,是轻微的过失,主要涉及佛教关于饮食等方面的规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即比丘忏悔即可。七、众学:是较轻的过失,所涉及的是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极细微的事情。八、灭诤:是为裁断有关僧尼犯戒等之诤议而设的七种方法,称之为七灭诤法。
以上所说戒律,关孚人的法身慧命,十分重要,只有守好戒律,才能使佛法久住,才能有条件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除了受持好这些戒律外,还应受持四大威仪,四大威仪是指“行、住、坐、卧”这四种姿势都不能随随便便的,要威仪正派。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即:
1、行:要求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无滞无碍,不急不躁、从容自在。2、住:站立时要求头项正直,全身挺拔,避免耸肩耷头、含腹垮腰。 3、坐:坐时要上身端正、下盘稳固,避免歪头垂头、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倚墙靠柱。4、卧:睡卧时要求右侧卧,上身挺直,两腿相叠稍曲,叫“吉祥卧”。行者平时当以这些戒香熏修,往生就有把握。戒香是因持戒清净而生的一种体香。
世尊曾告诉阿难说:“只有用戒香方能普熏十方,如是诸多美妙清醇的花香中,唯有戒香而为最上,所有世间的沉香、檀香等,其香微少,不能遍闻。”
佛说:行者按以上要求做,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其诸多的眷属,放金色光,手持七宝莲花,来到行者面前,行者自己听闻到虚空中有声音在赞叹说:善男子!如你这样持戒修善的善人,又能随顺三世诸佛的各种教法,我阿弥陀佛特地前来迎接你!
话音刚落,行者看见自己已坐在莲花上了,莲花即刻就合拢,随即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七天,莲花就开了,莲花既然已开,行者也就自然地睁开了眼睛,看见了极乐世界,非常高兴,对佛恭敬合掌,赞叹弥陀世尊,听到了诸多妙法而心生欢喜,当下就证得了须陀洹果即初果罗汉,再过不到半劫的时间,成阿罗汉道即小乘极果。如是名为中品中生。
这一品的观法是观察自己是否做到以上所说的往生条件,做到了要保持,没做到要努力,如此才能得中品中生。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法华论坛 
#大光明藏中谁非谁[超话]##大佛顶首楞严经[超话]##遇见艺术##瑜伽##读书##推文##不可辜负的美食##健身##运动就是坚持#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5.莲池大师

槁木死灰
宋儒谓“释氏只要心如槁木死灰”,遂斥为“异端虚无寂灭之教”,此讹也。为此说者,盖未曾博览佛经,止见小乘枯定,未见大乘定慧双修中道第一义谛。止见空如来藏,未见不空如来藏。又何况中道不居,空不空如来藏耶?彼以为槁木,吾以为万树方春。彼以为死灰,吾以为太阳当午。识者自应平心等量,勿以先入之言为主,而被宋儒误却大事。——节选自莲池大师《正讹集》

#人生如意[超话]#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5.莲池大师请看下面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妙法莲华经,收藏好慢慢看,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生生世世大解脱,大法难闻,人生难得,请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1⃣️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https://t.cn/AirBtAxl
2⃣️ 《如是我闻真实义》
▶️ https://t.cn/AiruH8Be
3⃣️ 《法华经讲记》
▶️ https://t.cn/AidGMiar
4⃣️ 《楞严经讲记》
▶️ https://t.cn/AirTZGI0
5⃣️ 《心经讲记》
▶️ https://t.cn/Aid2SH9l
6⃣️ 《阿弥陀经讲记》
▶️ https://t.cn/AidGXt8P[/cp]

槁木死灰
宋儒谓“释氏只要心如槁木死灰”,遂斥为“异端虚无寂灭之教”,此讹也。为此说者,盖未曾博览佛经,止见小乘枯定,未见大乘定慧双修中道第一义谛。止见空如来藏,未见不空如来藏。又何况中道不居,空不空如来藏耶?彼以为槁木,吾以为万树方春。彼以为死灰,吾以为太阳当午。识者自应平心等量,勿以先入之言为主,而被宋儒误却大事。——节选自莲池大师《正讹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高速光伏路面被偷 临时修补存安全隐患警方介入调查
  • 教师资格证面试将于本周末开考!
  • 公交站台被雪压垮致1名女子遇难,出门在外安全第一!
  • 00后CEO怼成年人,有句话我还是要说……
  • 广东裁掉杰克逊,球迷却高兴不起来,新援比杰克逊更水
  • 金牌月嫂狂甩女婴 ,事后辩称是育儿手法还称雇主小题大做
  • 曝贾乃亮独自买醉 一天上微博30余次 网友直呼心疼
  • 高速光伏路面被偷 专家:对方可能对技术更感兴趣
  • 教师资格证面试全流程实战图解,轻松通过考试!
  • 大雪致公交站台被雪压垮致1名女子遇难
  • 陈乔恩酒驾道歉获表扬,这部片子给了一记响亮耳光
  • 万科收购凯德旗下20家购物中心 重庆凯德广场易主
  • 春运火车票开售啦!这些抢票必杀技,赶紧收藏!
  • 狂怼成年人的00后CEO,收了演技吧,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土豪爹!
  • 疆粤之战才拿9分, 赛后广东官宣: 正式裁掉杰克逊, 引发球迷热议!
  • 美国严寒8人冻死 冷空气持续并伴有降雪
  • 陈乔恩酒驾一点都不意外?被称为酒神,曾因爱喝酒被封杀!
  • 云南永德发生地震 浅谈隔震加固技术的发展应用
  • 滴滴收购小蓝车? 共享单车格局或将重组
  • 陈伟霆恋情坐实,女友竟然不是迪丽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