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不盲目追求来华留学生规模# #海南新闻# #儋州新闻[超话]#

海南13条措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到2022年底占商品住宅计划比例不低于80%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会上对《通知》的内容进行宣布和进一步解读。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联伟介绍,《通知》的发布,是对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文件印发实施以来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进行的进一步补充和促进,《通知》从政策监管机制、产能布局、科技创新引导、容积率奖励、监督与问责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共涉及政策措施13条。

1、《通知》出台的背景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联伟说,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既符合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的发展要求,又具有工业化程度高、建造周期短、构配件运输便捷、全生命周期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新建装配式建筑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自2017年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文件印发实施以来,我省装配式建筑实现了较快发展,2018年全省确定实施的装配式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2019年已接近400万平方米。

    

但因海南建筑发展底子差,基础较为薄弱,这两年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不少企业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不愿以装配式建筑方式进行生产;市县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不到位等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针对这两年推进装配式建筑出现的6大问题,出台的13条,并向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改委等多部门征求修改意见,收到反馈意见30多条,经过反复讨论后修改成文。

2、《通知》核心条款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明确装配式建筑建设各环节审批职责,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传导下去

《通知》第一条中,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土地出让、规划报建和建设监管各主要环节中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这主要是要求严格执行《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实施主要环节管理规定(暂行)》(琼建科〔2019〕82号)中各环节的责任落实问题。把项目是否适用于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审核关口前移,并贯穿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主要阶段,把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基本建设程序各环节闭合的监管机制发挥出来,利用好。真正的解决有关职能部门在项目主要环节把关不严的突出问题。

加大监管,对拟不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项目从严把控

《通知》第二条中,一是明确提出了“各市县政府不得以会议纪要、指示、批示等形式决定项目的建造方式”。

一个项目是否适合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理论上应该是一个技术问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方案进行专业判断,包括是否必须采用不规则超限的结构,技术或空间条件特殊等等,需要行业技术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判,不应该是各市、县政府以一个会议纪要、指示或者批示就能决定的。在我们的工作调研中,发现以会议纪要、指示、批示等形式决定项目不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情形仍在一些市县较为普遍地存在。

二是需要进行专家审核判断时,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确因技术原因不适宜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专家评审流程。《通知》要求,对因技术原因拟不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项目,不再按省重点或超限及一般项目进行区分,所有项目统一报省装配式建筑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确定,并明确了专家组构成和人数,即专家组应由不少于 7 名专家组成,均应从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中抽取。同时,还规定了审核时必须经四分之三以上专家同意方为评审通过,即:当专家组由7名专家组成时,每个专家均需要发表独立意见,只有不少于6名专家明确表示该项目在技术层面存在困难,确实无法满足《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这一具体要求时,方可按照传统方式建造。

强调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扶持,发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优势

《通知》第三条提出:加快推动我省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技术体系研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以及装饰装修、咨询服务、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集聚。统筹装配式建筑产能布局,除澄迈、定安、万宁现有的和三亚拟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外,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新增产能原则上应统筹集中布局到临高金牌港开发区。

《通知》第八条强调,加快制定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深挖我省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潜力,严把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质量关。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针对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开展强台风、高温、高湿、高盐条件下的建筑减隔震、防腐蚀、防水、遮阳等技术攻关。

《通知》第九条,提出大力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标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技术应用,以及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开发产品种类丰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强化科技创新扶持。面向全国积极主动引进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有实践经验的设计、施工企业和科研团队。培养一批熟悉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人才队伍。积极推动专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

《通知》第十条,明确了对装配式建筑产业,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规定享受制造业、科技创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海南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财政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

以上条款均是从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能力提升方面,加强统筹布局,期望从推动产业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尽快补足短板,把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水平提上去,把增量成本降下来,解决我省建筑业基础薄弱问题,实现我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装配式建造的推广应用范围

《通知》第四条提出,到2022 年底,各市县年度商品住宅实施计划项目中,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比例应不低于80%。经申请并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核确定达到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项目,可适当增加该项目年度商品住宅计划指标,该条款是对装配式建筑推广中存在问题的补充和完善。正如刚才《通知》编制背景介绍中提到的,在2019年装配式建筑在商品住房项目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将商品住宅计划建设指标大量用于传统现浇方式建造项目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与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商品住宅中的应用比例初衷有所背离。因此,该指标的提出,既能确保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商品住宅中的应用比例,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项目的确不适宜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以及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需求。

《通知》第五条,鼓励图书馆、展览馆、工业厂房及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等客运场站,办公楼、写字楼、学校、医院、停车楼和单体面积超过 2 万平方米等公共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区内的超高层建筑等优先采用钢结构(含钢-砼<木>组合结构)装配式方式建造。

《通知》第六条,鼓励城市桥梁、管道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积极采用装配式部品部件建造。鼓励农村危房改造、社区活动中心(室)、警务室等适宜标准化、模块化的建设项目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等。则是从装配式建造的技术体系特征出发,引导大跨度的公共建造采用钢结构,并鼓励市政基础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等适宜标准化、模块化的工程项目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

《通知》第七条,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并统筹考虑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等关键环节。工程总承包(EPC)的招标阶段,原则上应当在项目建议书或方案设计审批完成后启动。装配率超过 60%且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该条款的提出,既是对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而得出的装配式建筑推广中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对100号文中“重点任务”的进一步强化。

做到既要做好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同时也要加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对装配式建筑推广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纠偏。

加速推动容积率等已有的激励政策落地,体现政府诚信

《通知》第十一条,明确要求:各市县政府要限期出台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容积率奖励实施办法,确保 100 号文规定的容积率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对符合容积率奖励政策的在建或已建项目,由企业申请,可在项目所在地的该企业其它项目中兑现容积率奖励指标。

主要是解决100号文件中关于容积率激励措施没有落地这一突出问题,体现政府诚信。日前,由资规厅会同我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制定装配式建筑容积率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市县应于今年6月30日前出台本市县装配式建筑容积率奖励具体实施细则。

强化信息共享和监管问责

《通知》第十二条,省和市县各有关部门应将项目立项、初设(备案)核准以及土地出让、规划许可(备案)等项目信息,通过政务信息平台向省或市县装配式建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互通共享。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项目的跟踪督查和技术指导。

《通知》第十三条,要求对各市县政府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各环节中不执行有关规定的,将进行通报批评或约谈,情节严重的,将停止新增年度商品住宅计划指标。对没有认真履责的各项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机构、图审机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等,将纳入不良诚信记录并予以公开。

将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各行政审批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等参与各方,都纳入监管和问责体系中,同时保证信息公开共享,才能真正扎牢制度的笼子,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

具体解读

1、装配式建筑适用范围

为落实100号文中关于推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公共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结构建造等有关要求,以下建筑应优先采用装配式结构,具体包括:

1.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商场、剧院、工业厂房及机场、铁路、公路、港口客运场站等大跨度建筑;

2.办公楼、写字楼、学校、医院、停车楼和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等公共建筑;

3.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内的超高层建筑;

4.市政桥梁、轨道交通、交通枢纽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2

推进装配式住宅

鼓励装配式结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接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项目(课题),加强对以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特点的装配式住宅应用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防腐蚀、隔声、防水、减隔震、遮阳等相关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稳步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及商品房等住宅项目中的应用。

3、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装修

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支持装配式建筑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集成卫浴、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

4、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自2020年开始,在全省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等建设项目中筛选若干项目,作为装配式试点示范项目,以试点示范带动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

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有效缩短工期,能比传统项目工期短3-4个月。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海淀这里将蝶变,区委书记向全球创新合伙人发出邀请】到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初步形成1至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独角兽企业增加10家,盘活释放优质产业空间700万平方米。

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正式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于军向全球创新合伙人发出邀请,希望全球创新合伙人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共成长,共发展。

盘活释放约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据悉,该行动计划包含3项重大行动共14项行动任务,3项重大行动包括高品质城市新形态构筑、科创治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行动,14项任务包括打造畅通安全高效的韧性智慧之城、打造蓝绿交织、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打造以高品质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国际化魅力新城等,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一心”是指翠湖科技绿心。将结合区域内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本底,大尺度谋划绿色生态系统,围绕南沙河与京密引水渠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并在浅山区域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的体育休闲公园,成为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双组团”是指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两大创新功能组团。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盘活释放约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在各个特色产业园中推进一批龙头企业、小微孵化、科技服务等各类创新主体落地,促进创新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

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于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海淀进一步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加速发展,全力构筑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建设科技创新治理改革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曾劲表示,几年来,科学城北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现实发展水平看,区域突出存在着“五有五缺”的问题,包括有城市发展框架,但缺乏高品质的城市服务体系、有一定的空间承载能力,但缺乏对高端创新主体和要素的强大吸引力、有高新产业布局,但缺乏引领性头部企业和高能级创新平台等,这些短板,必须及时系统性地加以解决,从而加快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推进中关村三小等名校在北区建立分校

海淀将在此区域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进中关村三小、中关村一小、十一学校等名校在科学城北区建立分校,建成清华附中翠湖国际学校。

到2025年,新建各类基础教育设施29处,新增中小学学位10560个、学前教育学位7860个;竣工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建设项目,增设3家三级规模医院、1100张床位。推进西北旺、永丰等地块商业项目建设,引入华润万象汇、中粮大悦城等优质商业营运项目。

其次,将加密交通路网,构建便捷畅通的多元化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集中建设区路网密度将达8公里/平方公里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推动19号线北延、北部联络线等轨道交通落地。率先布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搭建城市感知网络和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构筑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在建设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活力之城方面,将对接高端创新人才和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推动“职住平衡”空间布局,解决职住(租)平衡问题。在翠湖科技园内部及周边、永丰北部、金隅科技园周边等地区增加居住用地,优先落实相应建设用地指标。人才住房建设用地在片区配套能力支撑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开发强度。未来,将调增约130公顷的居住用地,新增建筑规模约250万平米。

未来深耕细作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领域

今日,中关村科学城还发布了《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这是中关村科学城继2018年发布“创新发展16条”后,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实际,出台的创新政策“2.0版”。

新发布的15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突破方向,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下一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开展“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智能化”行动,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典型“新基建”领域深耕细作,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要素高能级高质量发展”。

例如,北区5G网络部署及示范应用项目,目前已在北部地区开通5G基站315座,其中稻香湖基站是北京第一个5G基站。下一步将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织密北区5G网络密度,今年计划投入一亿元,再建设97座基站,为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多个应用场景提供坚实5G网络支持,加快形成5G基础设施与示范项目的融合发展。

今日,于军向全球创新合伙人发出邀请,他表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未来5年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高光时刻,希望全球创新合伙人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共成长,共发展,在创新创业沃土上逐梦、圆梦。

背景: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北接昌平未来科学城,沿京张高铁辐射带动延庆,西以军温路连接门头沟区,作为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科学城北区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目前,科学城北区已经形成了以北清路为前沿科创发展轴带动中关村软件园、永丰基地、翠湖科技园等三大组团发展的格局。截至2019年年底,三大园区入驻的科技企业达1189家,年收入415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七成,初步形成了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格局。 (来源:新京报)

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全国首个促进时尚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

2020-05-13 16:00:3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健高 张涛 苏婧

5月1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全国首个《关于推进时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动力,加快时尚经济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时尚产业新高地。

《意见》放大“四张名片”、创意设计、驻区高校等特色优势,培育和发展时尚影视产业、时尚啤酒产业、时尚会展产业、时尚音乐产业、时尚创意设计产业、时尚工艺美术产业、时尚体育产业等7大产业。每个产业提出了发展方向,突出文创赋能和科技赋能,突出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时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新产业链。每个产业聚焦结果导向,强化平台思维和项目带动,将现有展会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争取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活动落户;依托园区平台,聚集时尚资源,引进龙头项目、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培育名牌名品名企。

如何做大做强七大产业,实现时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强化要素支撑:根据时尚经济发展支撑要素,着重强化“五个支撑”:品牌支撑,加强时尚名企名品的培育、引进和推广,设立“瑯琊榜”时尚品牌,建立时尚品牌储备库,制定实施“名牌培育推广计划”。科技支撑,推动形成时尚科技创客的集聚地、时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时尚科技创意的交融地、时尚科技产品的孵化地、时尚科技成果的展示地。消费支撑,以实施东西城区城市更新工程为契机,拓展时尚消费承载空间,规划建设一站式时尚购物体验区,打造一批“时尚艺术商圈”和时尚专业市场。推动传统商业街区改造升级,加快由零售为主的单一商业功能向品牌集聚的复合时尚功能转变。贸易支撑,实施“走出去”工程,发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政策优势,设立文化保税仓库,争创国家文化贸易基地,开辟沿黄流域对外贸易新通道。发挥青岛“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优势,加强同世界时尚之都的交流合作,近期重点突破与日韩的时尚商贸往来。高校人才支撑,推进校地融合,支持高校建设时尚专业课程体系,依托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实施时尚人才专项引培计划,建立专家智库和文创赋能中心,为时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咨询建议和解决方案。

青岛西海岸新区强化政策保障,整合新区相关扶持政策,提出了重点产业项目支持、总部项目支持和龙头型企业支持等12条时尚经济扶持政策措施。其中,对新引进的内资项目,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亿元及其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新引进的外资总部型企业,实际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分别按当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的3%、2%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对新建、改建、扩建 5000 平方米以上文化经营服务场所的,项目建成运营后,按 500 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单个项目(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 1000 万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夏天的爱情
  • 卓伟被封号!大批八卦号全网也被封,到底发生了什么?
  • 止语是一种修行
  • 高考是你最后一次靠才华,毕竟以后都得靠脸!
  • 难怪你买的西瓜不甜,这样选瓜,保证甜
  • 愿你出走半生,依然不忘童年
  • 人类首次:美军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成功
  • 王大陆,感谢你出现在我的少女时代
  • 没有一个人, 一生没有坎坷;没有一个人, 一世没有痛苦....
  • 这些年我们丢弃的10种珍贵东西,看到第一种就哭了
  • 关于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的清单
  •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
  • 我无法原谅你,也提不起一丝勇气恨你。
  •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