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比丘尼得佛授记
(第一百四十五段)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世尊导师,安隐天人,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这时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意译“大爱道”。出家前是古印度天臂城善觉王之女,是佛母摩诃摩耶之妹,在阿难向佛的请求下,为第一位女性出家人,正规名称比丘尼、俗称尼姑、尊称尼师,也可直接称呼为法师。
释迦佛出生七日,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由姨母代为养育。释尊成道后第五年,父亲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释尊出家,得到了佛陀的允许,成为佛门中最早的比丘尼。
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后亲自统理比丘尼,住于佛陀精舍附近的尼院,为请求出家的女众授具足戒,助佛陀化导甚多。后于佛陀入灭之前三月,由于不忍见佛陀灭度,而于毗舍离城结跏趺坐,由初禅天渐次入于四禅天而舍命,其时欲界之诸天皆悲泣涕零。可见摩诃波阇波提的修为非同一般,其德能已能感动天人。
这时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领着学无学声闻共六千比丘尼,都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佛的尊颜,眼神一刻也不愿离开。此时佛陀告诉在比丘尼中居上首的“憍昙弥”比丘尼说:你看见如来,为什么面带忧色?你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点到你的名,为你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而心有不悦?“憍昙弥”就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的名称、《嘉祥法华疏》说:“憍昙”是姓,翻为泥土;“弥”者女也。
佛说:憍昙弥!我先前是总说,为一切声闻授成佛记,现在再为你单独授记。你将在未来世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成为“大法师。”什么是大法师呢?法师需通达三法印及一实相印之义理,能为人开示苦、空、无常、无我及诸法实相之权教二法,这样才能称为法师。而大法师的标准还需同时具足出世圣人之十德、即:
1、善知法义:什么是法义呢?法即诸法,诸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能于一切法中了知世间法为生死法、出世间法为涅槃法,进而通达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之无上妙义者,名善知法义。
2、能广宣传:对如来正法比如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四摄六度法及一乘《妙法莲华经》,能广泛宣传、讲演、书写、论说等,称为能广宣传。
3、处众无畏:能在广庭大众中,随缘开示三乘菩提、一乘了义,义正辞严,无所畏惧。
4、巧方便说:善于观察众生根机,对不同根性的人,分别施以二乘及人天种种方便法,使不同根性的人都能分别受益。
5、无断辩才:善于运用四无碍辩才济度众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断绝。
6、法随德行:以戒律为德,一切法,依戒律而行。
7、威仪具足:严持三聚净戒,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8、勇猛精进:讲经说法,度诸轮转,破一切邪法,勇猛向前,精进不退。
9、身心无倦: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行菩萨事、说如来法;身不倦怠、心无疲厌。
10、成就忍力:修行三忍十忍,成就忍辱波罗蜜,如如不动,为法自在。具此十德称为大法师。
佛说:还有以上所说的,学无学的六千比丘尼,都将成为法师。憍昙弥渐渐的具足菩萨道,然后成佛,名号叫“一切众生喜见佛”。具足如来果德十号、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说:憍昙弥!你成为“一切众生喜见佛”后,对此会中六千比丘尼菩萨再转次授记,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译经中属五不译之一,即:
一、多含不译;二、尊重不译;三、顺古不译;四、秘密不译;五、此方无不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属于顺古不译、用原称,译其义为佛智名,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简言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了。这说的是随憍昙弥一起的六千比丘尼在“一切众生喜见佛”的转次授记下,全部都成佛了。
这时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心里面想:世尊给这么多的人授记了,为什么不提我的名呢?“耶输陀罗”意译作持誉等名,是中印度迦毗罗城释种大臣摩诃那摩之女,又说是提婆之妹,她是悉达多太子的正妃,罗睺罗的生母,相好端严、姝妙第一,具诸德貌。释尊成道五年后,与释尊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名释迦族女,跟随佛陀出家剃染,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后证阿罗汉果。
耶输陀罗心里面的想法,佛陀立刻就知道了,于是对她说:你将于未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成为大法师,渐渐具足佛道,在国名“善国”中成佛,名号叫“具足千万光相佛”,获得如来功德十号、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具足千万光相佛”住世寿命为无量阿僧祇劫。
得此授记后,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和耶输陀罗比丘尼,以及所有的眷属们,都皆大欢喜,赞叹得未曾有。于是在佛面前而说偈言:世尊真是一位善解众生意的大导师,能使天界众生和人类四众都能安住于禅定中,我们亲自得到了佛陀的授记,已具足安心了。

《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Aǰ�� ��ĺû����ᣬ��һ��һ��ؽ����ŷ�����Ȼ������Ҳ�����һЩ�Ͼɵ��м���Ƭ����������
  • “一米八”产品面世,不做预制菜,做深远海养殖据一米八公司发布的信息,“一米八”的使命是“让农业因技术创新更美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农业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
  • 我的复本!我的复本!
  • 台前东站一桥飞渡,台前通途台前东站台前东站站型为线侧下式,以"一桥飞渡,台前通途"立意,设计灵感来源于晋冀鲁豫野战军渡江浮桥,通过现代建筑的
  • 很可惜你没能和妹妹合照 下次一定 虽然是第一次切但是宝宝一下子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呜呜呜我真的哭死了 竟然也是绘厨 你们死傲娇真是惺惺相惜(doge) 特别特别萌特
  • 据相关人才介绍,在道路运输市场“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期间,各地将在重要路段出入口设置临时检查站(点)负责检查途经站点的各类道路客运车辆和涉嫌从事非法营运的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短期关系里身材长相虽然重要,但是长期关系里外在价值会随着时间慢慢贬值,长的漂亮的女生一定要记住,你长得漂亮真的很了不起,这是一定的,
  • ”官服60级老咸鱼了(做点代肝)​会玩点LOL(我不铲哈,我玩不明白这玩意……)也玩点steam的游戏(大的小的都碰点)​当前在等“恋与深空”(狗叠你能不能提前
  • 他平时都在山上吧主线奖励就是多 前两天为了抽卡我东奔西走赚白金币 今天框框给我来了十多个符传 哎呀配图今天把我笑死的情节+回归死猫【流浪狗妈妈亲自将小狗送养,看
  • 其余的我纯属于团体扫射,不想看骂人而已,我从一开始就说过了我非常讨厌你们塔塔开的啊^ ^我那小小的博客里基本没有指名道姓啊,倒是你指名道姓骂我是什么意思啊,烙铁
  • 我们拥有的物质身体在这个世界上是稠密的,但我们永远不会死,当我们离开它时,我们会继续拥有一个更真实的身体,在那里思想可以修改、恢复活力,并在那个世界中经历难以想
  • 雷东宝让韦春红给他四十万买房,韦春红意识到是给冯欣欣的,愤懑不平,她要求雷东宝给个和冯欣欣离婚的明确时间,雷东宝却只想安于现状,韦春红表面平静接受。雷东宝回来找
  • 高仿手表口碑最好的商家?顶级复刻手表哪里买靠谱?今天同大家分享的则是v7厂和mks厂万国柏涛菲诺区别,对于万国柏涛菲诺来说也是一款较为正装的腕表款式,当然也是得
  • 同时,鼓励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体育博物馆与学校、社区的联系,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受益;加
  • ​#八字合婚看姻缘财运事业##八字命理感情##八字算命婚姻感情合婚##八字合婚占卜姻缘##感情##婚姻感情##算命算卦占卜婚姻事业感情#【八字算命、合婚、取名】
  • #原神[超话]#557天基本全勤选手升到60级啦~[打call][打call][打call]升级的时候有萌新时候的大佬在,有现在最爱的人在,有最好的朋友们在,真
  • 人生如逆旅,有点缺憾才是正常,懂得一些道理,遵循一些规律,明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就会随遇而安。人生不完美,人间烟火,得失是常态,悲欢离合之中,照顾好自己的心情
  • 【有没有一种可能,女配心里的白月光是被男主故意抢占位置的啊。】【偏执男配妈耶,为了救女主自断双脚,瘫痪在床,这也太惨了。
  • ˋˏ ✿ˎˊ#刘宇宁仙剑四云天河主题曲#ˋˏ ✿ˎˊ#刘宇宁巴黎欧莱雅品牌代言人#ˋˏ ✿ˎˊ#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宁远舟 刘宇宁燕子京世界的太阳从东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