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黄仁俊:9.14-11.14事业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他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得到了一些人的赏识,随和的性格也给他创造了很好的事业氛围,这两个月事业运比较顺利。11.14-1.14这段时间有机会遇到贵人相助,要好好把握机会,他可能会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事业上也会有很好的突破性进展,这两个月事业运比较好。1.14-3.14这段时间,工作量增大,他和队员们配合的很默契,事业上会取得比较好的收获,这两个月事业运比较正常。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9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水利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金额达到2388亿元,创历史纪录。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水利科技“领跑”领域不断扩大。

李国英称,下一步,水利部将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李国英表示,十年来,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今年面对长江流域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水利部坚持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138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的灌溉用水需求。

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方面,水利部锚定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标,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十年来共解决2.8亿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建成7330处大中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在水资源配置格局方面,水利部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在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在江河湖泊面貌方面,水利部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实现荒山披绿、“火焰山”变“花果山”。

全国水利项目新开工1.9万个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先后实施了172项、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6.66万亿元,是之前十年的5倍。十年来,新增库容1051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5.65万公里。

张祥伟称,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增长稳就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全国水利项目新开工1.9万个,创历史纪录。2022年1月-8月,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776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7036亿元,同比增长63.9%;水利项目施工累计吸纳劳动力19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53万人。

李国英表示,十年来,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水利部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机制不断健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金额达到2388亿元,创历史纪录。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水利科技“领跑”领域不断扩大。

水利部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构建国家水资源监控体系、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了全国水利信息点43万个,全国5186条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实现了水文监测全覆盖,11万座国家报汛站雨量水情监测信息收集传输时间由过去的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二是在全国建立水利一张图汇集了55类1600万个水利对象,实现动态管理和在线更新。全国范围内规模化以上的江河湖泊、水利设施、水利管理单位均实现空间化管理,为防汛抗旱以及水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精准化支撑。

“下一步,水利部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大力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全面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为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李国英说。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李国英介绍,十年来,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利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2021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近十年我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占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

为推动国家节水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称,目前各项任务完成的比较好。

“我国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全社会节水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陈明忠说。在农业方面,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以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2亿亩。在工业方面,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和节水型企业建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计划用水覆盖水资源超载地区99%的规模以上用水工业企业。在城市生活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建成了节水型城市,建成11.9万个节水型服务业单位。推动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全国非常规水利用量从2019年的107.7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138.3亿立方米。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国1094个县(区)都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Your happiness is my happiness. From here on out, I wish you nothing but peace o
  • 《大佛顶首楞严咒》注音版 第二会 wū xīn 乌昕 lī sè jiē ná 唎瑟揭拏 bō là shě xī duō 般剌舍悉多 sà dá tuō.qi
  • 5⃣️依旧入坑暖暖,每天都在勤奋的刷卡内心繁华的4星座,人生也能活得漂亮巨蟹座独处带给巨蟹座的是一份专注享受内心繁华的时机,外界的喧嚣会打扰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巨
  • #Lolita# 名字征集!@梁靖康没想到今天还能收到那天的可爱红毛小狗!
  • 真没想到动画和互联网还能这样玩儿!但气候变化的魔盒已经打开,世界也没有存在能逃脱其影响的桃源。
  • #情侣头像[超话]##壁纸[超话]#想和你一起生活 想养只狗 想抱着你想醒来看你埋在胸口熟睡的脸 想清早起床睁眼第一个看的是你 想拥抱你即使脖子酸也不嫌累 想在
  • #情侣头像[超话]# 想和你一起生活 养只狗   想抱着你醒来 看你埋在胸口熟睡的脸   想清早起床睁眼第一个看的是你   想在你做饭时从背后拥抱你   想和
  • Si le coeur est connu, il n 'y a pas de mots, mais si l' amour est aimé, il n 'y
  • #本特利[超话]##入园前的准备# 峻羽今天秋天就要上幼儿园了,提前给她买了这类绘本做入园准备,做功课后选择了《爱上幼儿园》全六册每一册书都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妈
  • 顺其自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种自己努力过了的安慰,已经付出了所有的力量,还是没得到要的结果,那也只能顺其自然。世间的这一切看似无序,却让人感觉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 【爱情物语】You are a part of a puzzle 0f someone’s life. You may never kn0w where you
  • 오늘 나도 화보집 물류 메시지를 받았어.다른 팬들의 웨이보에서 많은 사진을 보았다.그래서 진짜 너무 부럽다..나도 화보집 받는 그날 많이 기대된
  • 我明白了 男孩子啊也不是电视剧里的超级英雄,也不可能一直宠着我,一直忍受我的任性,比如深夜送夜宵,下雨送伞,不是他应该做的,而是他爱我,他愿意做的。 我明
  • 3、八字中伤官在月令上,月令为人生的婚姻宫,主16-32的年龄阶段,婚姻不顺利,早婚容易离婚。是好事坏,完全取决于命主的四柱结构中,土是喜神还是忌神是喜神为吉
  • #金宗机械# #慧正资讯#【金宗机械助力涂料产业智能制造 让企业加速转型升级】2019年11月16日,本次峰会由买化塑、慧正资讯主办,慧聪化工网、慧聪涂料网联合
  • 大运流年:27-37岁庚子运中,与日主伏吟,感情反复易遇烂桃花,虽然有一定的结婚运势,且有闪婚的想法和冲动,但是一定要想清楚才能做决定,事业上,大运金水相生,命
  • #人生是来体验的,少生气#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要运势好的话,还是要少生气,你要养你的面相。人生实际上就是来体验的,什么样的人都有,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 头发也有“拐点”通过正确的护理来抗老化吧[酷]【前浪黄光裕,后浪黄峥】17岁黄光裕外出打拼,是被人看不起的“下九流”24岁,他就是亿万富豪;35岁,再成为中国首
  • #延安新鲜事#【陕西洛川进入“动车时代” 将助力当地经济进步】从7月1日起,陕西延安洛川东站正式运营,7趟动快车将在这里停靠,标志着洛川县将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 !天竺公主更可怜,被玉兔顶替后,在寺庙里装疯卖傻,吃冷饭,眠屎尿,拼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