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四句偈: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金刚经》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自性:

所谓的“自”,可以理解为独立自主、主宰的意思。“性”在这里是本性的意思。某个事物你认为它具有独立自主的本性或者你认为它具有真实的本性,都可以说你认为它有“自性”。

有“自性”就意味着它无需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它自身可以独立地存在、独立地发挥作用、独立地运营等等。所以自性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意思。《中论》的教证:“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无作是非造作,不待异法成是不观待其他法、不需要依存于其他事物。它不需要依靠其他事物就可以单独存在。

无自性:

那么“无自性”是什么意思呢?“无”是否定的意思,“自性”是独立自主的本性,那么“无自性”就是不存在独立自主的本性。

空性:

“自性空”。这是空性的全称。
那么什么是“空”?此处可以理解为不存在。自性不存在就是不存在独立自主的本性。无自性或自性空,和空性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了解空性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完全把显现否定掉了,好像虚空一样一无所有。事实上“空性”强调的是自性空,是从它属性、特征和性状方面去定义的。

实有:

就是真实存在。无论怎样观察、无论怎样探究,它都是真实的。

实执:

就是对“实有”的执着,所以“实执”和“我执”基本上可以划等号。你认为某个事物实有、真实存在就是一种实执。

凡所有执,皆是实执

二取:能取和所取

二取指的就是能取和所取。什么是“能取”?能感知、取受对象的心识部分。重点是我们这个心,能感受某个对象的心能感知的这一部分。那么“所取”是什么意思呢?被心识所感知、取受的对象。

这样讲可能比较抽象,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你在想着一个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概念正在被你的心想着,那么你思维苹果的这个心就叫做“能取”,它正在取受这个苹果,“取”是动词,苹果这个概念浮现在你脑海中,正在被你思索着、意念着,那么它的这种概念就称为“所取”。所以能取和所取都是描述我们内心的状态,凡夫的分别心一定有能取和所取,或者称为“二元对立”。中观经常讲要突破二元对立,心识层面的二元对立指是就是能取和所取这二者并行存在。

有境与对境

对境其实不难理解,指心识所对的境。你的心识是能取,那么能取的对象,就是你心识对面,与心识配对的事物,称为对境,也可以说是心识所感知的对象。所以“境”有外境的意思。

那什么是“有境”?这个词语我们修学者可能比较模糊。我们可以把它做一个字面的消文。“有境”指的是“有对境”,或者是“有对境的心”,所以“有境”的重点在于心,当你的心在看某一个对境的时候,你所看的这个事物是对境,而你能看、能感知的这个心称为有境。所以它可以翻译为“能感知对境的心”。它其实可以和前面的“二取”结合在一起。

增损:增益和损减

本来不是存在的,认为其存在,称为增益。比如,本来没有“我”,你却认为有“我”,这是一种增益;本来没有常断二边,你认为有,这也是一种增益。本来不是不存在的,你认为其不存在,称为损减。

在究竟的境界中不存在任何概念,所以不存在“本来存在”的概念。所以,“有”、“无”、“是”、“非”一切概念都要超越。那么在胜义谛的时候,就只能说它不是“不存在”,连“不存在”也不存在,而不能正面建立说它“存在”。

观待:

“观”指的是观对;“待”是相待或等待。对比、依靠,受制约、依存于某个对象而存在叫做观待。

我们举个例子:长和短是观待的,长观待于短,短也观待于长,或者说长受制约于短,它依存、依靠于短而存在,这个概念它本身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去观对,于某一个事物相依存才能够成立,所以它本身不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词语。同样来讲,高低、好坏都是相对的、观待的。所以观待有一个与别人作参照,参照之后受制于被参照物这样一种含义。

五蕴:

《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这个词语经常会用到。当然它的定义可以讲得其实非常多,但此处我们简单讲一下色受想行识。

色蕴是物质的意思,“蕴”指是是集合、集聚或者成堆的意思。“受”就是感受,“想”包括想法、观念,“行”指的是除了色受想识这四种蕴之外其他所有的一切有为法。“识”指心识。

分别与分别念:

分别是动词,是分析、辨别、分辨的意思。比如我分辨出这个东西是好还是坏,我有能力去分别、辨别它,所以“分”是分析,“别”是辨别的意思。

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分别念。可以拼一下:能够进行分析和辨别的意识或念头。我们把分别和念头放在一起就比较容易理解。

还有一词语叫无分别智慧,中观里面经常会提到,“他是证悟空性的,所以他有无分别的智慧”。它的定义就是超越意识、念头的智慧(没有二取)。“分别”是分别念的意思,“无”就是超越的意思。它没有“意识”的这种概念、念头,但也不是像石头木头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感受都没有,它是有智慧的。所以无分别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事物,超越我们凡夫的境界并且它的一个特征就是没有二取,它是没有能取与所取的。相反,分别念一定是有二取的。所以有没有二取,我们就可以区分有分别还是无分别。

凡夫和圣者:

我们常讲“我是一个凡夫”。凡夫的标准定义就是没有证悟空性境界、没有获得圣者果位的有情。与凡夫相对应的词语叫做圣者,是通过证悟空性而脱离轮回的成就者。所以它的一个标准是:是否证悟空性,或者证悟空性是否达到了足够让你脱离轮回的量,这是一个分水岭。达到了你就是圣者,没有达到你就还是凡夫。

圣者的分类:

圣者可以分为小乘的圣者和大乘的圣者,小乘的圣者又可以分为声闻和缘觉,声闻的圣者包括初果到四果的阿罗汉。那么四果的阿罗汉,他的证悟境界是怎样的呢?他证悟了人无我,还证悟了粗大的五蕴空性,但是他没有证悟两个空性,一个是无分微尘一个是无分刹那。第二种缘觉(独觉)阿罗汉。他的证悟境界与声闻阿罗汉比较像,也证悟了人无空性和粗大的五蕴空性,但是他的境界比普通的声闻更高一层,证悟了无分微尘的空性,但还保留了对无分刹那的执着,没有证悟无分刹那的空性。

大乘中的圣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菩萨,一类是佛。菩萨特指一到十地佛,不管是菩萨还是佛,乃至于一地菩萨都圆满证悟一切事物的空性,圆满了人无我和法无我。

五道:

我们讲五道十地,十地指的是菩萨一地到十地,五道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我们按大乘来解释,见道对应一地菩萨的果位,也就是说见道,包括见道之后都是圣者的阶段;修道指二地至十地的阶段;无学,没有什么可以再修学的,他已经学完了、圆满了,就是成佛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加行道是一个特指,与我们讲的“修五加行”的概念不一样。有人说“我在修加行所以我已经进入加行道了”,这是不一定的。其实加行道的境界非常高,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这样讲的。甚至资粮道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小资粮道的修行人已经有真实无畏的世俗菩提心,大资粮道的修行人可以通过神通前往他方世界见佛闻法,而资粮道再往上才是加行道。所以加行道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境界,离圣者已经非常近了。

根本智和后得智

1、根本智或根本慧

我们经常讲“菩萨入根本慧定”,“智”和“慧”在此处的意思差不多,是不同的翻译方法。根本智的意思是说登地菩萨(一地或一地以上的菩萨)所具备的安住空性实相的无分别智慧。当菩萨入于根本慧定的时候,当下的智慧就称为根本智。它是与实相、空性相应的,也没有能取与所取,是无有分别的。

2、后得智

后得智与根本智对应,它是依靠根本智,在后面所得到一种智慧。根本智是入根本慧定、入禅定的阶段,那么后得智指的是出定位,在出定的状态中(未入于根本慧定阶段),它所具备的具有能取、所取分别念的智慧。它也有细微的二取执着,但是要比凡夫细微很多。

它的出处有很多,我们例举两个,都来自于《三藏法数》:“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后得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量和正量、非量:

我们常讲“佛陀是量士夫”,“他具有正量”,那到底什么是“量”?比较粗浅定义可以说衡量对象的观察者就称为量。“量”就是能够衡量某一种事物、某一种对象的观察者。

正量的分类

量可以分为正量和非量,“正”就是正确的意思,正确的量,能够正确地衡量这个事物的观察者就称为正量。比如这朵花是白色的,你的眼睛没有问题,也正确地感知了这种白色,那么就说你的眼睛是正量。与之对应的非量(似量),“非”是错误,“似”是相似、或不正确、不准确的意思。错误衡量对象的观察者就称为非量。比如你的眼睛出问题了,或者当你得了很严重的肝胆病之后,你可能会把白色的树看成黄色;这朵花本来是白色的,但在你的眼睛里变成了黄色。你的眼睛出错了,它就是非量,它不能正确的衡量面前的花这个对象。

正量的三种分类

现量:

能够依靠直接体验衡量对象。我们前面讲“量”就是衡量对象的观察者。那么现量指是就是直接体验。“现”表达直接体验、亲自体验的意思。比如你亲眼看到这朵花是白色的,可以说“我现量感知了这朵花是白色”。

比量:

与之对应的是比量,“比”就是比对的意思,是依靠逻辑推理来衡量。比如你没有看到白颜色的花,但是你通过某种方式去搜索相关情报及信息,最后你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花是白色的;所以比量就是指逻辑推理,当然是正确前提下的逻辑推理。

教量:

“教”就是教典或经典的意思,依靠教典或经典做为量去衡量某个对象。那么在佛法中,我们可以将佛陀的经典,菩萨所造的论典,还有祖师大德的教言,作为教量、权威,对某一个事物去衡量。比如我们要论证极乐世界存在,因为它不是我们现量能够感知的,我们的眼睛没有能力看到极乐世界,那我们就需要靠教。因为佛有能力看到,确定这个方向之后,我们就可以引用一部佛经,说这部经典谈到极乐世界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部佛经作为一种教证或教量去证成。

胜义谛与世俗谛:

“世俗”指是相对层面;“谛”,有一个词语叫做“谛实”或“真谛”,它是真实的意思。世俗谛翻译过来就是相对层面的真实。那什么叫相对层面呢?就是不详细观察探究情况下的真实或相对真理。不详细观察的意思是我们做某种程度的观察,但是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就刹车了,在不对它做最彻底观察的情况下我们承认它是真实的,这样的视角就叫做世俗谛。

胜义谛中,“胜义”是究竟、彻底的意思,究竟层面的真实叫做胜义谛。我们进一步讲就是经过彻底观察、探究情况下的真实,也可以叫做终极真理。所以世俗谛是相对真理,胜义谛是终极真理。今后会有很多概念都是基于世俗谛或胜义谛,用是否详细观察这样的标尺作一个分水岭。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zR99iX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高中化学非常好,专科选的是应用化工技术,如果我真想搞科普的话,主要可能还是日常生活中化学相关的,然后其他的话,我了解比较清楚的可以简单解答下~我平时主要就是靠
  • #今日看盘##A股##财经#《午夜的宁静开始降临》——[葡]费尔南多·佩索阿(杨铁军 译)午夜的宁静开始降临不同的楼层,楼层上堆积的生活组成了这个公寓大楼。底层
  • 你喜欢哪一个呢?朱七七饰演者张棪琰,有着迷人的酒窝,看着也很舒服,但无奈白飞飞太过动人。
  • 循环的结束也是新开端的发起,本次新春接力到此结束,新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推荐(以下是我很喜欢也很认同的影评)在人物方面,导演通过在社会底层人们的现状来
  • 比亚迪回应:假昨日,多个网络媒体和数码博主传出,“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售价为84999元”。比亚迪回应:假昨日,多
  • 三月,朝气蓬勃,阳光明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月的美在诗意中盛开,三月是诗人笔下的唯美诗句,是画家笔下的千姿百态,是属于每一个热爱他的人。《豪门有梦》摄影出镜
  • ”这是小策的心愿小策的作品真的太有意义了他挖掘出了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独一无二的亮点我觉得他好伟大我觉得每个阿姨每个大爷都好伟大我觉得每个普通人都好伟大呜呜最后希望
  • 虽然有点累,谁不想让自己男人倍有面儿呢[思考]但是我只喜欢做不喜欢刷,因为我有个非常干净喜欢打扫卫生洗刷的公公,吃完从来不让我收拾[嘻嘻]在老家待这一段时间,公
  • 太姥爷家取了烤肠 小孩一路看护到停车场 径直去七田和妈妈先后接受测评 反常的不配合撅小嘴 老师持续耐心小孩渐渐走心 完成了大部分测评 让一旁观看的妈妈略感惊喜于
  • •项目信息:曲江官邸小区-170㎡-温柔暖系风 #西安设计师# #设计师日常# #家装设计灵感# #设计师改造家# #猫奴# #铲屎官的日常# #理想的生活#
  • #王俊凯##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王俊凯重生之门##王俊凯电影断桥##王俊凯蒙牛早餐奶代言人##王俊凯复古摩登造型##王俊凯平遥电影展特约策展人##二十二
  • ”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自尊自信,不看轻自己,才是对人生最大的尊重。”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自尊自信,不
  • 我狗姐还给我秀了一波她男朋友给她买的生日礼物——八万的卡地亚手表⌚️我妈:“不说八万 谈恋爱时给你买个八千的包都是正常的 你那些小恩小惠是什么东西”[doge]
  • 大家猴 我是怡宝呀国际惯例 怡宝165 45kg.是不是衣慌啦 不知道穿啥快来看看我呀哈哈〰️❣︎LOOK➊短款牛仔上衣➕拖地裤真滴绝配显腿长一米八的穿搭
  •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当然,这次团课的目的还是通过回顾长征使同学们认识到长征精神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并带着这种精神承担时代使命!
  • 预制别墅前不久,塞洛集团(Selo Group)宣布推出预制别墅产品,方便买家在印尼任意地方建造符合可持续精神且兼具成本效益的不动产。冲浪爱好者在印尼的房产投资
  • 今天给大家介绍夜莺,它们栖于茂密的低矮灌丛及矮树丛,通常离地面不超过2米。【#厦航首飞碳中和航班# 】近日,厦航首个#碳中和航班# ——MF8101厦门-北京航
  • 建议哥哥dw 都好好看看这个微博 韩网记者这样子不是一天两天 cpf 也只想和他们一样低调磕糖 yxh 借他们冲kpi 根本人人皆知 只有你们这些人在发疯呢 (
  • 7折及7折以下商品不计入积分,积分规则详见APP客户端奈雪的新包装也太好看了吧‼️‼️新年的第1⃣️杯奶茶就献给最爱的奈雪啦一共6⃣️款新年主题的限量茶饮杯和纸
  • 普通市民的接种时间会相对较晚,按照间隔6个月的要求来看,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各接种点将迎来加强针疫苗的接种高峰期。答:新冠病毒疫苗的免疫程序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