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离别北京已有三十年。北京的美食、北京的风物特产,无不是我心心念念的心头好。而黄瓜,最能唤起我心中的渴念,虽是大众蔬菜,却能将我的爱慕思乡之情妥妥地结合在一块,因而爱屋及乌。

北京人吃黄瓜是常事。北方青黄瓜浑身带粉刺,专门切成细条码在白盘子里与白饼、酱、葱、烤鸭同吃,取的是黄瓜鲜香清脆之美。此搭配乃天作之合,成就了北京烤鸭千秋举世之名。

麻酱黄瓜,北京人家常凉拌菜。青黄瓜切丝,加芝麻酱、盐凉拌,不失为一种美味。我曾在北京东四中国美术馆对面的朝鲜冷面馆里,品尝过此菜。炎热的夏日,辉煌的夕阳,凉爽清淡的芝麻酱拌黄瓜以及朝鲜冷面,每每令我流连忘返。

每个周日,我必去美术馆看展,大量世界及全国顶级的绘画、摄影、雕塑,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滋润了我那颗爱美之心。一流的精神粮食,与大众美味相结合,成为北京在我心中美好而生动的回忆。

近来成都人餐桌上,也流行这种吃法。成都菜市场出现一种称为水果黄瓜的新品种,外形像青黄瓜,手掌长,剖成两半沾芝麻酱吃,脆嫩化渣,清香宜人,颇令人上口。

蒜泥拍青黄瓜,是我大表嫂传授给我的风味。只见表嫂先用到刀刮去青皮,再用刀拍碎,切成小块,加蒜泥、盐、醋、糖、香油凉拌。醋和糖少许,提味而已。究竟此为何方美味,我不得而知,从此蒜泥拍黄瓜成为我的拿手当家菜。

北京总有那么多的百年老号,比如专卖字画的荣宝斋、专卖丝绸的瑞蚨祥、专售祖传秘药的同仁堂、或是吃涮羊肉的东来顺……位于西单的六必居酱菜也是历史悠久、享誉大江南北的百年老店。好几次路过那里,我都会被那块金字黑匾吸引,相传为明朝大臣严嵩所题。

跨进去,只见众多瓷缸里盛着奇形异状未曾见过的酱菜,有形如螺蛳状的甘螺、黑乎乎圆滚滚的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八宝菜等。看来选去,只因黄瓜最熟悉,便挑了3根酱黄瓜和一瓶王致和臭豆腐乳回校。路上,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啃几口酱黄瓜,只觉咸甜香脆,唇齿留香,满心欢喜回到宿舍,像发现了新大陆。而那瓶臭豆腐乳因为气味太大,室友抗议,终未尝鲜而拱手送人了。

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由山西临汾人赵氏三兄弟创办。由于赵氏兄弟善于经营,加之六必居开业时所选择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一直很兴隆。

后来又扩充了门面,由开始时的两间小店堂,扩充为四间门面,且后边还增设了加工的作坊,使之生意越做越大。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以山西临汾赵姓等三家为东家的六必居,就以出售豉油而闻名京师,其后逐渐发展成为前店后厂式制售酱菜的酱园,《都门纪略》《朝市丛载》等都把它列为制售八宝菜、包瓜等酱腌菜的名家。有《竹枝词》称: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

六必居的酱黄瓜有好几种口味,甜咸味、咸辣味、甜酸味、咸酸味。后来,一些出差的友人送我们风干腌制的黄瓜条,但我以为还是北京六必居的酱黄瓜更令人难忘。

现在全国物流业发达,我在网上也能买到六必居酱黄瓜了。那种柠檬黄甜酸咸味的酱黄瓜,是我最爱。将之切成小节,佐以白米粥,外加一片五香卤猪肘,唤起了我对京城风情的种种回忆,理想与现实终于再次交融。

北京烤鸭的青黄瓜与成都人常吃的黄瓜品种不同,后者称为山黄瓜。山黄瓜白皮略青无粉刺,块头可大可小。

夏天,正是吃黄瓜的时候。在成都,凉拌黄瓜是道颇受欢迎的夏季时令小菜。先将小山黄瓜削皮、搁在菜板上滚刀切成小块,然后用毛盐腩上5分钟,将多余的汁水倒去,加些许保宁醋,一匙白糖,红油辣椒,最后再倒入一些芝麻油。此种拌法,酸甜味为主,颇有些六必居酱黄瓜的风味,但更为鲜香。我发明了另一种凉拌风味,所有调料不变,将芝麻油改为藤椒油,藤椒的香味与黄瓜的清香碰撞出一种奇香,人吃后虽有点惊诧,但味型颇能受用,我冠之为“藤椒油拌黄瓜”以之区别。此菜特别简单,油盐等各种调料无需太多,现吃现拌,方便简单实用。注意,藤椒油不同于花椒油,乃四川汉源所产青花椒炼制而得。

也有山黄瓜炒木耳肉片的吃法。小时候,姨父家逢年过节都要请客,姨妈亲自下厨,前前后后忙上好几天,要做上十几道菜。众多的菜盛在大大小小的青釉黄红小花的古瓷盘里,煞是好看,黄瓜木耳肉片同其它菜肴一样放在黑漆八仙桌上。白炽灯亮亮的,我们围桌而坐,妈妈总会将我拉在靠她的座上席,用沉沉细细的乌木筷为我夹食,姨妈也会特地将我爱吃的黄瓜木耳肉片挪到我面前。家里人多,热闹,这份殊荣唯我独享。每当想起黄瓜木耳肉片这道菜,就会浮现出白炽灯下的喧声笑语,心里总是暖烘烘的。

黄瓜也可做成素汤,这是我哥哥的做法。先将大根山黄瓜去内瓤,切成薄片,放油入锅,洒盐,掺水,倒入黄瓜片,加蒜茸,再洒入些许胡椒面,待水开汤白时则起锅。哥哥说,“多吃黄瓜汤,美容又健康”,因此我要喝上满满一大碗,味道蛮不错呢。

最近买了一本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面有关于酱黄瓜的文字。坐在家里的白玻之下,细细品读,那老北京的风韵又楚楚呈现在眼前。

《拍个黄瓜,夏天的一口清爽》文 | 苑丛梅

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ilove-style)原创。

分析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心理,探究事件的深层次逻辑机制。

今天最轰动全球的是“安倍事件”,但我还是想聊聊前两天的热搜。

这两天华语乐坛最轰动的新闻就是周杰伦发布“鸽”了六年之久的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

该专辑开启线上预约,一天之内预约人数就超过了500万。据说这速度已经破了QQ音乐平台的纪录;另据说,上一个纪录保持者也是周杰伦。果然也只有周杰伦可以超越周杰伦。

新专辑的先行曲MV在7月6日上线,网络上叫好声一片,就连人民网都赞周杰伦的作品“叫座又叫好”,“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典”。

用六年时间去打磨一张音乐专辑,在文艺界估计也只有周星驰能与之相提并论了。众所周知,近二十年来,周星驰都是隔三五年才上映一部新电影。

他们两个的创作周期那么长,当然不是因为才华不够,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份匠心,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反复修改,力求达到自己百分百满意的效果,才会公布于众。

那么,是不是只有像他们俩这种大咖级别的人才有这样的坚持和耐心吗?

当然不是!

但凡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活做得更精细、把作品做得更好。

炒菜的厨师希望把自己的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贴瓷砖的师傅希望能把墙面和地面的瓷砖铺得更平整、缝隙更细,铺电线的人也想把线路铺得横平竖直、井井有条……

大部分人还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因为活干得细不细、作品好不好,代表的是个人的尊严和信仰。

什么是尊严?就是别人看了你干的活,是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的,你就能感到被尊重、被认可的幸福和快乐。

什么是信仰?一个真正喜欢做菜的厨师,他一定不会随意改变一道菜的做法的,因为味道就是他的信仰,好的烹饪一定是有章法的,有讲究的。

既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坚持和耐心,为什么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要吃饭,都要生活。

一个师傅贴瓷砖,一个房子正常贴10天可以完工,赚的钱够养活家人;要是他用心慢慢贴,贴得很漂亮很整齐,就可能需要20天,但是工钱没变,结果就是赚的钱都不够家庭开支。

那他肯定是要提高效率,越快贴完越好,最好能把10天的活缩短成8天干完。

有个富人看到一个穷人没有东西吃,很可怜,就想帮一下他。

富人给了穷人点钱,还送给他一些鸡蛋,希望穷人能把蛋孵出小鸡,把鸡养大,鸡生蛋,蛋生鸡,逐步摆脱贫穷。

过了一段时间,富人再去看穷人时,发现穷人已经把鸡蛋都吃完了,又恢复了原来的穷模样。

富人很生气,觉得穷人是又懒又短视,不值得可怜,于是转身就走了。

且不说穷人是不是因为思维和认知上的因素导致短视,我们就说,他哪怕是真心想把鸡蛋孵出小鸡,逐步建立一个养殖场,那么,他凭什么能熬到盈利的那天?

在孵鸡蛋、把小鸡养大这个过程,他要吃饭吧?家里人要吃饭吧?

不只是家庭开支,养小鸡要饲料吧?搭建养鸡场需要本钱吧?还没算其他的各种开支。

有人说,他前期可以贷款来维持。可是银行凭什么放款给你?你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押的?就凭一篮子的鸡蛋?

生活所迫,这就是很多人短视的现实因素。做投资、做买卖,都是需要本钱的。你没有原始积累,没有生产资料,目光只能停留在“下一顿饭在哪里”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上。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多数人都是短视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本维持我们进行长线投资。除了每天的吃饭、穿衣,还有每月的车贷、房贷等各种开支的压力,我们只能选择短线发展,追求效率,做能快速变现的投资。

就像演员陈国坤谈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离开周星驰的公司,他说,周星驰两三年才拍一部电影,普通演员拿这部戏的片酬,根本不够生活开支,你让他们怎么撑下去?

就算演他一部戏能让你在圈子里更有名气,但是很多人根本熬不到出名的那一天。

为什么周星驰、周杰伦可以用三年、六年去打磨一个作品?因为他们不差钱,就算三五年什么也不干,他们也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所以他们不会急于求成,不会急于变现。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花心思去打磨这个作品,目的就不是为了赚钱,至少赚钱不是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满意,让自己开心。

这两年,身边有不少朋友问我,你现在也有点钱了,为什么还不进行资产配置?

我说,我那点小钱,根本不配进行资产配置。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我想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想获得更大的成就、更大的影响力,一定是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品的。那就需要我们拿出周星驰和周杰伦这样的心态,用时间和心思去“磨剑”。

所以我不想让自己负债,不想让自己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

一个人负债太多,是会限制自己的目光和想象力的。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多歧可贵,不取苟同。

欢迎点评,与世界分享你的思考和知识。

◽️My Room|法式复古风小卧室 看100遍都不腻

哈喽 你们好
欢迎参观我入住快两年的家
今天来个卧室大公开吧!
这是两年前我自己瞎搞的搭配设计
现在看起来依旧也不过时呀
⭐️墙围
我是用的“石膏线”加上“多乐士脏粉紫的油漆”做的半墙围效果,非常省钱的法式风格表现方法哈哈
⭐️墙布
卧室我选择的是乌云壁纸+浅灰色的壁纸来做的拼接,因为如果四周的墙都用乌云壁纸的话会显得空间非常的花乱,再加上我的卧室面积本来就不大整铺乌云壁纸会显得空间更小。衣帽间的墙面(图5)我选择的是一款法式复古线描的壁纸(我跟男盆友自己贴的哈哈)再挂上一幅我超爱的组合法式复古挂画,真的太美了!
⭐️地板
我选择的是实木人字拼接地板(地暖可用),因为我在卧室里经常光脚,如果用地砖会感觉太冰了,所以选择了这款实木的人字拼木地板,配合整体的轻法式空间的设计也显得十分相得映彰。
⭐️壁灯
壁灯我选择的是全铜的复古风壁灯,也是两年前购买的,直到现在看起来也非常复古好看不过时。
⭐️窗帘
窗帘我选择的是灰紫色丝绒窗帘和白色的窗纱,丝绒的质感和法式风格也非常的搭配。
⭐️装饰画
图四的装饰画,我是在1688入的,真的太划算了。某宝上的装饰画一套买下来怎么也的花个四五百,我在1688这家买下来一共100多[害羞R],超级划算又好看
⭐️床品
成都最近太冷了,四件套我现在用的是牛奶绒的啦!真的太舒服了!直接不想起床。太舒服了,我也是在1688买的哈哈哈(省钱大妈)
⭐️加湿器
成都最近真的太冷了,现在开地暖的话又太早了!我最近都开的空调,非常的干燥。新入的加湿器是蒸汽加湿,既可以加湿又可以除菌,里面有滤芯可以三层过滤水质,特别适合家里有小孩子的家庭。冒出的烟雾也很细腻,不会打湿地面,而且暖暖的,冬天使用起来真的非常舒服,根据湿度变化还会有不同的氛围灯呈现。
⭐️沐浴露
这款沐浴露真的太适合一年四季都要涂身体乳的我,我特别的怕干燥!这款精油沐浴露味道很淡香味不刺鼻,关键是非常的滋润,如果你皮肤不是特别干燥,用过都可以不用擦身体乳了!

复古壁灯:三灯一宅
蒸腾加湿器:舒乐氏
装饰画:
1688(相城区望亭镇柏拉图工艺品经营部)
牛奶绒四件套:1688深圳市莱西家纺有限公司
精油沐浴露:KOKOMI
衣帽间挂画:加安加丽旗舰店

#法式 ##少女心卧室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什么这个国家不欢迎中国游客,我们还特别喜欢去?
  • 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推进会召开
  • 一批新规10月起实施,和丰县的你我密切相关,别说我没告诉你!
  • 交警收中华烟视频曝光,1人被停职2人被辞退
  • 私吞公款偿还赌债 男子撞破头演“苦肉计”
  • 驾车碾压妻子逃跑,警方:嫌疑人已被控制
  • 邓莎购物竟被当贼,怒将衣服甩对方脸上,网友:店员偷偷塞进去的
  • 《子弹短信》遭App Store下架?官方回应正在上架审核
  • 京山“9.28”双尸案告破!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 日本军服游街被拘 事发赣榆革命老区 影响恶劣
  • 【关注】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延吉市获四项称号!
  • 中国锦鲤信小呆真人现身!!!
  • 【中国】女婿擅自拧开电梯门岳父踏空坠亡,当事人:开电梯门是想检查
  • 斗鱼直播平台要凉?APP被全网下架;杨大爷删除专场微博,疑似和解?
  • 【关注】91岁老人郝月连去世,她用余生75年也没能等来一句道歉!
  • 不交手机,父母折寿1年!这手机惹的祸啥时候才能到头?
  • 【意·关注】意大利拒收难民被指"没人性"! 但当局认为"这次咱们赢了"
  • 斯帕尔vs国际米兰复盘:B罗不在的第一场,想他
  • 最新!达州人行道塌陷,吞了4人!救出的2人已死亡!还有一对爷孙未找到……
  • 热点丨治理网络食品谣言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