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大通智胜佛
(第一百零一段)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狮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稀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暝无导师,不识苦尽头,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释迦佛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大通智胜佛”住世寿命为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是古印度的数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说:那由他当为千亿数。这么算来就是五百四十万亿个千亿,可见佛寿之长,是难以想象的。这还只是肉身生命,肉身生命住世如此长的时间后,即入涅槃,入涅槃后得法身生命,法身生命就不是用那由他来计算了,因为这个生命是永恒的。这个永恒的生命具足常乐我净,永无生死、永无烦恼、永远自由、永远幸福。是每一个学佛人的终极追求。
释迦佛说:“大通智胜佛”坐道场时,破了所有的“魔军”魔众。这旨在说明成佛时都要经过破魔除邪这一关,释迦牟尼成佛时,在菩提树下,不仅战胜了凶恶的邪魔,也战胜了温柔貌美,淫姿迷人的女魔,并降伏了所有的天魔,才睹明星而成道的。
“大通智胜佛”也是破了一切魔后,才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指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大通智胜佛”之前修正觉时,由于佛法不现前,即佛的十号果德不现前,参禅打坐,从一个小劫到十个“小劫”,身心不动,修得很苦,但佛法仍然不现前。
“劫”是时间计算单位。《大毗婆沙论》说: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约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我们中华文明史也才五千多年,可见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的时间,算是够长的,这还只是一个小劫。而大通智胜佛在禅修中,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种求道的意志,实在令人钦佩。
大通智胜在十小劫的禅坐期间,忉利天和其他诸天的天神天主们,被他修道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在菩提树下敷设了狮子座,高“一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计数单位,有大中小之分,通常认为一小由旬为四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大由旬为六十里。一由旬高的狮子座,不论用哪种算法,都是很高的,以此比喻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是大通智胜登上一由旬高的狮子座,心里面想:这下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吧。刚坐上此座有此想法时,许多的梵天王就雨下了很多鲜艳而美丽的天界之花,一百由旬的地方都雨满了这些花,时而有阵阵香风吹来,吹去先落下而枯萎了的花朵,又雨下新鲜的天界之花,如此反复不绝,经过十个小劫,连续不断,直至佛“灭度”,天神天王们都常雨天界之花以作供养。
这里说的“灭度”新译圆寂:意为圆满诸德、寂灭诸恶。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即入于涅槃。这时还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和三界诸天天王,为了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天神,也常以各种天乐鸣空,满十小劫,直至佛灭度,都作这样的供养。
世尊说:诸位比丘众们!大通智胜佛在禅坐中整整修了十个小劫,非常精进,又得诸天供养,诸佛之法,才现于当前、才成就了无上菩提。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以前,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名“智积”,其他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种种珍贵奇异的好玩之物,尽享富贵,后听说父亲成佛了,全都舍去自己珍奇的宝贝,去拜诣佛所,儿子们的母亲依依不舍,流泪相送,这些儿子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与一百个大臣和百千万多的人民,皆共围绕,随十六个王子一同来到了佛的道场,都想亲近“大通智胜如来”,都想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
世尊说:他们到了佛所,全都依次行头面礼足礼,一一“绕佛”完毕。“绕佛”是礼敬法,方法是围绕佛而右转、即右绕。如地方宽则作圆绕、地方窄作直绕。圆绕则从东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绕则笔直走向前、又向右直折回头。然而都需要依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之规矩以回身、切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过。
绕佛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华严经》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称为“般舟三昧”,完全是绕佛,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绕佛、念佛。历经九十一天,修成般舟三昧,亲见佛立眼前,成就随意往生诸佛净土之大功德。
绕佛还可作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向右绕圈,也可直来直去,能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如果是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对身心大有益处。
这时众人绕佛后,一心合掌,瞻仰大通智胜佛,而说偈颂,十六位王子说:有大威德的世尊,为了度化众生,勤苦修行,在无量亿劫以前,就成就了佛道,所有的愿都已具足,所得的大善大吉都无有其上。世尊在因地修行时,非常稀有,参禅打坐,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在这非常漫长的时间里,身心都住于寂定,安然不动,其心常“惔怕”。
“惔”(tán)有二种含义、即:一、淡泊:指平易恬惔,忧患不能入。二、恨:惔火烧、指忧心如惔。惔在此处作忧心如惔解,是烦恼所生之昏沉散乱。意为其心常怕昏沉,更怕有所住,不敢有散乱。
大通智胜如此修大定,终得寂灭现前,安住于断尽诸有的“无漏法”中。“无漏法”与“有漏法”相对、有漏法指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人生演绎的是世事无常、生死无常,事物名利虽有,但一切皆为幻有,不可能永久保持,犹如有孔的杯子,一装水就会漏掉;无漏法指出世法即佛法,可消除生死烦恼,不为生死烦恼所束,不造恶因、不受恶果。例如声闻法、缘觉法、四摄六度等四圣法,这些法犹如没有孔的杯子,装进去的水,是不会漏掉的,称名“无漏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见到的世尊,已安隐(安隐意为安住于轻安禅定中),成就了佛道,我们也得到了大善利,得到了值得称庆的大欢喜。回想以往在没有佛法住世的岁月里,众生常生苦恼,就像瞎子在昏暝中没有人引导,常常碰壁,不知道苦恼的因缘,也不知道怎样去解脱这些苦恼,就犹如在漫长的黑夜里,看不清方向,盲目地造下和增加了许多的罪业,在恶道的时候多,减少了生于人天善道的次数,这样从无明又入于无明,永远都难以听到佛名佛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佛得了最上大法,安住于三昧无漏道中,慈悲济度众生,使我们和一切天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大利益,所以我们都要礼拜世尊,都要皈依正觉、皈依“无上尊。”无上尊就广义而言指所有的佛、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大通智胜佛。所有的佛乃至大通智胜佛均为三界至尊,无人能超越其上,故名无上尊。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

隋北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长老阿难比丘,在兰若处,独坐思惟,作如是念:“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受持三归依处,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几所功德?’”生是念已,长老阿难,日初出时,于其住处,即从坐起,齐整衣裳,安庠而出,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于向者,在空闲处,如是思惟:若善男子及善女人,能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几所功德?’我实未解,惟愿如来分别演说,令诸众生得正知见。”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真实智慧微妙,能善思量,能问如来如斯之义。如汝思量,彼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清净发如是心:‘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几所功德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阿难白佛:“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地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厢,南陿北广,假使满中须陀洹人,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如是一切须陀洹人。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华、苏油、灯烛,作倡妓乐、缯彩、旛盖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且置阎浮提,假使西瞿陀尼纵广八千由旬,其地形状犹如半月,皆悉满中斯陀含人,譬如竹苇、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满二百年,复以世间种种四事,供养如前,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亦以华香、灯烛、妓乐、缯盖、幢旛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亿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且置一阎浮提一瞿陀尼,假使东弗婆提纵广九千由旬,其地形状犹如满月,皆悉满中阿那含人,譬如竹苇、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满三百年,复以四事,一切乐具,供养如前,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妓乐、旛盖种种供养,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亿分不及一,百亿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且置一阎浮提一瞿陀尼,一弗婆提,假使北方郁单罗越,纵广十千由旬,其地形状四方端直,周匝齐整,满中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具正解脱,正智得解脱,其心调伏,人中大龙,所作已办,舍弃重担,逮得自利,不受后有,梵行已立,身心无碍,达众生意,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譬如竹苇、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满四百年,复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乐具给足如前,乃至灭度之后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妓乐、灯烛、缯盖、幢旛种种供养,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且置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郁单罗越,假使遍四天下,满中辟支佛独觉,譬如竹苇、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满十千年,复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乐具给足如前,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妓乐、灯烛、缯盖、幢旛种种供养,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且置一四天下一日月光所照之处,设复一千世界,所谓一千日月,一千四大海水,一千须弥山王,一千阎浮提,一千瞿陀尼,一千弗婆提,一千郁单罗越,一千四天王天,一千三十三天,一千夜摩天,一千珊兜率陀天,一千化自乐天,一千他化自在天,一千梵天,不相系属,各于千世界中得大自在。阿难,是名一小千世界。阿难,从一小千世界,一一数之满一千已,是名中千世界。阿难,从中千世界,复一一数还满一千,是名大千世界。阿难,如是合数总名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妓乐、缯盖、幢旛、香烛、油灯如是供养。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及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直能供养一佛世尊,供满二万岁,四事具足,供养恭敬,乃至灭度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妓乐、旛盖、香油、灯烛,一切奉施,其福尚多,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何况满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二万岁中,常以四事供养供给,乃至灭度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各以华香、妓乐、旛盖及香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

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及。”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若有人能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乃至一弹指顷,能受十善,受已修行,以是因缘得无量无边功德。阿难,若复有人,能一日一夜受八戒斋已,如说修行,所得功德胜前福德千倍、万倍、百千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阿难,若能受持五戒,尽其形寿,如说修行,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千亿万倍,非算数、譬喻所能知及。阿难,若复有人,受沙弥戒、沙弥尼戒,复胜于前百倍、千倍、万倍、千亿万倍,非算数、譬喻所能知及。阿难,若复有人,能受持式叉摩那戒,又复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百千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况受持比丘尼戒,依波罗提木叉如说修行。况复有人尽形受,持大比丘戒,依波罗提木叉戒,如说修行,不缺不犯,无有秽浊,清净梵行,得无量无边功德,胜前百倍、千倍、万倍、百千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长老阿难,闻佛说此三归依处,乃至尽寿,护大比丘波罗提木叉,功德无量,叹未曾有,白佛言:“甚奇,世尊!是经微妙不可思议,明甚深义,功德广大,难可格量,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希有希有经’,汝当奉持,所以者何?是经中说希有之法,所演胜法,一切世间难闻,故名希有。”

佛说是经已,长老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卷终

《法华经》佣赁辗转遂至父舍
(第八十二段)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譬如童子,幼稚无知,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五十余年。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有大势力,而年老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饥饿羸痩,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佣赁辗转,遂至父舍。】
须菩提以上所说代表的是小乘人的思想认识,这一篇是摩诃迦叶对这些思想认识及世尊所作的比喻开示,用偈语的形式做总结。梵文中“摩诃迦叶”之摩诃译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是第一次经典结集号召者,在灵山法会上独得佛祖心法,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摩诃迦叶说:我们这些声闻缘觉人,今日得到了佛的认可,认我们为佛子,又给我们宣讲《妙法莲华经》,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欢呼踊跃,感叹得到了未曾有的一乘大法。
佛又授记我们声闻人都能够成佛,说明了对佛的无上宝藏,即一乘妙法,是自性本具,可不求自得。说我们以前乐于小法,就像年幼无知的孩子,为了表现自己长大了,而舍父逃离,远到他方,“周流诸国”:“周流”即周遍流落、“诸国”比喻三界火宅。如此周流诸国“五十余年”:“五十余年”比喻五道,即: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意思是离开佛法的人,始终都在三界五道中轮回。
摩诃迦叶说:佛知道众生在生死中的轮回之苦,时常忧念,“四方推求”。“四方”指观照,观是观察、照是照见,观照什么呢?观照四方世界中“胎、卵、湿、化”四大类众生。意思是佛于如来大定中,观照到这些众生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以大悲心寻求可度的机缘。
摩诃迦叶说:如来为求可度之机,时间久了,“求之既疲”,求之既疲是指机缘没有成熟时、求度众生会感到身心疲惫。于是如来“顿止一城”。此比喻佛见机缘成熟后,即出兜率天,下降阎浮提世界以度众生,阎浮提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印度、就广义而言指的是整个人类世界。这里说的阎浮提世界比喻一城,佛下生阎浮提世界,即“顿止一城”之意。
佛来阎浮提世界,下生在今尼泊尔境内,出家成道后,就开始“造立舍宅”,“舍宅”比喻道场、“造立”就是建立道场,道场建立后,佛陀开始了他的弘法生涯。
佛的道场最初是鹿野苑,后来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祇陀园、灵山等处。佛在道场里开示了“五欲自娱”法:此“五欲”不是凡夫的五欲,是以五乘佛法为欲,即:一、人乘欲;二、天乘欲;三、声闻乘欲;四、缘觉乘欲;五、菩萨乘欲。佛的五欲是以五乘佛法为欲、是随机施教的欲,此五欲即方便法,为法自在,佛常施与众生,能生喜乐,又可以自娱。
长者“其家巨富”:“其家”比喻如来藏。如来藏具足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万法归宗处,故以“巨富”比喻。而“金银”和各种“珠宝”则比喻十善法;“象、马、牛、羊”比喻四谛法、十二因缘法;“辇舆车乘”比喻四摄六度法;“田业、僮仆、人民众多”比喻三界众生。
如来藏具足五乘佛法,五乘佛法可教化无量多的众生,使学者受益、闻者也受益,受益于出入息利,遍及世间,得真实法乐之利。五乘佛法对“商贾”即买卖人、“贾人”即官方买办等士农工商,各种根性,上智下愚者,皆能普被广度。
佛有种种德能,是大法王,因此常受到当度未度之一切众生的恭敬围绕,为一切至诚求法者广施法雨。十方法身大士,对佛也是恭敬有加,常听佛说法。是这些原因,在佛所来求法的人、闻法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佛非常富有,拥有太多的法宝,更有三身四智之大威势,虽然如此,但佛不坏世间法,顺应世间人的生死寿命,因此佛自知入涅槃的时间快到了,对未得度的众生忧心仲仲,昼思夜想。
佛想:那些乐于小法的声闻学者,舍离大法,仍住于五道中,我有这么多的法宝,谁来继承呢?穷子心胸狭隘,只求衣食温饱,从这个邑(县)到那个邑(县)、从这个国到那个国,这里说的“邑”比喻欲界、“国”比喻无色界。意思是他们从欲界修到色界、又从色界修到无色界,始终都在三界内,没有出轮回。
由于他们执着于小涅槃,得少为足,修来修去,至今仍在五蕴十八界里,破色蕴、破受蕴、破想蕴、破行蕴、破识蕴,功夫用得好的,得到点境界,用得不好的,什么都没得,得到的也只是有漏的人天果报。
小乘人由于没有大乘法味而常现“饥饿羸痩”:“饥饿羸痩”意为不得食故而饥饿、不学大乘,故而不得大力用,即现“羸”;无大乘功德、故现“痩”。此比喻小乘人耽空滞寂,缺乏慧水滋养,不得大妙用而显得虚弱渺小。
摩诃迦叶说:轮回中的众生由于迷于一真,遍生无明惑,犹如身上长满了疮癣。如此在三界五道中流转,吃尽苦头后,最终来到了佛的住所,对以前舍父逃离的冲动有所认识,认识到了在大乘佛门外的日子,学点小法,犹如替人打工帮佣,只能求个活命,也就是只能了分段生死,而无缘大自在。他们在小法中反复辗转,深思熟虑后,认识到了大乘真理,才又来到了佛的道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挤眼]【15】【燎原旗舰店】全脂牦牛奶粉400g 12.9元 拍下减2.1,到手12.9元每口都安心,口感细腻,奶味浓郁,每天一杯为健康,全家共享好滋味~
  • #广州兼职[超话]#配合摄影师完成简单的拍摄工作 可兼职 可新人主要拍摄:男女时尚服饰、古装、汉服、礼服、旗袍、化妆品主要展示在淘宝天猫 可业余时间协调安排拍摄
  • 我转头就找我妈告状说:妈,我姑父说我不关心你,不爱你我妈说:你天天和我视频,已经够关心我了,别多想我说:嗯 那我只能一天和你再多视频几次了结果今天第二次找我妈唠
  • 走上创新零食新赛道的酸奶块,选了14款,整体表现都很好,多数为优秀产品。把奶制品开发到极致的商家们这次又推出了可以嚼着吃的酸奶:酸奶块。
  • 其实我已经不难过了,就是觉得好笑——我也不知道你说了啥,威胁我?你这么好的人, 真的想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但事实上我能做的真的不多…真正能做到的也就是尽力支持
  • 上海哪家二次矫正医院专家好?上海哪家二次矫正医院专家好?
  • 再看看··大大··他老人家年龄不小了为了人民与国家不停的到处奔波,扪心自问有时那些40多岁的身体都不怎么精气神十足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爱他致敬他老人家··圣人··
  • 可老师在教我时,总是耐心的鼓励,有一点进步老师都给百倍的肯定。此次活动,不仅为老人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同时,也进一步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关爱。
  •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从河南大学农学学科发展历程、农学院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农学院建设基础与优势、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研究方向与目标6个方面对农学院恢复
  • 梅州马处处体现出客家元素以及客家人热情好客的品格,终点梅州小吃放题,免费领取梅县金柚,入住酒店的早餐提到五点开餐和延迟到下午四点退房,赞!早上七点半在梅州文体中
  • 结果粉丝还纷纷挽尊说他不擅长跳舞,不擅长你要么别来,来了就好好练,又不行又不努力,凭什么还拿那么高的票数?怎么对别人都是狂风暴雨,一到于朦胧这里就变成和风细雨了
  • 美罗国际深耕大健康领域数十载,在“只为健康而存在”的企业宗旨引领下,始终秉承”以人品铸就产品”的工匠精神,在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等每一道环节均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
  • 小区内配备:蜂巢(网上购物下楼就取)电动车充电处,地下停车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居住,小区环境和安全性都很好押一付三,3600一个月,房东一直都是这个价钱没有涨过
  • 不一定要销售这些产品,但是要了解跟自己产品相关度高的行业和产品,因为做这些产品的客户,也是自己潜在的目标客户群。这个公案告诉我们: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
  • 在这里你能享受到全员宠团粉的待遇,他们除了宠唯粉,对小十二也超宠!#一日成交#最新一期超回真的是周年特辑里最好看的一集了[心]李同国一家,高志溶一家特意回来威廉
  • 是的,也许这种孤独可以追溯到你的童年,可能与你的客体恒常性有关。有时会哭泣,一直以来都这样,亲密的人的陪伴只是暂时缓解我的孤独。
  • 国王很不服气,便拉着树提一起去见一位得道高人,国王说道:“我是国王,树提是我的臣子,而他的财产、宅院都胜过我,他有何功德?于是避开树提,召来群臣商议:“树提是我
  • #西安城事##微博派红包了,推荐朋友➕以下 VX 即可 。推荐满十人 可得60元 推荐满二十人 可得150元推荐满三十人 可得280元以此类推..推荐越多数额越
  • 4.每天5条原创微博(文字15字以上以及➕图片)Ps:①要求原创②发帖良好时间:00:00-1:00 08:00-09:0012:00-13:00 19:00-
  • ✦时间还太短。咬肌打了肉毒素后不是立刻就变小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出现失用性萎缩以后才会慢慢变小,所以一般要两周左右才能逐渐显效(这时候也只是能感觉到咬肌明显